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I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IATF-I6949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程序教学文案
6.3客户满意度的分析(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表分数取基本数为100,实际分数为100×所有调查得分÷份数÷100;
6.4.1业务部根据顾客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将每一客户不满意之项目及书面提出的最不满意的方面,如确定是公司原因而造成,需与相关部门一起商讨,提出改善对策,呈上层管理审核后,由业务部或责任部门执行,并将执行结果通知客户。
分发栏
■ 1. 品管部 ■2. 生产工程部 ■3. 人事行政部 ■4.市场部 ■ 5.资财部
修正栏
版次
修正内容
生效日期
编辑
1.0
新发行
2015-10-15
批准栏
编 写:
审 批:
批 准:
印章控制栏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之文件。
IF THE CONTROL STAMP COLOR IS NOTRED.THEN ITIS ANUNCONTROLLED COPY.PLEASE REFER ONLY TO THECONTROLLEDCOPY.
6.6.3人事行政部对回收的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填入“员工满意度调查统计表”中,对于员工不满意部分(如统计单项评分低于60分的项目或员工特别提出的意见),应召集相关部门主管会商,确定对应改善措施,经副总经理确认,总经理批准后,分送相关部门执行。
6.7每次调查结果“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员工满意度调查统计表”应提交总经理,以作为公司制度确定的基础,及提供改进的方向。
7.0参考文件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0附表
8.1《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IATF_I6949程序文件[全套]
.WORD.格式.公司—————————————————————————————————————————————程序文件(B版)受控状态:分发编号:使用部门:2016 年 9月 30日发布 2016 年 10 月 8日实施1.目的:为使文件与资料处理迅速、正确流通、应用及管理,以确保各相关单位能适时获得适当且有效之最新文件。
2.范围:本厂内部外部联系或客户/供应商往来之有关品质及技术文件均适用之。
3.权责:参阅〈文件审核权责表〉(如附件一)4.定义:本厂文件类别区分四阶4.1 文件阶码如下:M:一阶文件P:二阶文件WI:三阶文件FR:四阶文件E:外来文件(客户检验标准、客户技术图纸(也称技术性文件)等。
4.2 系统文件:环境手册、质量健康安全手册为本厂第一阶文件。
4.3 程序文件:管理审查、内部品质稽核、品质制度、文件管理等,依品质手册所订之各项程序,为本厂第二阶文件。
4.4 指导书文件:作业标准书、作业细则、作业办法、规范、通则,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5 制造文件:制造工程图、承认资料、模具资料、治具资料、作业指导书、检具资料,作业工艺卡、操作规范、检验规范等凡在制程上需使用之资料文件皆属之,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6 记录:校验记录、检验记录、测试记录及执行第二、三阶所衍生的记录资料等为本厂第四阶文件。
4.7 外来文件与资料:从天成以外获得技术标准性文件、规范或文件及设备相关说明书、操作介绍、客户原图等。
4.8 承认资料:本厂客户承认资料,或零件承认资料,及其它书面(如正式订单即代表已承认)、书面改写等项。
4.9 治具资料:本厂生产用治具制作的图面及相关等资料。
4.10 作业指导书:生产作业所依据的操作方法及动作流程之标准资料。
4.11 检具资料:客户要求实际装配之检具及检查用量具或相关资料、图面等。
4.12 质量过程管理体系文件均按该程序控制执行。
4.13 字体要求:各阶文件的题目英文和数字统一使用中文简体宋体20号,文件内容用字体12号,行距用固定值20磅。
测量系统MSA分析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1.目的:为决定过程中量测产品是否适当,借用MSA量化量具、作业者和产品之变异,制订此规范作业管理依据。
2.适用范围:凡是质量控制计划所控制或客户要求之量测仪器分析作业规范。
3.职责:3.1 资料收集及量具的评价:量具使用责任人。
3.2 测量系统分析:工程处管理人员。
4.定义:4.1 重复性: 是由一个人, 采用一种测量仪器, 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测量变差。
4.2再现性: 是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3 小样法: 指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收该零件,否则拒收。
属于计数型量具研究法。
4.4 盲测法: 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下,在操作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评定的条件下,获得测量结果。
4.5 偏倚: 基准值与测量均值之间差值4.6 线性: 量具预期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差值4.7 稳定性: 测量系统在某持续的时间内测量同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5.程序:5.1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5.1.1对控制计划中列入的测量仪器每次校准后均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对于计量型具有人为因素影响须做R&R分析,偏倚线性,无人为影响做稳定性分析.对计数型量具只须做计数型量具小样法研究.当进行制程能力分析时和大修之后也应做MSA5.1.2 当顾客有特殊要求时,根据顾客的要求采用顾客指定的方法或MSA手册之方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5.2.1 量具研究人员从待测量的零件批量中随机选取20个零件,并分别编上对应的号码。
