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的诗意
过零丁洋 古诗意思

过零丁洋古诗意思《过零丁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
诗中讲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沧桑变迁以及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伤之情。
下面是对《过零丁洋》的相关参考内容的解读。
《过零丁洋》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远古时期的中国黄帝时代的英雄事迹的讴歌,第二部分则是对当时国家衰败的现状的感叹和自问。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部分。
诗篇开头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十分关注国家兴衰的思想。
诗中通过描述“建功寺北邙山下”、“苍茫古木寒风坏”等场景,展现了远古时代英雄的壮丽威武与国家昌盛繁荣的景象。
其中提到的“苍茫古木寒风坏”,通过以自然景物的破坏来象征时代的更迭,表达了他对辉煌时代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诗人转入对当时国家衰败的描写。
他通过让诗人自问“当惊世界泽及河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战乱频发的国家状况的忧虑之情。
通过描绘“九州生气恒久强,何用取道蓬山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等场景,诗人反思了国家兴衰的法则与自己的身世之间的关联。
最后的“悠悠”二字,通过省略以揭示出诗人的思考情绪,并进一步点明国运不可避免的势态。
总体而言,杜甫通过写作《过零丁洋》,既展示了黄帝时期的英雄事迹,又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国家衰败的忧虑之情。
他通过描绘古代辉煌和当时战乱频发的国家现状,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通过将古代和当代联系在一起,诗人试图通过自己渺小的个体去反思国家兴亡的法则和自身的命运。
这首诗通过揭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沧桑变迁以及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伤之情,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兴衰的深思。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牵挂,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怀。
它使读者在感叹历史的辉煌时刻的同时,也不能不思考国家的现状以及人民的忧虑。
这一直是至今流传的古诗的独特魅力。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小编带来的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篇1过零丁洋朝代:宋代作者: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协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纷飞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25课翻译)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译文、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以下是我整理的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如果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解释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受。
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斗。
寥(liáo)落:荒芜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
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
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
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丹心,红心,比方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这首诗载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正月。
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服冰片自杀未遂,被解至潮阳。
元军元帅张弘范将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挟文天祥围崖山。
当时,宋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正奉宋帝赵昺徙居在海中的崖山上,崖山成为南宋最终坚守的一个据点。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

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过零丁洋》是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注释及译文,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形成一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注释:过零丁洋:凌波微步,轻松自如地走过寂静的洋面。
洲:小岛,此处指海上孤岛。
舟:小船。
火烧:引申为烈火烧焦。
巨郡:指古代中国属于郡管制的大地区。
译文:我凌波微步,轻松自如地走过寂静的洋面,穿过一座座小岛,乘坐小船悠然而行。
前方的海水轻轻泛起涟漪,如同微风拂过的涟漪一般,仿佛有一团烈火在燃烧,烧得天地间都寂静无声。
在这寂静的洋面上,我行走自如,如同游龙般自由翱翔。
前方的这片巨郡,辽阔而广袤,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伟大。
背景知识:李白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他的诗歌展示了他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悟。
《过零丁洋》是李白早期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他在海上畅游的场景。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调和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秉持自由不羁的人生态度,对大自然的赞颂与敬畏。
文章:《过零丁洋》是李白创作的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作品。
通过描绘诗人在海上行走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和谐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这首诗的注释中,凌波微步和轻松自如的走过寂静的洋面,揭示了诗人豁达自律的个性。
他以自由自在的姿态来往于小岛之间,乘坐小船随心所欲地畅游大海。
这种惬意而自如的状态,不仅显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旷达,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心态。
诗中“火烧”的形象描绘,让人感受到有一团烈火在燃烧。
这种火焰的引申意义,可以理解为对激情和热情的追求。
这种热情不仅仅是审美追求,也将他深情的人生态度融入其中。
这处描写的精妙之处,使我们在读这首诗时能够立体感受到乘风破浪的勇敢和刚毅。
诗中巨郡的出现,也是对大自然壮丽与伟大的赞美。
诗人在这片辽阔的洋面上行走,感受到巨郡的广袤无垠,使他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正是这种敬畏之情,让他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美丽。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意思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意思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的诗句,
意为"越过了零丁孤舟的大洋"。
它是形容主人公彭城的经历,表达了
他卓越的品质、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过零丁洋"描绘了一个人在漂泊途中面临艰难和孤独的境遇。
"零丁"意为孤独、孤寂,"洋"意为波涛汹涌的海洋,象征着艰险和试炼。
这句诗用生动的形象语言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经历挫折和困难的必然性。
文天祥将主人公置身于艰险陌生的境地是为了彰显其坚守初心、
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经历来激励人们应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这句诗也可引申为人生的历程和境遇。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艰
难和孤独,就像在大洋中一样,经历风浪和挑战。
然而,只有积极乐
观地应对困境和压力,尽力克服障碍,才能越过"零丁洋",走向成功
和幸福。
总而言之,"过零丁洋"是文天祥通过诗歌描绘主人公的孤独和困苦,传达了勇敢面对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并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勇于面对挑战,追寻自己的梦想。
过零丁洋 原文 - 及注释和赏析

