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一)[
3.2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3.2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集体备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843b33cfc789eb172dc89b.png)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高中阶段学习的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
通过考察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教材分析: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石山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此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过程与方法1.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2.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区教学难点: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061bb1ddd36a32d7275811f.png)
非选择题——《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1.下图所示的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1)分析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①地形及土壤;②气候:;③水源:。
(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①A他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
②B地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长处是:。
③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3)比较A、2(l)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 ;B ;C 。
(2)这些地区种植水稻水热条件优越,具有的季节或全年、的气候特点,加上本区人口稠密,丰富,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水稻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因而该区水稻田多集中分布在河流和地区。
(4)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 ;B ;C ;D ;E 。
(5)除亚洲外,非洲的,欧洲的,拉丁美洲的也有水稻种植的分布。
在美国的、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稻田,但采用大规模的进行生产。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__________;(2)B国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畜牧业以饲养___________为主;(3)C地区一些国家的农业经营方式是_____________(4)D国产品中___________在国际市场上有重要地位;(5)B、D两国中,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_;(6)B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肉类出口国,除优越的自然条件外,他们还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4.我国草场资源丰富,全国各类草场面积达4亿公顷,居世界第2位.全国草场按照地区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和南方的草山区.根据上述材料,分析:(1)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2)以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哪些草原适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没有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的制约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上课用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90f992195f312b3169a5d5.png)
(20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 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6、m、n两地均盛产 葡萄。两地相比,m地 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 技术条件好
(2009江苏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 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混合农
澳大利亚 墨累---达
优越的
业 令盆地 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 政府支持
劳动效率高、生 产经营灵活性强、 农事安排合理
(2008全国文综卷Ⅰ)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 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 ~2题。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人口相对较密集 但还是地广人稀
东南部 气温较温和
墨累达 令盆地
东南部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
区位因素
自然 因素
地形 水源
区位优势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水、东水西调)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交通
注意:主导区位因素与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 绒棉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而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
(高考真题)
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
条件是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4.“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8eec3ed27d3240c8547ef21.png)
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一、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区,理解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和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2、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理解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主;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提高单产,但很少出售;机械化平低——人多地少,经济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一是水稻种植需要,二是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
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利工程量大是由于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气候条件决定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
四、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的知识内容最好结合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
首先,通过读图了解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分析其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自然概况。
然后根据不同农业部门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按教材所选的典型案例进行印证。
学习时不必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自己举例分析。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千差万别,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不同,所以教材在介绍各农业地域类型时各有侧重,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侧重于农业生产特点;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侧重于发展措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学习中要运用比较法,如: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规模为什么不同?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吸收所学知识。
五、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在亚洲国家中,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A.中国B.泰国C.印度D.日本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色是()①家庭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水利工程量大④机械化水平低⑤科技水平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B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C.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全年高温少雨4、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主要气候区是()A.热带雨林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干旱、半干旱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5、下列国家的大牧场放牧业,牧牛占重要地位的是()A.澳大利亚B.新西兰C.南非D.美国(二)读图分析题1、阅读《地图册》P、8的《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的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气候区。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二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6abe5cd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c.png)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标1.知识⽬标:了解世界四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因素和特点。
2.能⼒⽬标:(1)。
培养学⽣从⾃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分析、归纳、总结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优势与不⾜以及发展⽅向等能⼒。
(2)。
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
初步学会运⽤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判某⼀地区的农业选择。
⼆、教学过程概义: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产类型。
