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诊疗指南(201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塞病诊疗指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病科 林昌松
概念
白塞病( Behcet’s disease,BD),又称白塞 综合征,是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 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中 医“狐惑病”范畴。
流行病学
• 本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 高,欧美较低。
• 中国、日本、伊朗等国患病率为13.5100/10万人口;土耳其患病率最高,约 100-370/10万人口。
• 治法:清热除湿,柔肝和脾; •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苓散加减。 • 中成药:龙胆泻肝汤
辨证论治
• 2.肝气郁结证
• 证候:反复发生口腔及外阴溃疡,皮肤红斑结节, 胸胁胀满,双目干涩,视物不清,月经前或行经期 如重,经色暗红,或夹血块,舌质紫暗,或瘀斑, 苔少,脉细涩。
•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方药:柴胡清肝饮加减。 • 中成药:逍遥丸
鉴别诊断
以某一系统为突出表现时易误诊 • 关节:与RA、Reiter综合征、AS等鉴别; • 皮肤:与SLwenku.baidu.com、结节红斑、痤疮等鉴别; • 消化道: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 • 神经系统:与感染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鉴
别 • 附睾炎:与附睾结核鉴别
辨证论治
1.肝脾湿热证
• 证候:皮肤黏膜溃疡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红斑结 节,潮红灼热而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少数 有高热,心烦,汗出,关节酸痛,胸胁闷胀,纳 呆,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 数。
•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温阳。 • 方药: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辨证论治
• 本病以肝、脾、肾三脏受损为本,湿 热蕴毒为标。
• 病期短,多肝脾湿热蕴毒,以清肝利湿解 毒为主
• 病程长,多为肝肾亏虚或脾肾阳虚之症, 应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主。
其他治法
• 1. 单方验方
白塞方、治惑丸、温清饮、熊胆蒙花散等。
谢 谢
• 白塞方:附子先煎、半夏、党参、白术、茯苓、三棱、归尾 、赤芍各10g,肉桂、干姜、红花、甘草各6g水煎服。
• 治惑丸:槐花、苦参各60g,芦荟30g,干漆2g,木香、桃 仁各60g,青葙子、雄黄、水牛角各30g,研细末,水泛为丸 如绿豆大,滑石为衣,口服,l次6-10g,1日2~3次。
• 4.外用药
①辨证选用青黛膏、黄连膏、金黄膏、生肌膏,外涂 溃疡处,1日1次。
②鸡蛋黄油外搽溃疡处,1日1次。 ③西瓜霜、锡类散或冰硼散外掺溃疡处。 ④苦参30g,千里光、鱼腥草各60g,煎水外洗患处,
1日2次。 ⑤金银花、板蓝根各20g,煎水500ml,漱口用。
西医治疗
• 1.非甾体抗炎药; • 2.秋水仙碱; • 3.糖皮质激素; • 4.免疫抑制剂:沙利度胺,甲氨蝶呤等; • 5.雷公藤制剂; • 6.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α-干扰素。
系统受累多见。 • 消化道损害:发病率5%-50%,全消化道均
可受累。 • 心血管损害:较少见。 • 肺部损害:发生率较低,约5%-10%,但大
多病情严重
实验室检查
• 1.血清非特异性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增 多、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
• 2.针刺试验:无菌针头在前臂屈侧斜行刺入 约0.5cm,退出或注射生理盐水,24-48小 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5cm毛囊炎样红点或脓 疱样改变为阳性。
• 温清饮:当归、生地黄各4g,赤芍、黄芩各3g,黄连、黄 柏各1.5g水煎服。
• 熊胆蒙花散:熊胆粉、黄连、密蒙花、蒺藜、木贼、黄柏 、淡竹叶。研细末,1次5g,1日3次。
• 3.病理:基本病理为血管炎,所有血管均可 累及,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
诊断标准
• 1.复发性口腔溃疡:>3次/年; • 2.复发性外阴溃疡; • 3.眼损害:前和(或)后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
、视网膜血管炎; • 4.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毛囊炎样损害等; • 5.针刺试验阳性。
• 有反复口腔溃疡伴其余4项中2项以上,可 诊断。
• 2.中成药
①雷公藤片:口服,1次2片,1日3次。 ②昆明山海棠片:口服,1次2~3片,1日2次。
其他治法
3.针刺与拔罐
①体针:取穴合谷、肺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 里、列缺、三阴交,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或平补平泻法。
②在局部麻醉下,用三棱针在大椎穴进行挑刺,再以 火罐拔出皮下瘀血。
其他治法
辨证论治
• 3.肝肾阴虚证
• 证候:病程日久,口腔及外阴溃疡时轻时重,头目 眩晕,月经不调,遗精,口干口苦,手足心热,舌 质红或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辨证论治
• 4.脾肾阳虚证
• 证候:病程较长,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纳 差,五更泻,下肢浮肿,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长 期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伴有结节性红斑 ,病情有遇寒加重、冬季尤甚的倾向,多种合并症 相继发生,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
4.眼部病变:发生率平均50%,常见虹膜睫状 体炎、前房积脓、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临床表现
5.皮肤损害:①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好发于 下肢; ②毛囊炎样损害; ③针刺反应(同 形反应)阳性者达40%~70%,对本病诊断 有价值。
临床表现
• 6.其他系统表现: • 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5%-50%,中枢神经
• 因本病多发生于丝绸之路地域国家,故又 称之为丝绸之路病(Silk Route disease)
临床表现
• 1.一般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和关节疼痛等。
• 2.口腔溃疡: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1年 至少发作3次,见于98%的患者。
