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留置施工缝技巧方法
如何正确留置施工缝及做好防水工作

如何正确留置施工缝及做好防水工作留置施工缝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将混凝土分隔为若干局部构件进行施工,并在局部构件之间留置缝隙。
正确留置施工缝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等问题。
防水工作是指在建筑施工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
以下是正确留置施工缝及做好防水工作的详细步骤。
1.确定施工缝的位置: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情况,确定留置施工缝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施工缝应避免出现在结构的受力部位和重要构件上。
同时,施工缝的位置应尽可能与建筑结构的纵横向长度相关,形成相对统一的分块。
2.确定施工缝的宽度:施工缝的宽度一般按照建筑结构的材料特性和温度变化来确定。
一般来说,常见的施工缝宽度为20-30mm。
在低温或大面积施工缝时,可适当增加宽度,以减少温度变形对结构的影响。
3.加强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的两侧,可以加强处理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常见的加强处理措施包括设置加固筋、增大局部梁柱的尺寸和设置弯曲缓冲区。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缝的变形和开裂。
4.施工缝的填充材料选择:施工缝的填充材料一般选择弹性好、有较好耐潮性且抗老化的胶条或胶泡。
填充材料应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防火标准,并且与周围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密封性。
5.防水工作的准备工作:在施工缝的位置之前,需要进行防水工作的准备。
首先,清理施工缝周围的杂物和灰尘,保持基底的干净和平整。
然后,涂刷一层适合的防水涂料作为底漆,以提高基底与防水层的粘结性。
6.施工缝的防水处理:在施工缝的位置进行防水处理时,一般采取灵活防水层和刚性防水层相结合的方式。
灵活防水层一般采用弹性体涂料或改性沥青涂料,可以起到防水和抗裂的作用。
刚性防水层一般采用防水卷材,可以起到防水和耐久性的作用。
7.防水层的施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按照防水层产品的说明进行施工。
一般来说,需要保证防水层的厚度均匀,涂刷或铺贴时应注意排除空气和气泡,并确保与周围材料的良好粘结。
土木工程知识点-正确留置施工缝-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土木工程知识点-正确留置施工缝,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导言目前,因工程的需要设置了很多施工缝,但施工中易因施工缝设置不当引发质量问题。
今天我们总结了影响施工缝质量的因素以及保证质量的措施,一起来看吧。
影响质量因素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过程施工缝留置留在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的区域;构造钢筋过多或过少或偏离受剪力区。
混凝土材料后浇混凝土砂石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均,水泥品种和用量不合理;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选用不当或没按要求添加,加大混凝土的收缩;施工时振捣方法不正确;高空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爆晒,混凝土收缩值加大,相应对施工缝造成裂缝现象。
现场施工施工时振捣方法不正确;施工缝处松散混凝土及石子剔除不到位,灰尘清理不净,以及重新浇筑第二次混凝土前未在施工缝处浇水湿润;天气炎热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快过多;浇筑混凝土前对掉入缝内的杂物及垃圾没有及时检查和清理导致新旧混凝土间形成夹层;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底部或一处;施工缝中没有放置或未正确放置膨胀止水带或止水钢板;没有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致使接槎部位不能紧密连接。
施工现场养护及环境新浇筑的混凝土应及时采取养护、遮盖、挡风等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现场模板不易拆除过早。
因使用原因使施工缝产生的裂缝构筑物不均匀沉降;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规定;采用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体或剔凿墙、梁、柱等;周围环境影响,如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施工缝的加速老化及裂缝。
施工注意事项在已硬化的预制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预制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已浇筑的预制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预制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预制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预制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对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可沿缝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须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施工缝是指建筑施工中由于材料、构件等的施工方式或运输、存放导致不同部分之间留下的缝隙。
为了避免施工缝对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留设。
以下是关于施工缝留设方法的详细回答。
首先,施工缝的留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置:施工缝应布置在材料、构件易产生开裂、变形或可能出现问题的位置上,如受力集中的部位、温度变化大的区域等。
2.合适宽度:施工缝的宽度应根据材料、构件的性质、施工方法、使用条件等确定,一般应在3-5mm之间。
3.规范设计:施工缝的设计应合乎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并应与建筑结构整体设计相协调。
4.施工便利:施工缝的留设应考虑施工操作的便利性,以使施工作业更加顺利和高效。
然后,根据具体施工材料和构件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施工缝留设方法:1. 纵向施工缝:在构件长度方向上留设的施工缝,通常用于墙体、楼板等构件的连接部位。
在留设纵向施工缝时,可以通过预留连接钢筋、安装防水膜或设置伸缩装置等方式来加固和保护缝隙。
2. 横向施工缝:在构件宽度方向上留设的施工缝,通常用于地面、天花板等构件的连接部位。
横向施工缝的留设可以通过安装分隔条、设置伸缩装置或使用柔性接头等方式来减少因温度变化或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开裂和变形问题。
3. 隐蔽施工缝:在构件内部留设的施工缝,通常用于墙体、柱子等混凝土结构的内部。
隐蔽施工缝的留设可以通过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施工工艺来控制,以保证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4. 整体留缝:对于某些较小且无法避免的施工缝,可以采用整体留缝的方式来处理。