在选取20个零件会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
5.2.2 选择A、B两位评价人分别对每个零件各测量两次。
并将结果接受或不可接受填入《 ______ 量具研究(小样法)》的表格内。
5.2.3 研究人员在其过程不可让A、B两位评价得知零件的编号,测量过程中采用随机抽取零件的盲测法。
5.2.4 测量系统结论判定:如果抽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四次)一致(均是G或均是NG),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测量系统,如果不能改进该量具,可找一个可接受的替代的测量系统。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1 目的明确测量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而确定测量系统变差,并利用研究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差,确保测量系统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対产品控制计划所渋及到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评定的管理。
3 基本职责3.1品管部门负责测量系统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再现性数据的采集、分析、评定。
4 工作程序4.1测量系统分析対象范围4.1.1在如下情况下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新产品的试生产阶段、采用了新的量具的分析。
4.2 测量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统计特性a)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変差只能由普通原因产生而不是特殊原因产生;b)测量系统的変异小于制造过程的変异,并小于制品公差带(设定界限値);c)测量系统精度是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d)测量系统的最大変差是小于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4.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要求4.3.1能正确反映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4.3.2评定并确认测量系统是否在测量正确的変量。
4.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4.4.1偏倚:4.4.1.1 在精密测量设备上获得被测样件或标准器件的基准値。
4.4.1.2 使用被研究的测量系统测量该样件或标准器件,次数应≧10,求出观测平均値。
4.4.1.3 计算公式: 偏倚=观测平均値-基准値偏倚占过程変差百分比= ×100% 4.4.1.4 如果偏倚相对比较大,应分析其可能原因并作相应措施,可参考以下几方面:a)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应检讨校准程序;b) 仪器磨损,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计划;c)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対时,应更换仪器;d) 测量了错误的特性时,应变更测量对象;e) 仪器校准不正确时,应复查校准方法;f) 评价人操作不当时,应复查检验说明书;g)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时,应重新计算。
4.4.1.5 偏倚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偏倚分析》(FM-6-1102-06)。
IATF-I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6.4。1从第1、2、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5行,在第6、7、 8行,第11、12、13行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第10、15行。
6。4。2将第5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第一个检测人的测量平均极差Ra,依此方法计算出Rb、Rc。
6。4.3将第5、10、15行的数据(Ra、Rb、Rc)转记到第17行,将它们相加并除以检测人数,将结果记为R(即极差的平均值)。
6.3。3准备所需的测量量具(此量具须已经过校正为OK)
6.3。4让检测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让另一观测人将结果记录在第1行,让检测人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然后将结果分别填入第6、 11行。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第一个测量的零件是7号,则将结果记录在标有第7号的列内,如果需要测试3次重复上述操作时分别记录在第3、8、13行.
修正栏
版次
修正内容
生效日期
编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新发行
2015—4—15
批准栏
编 写:
审 批:
批 准:
印章控制栏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之文件。
IF THE CONTROL STAMP COLOR IS NOTRED。THEN ITIS ANUNCONTROLLED COPY.PLEASE REFER ONLY TO THECONTROLLEDCOPY.
