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2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课件)

1.4.2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课件)

二面角的大小为
.
π4或34π 解析: cos〈m,n〉=|mm|·|nn|= 22,∴〈m,n〉=π4. ∴两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π4或34π.
经典例题
角度1:点线距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找点在直线上的垂足以及垂线段. (2)在直线上可以任意选点,但一般选较易求得坐标的特殊点. (3)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任取,但必须保证计算正确.
则 在法向量 n 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即为异面直线 a,b 的距离,所以距离为
.
自主学习
二.空间角的向量求法 空间角包括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这三种角的定义确定了它
们相应的取值范围,结合它们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向量法进行求解.
自主学习
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
范围
两异面直线 l1 与 l2 所成的角为 θ
设 l1 与 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u,v,
经典例题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例 2 在三棱锥 S-ABC 中,△ABC 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平面 SAC⊥平面 ABC,
SA=SC=2 3,M,N 分别为 AB,SB 的中点,如图所示.求点 B 到平面 CMN 的 距离.
取 AC 的中点 O,连接 OS,OB. ∵SA=SC,AB=BC,∴AC⊥SO,AC⊥BO. ∵平面 SAC⊥平面 ABC,平面 SAC∩平面 ABC=AC, ∴SO⊥平面 ABC. 又 BO⊂平面 ABC,∴SO⊥BO. 又∵△ABC 为正三角形,O 为 AC 的中点,∴AO⊥BO. 如图所示,分别以 OA,OB,OS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 建立空v>|
则 cosθ=
|u·v| = |u||v|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7节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第7节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
||

=.
考点三 用空间向量求线线、线面、面面的距离
[例3] 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DD1的中
点,则平面ADE与平面B1C1F之间的距离为


.
解析:以点A为坐标原点,AB,AD,AA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
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AB1,
||
=
|-|
+
=3 .
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离的步骤
(1)建系: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点坐标:写出(求出)相关点的坐标.

(3)求向量:求出相关向量的坐标( ,α内两个不共线向量,平面
α的法向量n).

|·|
(4)求距离:d=
.
||
[针对训练]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D,
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A 是平面α内的定点,P 是平面α外一
点.过点 P 作平面α的垂线 l,交平面α于点 Q,则 n 是直线 l 的方向向


量,且点 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 的长度,

因此 PQ=|·


·
||
|=|
||

|=
|·|
||
× )
)
2.平面α的法向量n=(1,-1,2),点B在α上且B(2,2,3),则P(-2,1,3)
到α的距离为


.


解析:因为 =(4,1,0),故 P(-2,1,3)到α的距离 d=
|(,,)·(,-,)|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7-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7-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

·
·e= ·e,故其模为

·
3.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如图,点P为平面α外一点,点A为平面α内的定点,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l,交平面α于
点Q,则n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且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

· |·|
的长度,则PQ=|· |=|
|=
.
||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必备知识·逐点夯实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
距离问题,并能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程序,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
作用.
【核心素养】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2
2
.
【解析】依题意,平行平面α,β间的距离即为点O到平面β的距离,而=(2,1,1),所
|·| |−1×2+0×1+1×1| 1 2
以平行平面α,β间的距离d=
=
= = .
2 2
||
(−1)2 +02 +12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
考点一点线距及其应用
[例1](1)空间中有三点P(1,-2,-2),M(2,-3,1),N(3,-2,2),则点P到直线MN的距离
则=(-2,1( 2) 2 = 3.
·

=
|−2×1+1×0+0×(−1)|
2
= 2,所以点P(-1,2,1)到
4.(不能正确使用公式)若两平行平面α,β分别经过坐标原点O和点A(2,1,1),且两

1.4.2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1(共27张PPT)

1.4.2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1(共27张PPT)
4
3
D. 2
B.
答案:B
解析:建立坐标系如图,则 A(1,0,0),B(1,1,0),D1(0,0,1),O
∴=(0,1,0),1 =(-1,0,1).
设 n=(1,y,z)是平面 ABC1D1 的一个法向量,
· = = 0,