整体留缝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来减小缝隙的产生,并在后续施工阶段利用填缝材料进行补充和修复。
最后,为了确保施工缝留设的效果和质量,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缝的监控和控制,确保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宽度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质量检验: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确保施工缝的质量和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在大型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留置施工缝对于保证结构整体性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方案,包括施工缝的定义、留置原则、留置位置选择、留置长度规范以及留置操作注意事项。
一、施工缝的定义施工缝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因技术或组织需要的必要划分,预先留置的接缝。
这种接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顺序、时间、部位等安排需要,而预先留下的施工缝。
二、施工缝留置原则施工缝留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如梁、板等构件跨度较大的地方。
2、施工缝应与模板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影响模板拆除。
3、施工缝处应埋设钢筋或锚固件,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有效连接。
4、施工缝处应进行精细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接合紧密,无明显裂缝。
三、施工缝留置位置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以下为常见的施工缝留置位置:1、柱子施工缝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2、框架梁施工缝留置在柱子或梁的上面。
3、平板施工缝留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或墙体的起止处。
4、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段上起第二步或最后一步的踏步面上。
5、设备基础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变截面处或预留孔洞的四周。
四、施工缝留置长度规范施工缝的留置长度应符合以下规范:1、施工缝处埋设的钢筋或锚固件应能承受该部位的剪力和弯矩,以保证结构整体性。
2、施工缝处的新旧混凝土连接应采用界面剂或专用连接件等措施,以保证连接紧密,无明显裂缝。
3、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原混凝土强度的70%。
4、施工缝的留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规定,则一般为30m 左右。
五、留置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缝留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过程中,应确保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和长度,保证其符合规范要求。
工程施工缝留置方法(3篇)

第1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
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施工需要而暂时中断浇筑而形成的接缝。
合理留置施工缝,对保证结构质量、施工安全和工期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程施工缝留置方法:一、施工缝位置的选择1. 柱子:施工缝宜留置在基础与柱子的交接处、框架梁的下面及上面(楼面处)、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等。
2. 梁与板:施工缝宜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 单向板:施工缝宜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4. 双向板: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5. 墙:施工缝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 楼梯:楼梯施工缝宜留置在1/3跑的位置,也有的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平台梁上。
7.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多层钢架等,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浇筑混凝土施工缝。
二、施工缝处理方法1. 清理: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施工缝处的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
2. 凿毛:用斩斧或钢杆将施工缝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凿深20~30mm。
3. 湿润: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小时,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4. 浇筑: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
5. 振捣: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
6. 钢筋处理: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的损坏。
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和浮锈等也应清除。
三、注意事项1. 施工缝位置应选择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 施工缝处理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避免出现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
3. 施工缝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4. 施工缝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选择,确保施工质量。
工缝的留置原则与处理方法

工缝的留置原则与处理方法
施工缝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柱子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住帽的下面。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墙体的施工缝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前,为解决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问题,应对以硬化的施工缝表面进行处理。