第一个测量的零件是7号则将结果记录在标有第7如果需要测试3次重复上述操作时分别记录在第381364收集数据后的计算641111213行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第1015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第一个检测人的测量平均极差ra依此方法计算出rbrc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MSA)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MSA)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受控(1)受控标识处:发布日期:2007.9.14 实施日期:2007.9.141.0 目的明确测量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而确定测量系统变差,并利用研究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差,确保测量系统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
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用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管理和客户所要求的测量系统分析。
3.0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3.1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
3.2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2002年3月)4.0 术语及定义4.1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重复性: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4.3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5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6 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5.0 职责5.1质检部负责编制MSA计划并组织实施。
5.2生产部配合质检部做好MSA工作。
6.0 工作程序6.1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时机6.1.1新的测量系统在试生产中或之前进行MSA。
6.1.2每间隔一年实施一次MSA。
6.1.3在出现以下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分析频次和重新分析:(1)量具进行了较大维修;(2)量具失准时;(3)顾客需要时;(4)测量系统发生变化时;6.2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准备要求:6.2.1制定MSA计划,并按程序审批。
IATF-I6949分析评价及改进管理程序
■ 1. 品管部 ■2. 生产工程部 ■3. 人事行政部 ■4.市场部 ■ 5.资财部
修正栏
版次
修正内容
生效日期
编辑
1.0
新发行
2015-10-15
批准栏
编 写:
审 批:
批 准:
印章控制栏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之文件。
IF THE CONTROL STAMP COLOR IS NOTRED.THEN ITIS ANUNCONTROLLED COPY.PLEASE REFER ONLY TO THECONTROLLEDCOPY.
过程
管理过程描述
过程实施单位
过程相关资料
过程考核标准
输入
输出
P1
各部门
管理代表
经理室
各部门工作月报
每月8日前完成
P2
管理代表
经理室
管理代表
各部门
各部门工作月报
2个工作日内完成
P3
经理室
管理代表
各部门
经理室
管理代表
会议通知单
每月10日前完成
P4
管理代表
责任部门
会议记录
持续改进会议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
P5
1、目的
组织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与资料,以证实品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品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数据数据分析,积极寻找不足和差距,积极发现改进机会,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水平和品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加客户满意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品质、效率、服务、交期、价格成本的数量数据的收集、传递、分析及决策等管理活动及持续改进活动。
iatf6949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度满足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要求符合性的检验、监视、测量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3.1 质量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
4 术语4.1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4.2 检定(验证):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4.3 实验室:用于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4.4 测量:确定数值的过程。
4.5 监视:确定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或活动的状态。
4.6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5 工作程序5.1 质量部根据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备适当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确认是否达到预期使用要求。
5.2 测量设备的管理5.2.1 测量设备统一给本公司管理编号,实现A、B、C分类管理:A类计量器具:公司最高标准器,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
B类计量器具:用于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主要参数检测的计量器具;用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物资管理的计量器具;各种通用和专用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各种设备上,用于一般指示计量器具;固定安装在设备上,一般不可拆离的计量器具;对于计量值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的、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
5.2.2 测量设备的购置a) 使用部门主管填写申请,经质量部经理(或计量管理员)审核,并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超过2000元的需经总经理批准后采购。
b)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测量设备,采购部应选择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带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进行采购。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定的方法以及运作和说明有所规定,并确保木组织测量系统是满足客户要求,故编写此程序。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的所有测量系统。
3. 0职责:
3.1品质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 2CFT小组负责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进行重新评估;
3. 3生产部或工程部配合测量系统的分析工作;
4.0定义:
4.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4.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即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3量具的重复性:由一个测量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指定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变差,此又称之为量具变异;
4.4量具的再现性:不同的作业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又称之为操作员变异;
4.5量具的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和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
(随着测量时间的延长所带来的数据漂移);
4. 6偏差: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的差异;
4. 7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内,基准值与测量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5.0作业内容:
5.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如条件可行的话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a.量具本身很重要. b.量具很贵重.