⼀、⽔稻种植业1.分布----看图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林区2.影响亚洲⽔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幻灯----彩图(1)⾼温多⾬的⽓候(2)⽐较平坦的地形(3)⼈⼝稠密,劳动⼒丰富(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产经验3. 亚洲⽔稻种植业的特点:A.经营模式→→⼩农经营B.单位⾯积产量→→⾼C.机械化⽔平→→低D.⽔利⼯程量→→⼤E.科技⽔平→→低F.商品率→→低亚洲⽔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幻灯⽚填表(先空⽩,后已填各⼀张)⼆、⼤牧场放牧业1.世界⼤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学⽣讲出美国,阿根廷,澳⼤利亚,新西兰,南⾮南美洲的粮仓——潘帕斯草原----介绍----⾃看“潘帕斯”意思是没有树⽊的⼤草原。
它位于阿根廷的中、东部,⾯积约76万平⽅千⽶。
潘帕斯草原⽓候温暖湿润,平坦的沃野⽆边⽆际。
阿根廷⼈总是夸耀这块富饶的⼟地,说从⼤西洋岸边⼀直耕到西边的安第斯⼭麓,连⼀块⽯头也找不到。
潘帕斯草原的⼤部分⼟地已被开垦为农⽥和牧场。
⽥⾥盛产⼩麦、⽟⽶等粮⾷。
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黄⾊、⿊⾊、花⾊的良种⽜群。
草原上种植的⽟⽶,⼤部分⽤来饲养⽜⽺,⽜⾁产量很⾼。
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千多万头⽜,除了⼩部分供国内⾷⽤,还⼤量冷藏出⼝,⽜⾁出⼝量居世界第⼀位。
⽜⾁是阿根廷的主⾷,菜市上最热闹的地⽅是⽜⾁铺,宴席上⼤都是⽤⽜⾁做成的佳肴。
第2节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第2节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41e66d0a58da0116c174939.png)
2.乳蓄业 (1)概念: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 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 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2)乳畜业发达地区: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 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3)区位要求:紧邻消费市场——大城市市郊 (4)乳畜业 饲料因素 的形成因素 市场因素
便于商品集散, 有利于降低 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社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 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成本,提高商品率 经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 有利于规模经营, 降低生产 因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素 提供了支撑)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 量,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 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 化和科技化 系统)
解析 水稻是喜湿热的作物, 水稻种植是劳动力密集型 的农业。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湄南河流域,土壤肥沃,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东南亚又是人口密集的 地区,劳动力丰富,因此具有生产水稻的有利条件。
反思· 归纳 记忆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可用以下口诀: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即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 平低。
第2节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气候区 (2)区位因素 小农经营 (3)生产 特点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是一种以生产小麦、 玉米 等谷物为主,产品面 向 市场 的农业地域类型。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分布:主要分布在 美国 、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 、 乌克兰等国及我国 东北 、 和西北 地区。 (4)区位条件:(以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为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51d52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b.png)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种植业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影响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法,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案例来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种植业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第三章: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经营管理。
3.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生产技术种植业的经营管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经营管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四章:种植业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2 教学内容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种植业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典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湘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12ecc905f0e7cd1842536c3.png)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从容说课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a63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1.png)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1. 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及意义。
2.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并给出自己的理解。
2.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练习题目:1. 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水稻种植业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掌握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2. 讲解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如灌溉、水稻育种等,并讨论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练习题目:1. 请描述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第三章:小麦种植业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掌握小麦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小麦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2. 讲解小麦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如灌溉、小麦育种等,并讨论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练习题目:1. 请描述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小麦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技术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第四章:大牧场放牧业教学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掌握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 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2. 讲解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如草场管理、牲畜育种等,并讨论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师备课建议
![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师备课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e52e5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2.png)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经济产业,而农业地域类型的不同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本篇文章将以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进行介绍,供教师备课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以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题进行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知道各地域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深入了解畜牧业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农业地域类型概述农业地域类型,指的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一类农业产业类型。
在国内,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北方农业、南方农业和西部农业三个大类型。
各个类型对应的农业植物、畜牧业、温度、降雨等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2.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北方畜牧业北方畜牧业以牛、羊、马等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内陆平原和丘陵地区,气候干燥少雨,不适合耕种水稻。
因此,北方农业以畜牧、良种繁育等为主。
(2)南方畜牧业南方畜牧业以水产畜牧业、家禽养殖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滨海平原、湖泊沼泽地区等。
富氧水质、适温湿度等因素,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3)西部畜牧业西部畜牧业是中国的畜牧经济重心,以羊为主畜,但同时也兼顾少量牛、马等其他畜牧业品种。
由于西部地区多山、少降水,以草原为主,因此适合畜牧业发展。
此外,西部还有一些矿山、旅游景点等,如横断山区、岷山、海螺沟等。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教学法除了理论讲解,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田间实践等。
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应用。
3.编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教材或者教案,将知识点及其解释、教学方法以及重点问题一一列举,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一)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900f810c76eeaeaad0f330d4.png)
5.3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水稻种植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耕作特点等。
2. 理解这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的关系,并能从历史原因、人口数量,社会条件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能力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资料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劳动的创造美。