即清除表层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必要时还要加以凿毛;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加以清除,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充分湿润,且不得积水;在浇筑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施工缝留置方案

施工缝留置方案1. 引言施工缝留置(Construction Joint)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面的限制或混凝土浇筑不连续造成的两次浇筑面之间的缝隙。
良好的施工缝留置方案能够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且最终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施工缝留置方案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缝留置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 设计原则在进行施工缝留置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2.1 结构要求根据具体的混凝土结构要求,确定施工缝留置的位置、长度和宽度。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荷载、变形要求以及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2.2 施工工艺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确定施工缝留置的时间点和浇筑间隔。
同时,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确保浇筑过程中的施工缝留置能够符合混凝土的硬化要求。
2.3 施工缝留置材料选择适当的施工缝留置材料,例如橡胶接缝、聚合物封缝胶等。
施工缝留置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粘结性以及与混凝土相容性。
3. 施工方法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以下为常用的施工缝留置方法:3.1 模板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模板对施工缝留置进行保护。
模板可以使用钢板、木板等材料制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拆除模板并进行施工缝留置材料的填充和密封。
3.2 钢筋网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将钢筋网络置于施工缝留置位置,并与混凝土浇筑连接。
钢筋网可以起到增强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并且可以确保施工缝留置的位置和尺寸准确。
3.3 预留法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施工缝留置位置预留一定尺寸的空间。
在混凝土硬化后,再进行施工缝留置材料的填充和密封。
这种方法在设计上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施工缝留置材料的充填和密封质量。
4.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缝留置的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4.1 施工现场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施工现场检查,确保施工缝留置的位置、尺寸和材料使用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篇一:施工缝留置位置施工缝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底板面以下20-30咂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mm 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篇二: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范围内。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为一次性浇筑无法完成全部工程量,或者为了减小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而将浇筑分为几个部分来施工的现象。
施工缝的留设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施工缝位置:施工缝的位置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来确定,一般应避开构件的危险截面,减少对结构强度和整体性的影响。
2. 施工缝的布置原则:施工缝的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对称布置、避开危险截面、避开应力集中区域、尽量避开主体结构。
3. 施工缝的宽度:施工缝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施工条件以及结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施工缝的宽度一般为20~40mm。
如果需要留设较宽的施工缝,可以在施工缝内设置填缝材料或者预留填缝槽,以便对缝进行密封或者填充。
4. 施工缝的形式:施工缝的形式主要有水平缝、垂直缝、环形缝等。
水平缝一般沿着结构的水平方向进行布置,垂直缝一般沿着结构的垂直方向进行布置,环形缝主要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如水池、桥梁等。
5. 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既要保证施工缝的一定宽度和形状,又要保证其密封性和耐久性。
一般情况下,施工缝的处理可以分为填缝处理和饰面处理两个方面。
填缝处理主要是通过填充密封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来填补施工缝,以保证其密封性和耐久性。
填缝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施工缝的宽度、施工环境以及使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饰面处理主要是通过切割或者砂浆工艺来对施工缝进行处理,以使施工缝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一体性。
饰面处理既要保持施工缝的外观美观,又要保证其耐久性和防水性。
以上是施工缝的留设方法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具体的施工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处理。
在施工缝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施工缝的数量、长度、宽度以及布置形式等,以及施工缝对结构强度和整体性的影响等因素,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与处理方法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与处理方法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与处理方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建筑材料的开裂和变形,在一定位置预留一定宽度的缝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缝隙进行处理。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特性进行选择和确定,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之间: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包括梁、柱、板等构件,当这些构件之间的跨度较大时,常需要预留缝隙。