解得 y=0,z=1,∴n=(1,0,1).
1 · = -1 + = 0,
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求解.注意:这个点要选取适当,以方便求解为主.
当堂检测
1.两平行平面α,β分别经过坐标原点O和点A(2,1,1),且两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n=(-1,0,1),则两平面间的距离是(
)
3
2
A.
B.
2
2
C. 3
D.3 2
答案:B
解析:∵两平行平面 α,β 分别经过坐标原点 O 和点 A(2,1,1),
(3)求平面EGF与平面ABD的距离.
思路分析: 根据两个平行平面间距离的定义,可将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一个平面内一
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即点面距.
(1)证明: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B=a,
则A1(a,0,0),B1(0,0,0),C1(0,2,0),F(0,1,0),E(0,0,1),A(a,0,4),B(0,0,4),
则向量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a·μ)μ.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PQ= 2 -(·)2 .
2.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
求两条平行直线l,m之间的距离,可在其中一条直线l上任取一点P,
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等于点P到直线m的距离.
点睛: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由于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6-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距离【课件】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6-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距离【课件】

(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如图,平面 α 与平面 β 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 90°的二 面角称为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夹角.
若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是 n1 和 n2,则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夹角即为向量 n1 和 n2 的 |n1·n2|
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夹角为 θ,则 cosθ=|cos n1,n2 |=_____|n_1_||n__2|___.
设平面 CDP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nn··PP→→DC==00 ⇒n=(0,1,1).
平面 PAB 的法向量 m=(0,1,0)
cos〈m,n〉=|mm|·|nn|=
2 2.
又∵平面 ABP 与平面 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锐二面角,∴所求二面角为 45°.
易错点睛:(1)误认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线面角出错. (2)不能结合图形准确判定二面角出错.
4.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2,侧棱长为 2 2,
π 则 AC1 与侧面 ABB1A1 所成的角为___6_____.
【解析】 以 C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得下列坐标:A(2,0,0),C1(0,0,2 2).点 C1 在
侧 面 ABB1A1 内 的 射 影 为 点
提醒:(1)利用公式与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注意 n1,n2 与二面角大小的关系,是
相等还是互补,需要结合图形进行判断. (2)注意二面角与两个平面的夹角的区别与联系,二面角的范围为[0,π],两个平面的
夹角的范围为0,π2.
2.空间距离(1)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设A→P=a,u 是直线 l 的单位方向向量,则向量A→P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A→Q=(a·u)u. 在 Rt△APQ 中,由勾股定理,得 PQ= |A→P|2-|A→Q|2=___a_2-___a_·u__2__.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1课时+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第1课时+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
= -,
·1 = 2 + 2 = 0,
所以
所以 = -.
· = 2 + 2 = 0.
取x=1,则y=-1,z=-1.
所以,n=(1,-1,-1)是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点 D1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
|1 1 ·|
d= ||
=
2
3
=
2 3
.
3
(2)根据题意,知A1D1
, ,
2 6 3
,
3
=4,a·u= 3 .
所以点 C 到直线 AB1 的距离为
2
2
-(·)
=
33
.
3
探究二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2】 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求:
(1)点D1到平面A1BD的距离;
(2)平面A1BD与平面B1CD1间的距离.
分析:(1)由平面 A1BD 的法向量和向量1 1 可求出点 D1 到平面 A1BD 的
|1 |
= -
2
2
,0,
2
2
.
所以,点 M 到直线 AD1 的距离
d=
2 -(·)2
当 m=-
-
3

2
=
=
2
+
2 1
(-) - 2 (-)2
=
3 2
-
2

1 2
时,根式内的二次函数取得最小值3a .
3
故 d 的最小值为
3
a.
3
+
1 2
.
2
反思感悟 用向量方法求直线外一点N到直线的距离的步骤
人教A版 数学 选择性必修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课件(人教版)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课件(人教版)