过零丁洋朝代:宋代作者: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参考赏析]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鉴赏四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颔联二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国破家亡的现实;颈联二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如今零丁洋上自叹伶仃;尾联二句以死明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
1.原文过零丁洋⑴辛苦遭逢起一经⑵,干戈寥落四周星⑶。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头说惶恐⑹,零丁洋里叹零丁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⑻。
2.注释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
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
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
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3.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1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过零丁洋鉴赏赏析: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注释及译文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过零丁洋的释文

过零丁洋的释文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曾经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在零丁洋里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
借指史册。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以及视死如归的高风
亮节,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身世的感慨,尤其是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意思及赏析过零丁洋1文天祥辛苦遭逢2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3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1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一江一口。
2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3惶恐滩:在今一江一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一江一十八滩之一。
4汗青:史册。
我辛苦读书,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官半职,从此在兵荒马乱中带兵打仗整整四年。
大好河山在战乱中破碎不堪,就像风中飘散的柳絮,身世的沉浮像雨中浮萍。
当年惶恐滩的兵败经历,至今想起来依然让人心惊,经过浩瀚的零丁洋时,只有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了。
人活在世上,自古以来谁没有一死呢?但我打算为国捐躯,留下这颗忠诚的心去映照后人!【忠诚之美】文天祥为南宋时期一爱一国诗人,他的这首《过零丁洋》是兵败被俘后囚禁监狱时写的,此诗写得苍凉悲壮、正义凛然。
文天祥虽为文官,却不得不指挥作战,即便败仗后在威一逼一利诱面前,他也没有屈服,坚定着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忠诚信念。
这份一爱一国情怀,至今闪耀在史册上。
【赏析】文天祥的这首《零丁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国家的安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加诗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双关语等艺术手法的结合,使全诗情调悲壮,耐人寻味。
比如这首诗中语意双关的一句就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得含蓄、语意深,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作文训练中使用双关语很普遍,也就是在作文行文中将表与里、虚与实、此与彼巧妙地结合,不仅能增添了内容的厚度,还可以拓展作文表现空间。
【启示】可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里最有名的诗句。
这两句诗不仅坚定了诗人一爱一国的勇气,更为身后的仁人志士们树立了一个一爱一国的榜样,激励着他们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其实,诗人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的意义,你为什么而活?为国家、民族,还是家庭、个人?诗人选择的是一条烛照的人的道路,就像一颗永远不沉落的太一陽一。
过零丁洋的意思诗意及赏析