例如,在大跨度的梁、柱或板的连接处,可以留设伸缩缝或控制缝,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或结构变形引起的开裂。
2. 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建筑物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变形和开裂,因此需要留设缝隙。
基础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可以采用橡胶垫或伸缩缝材料填充,以减少因地震或建筑物沉降引起的应力集中。
3. 建筑物的外墙: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建筑物外墙易发生开裂和变形。
为了防止外墙的开裂和渗漏,可以在墙体的垂直缝隙处留设伸缩缝,以减少由于季节变化和温度差异引起的应力。
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缝隙位置和建筑材料的特性进行选择,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安装伸缩缝材料:伸缩缝材料是一种可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伸缩和变形的材料,可以填充在缝隙中,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抗裂性。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构造要求选择合适的伸缩缝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和固定。
2. 使用橡胶垫填充:橡胶垫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耐久性,可以用于填充基础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
橡胶垫可以减缓由于地震或沉降引起的应力集中,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3. 设计装饰性缝隙: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内部装饰面上,可以设计一些装饰性缝隙。
这些缝隙可以用于隐藏管道和电线,同时也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装饰性缝隙的处理方法通常是选用适当的密封材料进行填充,以达到美观和防水的效果。
4. 加强缝的处理:在一些结构要求较高的区域,如柱子和梁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加强缝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位置

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位置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施工缝的位置留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本文将从施工缝的定义、留置原则、留置位置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施工缝的定义及作用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施工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在不同位置产生缝隙。
施工缝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由于温度、湿度、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应力过大,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合理设置施工缝,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二、施工缝留置原则1. 结构受力最小原则: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地方,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多的应力集中。
2. 便于施工原则:施工缝的位置应便于施工操作,如便于浇筑、振捣和养护等。
3. 结构功能分区原则:施工缝应结合结构的实际功能分区,如基础、柱、梁、板等部位。
4. 设计要求原则:施工缝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结构物的变形缝、施工缝等。
三、施工缝留置位置及处理方法1. 基础: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
基础顶面以下50mm~100mm范围内,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基础顶面松动石子清除干净,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2. 柱:施工缝应留置在柱的顶部。
柱顶部以下50mm~100mm范围内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柱顶部的松动石子清除干净,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3. 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梁的顶部或底部。
梁顶部以下50mm~100mm范围内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梁顶部的松动石子清除干净,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4. 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板的支撑结构上。
如梁、墙等部位。
施工缝以下50mm~100mm范围内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施工缝部位的松动石子清除干净,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5. 墙: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方法

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现浇板施工缝留置不当会有一定的结构危害性,因此,提出设计一种施工缝: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现浇板结构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其次,方便施工.现浇楼板施工缝的设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处理.如果其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就会改变原设计的受力假设,从而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的寿命;重则存在结构隐患,危及结构安全,直接影响使用.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施工缝设置的时间界定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技术和劳动力组织上的原因,或者是分段考虑流水施工,不能连续地将每层楼上的现浇板整体浇筑完成,当间歇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二、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探讨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楼层现浇板大多数是双向板,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从调查情况来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大多数图纸并没有单独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