c.量具维修难,费用高. 5.2.4.3 %R&R值>30%时,测量系统不能接受,应采取相应措施. 5.2.4.4当重复性>再现性时,可能是如下情况:
修改日 期
版次
修改 章节
修改记录
修改内容
修改 核准 人
核准
审核
制定
日期
日期
日期
1.0目的 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一个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
的)是否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了解变差的来源,以提供适当的测量 过程,并获得好的测量质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控制计划(CP)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测量系统。 3.0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仪器、设备、软件及操 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2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用同一仪器、同一作业者、多次测量同 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得的测量值变差; 3.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仪器测量同一零件 的同一特性时,所得的测量值变差。 3.4 %R&R: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占总过程变差的百分率; 3.5 %EV:重复性或设备变差占总过程变差的百分率; 3.6 %AV再现性或评价人变差的百分率。 4.0职责 由品管部仪校员负责测量系统(MSA)的分析。 5.0工作内容 5.1测量系统分析时机:
7.0相关记录: 7.1 《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数据表》 7.2 《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 7.3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小样法)记录表》
msamsamsa文文hfqp033?hfqp033?hfqp033?10?10?10?修改日期修改日期修改日期版次版次版次修改修改修改章节章节章节修改人修改人修改人核准人核准人核准人msamsamsa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文文hfqp033hfqp033hfqp03310101010101010目的目的目的目的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确定一个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的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的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是否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是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是否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了解变差的来源以提供适当的测量过程并获得好的测量质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文件编号:版本号:AO发布日期:2023-03-11审批:编制: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确保测量系统满足测量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要求的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定义3.1MSA:指MeaSUrementSystemsAna1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3.2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偏倚(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3.4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5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6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7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3.8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5—10个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测量仪器将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一次进行依此测量(注意:每个零件的编号不能让评价人知道和看到),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一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当评价人A第一次将5—10个零件均测量完后,由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已测量完的5-10个零件重新混合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第一次测量过的测量仪器对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二次进行依此测量,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二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第三次盲测以此类推。
3.9AN0VA:方差分析法3.10计量型数据:定量的数据,可用测量值来分析。
3.11计数型数据: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
IATF-I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6 客户投诉的不合格品控制 6.6.1 客户投诉的不合格品,在库品必须全数返检后才可以出货。由品管部以书面形式 (联络单)通知 PMC 部,PMC 部安排返检计划;生产部凭《零件/材料领用单》 到仓库将库存品全数领出按要求返检,返检中需将不良品分开并明确标识,同时需 作好相关记录。返检后的产品需经 QA 重新抽检合格后才可入库。 6.6.2 若有客户书面或电话通知的拣退或是批退品,需由品管部确认后再通知仓库主管 安排送货员到客户处取回不良样品。若客户未通知我司相关部门就要求直接退货 时,送货员必须先与公司品管/业务部门联络,不得擅自将品质状况未确认的产品 取回。在领取不良品时需与客户共同确认数量,并记下外包装箱标签纸上的生产日 期及班次。不良样品需交给品管部负责人,再由品管部主导生产部、业务部、PMC/ 采购部共同分析不良原因和制定改善对策。 6.6.3 客户退货的处理 货仓取回退货后,仓管员需确认数量无误后再开具书面的退货单据给品管部组长, 品管部组长安排人员对退货产品品质进行确认后,填写《退货返检通知单》给 PMC 部,PMC 安排生产部返检;生产部根据《退货返检通知单》开具《零件/材料领用 单》到仓库领取客户退货品。领取退货品时须与仓管交接清楚数量。返检后需将返 检结果记录《退货返检通知单》上,结果报告品管部;生产部 PE 人员负责制定相应 的“返工指导书”供现场使用,不合格品由生产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返电或报 废。
➢ IF THE CONTROL STAMP COLOR IS NOT RED.THEN IT IS AN UNCONTROLLED COPY. PLEASE REFER ONLY TO THE CONTROLLED COPY.
