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评价目标】
1. 识记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特点,创造性的实质及其鉴别。
2.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目标递归策略、定势、功能固着、问题情境、启发、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等术语。
3.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人格。
4.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5.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概述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所谓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②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
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③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指给定
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都很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较易解决,而且可以确定某一解决方案或答案是否正确。结构不良的问题指给定状态、目标状态和用于转换状态的方法中有一项或几项缺乏明确界定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可以将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求解策略和启发式求解策略。算法求解策略是保
证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一种方法或程序,是一种规则系统。启发式求解策略是一种通用的、适应面较广的问题解决策略,较多地被应用于复杂的定义和不完善问题的求解。通常学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个体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一种被动的、非自动化的加工,而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认知活动过程。纽韦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的概念来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的认知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
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长期的研究表明问题解决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 问题解决的情境性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问题情境指出现在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2. 问题解决的指向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 问题解决的心智操作性
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包括一系列的心理预算和心理操作,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案达到最终的目标。
4. 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进行。有些活动尽管有目的,且包括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没有重要的认知成分参与,主要是一种身体的活动,也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二、创造性的定义与测量
(一)创造性的定义
创造性指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适用
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
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理解创造性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创造性有别于智力,创造性测验的内容是
智力测验内容上没有的,是智力测验测不出来的能力;(2)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能力,
既有科学创造活动,又有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活动,还有其他方而的创造活动;(3)新颖
独特,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这是创造性的根本特征;(4)创造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
神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思维的流畅性,即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点或反应的数量;(2)思维的灵活性,即产生的观点所涵盖的类别的数量;(3)思维的独
创性,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创造性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成品的活动,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真创造和类创造的区别在于,成品的衡量是依据社会历史标准还是个体的标准。它们所表现
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创造性与创造、真创造与类创造的这一区别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它有助于纠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创造才能是“天赋神授” 的观念。在历史上,创造才能即创造性一直被认为是极少数人的天赋,与多数人无缘。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将创造神秘化了。创造能力即创造性不仅表现在较为罕见的真创造中,而且表现在更为常见和普遍的类创造中。它不足少数天才的私物,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二)创造性的测量
要了解大学生创造性的特点,首先要了解创造性鉴别的方法。心理学家通常以发散思维来衡量创造性,编制的著名测验有南加利福尼亚创造性测验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南加利福尼亚创造性测验由吉尔福特编制,主要测量发散性思维,测验项目具体包括词语流畅、观念流畅、联想流畅、表达流畅、非常用途、解释比喻、物体效用、故事命题、推断结果、职业象征、组成对象、简图繁化、火柴拼图、装饰设计等14 项内容。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是更加广为使用的创造力测量工具,包括言语测验和图形测验两部分。其中言语测验包括七个活动,前三个活动是针对一幅画(如一个精灵趴在岸边)设计的,包括问问题、猜测原因和猜测结过,还有改进产品、不同寻常用途、不同寻常问题和假设。图形测验包括三个任务:图画构成、图画完成和平行线任务。其中言语任务在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上评分;图形任务在流畅性、独创性、精致性、概括性和沉思性五个维度上评分。
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与条件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一)行为主义的问题解决模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二十世纪初提出尝试—错误模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具有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盲目的、渐进的过程,但尝试错误也是有规律的,桑代克将其总结为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效果律指在试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如果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其联结就会削弱。练习律指在试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任何刺激—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练习的时间越近,联结保持的力量越大。准备律指在试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事前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实现的准备状态时,如果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二)格式塔学派的问题解决模型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 年提出了顿悟模型。该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理解问题情境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人也是依靠顿悟来解决问题的。尝试—错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是尝试—错误的飞跃。尝试—错误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