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所成的角是0°的角。
θ∈[0°,90°]
斜线l
l P 垂线
A
O
斜线l的射影
回顾旧知
5、二面角的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棱为l,
两个面分别为、 的二面角. 记为 -l- .
6、二面角的平面角
l
与在距二离面类角似-,l-角的度棱是l上立任体取几一何点中O另,一如个图重,要在的半度平量. 下面我们 B
2、若A( x1, y1, z1 ),B( x2 , y2 , z2 ),则 AB ( x2 x1, y2 y1 , z2 z1 )
回顾旧知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
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
的角(或夹角)。 (0, ]
解:化为向量问题
如图,以{CA,CB,CD}作为基底,则MA CA CM CA 1 CB
2
CN 1 (CA CD) 设向量CN与MA的夹角为,
则直线A2M与CN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cos | .
B
A N D
进行向量运算
M
CN
MA
1 (CA 2
CD) (CA
1 CB) 2
12 CA
2
| CN || MA | 3 3 3
回到图形问题
22
所 以 直 线AM和CN夹 角 的 余 弦 值 为2 3
A
N
B
D
M C
思考:以上我们用向量方法解决了异面直线AM和CN所成角的问题,你
能用向量方法求直线AB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吗?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x
A
于是点C1到平面A1BD的距离为d=
C1D n n
2 3 = 3
高中数学系列微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D
y
FB 0, 2,0
d FB n n
2 11 11
C E (2,0,0) A
x
(4,4,0) B F (4,2,0)
高中数学系列微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4.总结:点到平面距离的求解步骤
第一步:找最佳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步:在坐标系下找到对应点的坐标: (1)点B的坐标(或直线或平面上任一点的坐标); (2)平面α 内任意一点A的坐标; (3)平面α 内最少其他任意两点的坐标(为了求 平面α 的法向量)。 第三步:连接BA,求出 BA 的坐标。 第四步:求平面α的法向量: (1)求出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所在向量的坐标; (2)令这两个向量分别与未知的法向量相乘并得0; (3)得到两个三元一次不定方程组,令其中一个变 量为1,求出另两个变量,即可得到平面α的法向量。 第五步:将向量 BA 与法向量 n 代入公式: x BA n d n
以上都可以转化为: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解问题。
P

A
高中数学系列微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2.点到平面距离的向量计算公式 如图 A ,空间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为 d PA 已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且 n
与 n 不共线,能否用 PA 与 n 表示 d ?
分析:过 P 作 PO 于O , 则d PO PA cos APO.
则E 2, 0, 0 , F 4, 2, 0,G 0, 4, 2
B(4, 4,0), FB 0, 2, 0
D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奇异点
在某些情况下,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可 能会遇到奇异点,即某些点的坐标值 可能为无穷大或不确定。对于这些点 ,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排除或 进行特殊处理。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坐标系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笛卡尔坐标 系、极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可能 会影响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结果。
03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直线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然后,通过向量的点积和向量的模长,我们可以计算出点到 直线的向量。最后,利用向量法公式,我们可以求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1 2
深入研究向量法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探讨向量法的数学基础和原理,提高其理 论水平。
拓展向量法的应用领域
发掘向量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如机器学习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3
开发向量法的算法优化
针对向量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其计算效 率和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目 录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公式推导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概念
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表示
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向量,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 的大小,箭头表示向量的方向。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优势与局限性
• 适用范围广:向量法不仅可以用于求解空间距离,还可以 用于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课件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的距离  课件
||·cos∠ABO=
||||cos∠
.
||
如果令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点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 =
|·|
.
||
因此要求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分以下几步完成:(1)求出该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找出从该点出发的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
|·|
||
=
3 3
5
=
3 15
.
5
错因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求点面距时,应是用平面内
一点与该点构成的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实际上本例中 O∉平面
MBC,选择求点A 到平面 MBC 的距离是错误的,应选向量(或
, ).
正解:(接错解)又 = (0,0,2 3),
则点 A 到平面 MBC 的距离 d=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则 A(1,0,0),F(1,1,0),C(0,0,1).
(1)∵CM=BN=a(0<a< 2), 且四边形ABCD,ABEF 为正方形,

2
2
,0,1-
2
2
2
2
, ,0
2
2
,
,
2
2
∴ = 0,
,
-1 .
2
2
∴|| = 2 - 2 + 1,
即 MN 的长为 2 - 2 + 1.
的向量;(3)求出法向量与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

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因为 =n0 可以视为平面
||
的单位法向量,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实质就是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与
从该点出发的斜线段对应的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即 d=| ·n0|.