IATFI6949产品安全性控制程序
产品安全性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1.目的为使本公司全体人员了解产品责任的原则,通过对安全件产品及安全项目(特性值)进行确定、标识、控制以及针对可能或实际发生的不合格及其影响采取措施的管理,确保公司对涉及产品安全性过程设计/过程控制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法律法规要求、顾客和公司确认的涉及安全/环保的特殊特性产品/ 过程控制。
3.术语3.1产品安全,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或危害。
4.职责4.1由研发中心负责产品安全性识别、策划及技术资料存档。
4.2由生产部、供应部负责按要求对涉及产品安全性的产品/过程进行标识和控制。
4.3由质管部负责对安全/环保件的检测、试验及记录。
4.4由办公室负责产品安全性方面培训和处理有关产品安全性方面的法律纠纷。
4.5由供应部对涉及产品安全性供应商控制。
4.6销售部负责有关产品紧急追回;质管部组织原因分析和相关措施的制订。
5.程序5.1产品安全性策划和确定5.1.1由APQP小组对顾客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查阅顾客资料或要求有无标识和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符号,搜集产品适用的产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由APQP共同确定,编制《产品安全性清单》,并通知顾客;安全特性标记为“” 并以此在相关文件中进行标识传递,客户有要求时,按照顾客要求执行。
5.1.2APQP小组在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时须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控制程序》规定要求,识别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制定的措施(必要时),在FMEA、控制计划和相应作业指导书进行明确,并在产品说明文件中予以识别和标注。
顾客有要求时,D/PFMEA、控制计划需得到客户的批准。
5.2人员资格和培训5.2.1公司办公室须对产品安全性和产品责任方面组织全员进行培训,尤其对管理人员都必须结合自己工作,以合适的形式了解产品安全和责任原则,具体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a.产品安全性的含义;b.对产品安全性进行控制的意义;c.使员工知道如果出现产品安全性事故,如能提供必要的证据证明本公司过程控制可使责任方转移,而一旦确定本公司责任,则将由公司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直接损害/缺陷后果损害的责任;d.员工了解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零件和特性哪些涉及到了产品安全性;e.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技术、管理文件;f.公司产品销售市场的相关国家质量法规;5.3运行过程控制5.3.1由APQP小组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控制程序》规定进行产品策划,制订控制计划、过程流程图和各类作业指导书,确定所有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方法、反应计划,并在以上文件上对于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包括产品/过程)按公司或顾客指定符号进行标识。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ABC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测量系统(MSA)控制程序編號:QP-29版本:A 总页数:4 制订日期:2012年8月 6日核准:制/修订:赵利周权责单位: 品质修订记录修订页码新版本修订内容修订签名核准签名修订日期ABC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QP-29标题:测量系统(MSA)控制程序版本: A页码: 第 2页, 共 4页1.0目的1.1了解测量器具量测的性能,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1.2 对新进或维修后的量测设备,能提供一个客观正确的变异分析及评价量测质量。
1.3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测量系统之再现性及重复性,作为下列各项事项之参考:1.3.1试验设备是否需要校验;1.3.2是否可供使用;1.3.3是否有人为因素造成之失准;1.3.4是否需要修正校验的周期及频率。
2.0适用范围2.1适用于公司车载产品(客户要求产品)量测设备及量具的统计变差分析。
3.0定义3.1 测量仪器:任一用来量测产品特性之仪器皆称为测量仪器。
3.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3.3测量系统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基于实际之制程选择适当之作业人数,样本数及重复测试次数,以研究分析主要变差原因。
3.4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3.5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4.0职责4.1品质部:负责制定并实施测量仪器校验计划。
4.2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仪器之变差分析(主要指重复性、再现性)及送校,负责测量工具之维护保养。
4.3各部门:负责测量设备(不包括工具)之维护保养;5.0内容5.1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流程图测量是否可重是否计量型测量仪器适用的分析时间(长期)测量是否随机赋值超出本程序的范围见其他参考文件计数型器具研究(小样法)图表分析均值与极差分析法是是是否否否ABC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QP-29标题:测量系统(MSA)控制程序版本: A页码: 第 3页, 共 4页常用量具测量系统分析周期(参考控制计划):量具卡尺外径千分尺量块拉力磅其它量具周期6个月12个月12个月12个月12个月5.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5.2.1量测仪器、量测物及人员选择5.2.1.1对用于测量产品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被测物公差的1/10,报告采用附录中MSA-01001-03B;对用于测量过程变差的量具之精度,必须高于过程变差的1/10。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
1.目的为分析出现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并进行适当的统计和研究。
2.范围适用于本厂周检生产产品过程的新购的检验和试验设备、试验室适用的检验和试验设备,以及品保部成品检验员适用的检验和试验设备,对其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分计量型和计数型两类。
3.相关文件3.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3.2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4.职责4.1品保部根据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制订MSA计划提出“MSA清单”。
4.2品保部依据MSA计划实施MSA研究,并保存MSA记录。
5.工作程序5.1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5.1.1取样随机取测量对象的同样同批零件10个,编号1#--10#。
5.1.2测量三个测量者采用同一种量具,随机测量样件的同一个特性二~三次。
记录所测结果。
5.1.3列表计算、作图和报告。
用均值极差法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计算。
计算法、作图法和报告见附录-----“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图表分析(X&R)”。