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留置方法:1.第一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虽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即不能完全保证楼板的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贯通缝,将地板砖拉裂,既影响美观,又会渗水,引起钢筋锈蚀。
重者影响结构安全,影响楼房使用寿命。
这种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实质上是因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引起的)。
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的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上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
这种非自由收缩不象框架结构楼房楼层现浇板那样自由,因为框架柱相对于砖墙来说柔性较大,刚度较小。
由同一种材料(钢筋混凝土)的柱、梁、板构成的框架结构.楼房整体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框架结构基本楼房现浇板的施工缝即使留设在跨中1/3范围内,只要按规范规定处理。
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施工缝留置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应对建筑材料的收缩、膨胀、变形等因素,以及后续维护和维修的需要,而在建筑物内外或构件之间设置的缝隙。
施工缝的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对建筑物的性能、安全和美观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关于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施工缝留置形式:1.普通缝隙留置:即在建筑物或构件的预定位置上直接留置缝隙。
这种形式适用于需要固定尺寸的构件之间或墙体内外的分隔,常见于钢结构建筑的构件连接缝。
2.弹性缝隙留置:即在建筑物或构件的预定位置上设置底层挡板或背胶,并利用柔性材料(如聚氨酯胶、硅胶等)填充缝隙。
这种形式适用于需要抵抗震动、振动或温度变化的建筑物和构件,如地板与墙体、板岩与石材的连接缝。
3.隐形缝隙留置:即在建筑物或构件的内部设置缝隙,以达到无缝的外观效果。
这种形式适用于需要保持建筑物整体外观的玻璃幕墙、装饰板块和其他特殊构件。
二、施工缝留置位置:1.结构缝隙留置:主要用于分割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承重墙、柱子、梁和楼板等结构构件之间的缝隙。
结构缝留置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应力、变形等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装饰缝隙留置:主要用于分割建筑物的外墙、内墙、地面、天花板等装饰面板或装饰材料之间的缝隙。
装饰缝留置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装饰面板的材料性能、变形等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美观和维护。
3.工程缝隙留置:主要用于分割建筑物内外部分的缝隙,如地板与墙体的连接缝、门窗与墙体的连接缝等。
工程缝留置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不同部位的变形、承重等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
三、施工缝留置处理措施:1.缝隙尺寸的确定:缝隙尺寸的确定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预期变形量、收缩率、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常情况下,缝隙的宽度应根据材料的膨胀和收缩系数来决定,以达到缝隙的正常移动和伸缩。
2.缝隙材料的选择:缝隙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使用环境、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考虑。
工程施工缝隙留置规定(3篇)

第1篇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缝的留置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缝是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为了确保施工缝的质量和防水性能,以下是对工程施工缝隙留置规定的详细介绍。
一、施工缝留置原则1. 施工缝应尽量减少,如必须留设,应避开应力集中处,置于应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 施工缝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
3. 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和检查的部位。
二、施工缝留置部位1. 柱:施工缝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 梁和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3. 墙:施工缝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4. 楼梯:楼梯施工缝可留置在1/3跑的位置,也可将施工缝留置在平台梁上。
5.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多层钢架等,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三、施工缝留置要求1.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柱:施工缝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梁和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3)墙:施工缝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4)楼梯:楼梯施工缝可留置在1/3跑的位置,也可将施工缝留置在平台梁上。
(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蓄水池、多层钢架等,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四、施工缝处理措施1.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
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

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一、施工缝留置形式:1.水平缝:在水平结构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产生沉降变形,因此需要设置水平缝。
在水平缝的留置上,一般采取“T”形缝或直接用挡缝板遮挡,以避免沉降产生的裂缝。
2.垂直缝:在垂直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和荷载的作用,会产生伸缩变形,因此需要设置垂直缝。
常见的垂直缝留置形式包括“L”型缝、“U”型缝和“+”型缝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范围缝:在大型结构中,为了防止整体结构的变形对局部结构产生影响,常常设置范围缝。