【教学重点】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方向及努力措施。
【教学难点】计算机课件辅助(图片①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②我国水稻农耕景观图片;③世界地图;④世界气候分布图;⑤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⑥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景观;⑦潘帕斯草原地区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教学方法】启发式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教学过程】(引课)我国南方居民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其主食以稻米为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广泛,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除自然因素外,影响我国南方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什么?(从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等方面分析)(出示图片①学生阅读教材中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除我国外,还有哪些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这些地区与我国在自然环境上有哪些相似之处,是否有不同?这种差异对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是否会有影响?在影响水稻种植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上有哪些相似性?(板书)一、水稻种植业1.区位因素r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冬雨彳河涼中下游辛原L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均紺地少2.分布亚洲为主,东亚、东南亚、南亚(出示图片②学生阅读教材中图片)观察两幅图片,图中反映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在亚洲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这些特点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板书)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出示图片③)结合教材在图中找出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分布有水稻种植业?(承转,出示图片③④)首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的国家?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说明这些国家在自然环境上的有什么相似的特点?在影响大牧场放牧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中有哪些相似性?总结概括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板书)二、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一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2.特点一一密集、规模大、商品率高(出示图片⑤⑥⑦学生阅读教材中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典型代表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板书)3.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优艮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i距海港近(出示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在欧洲人到来前后有什么变化?(板书)(2)历史变化生产方式’粗放的自给自足放牧业f密集的商品牧牛业管理若的变化:印第安人由菅理者〜被雇佣者(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说明阿根廷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板书)(3)促进发展的措施(引申思考)由阿根廷所采取的措施考虑,其中有哪些是我国发展畜牧业可以借鉴的?(板书提纲)第五单元第三节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一、水稻业1.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赛币'河流中下游平原I人口稠盔劳动力資源丰冨,人蛹地少2.分布一一亚洲为主,东亚“东南亚、南亚3.亚洲水稻榊真业的特点二、删场荻灿L分布一一美国、澳大^亚、新西兰*阿根廷、南耳曙国家2.特点——密集、规模大、商品率高£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r优艮的天然草场彳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I距海磁(2)历史变化j生产方式:粗放的自给自足放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管理者的变化:印第安人由管理者f被雇佣者(曲促进发屣的措施【典型例题】例1:读“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B 、C。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2c108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e.png)
(2)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形: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降水: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加之山地地形对暖湿气
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
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
因素
靠近港口,交通便利;
主要特点
土地交替利用——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市场决定生产——保证农场收入稳定。
基塘农业
澳 大 利 亚 混 合 农 业 分 布
热量充足
土 地 交 替 利 用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月 份
1
2 秋3 种4 5
阿根廷人的发展措施还 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进牧牛业的发展。
1.培育良种牛 潘帕斯最早的良种牛是欧洲人带来的。后来,阿根廷人加强了对良种
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肉牛可以很方便的
蒙牛奶牛场
混合农业
概念: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种农业称为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主要农产品
两种及以上的农产品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分布
东南和西南部
区 位
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降水较少(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条 件
社会经济 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4)该农场所种的小麦种类是春小麦 ,耕作制度为 一年一熟 。 (5)气候对该农户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热量不足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https://img.taocdn.com/s3/m/6849e6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6.png)
湘教版必修Ⅱ 3.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
人类的社会活动,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就是通过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
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早、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教材在介绍了农业的一般概况后,首先以阅读的形成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光照、热量、土地(包括地形、土壤)、水分。
其次是通过正文加阅读的形式,相继介绍了影响农业区位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指出有: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了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在每一种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之后设计有思考活动加以巩固。
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区位的因素、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其实质就是多角度理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科学发展思路。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由农业很容易联想到自然条件,对于自然区位因素的总结是相对较容易地,但是对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理解就不是很深刻了,所以从学情分析来看,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农业的其他区位因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特点4.能够简单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学案,自学了解农业的含义、概括农业生产的特点。
2.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实例,培养学生地理分析和归纳概况能力。
3.通过分析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041f0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b.png)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与其形成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与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业生产的感情,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技术、社会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其形成条件教学过程与方法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哪些?你能说出本地几种主要农产品吗?它们属于哪一种农业类型?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板书)农业生产是直接从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又要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因此,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板书)(1)热量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农业生产中有两个与热量相关的概念,一是积温,一是复种指数。
我们常以活动积温,即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的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
热量条件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播种面积/耕地面积。
(2)光照光照为植物的光和作用提供能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https://img.taocdn.com/s3/m/c8ac32e6eefdc8d377ee3259.png)
用数据分析出病虫害
并加以防治。(PPT 翻
页)那个时候,甚至
可以用计算机遥控大
型机械去耕地、插
秧、收割。
(PPT 翻页音乐停)
提问:结合以上材 料,能够反映目前我 国水稻种植业的什么 特点?