《空间向量求距离》课件

《空间向量求距离》课件

点到直线的距 离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 向量的叉积可以求解 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 离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 向量的叉积可以求解 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线段间的距离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 向量的叉积可以计算 线段间的距离。
示例演示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示 例来演示如何计算不 同情况下的空间向量 的距离。
总结
空间向量的加减法
1
减法定义
2
向量的减法是指将减去的向量的对应分
量与被减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减,得到一
个新的向量。
3
加法定义
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 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示例演示
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我们将更好地理 解向量的加减法。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
数量积性质
2
数量积具有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
空间向量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件,您已经掌握了 空间向量的基础概念和性质。
空间向量的运算和性质
您已经学会了空间向量的加 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等运 算。
空间向量求距离的方法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和叉积, 您可以计算点到直线、点到 平面和线段间的距离。
Q&A
在本节中,您可以向我们提问,并得到关于空间向量的解答。
性质。
3
数量积定义
数量积是指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乘再 相加的结果。
示例演示
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展示数量积的具 体应用。
空间向量的向量积
向量积的定义
向量积是指两个向量 通过向量积公式计算 而得到的另一个向量。
向量积的性质
向量积具有垂直于原 向量的性质,可用于 求平面的法向量。
向量积的意义
向量积在物理学、几 何学等领域中有广泛 的应用。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ppt课件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ppt课件
9.8 距离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立几的方法求距离,我
们来简单回忆一下: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异面直线的距离
2
如何用向量法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呢?
已知点P和面ABCD, 用向量法求解就得构造向量,比如说 AP
过P点作PH垂直平面并交平面于点H,则PH的长为所求
A x x
A
Cy B
B
1200
y C
接下来我们要求面SBC的法向量了
SB (a, 3a, 3a), SC (0, 2 3a, 3a)
n (x, y, z), n SB, n SC
ax 3ay 3az 0, 2 3ay 3az 0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很多,只要满足 上面的这个等式即可,为了计算的方 便,我们通常会要相对简洁的数字组 成的法向量,可以令z=1,则得到平 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了:
首先我们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异面直线的法向量
A D
A1
D1
B C
B1
AC (1,1, 0), A1D (1, 0,1) n (1, 1, 1)
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d为:
C1
d A1A n (0, 0,1) (1, 1, 1) 3
n
3
3
经过了上面几道例题,我们已经熟悉并掌握了用向量法求空间距
P
我们发现,PH 垂直平面ABCD,
我们可以理解成面ABCD的法向量 n
AP, PH
AP, n
PH AP COS AP, PH
A
B AP COS AP, n
AP n
H
AP AP n

高中数学课件-第9讲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折叠及探索性问题

高中数学课件-第9讲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折叠及探索性问题
1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2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考试要求
1.会求空间中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2.会用向量法探
究空间几何体中线、面的位置关系、角的存在条件与折叠问题.
01
聚焦必备知识
4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知识梳理
1.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所以F→E=(-2,2,0),E→G=(-2,-4,2), B→E=(2,0,0).
设平面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m=(x,y,z),
18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则m·F→E=-2x+2y=0,

m·E→G=-2x-4y+2z=0,
x=1,则
m=(1,1,3),所以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d=B→E|m·| m=
0,1),A(1,0,1),所以D→A1=(1,0,-1),D→C1=(0,1,-1),A→D=(- 1,0,0),设平面 A1C1D 的一个法向量为 m=(x,y,1),则mm⊥ ⊥DD→→AC11,,
10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x-1=0, x=1, 即y-1=0,解得y=1,故 m=(1,1,1),显然平面 AB1C∥平面 A1C1D,
面 α 的距离 d=A→P·|nn|=_□_2__|A→_P_|n_·|__n_| _,如图所示.
3.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6
聚焦必备知识 突破核心命题 限时规范训练
夯基诊断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 √”或“×”) (1)平面α上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 ) (2)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一点连线的长度.( × ) (3)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则直线l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 ) (4)直线l上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平行于平面α.(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AB1 0
2x2y4z 0
C
取x=1,z则y=-1,z=1,所以 n(1 , 1 ,1 )
A
B
在两直 C ,A ,线 C A 上 (1 ,0),.各 0 x 取 E 点 y
C E 与 A B 1 的 距 离 d |n |n C |A |2 3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ABC 是D正方 SB 形 面 A ,BC ,DS 且A 与 面 ABC 所D成的 45, 角S 点 为 到A 面BC 的D 距离 1, 为A 求C 与 SD 的距离。
xD
2x2y 0 2x4y2z 0
取y
1
F
n(1,1,3), BE(2,0,0) A E
d|nBE| 2 11.
n
11