临床表现
3. 生殖器溃疡:发生率约75%,好发于龟头、 阴道、阴唇和尿道口,也见于阴囊、肛周和 会阴等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病科 林昌松
概念
白塞病( Behcet’s disease,BD),又称白塞 综合征,是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 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中 医“狐惑病”范畴。
流行病学
• 本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 高,欧美较低。
• 中国、日本、伊朗等国患病率为13.5100/10万人口;土耳其患病率最高,约 100-370/10万人口。
• 治法:清热除湿,柔肝和脾; •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苓散加减。 • 中成药:龙胆泻肝汤
辨证论治
• 2.肝气郁结证
• 证候:反复发生口腔及外阴溃疡,皮肤红斑结节, 胸胁胀满,双目干涩,视物不清,月经前或行经期 如重,经色暗红,或夹血块,舌质紫暗,或瘀斑, 苔少,脉细涩。
•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方药:柴胡清肝饮加减。 • 中成药:逍遥丸
鉴别诊断
以某一系统为突出表现时易误诊 • 关节:与RA、Reiter综合征、AS等鉴别; • 皮肤:与SLwenku.baidu.com、结节红斑、痤疮等鉴别; • 消化道: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 • 神经系统:与感染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鉴
别 • 附睾炎:与附睾结核鉴别
辨证论治
1.肝脾湿热证
• 证候:皮肤黏膜溃疡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红斑结 节,潮红灼热而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少数 有高热,心烦,汗出,关节酸痛,胸胁闷胀,纳 呆,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 数。
•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温阳。 • 方药: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辨证论治
• 本病以肝、脾、肾三脏受损为本,湿 热蕴毒为标。
• 病期短,多肝脾湿热蕴毒,以清肝利湿解 毒为主
• 病程长,多为肝肾亏虚或脾肾阳虚之症, 应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主。
其他治法
• 1. 单方验方
白塞方、治惑丸、温清饮、熊胆蒙花散等。
谢 谢
• 白塞方:附子先煎、半夏、党参、白术、茯苓、三棱、归尾 、赤芍各10g,肉桂、干姜、红花、甘草各6g水煎服。
• 治惑丸:槐花、苦参各60g,芦荟30g,干漆2g,木香、桃 仁各60g,青葙子、雄黄、水牛角各30g,研细末,水泛为丸 如绿豆大,滑石为衣,口服,l次6-10g,1日2~3次。
• 4.外用药
①辨证选用青黛膏、黄连膏、金黄膏、生肌膏,外涂 溃疡处,1日1次。
②鸡蛋黄油外搽溃疡处,1日1次。 ③西瓜霜、锡类散或冰硼散外掺溃疡处。 ④苦参30g,千里光、鱼腥草各60g,煎水外洗患处,
1日2次。 ⑤金银花、板蓝根各20g,煎水500ml,漱口用。
西医治疗
• 1.非甾体抗炎药; • 2.秋水仙碱; • 3.糖皮质激素; • 4.免疫抑制剂:沙利度胺,甲氨蝶呤等; • 5.雷公藤制剂; • 6.生物制剂:TNF-α拮抗剂,α-干扰素。
系统受累多见。 • 消化道损害:发病率5%-50%,全消化道均
可受累。 • 心血管损害:较少见。 • 肺部损害:发生率较低,约5%-10%,但大
多病情严重
实验室检查
• 1.血清非特异性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增 多、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
• 2.针刺试验:无菌针头在前臂屈侧斜行刺入 约0.5cm,退出或注射生理盐水,24-48小 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5cm毛囊炎样红点或脓 疱样改变为阳性。
• 温清饮:当归、生地黄各4g,赤芍、黄芩各3g,黄连、黄 柏各1.5g水煎服。
• 熊胆蒙花散:熊胆粉、黄连、密蒙花、蒺藜、木贼、黄柏 、淡竹叶。研细末,1次5g,1日3次。
• 3.病理:基本病理为血管炎,所有血管均可 累及,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
诊断标准
• 1.复发性口腔溃疡:>3次/年; • 2.复发性外阴溃疡; • 3.眼损害:前和(或)后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
、视网膜血管炎; • 4.皮肤损害:结节性红斑、毛囊炎样损害等; • 5.针刺试验阳性。
• 有反复口腔溃疡伴其余4项中2项以上,可 诊断。
• 2.中成药
①雷公藤片:口服,1次2片,1日3次。 ②昆明山海棠片:口服,1次2~3片,1日2次。
其他治法
3.针刺与拔罐
①体针:取穴合谷、肺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 里、列缺、三阴交,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或平补平泻法。
②在局部麻醉下,用三棱针在大椎穴进行挑刺,再以 火罐拔出皮下瘀血。
其他治法
辨证论治
• 3.肝肾阴虚证
• 证候:病程日久,口腔及外阴溃疡时轻时重,头目 眩晕,月经不调,遗精,口干口苦,手足心热,舌 质红或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辨证论治
• 4.脾肾阳虚证
• 证候:病程较长,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纳 差,五更泻,下肢浮肿,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长 期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伴有结节性红斑 ,病情有遇寒加重、冬季尤甚的倾向,多种合并症 相继发生,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
4.眼部病变:发生率平均50%,常见虹膜睫状 体炎、前房积脓、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临床表现
5.皮肤损害:①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好发于 下肢; ②毛囊炎样损害; ③针刺反应(同 形反应)阳性者达40%~70%,对本病诊断 有价值。
临床表现
• 6.其他系统表现: • 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5%-50%,中枢神经
• 因本病多发生于丝绸之路地域国家,故又 称之为丝绸之路病(Silk Route disease)
临床表现
• 1.一般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和关节疼痛等。
• 2.口腔溃疡: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1年 至少发作3次,见于98%的患者。
临床表现
3. 生殖器溃疡:发生率约75%,好发于龟头、 阴道、阴唇和尿道口,也见于阴囊、肛周和 会阴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