2、点评小组回答的问
题,进行补充修正, 板书呈现最终的结 果。
学 习 新 知
课 堂 教
环 1、总结:
1、 小组讨论
3、 提出新 的授课 方式, 引起学 生的兴 趣。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 谷物农业,这节课我 们主要学习第一种— —季风水田农业,季 风水田农业也叫水稻 种植业。(板书)
2、 课型介绍
今天,我们通过听故
事《阿二的自传》来
学习,老师每讲完一
段故事,会提一个问
导入新课
题,你们通过分析听 到的故事结合 ppt 上 呈现的内容回答问
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水稻的生长特性和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影响水稻种植 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位置和课堂检测。
二、本节课设计的知识点
1、水稻的生长特性,好温喜湿,水热同期。
2、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单位产量 高、商品率低;劳动量大;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3、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据给出的许
故事文本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多材料,快
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富 种植特点:劳动量 裕,可是这片土地寄 大。
托着乡人世代传承的 2、小组讨论,内
崇敬和感激。从整地-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育苗-插秧-除草除虫- 案,小组代表举手
排灌水到收割,每一
课件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课件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46204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a.png)
商品化 专业化 集中 地域分工 集约型
粗放农业: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 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单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 的农业(广种薄收)
集约农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 产量的农业(精耕细作)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
气候
社
市场
自
会
地形 然 条
农业区位因素
经 济
劳动力
土壤 件
条政策水源来自件科技…
1.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区域性的 农业生产类型。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商品化生产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散 “千篇一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①美国中部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②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模式
【教学手段】图片①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图;②美国地形图;③美国气候图;④美国交通和城市分布图;⑤世界政区图;⑥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⑦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的示意图;⑧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及东水西调的示意图;⑨澳大利亚地形图(叠加风向);⑩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组讨论法,案例式教学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①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图”)通过读图说明美国小麦和玉米主要的分布地区。
(出示图片②③④)分析说明为什么小麦和玉米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美国农业一体化”材料)了解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
(出示图片⑤)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与美国有类似的自然条件,并且也发展了商品谷物农业?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商品谷物农业也较发达?并与美国对比说明为什么美国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一、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2.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地区
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多为家庭经营
(提问、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什么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与世界上商品谷物农业相比,有什么差别?
(承转)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另外一种农业也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即混合农业类型——说明混合农业的概念,以及我国的混合农业。
(出示图片⑤)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混合农业主要分布的国家
(板书)二、混合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
2.我国的混合农业
(承转)澳大利亚既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又是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农业模式,因此以澳大利亚为例说明混合农业特点。
(出示图片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何处?
(板书)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地区
(出示图片⑦)引导学生读图说明混合农业模式在土地利用上有什么特点,其生产过程与单一的耕作业或畜牧业有什么突出的差异,其优势是什么?
(阅读教材中的“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混合农业在时间利用上的优势是什么?
(板书)(2)混合农业的优点
(3)经营方式——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
(出示图片⑧⑨⑩)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分析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板书)(4)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
【板书提纲】
第四节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一、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2.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地区
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多为家庭经营
二、混合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
2.我国的混合农业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地区
(2)混合农业的优点
(3)经营方式——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4)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