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2
11 .
11
C
B
y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平面ABCD,CG=2,E、F分别是AB、 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z
G
(2)求直线BD到平面GEF的距离。
d|nBE| 2 11.
n
11
xD F
A
E
C B y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SA 平A 面BC , DDAB ABC90,
SA AB BC a, AD 2a, 求 A到 平 SC 面 的 D 距 离z 。
S
A
D
y
B
C
x
练习2: 如图, ABCD 是矩形, PD 平面 ABCD , PD DC a , AD 2a , M 、N 分别是 AD 、PB 的中点, 求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 离
几种常考的空间距离回顾
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行线面间的距离
转化
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转 化
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探究:如何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 A, 空间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为 d,已知平面 的
一个法向量为 n ,且 AP 与 n 不共线,能否用 AP 与 n 表示 d ?
2
2 22

∴ MC ( 2 a, a, 0) , MN (0, 1 a, 1 a) ,
z
2 MA ( a, 0, 0)
2
22
P
2
设 n ( x, y, z) 为平面 MNC 的一个法向量, ∴ n MN , n MC
∴ n MC 2 ax ay 0 且 2
N D
C
y
n MN a y a z 0
B
练习4、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M、N、E、F分别是棱A1B1、A1D1、B1C1、 C1D1的中点,求平面AMN与平面EFDB的距离。
z
AB n d
n
N D1 F
C1
A1
E M B1
D
Cy
A
B
x
例4
已知直三棱柱 ABC ─A1B1C1 的侧棱 AA1 4 ,底面 △ABC 中,
z S
B
Ay
xC
D
|n|
|n|
这个结论说明,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连结此点与平面
上的任一点(常选择一个特殊点)的向量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的
绝对值.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平面ABCD,CG=2,E、F分别是AB、 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z
G
xD F
A
E
C B y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AC BC 2, BCA 90 , E 是 AB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 CE 与 AB1 的距离.
z
C1
A1
B1
C
A
B
xE
y
例4
. 已 知 直 三 棱 柱 ABC ─A1B1C1 的 侧 棱 AA1 4 , 底 面
△ABC 中, AC BC 2 , BCA 90 , E 是 AB 的中点,
M
22
解得 2 x y z ,
A
2
x
B
∴可取 m ( 2,1, 1)
∴ MA 在 n 上的射影长 d MA n a 即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为 a .
n2
2
练习3:
正方体AC1棱长为1,求BD与平面GB1D1的
距离
Z D1
DD 1 n C1 d
A1
B1
n
G D
A X
C Y
P
N
D
C
M
A
B
:如图,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则 D(0,0,0),A( 2 a ,0,0),B( 2 a ,a ,0),C(0,a ,0),P(0,0,a )
∵ M 、N 分别是 AD 、PB 的中点,∴ M ( 2 a , 0, 0) N ( 2 a , 1 a, 1 a)
分析:过 P 作 PO⊥ 于 O,连结 OA.
P
n
则 d=| PO |= | PA | cos APO.
∵ PO ⊥ , n , ∴ PO ∥ n .
A O
∴cos∠APO=|cos PA, n |.
∴d=| PA||cos PA, n |= | PA | | n | | cos PA, n | = | PA n | .
由题设 C(0,0,0),A(4,4,0),B(0,4,0),
z
D(4,0,0),E(2,4,0),F(4,2,0),G(0,0,2).
G
E F ( 2 , 2 , 0 ) , E G ( 2 , 4 , 2 ) ,
设平面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n E F , n E G
求异面直线CE 与 AB1 的距离.
解: 如 C 图 xy ,建 则 z C (0 ,立 0 ,0 )E ,(1 坐 ,1 ,0 )A ,标 (2 ,0 ,0 )系 B ,1(0 ,2 ,4 ).
设 C C nE E ,CA EB ( 1 1 的 , 1 , 00 ) A 公 即B , 1 x( 2 垂 , 2 , y4 ) 0线 ,n 的 (x,y,z)方 则 .A1 C向 1 z 向 B1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