范围缝一般为直线形式,根据结构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置多个范围缝,以达到分段施工和控制变形的目的。
4.接缝:在不同材料、不同构件或不同工序连接处,需要设置接缝。
接缝的留置形式和控制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二、施工缝留置措施:1.缝留置前的处理:在进行缝留置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度和净度,并清理掉杂物和灰尘。
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缝留置的布置: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对缝留置进行布置。
布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缝的位置和长度,以及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的控制。
同时,需密切关注缝的数量和间距,并采取措施保证缝的均匀分布和合理布置。
3.缝留置材料的选择:根据施工缝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缝留置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缝封胶、缝充填胶、挡缝板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耐候性、耐高温性、耐酸碱性等性能,以及施工材料的施工性能和施工要求。
4.缝留置的施工技术:在进行缝留置施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包括控制施工缝的宽度和深度、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确保施工材料的充填和涂抹均匀等。
5.缝留置后的处理:在完成缝留置后,需要对留置处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标示。
同时,需要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缝的表面平整,美观和密封性好。
以上是施工缝留置形式和措施的一些常见内容。
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方案

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方案(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由于结构按流水段施工,设置竖向施工缝,竖向施工缝划分原则是避开剪力墙位置。
各部位水平施工缝主要留设在楼板上下位置。
地下室施工缝按后浇带留设。
1)地下室墙体的第一道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底板上300mm处,其余水平施工缝按层留设。
2)柱:水平施工缝留置高度=层高-梁高+混凝土软弱层厚度+5mm,并留成平缝。
3)剪力墙:水平施工缝留置高度=层高-板厚+混凝土软弱层厚度+5mm,并留成平缝,以便在下次混凝土浇筑前剔除其表面的软弱层,使施工缝不外露,混凝土整体观感好。
4)楼梯施工缝:楼梯的施工缝宜留设在楼梯梁的一半和休息平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全留出不浇混凝土。
楼面浇筑混凝土时,楼梯梁在剪力墙的支座处须塞聚苯板块留置梁窝。
(2)施工缝处理:1)地下室墙体抗渗混凝土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的混凝土软弱层剔除并露出坚实石子,竖向施工缝应剔除松动的石子。
2)柱顶部水平施工缝处理:柱模板拆除后,弹出顶板底线,在墨线上方5mm处用云石机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施工缝,将直缝以上的混凝土软弱层剔掉露出石子,清理干净。
3)柱底部施工缝的处理:剔除混凝土软弱层,沿柱尺寸向内5mm用砂轮机切齐。
保证混凝土接缝处的质量,并充分湿润且冲洗,但不得积水。
4)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处在其中部设钢板止水带,防水卷材施工前在施工缝外侧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300mm宽)。
施工缝处混凝土二次浇筑前,应剔除混凝土表面的砂浆软弱层并露出坚实石子,用气泵将杂物吹净,较难清理的部位用吸尘器将杂物吸出。
浇筑混凝土前先铺一层30~50mm厚的与墙体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减石子水泥砂浆。
5)后浇带施工缝: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距施工缝50mm处两侧均匀弹线,用云石机沿墨线切一道5mm深的直缝,清除松动的石子,保证混凝土接槎质量。
后浇带处加膨胀止水条。
6)剪力墙顶部水平施工缝处理:剪力墙模板拆除后,弹出顶板底线,在墨线上方5mm处用云石机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施工缝,将直缝以上的混凝土软弱层剔掉露出坚硬石子,用压力水清理干净。
工程施工缝留置规范(3篇)

第1篇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缝的留置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要求,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
以下是对工程施工缝留置规范的详细阐述:一、施工缝的位置1.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如柱、墙的底部、梁的侧面、板的顶面等。
2.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3.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4.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5.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6.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7.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8.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9.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二、施工缝的处理1. 当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N/mm²后才能进行。
2. 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连接。
3. 浇筑混凝土时,需仔细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4. 清除已硬化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不得留有积水。
5. 剔凿出表面高出板底表面10-20mm左右的浮浆、松散混凝土,用水冲洗干净。
三、施工缝留置规范的应用1. 施工缝留置规范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
2.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缝留置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3. 工程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缝留置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缝留置规范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总之,工程施工缝留置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原则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原则和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难免会遇到需要留置缝隙的情况。