5.1.4评价采用百分比评价法和图示评价法。
A.百分比评价法参数如下:PV------零件加工过程的变差TV------总变差R&R---标准双性百分值(1)当R&R≤10%时,认为此测量系统是可以接受的;(2)当10﹤R&R≤30%时,此测量系统视应用的重要性、成本、维修费用等有条件接受;(3)当R&R﹥30%时,此测量系统不能被接受。
(4)且分级比nd c≥5 (ndc≥常数(π)×PV/R&R)B.图示判别法用均值图和极差图判别。
(1)均值图法如果均值图的上下限内的点子大于50%时,则说明该测量系统不适用本过程控制系统。
7-13-1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版本A第3页共7页必须有在上下限外50%起限点,该测量系统才能运用于此加工过程的测量。
(2)极差图法所有的点均应在限值之下。
5.2.1取样随机取被测对象的同样同批次零件20个。
【管理精品】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控制程序1 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3.1 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2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3.3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作业程序4.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4.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4.2.1对常规产品粗加工工序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为两年一次。
对关键工序(四精加工)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
对于新产品粗加工工序的测量系统分析频率为一年一次,对其中的特殊特性暂定为半年一次。
4.2.2质管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管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4.2.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生产控制计划由质管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3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均值—极差法)4.3.1 随机抽取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3.2 对零件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
4.3.3 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动性顺序选取零件,并对零件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
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测量1~2次。
4.3.4 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4.3.5 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报告。
4.3.6 结果分析1)当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 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进量具的使用方式。
c)对量具进行保养。
2)当再现性(A 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a)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b)是否需采用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含表格)
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 :对所有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实施统计分析, 藉以了解量具系统之准确度与精确度。
2.0范围 :所有控制计划(Control Plan)中包含的/或客户要求的各种量测系统均适用之。
3.0定义 :3.1MSA:量测系统分析3.2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经常是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止规(go/nogodevice)。
3.3量测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4量具重复性(EV):一个评价人多次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
3.5量具再现性(AV):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6偏性:同一人使用同一量具在管制计划规划地点与在实验室量测同一产品之相同特性所得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3.7稳定性:指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3.8线性:指量具在预期内之偏性表现。
4.0权责:4.1量测系统测试的排定、数据分析、仪器操作人员的选择:品保部4.2测试执行:各相关单位4.3MSA操作人员的培训:品保部5.0执行方法5.1QA工程师人员依公司PCP文件建立《xx年MSA实施计划表》或客户要求,并依据计划表之排程进行对仪器做量测系统分析。
5.2取样方法:5.2.1计量型取样: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但所抽取的10件样品其数值必须涵盖该产品的公差带。
5.2.2计数型取样:取50PCS样品,其中包含临近值,不良品与合格品。
5.2.3.需要2或3个测量者随机抽取对每个产品各测量取一定数量样品.5.3计数型:5.3.1被评价的零件的选定随机抽取50个零件,把零件编号,由研究小组给出该50个零件的标准,必须含合格,不合格,模糊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各占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于30%
不适用
不接受
NDC=1.41*(PV/GRR)
6.5.1%R&R低于10%的误差,且NDC值≥5时,测量系统可接受;
6.5.2%R&R在10%至30%的误差,且NDC值≥5时—测量系统选择性接受,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接受。
6.5.2.1量具本身很重要
6.5.2.2量具很贵重
6.5.2.3量具维修难,费用高
5.0资格和能力
执行此运作相关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
6.0作业内容
6.1测量系统分析(MSA)计划:
6.1.1品管部编制量具的测量能力分析计划,并按计划对生产使用的量具进行分析方法的选择。测量系统的分析计划包括:
A.年度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计划,对公司内部的各类量具的使用情况进行选择分析。
B.新产品开发阶段,对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进行MSA分析。
3.3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个特征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4再现性:由多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个特征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5 NDC: 区别分类数
4.0职责
4.1品管部:负责制定测量能力分析计划,实验室负责按计划实施执行。
4.2各相关部门配合实验室开展测量能力分析.