过零丁洋的意思诗意及赏析过零丁洋的意思诗意及赏析过零丁洋(1)辛苦遭逢起一经(2),干戈寥落四周星(3)。
山河破碎风飘絮(4),身世浮沉雨打萍(5)。
惶恐滩头说惶恐(6),零丁洋里叹零丁(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
【注释】(1)零丁洋:现名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
(2)遭逢:遭际,遇合,指受到皇帝的信任。
起一经:以通一种经书起用,指由科举出身。
宋理宗宝枯四年,文天祥因通读经书而中进士第一。
(3)干戈:指战争。
寥落:众多的样子。
四周星:地球约十二个月绕太阳一周,古人用它来纪年,四周即是四年。
作者从德桔元年起兵勤王卫国纠祥兴元年被俘,恰是四年。
(4)风飘絮:宋王朝已如风中飘絮,摇摇欲坠。
(5)雨打萍:自。
己的身世如同雨打水中浮萍,没有根基,无所依附。
萍,一种水生植物,时时在水上漂游。
(6)惶恐滩:也叫皇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是赣江十八滩中最为险要者,人们乘船至此十分惊恐,故得名惶恐滩。
作者在江西被元军击败,曾经由惶恐滩一带退往汀州。
当时诗人对时局十分优惧。
惶恐,指后一惶恐,惶惑、恐惧的意思。
(7)零丁:指后一零丁,被擒后孤单危苦的样子。
(8)丹心:红心,忠心。
汗青:古人用竹简写字,为防虫蛀,先用火将青竹简烤出汗,叫汗青。
后遂称史册为汗青。
【意思】此诗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首,约作于祥兴二年,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南宋祥兴元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囚禁于战船上。
次年正月,元将张弘范胁迫文天祥劝降在压山抵抗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坚决拒绝,并出示此诗以明志。
诗中文天祥回顾自己一生的遭际,虽陷敌手,危在旦夕,但却视死如归,表现了诗人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
首联追忆其经历。
辛苦概写其经历,并表示立志赴难的决心;寥落形象地写出了四年抗元斗争的情况,其中蕴含着对南宋无力抗敌的感慨。
颔联用破碎浮沉风飘絮雨打萍形象具体地描写大好河山遭人蹂躏的惨象和个人作为亡国孤臣无所依附的境况。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这首诗包含诗人文天祥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
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
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
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
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过零丁洋》是由文天祥所创作的,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零丁洋》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过零丁洋》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过零丁洋》赏析一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过零丁洋的意思这首古诗

过零丁洋的意思这首古诗
“过零丁洋”意思是走过、经过、路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全篇的译文如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感慨万端;颔联二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国破家亡的现实;颈联二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如今零丁洋上自叹伶仃;尾联二句以死明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赏析:《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于祥兴二年(1279)。
上年底,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的五坡岭不幸被俘。
此年正月,元蒙水军出珠江口,过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海市与香港间的珠江口海湾),进攻帝昺小朝廷的最后据点厓山(今广东新会南)。
文天祥被元军都元帅、汉奸张弘范挟持乘船同行,张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招谕坚守厓山的宋将张世杰,于是文天祥送他这首刚写好的诗作为回答。
张弘范“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这是作者自明心志之作。
首四句回顾平生,从二十一岁中进士入仕起,尤其是四年前在赣州起兵抗元以来,个人身世(“身世浮沉”)和国家的命运(“山河破碎”)就紧紧地连在一起,因而历尽了艰辛危苦。
爱国诗词: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宋末年,⽂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的宋军,他写下了这⾸诗。
诗⼈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风亮节和⼤义凛然的英雄⽓概。
下⾯是⽆忧考分享的爱国诗词:⽂天祥《过零丁洋》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过零丁洋》 宋代:⽂天祥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千⾟万苦,如今战⽕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
国家危在旦⼣似那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陷元虏⾃此孤苦⽆依。
⾃古以来,⼈终不免⼀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赏析】 宋末年,⽂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的宋军,他写下了这⾸诗。
诗⼈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风亮节和⼤义凛然的英雄⽓概。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诗⼈回顾⾃⼰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蒙朝廷重⽤,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近灭亡。
“⼭河破碎风飘絮,⾝世沉浮⾬打萍。
”破碎的⼭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就像⾬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也曾为⾃⼰的命运惶恐忧虑,⽽今途经零丁洋⼜怎能不感叹⾃⼰的孤苦伶仃,⽆⼒挽救国家。
“⼈⽣⾃古谁⽆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古以来,⼈世间谁能免于⼀死?只求留下⼀颗⾚胆忠⼼,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表现出舍⽣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扩展阅读:⽂天祥主要成就之军事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文天祥《过零丁洋》全文译文及鉴赏

文天祥《过零丁洋》全文译文及鉴赏翻译篇一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拓展: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情景篇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赏析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过零丁洋的诗意

过零丁洋的诗意导语:过零丁洋的诗意《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2、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3、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4、絮:柳絮。
5、萍:浮萍。
6、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诗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着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音寥(liáo)惶(huáng)遭(zāo)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注释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的诗意
过零丁洋的诗意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2、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3、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4、絮:柳絮。
5、萍:浮萍。
6、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
称汗青。
诗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着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
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
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
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
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
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
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
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文天祥:过零丁洋己亥杂诗的诗意出塞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