正确的缝留置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避免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原则和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缝留置的原则1.考虑结构的应力和温度变化,在结构长度大于40米时,应采用固定缝留置,以分割结构,降低结构温度变形;2.考虑美观要求,在正要分割的地方设置花纹、颜色等,使缝留置与整个工程的外观相协调。
3.结构的设计和结构完整性,必须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和承载力。
二、缝留置的处理方法1.采用构造缝采用构造缝,也称为伸缩缝,可以适应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
它的缝宽一般为10-20毫米,缝深一般大于混凝土板厚度的1/4,且不得小于20毫米。
伸缩缝一般用金属条或防水板等材料保护。
2.采用接头缝接头缝常用于墙板、台阶、垂直结构的拐角处等。
接头缝的宽度不应小于10毫米,深度由混凝土板厚度决定,每隔2-3米留置。
若对接头缝作美观要求,可采用胶条、防水涂料等处理。
3.采用次生缝次生缝可以把块状混凝土结构分成几块,或满足装饰和结构要求的缝隙。
它与构造缝和接头缝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美观和结构稳定的双重效果。
次生缝宽度、深度和间距均由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决定。
4.采用扩展缝扩展缝是依据混凝土的应力和温度变化而设置的,其主要作用是缓解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扩展缝一般的宽度为20毫米,缝深大于混凝土板厚度1/3,一般不小于50毫米。
扩展缝用防水条保护,需要时可加装金属条。
总之,合理的缝留置是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避免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原则和处理方法进行缝留置,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措施

04
施工缝处理注意事项
处理前准备
01
02
03
了解施工图纸
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施工 缝的留置位置和设计要求 。
清理基层
清除施工缝基层表面的杂 质、油污和浮灰,确保基 层平整、干净。
洒水湿润
在施工缝基层表面洒水湿 润,确保混凝土之间的粘 结力。
பைடு நூலகம்
处理时机选择
按照施工规范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在合 适的时间进行施工缝处理 。
施工缝留置及处理措施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施工缝概述 • 施工缝留置原因 • 施工缝处理方法 • 施工缝处理注意事项 • 工程实例分析
01
施工缝概述
施工缝的定义
施工缝是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施 工需要而在浇筑前预先留设的缝隙。 它通常是由于结构较大、施工面积较 大或施工组织需要而设置的。
和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缝的设置还应考虑施工组织 的需求,如分段流水施工的需要
,以方便施工作业的进行。
02
施工缝留置原因
混凝土自收缩现象
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水化作用,其体积会发生变化,这种自发性的收缩 现象被称为混凝土自收缩。这种现象会导致结构物产生裂缝,因此需要在施工期 间合理地留置施工缝。
某大坝工程
施工规范要求的其他部位 。
大坝底部基础与上部结构 的接触面;
施工缝留置:该工程在以 下位置留置了施工缝
01
03 02
某大坝工程
处理措施:采取了以下措 施处理施工缝
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 理,并涂刷水泥砂浆;
在施工缝处增设钢筋网片 ,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
采用平仓振捣的方式浇筑 混凝土,确保新旧混凝土 的紧密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留置施工缝技巧方法
正确留置施工缝技巧方法
影响质量因素
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过程
施工缝留置留在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的区域;构造钢筋过多或过
少或偏离受剪力区。
混凝土材料
后浇混凝土砂石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均,水泥品种和用
量不合理;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选用不当或没按要求添加,加
大混凝土的收缩;施工时振捣方法不正确;高空浇筑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爆晒,混凝土收缩值加大,相应对施工缝造成裂缝现象。
现场施工
施工时振捣方法不正确;施工缝处松散混凝土及石子剔除不到位,灰尘清理不净,以及重新浇筑第二次混凝土前未在施工缝处浇水湿润;天气炎热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快过多;浇筑混
凝土前对掉入缝内的杂物及垃圾没有及时检查和清理导致新旧混凝
土间形成夹层;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底部或一处;施
工缝中没有放置或未正确放置膨胀止水带或止水钢板;没有采用微膨
胀混凝土,致使接槎部位不能紧密连接。
施工现场养护及环境
新浇筑的'混凝土应及时采取养护、遮盖、挡风等防护措施,防
止混凝土失水过快,现场模板不易拆除过早。
因使用原因使施工缝产生的裂缝
构筑物不均匀沉降;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规定;采用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体或剔凿墙、梁、柱等;周围环境影响,如酸、碱、盐等
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施工缝的加速老化及裂缝。
施工注意事项
在已硬化的预制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预制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已浇筑的预制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预制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预制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预制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
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对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可沿缝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须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后,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应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采用促凝
胶浆或氰凝(丙凝)灌浆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