1.0目的
更好地了解变差的来源,确保使用场合的测量系统具备适宜的分辨和测量能力,使本公司测量系统评定的方法以及运作步骤和说明有所遵循。
2.0范围
本公司内凡校正合格或出现在产品控制计划中的测量系统。
3.0定义
3.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3.2分辨力: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征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分发栏
■ 1. 品管部 ■2. 生产工程部 ■3. 人事行政部 ■4.市场部 ■ 5.资财部
修正栏
版次
修正内容
生效日期
编辑
1.0
新发行
2015-4-15
批准栏
编 写:
审 批:
批 准:
印章控制栏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之文件。
IF THE CONTROL STAMP COLOR IS NOTRED.THEN ITIS ANUNCONTROLLED COPY.PLEASE REFER ONLY TO THECONTROLLEDCOPY.
C.对于新购进的检测设备的测量系统进行MSA分析,以确保新测量系统的合格。
6.1.2MSA分析频率以测量仪器校正周期为准。
6.2 MSA分析方法的选择
品管部根据量具的类型及使用特性确定MSA分析的方法。计量型和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量具类型
量具名称
可使用的MSA方法
备注
计量型
厚度测试仪.卡尺.天平称
6.4.7将第4、9和14行的平均值中最大和最小值填入第18行中适当的空格处并确定它
们的差值,将差值填入第18行标有XDiff处的空格内。
6.4.8将每个样品每次测量值相加并除以总的测量次数(测试次数乘检测人数)将结果填入第16行零件平均值的栏中。
6.4.9从最大的样品平均值减去最小的样品平均值将结果填入第16行标有RP的空格内(Rp是样品平均值的极差)。
6.4收集数据后的计算
6.4.1从第1、2、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5行,在第6、7、 8行,第11、12、13行重复以上步骤,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第10、15行。
6.4.2将第5行的数据相加并除以零件数量,得到第一个检测人的测量平均极差Ra,依此方法计算出Rb、Rc。
6.4.3将第5、10、15行的数据(Ra、Rb、Rc)转记到第17行,将它们相加并除以检测人数,将结果记为R(即极差的平均值)。
温度计.量筒.滴定管
GR&R,NDC(量具双性分析法)
X-R(均值-极差分析法)
计数型
PH计.电流表
小样法
6.3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
数据资料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6.3.1取得包含10个样品的一个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1至10给样品编号,必须使检测者不能看到编号。
6.6.4 再描X图,若存在界外点与界内点,则表明量具辨别力高,即为MSA可接受;若无界外点,表明量具辨别力不高,重新取样X-R分析三次以上,若仍辨别力不高,则需改进。
6.7 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分析采用小样法分析
6.7.1所谓计数型量具就是把各个样品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样品否则拒收。
6.4.10将R、XDiff和Rp的计算值转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表格的栏中。
6.4.11在报告表标有“测量系统分析“的栏下进行计算。
6.4.12在报告表标有“总变差%”的栏下进行计算。
6.5 GR&R的可接受性准则
%R&R
NDC
判定结果
小于等于10%
大于等于5
可接受
处于10%到30%之间
大于等于5
6.5.3%R&R大于30%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维修或调整至可接受状态;或重新添购。
6.6 分析法
6.6.1当量具同类单件时,且明确分析样本属临界样本,则采用X-R分析法。
6.6.2取10以上临界样本样品,三个评价人员,对每个样品每人测试二次,计算:CL,UCL,LCL。
6.6.3依管制图SPC要求描R图,直到R图反映稳定/无界外点。
6.3.3准备所需的测量量具(此量具须已经过校正为OK)
6.3.4让检测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让另一观测人将结果记录在第1行,让检测人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然后将结果分别填入第6、 11行。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把数据填入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第一个测量的零件是7号,则将结果记录在标有第7号的列内,如果需要测试3次重复上述操作时分别记录在第3、8、13行。
6.4.4将R(平均值)记入第19和20行并与D3和D4相乘得到控制上限和下限。
6.4.5将行(第1、2、3、6、7、8、11、12和13行)中的值相加,把每行的和除以样品数并将结果填入附表中最右边标有“平均值”的列内。
6.4.6将第1、2、3行平均值相加除以检测次数,结果填入第4行的Xa,再对第6、7和8行,第11、12和13行重复这一过程,将结果分别填入第9和14行的Xb、Xc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