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岳阳楼记》 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其喜洋洋者矣 语气词 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
跟踪练习: ㈠ 下面用谈停顿有误的一项是(D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㈡下面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B ) A.衔远山,吞长江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赏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 情趣。
• 重点、难点:
•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 、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 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 情怀。
范仲淹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全文。 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
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 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 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 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 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⒊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⒋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关于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
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
曾负责
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
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 段) 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 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 文章主体。写“迁客骚 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 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 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 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 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初极狭,才通人 通过 通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顺利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则有心旷神怡 开朗 旷 土地平旷,屋舍严然 宽广
⒉通假字。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都之。属,同“嘱”,嘱咐
⒊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不以物喜 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凭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其必曰 代词:他,他们
第三部分(5段) 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 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读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简述重修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概括重修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点明作记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文中哪个词点出藤子京的身份? 哪些句子写出他的政绩?
谪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
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
《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
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
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关于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 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 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 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 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 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 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 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导入新课
•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篇散文游记《小石潭记
》,我们已经知道“记”作为一种古代文 体,也是古文人写的比较多的一种散文体 例,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 所感受,然后记下来。大家想一想我们学 过的有哪些这样的文章?《小石潭记》《 核舟记》,《桃花源记》,另外还有《游 褒禅山记》、《五人墓碑记》等等,这些 以后我们都会学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 是这篇《岳阳楼记》。
读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段写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两种不同景象使“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何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这两段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对 比

对 比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 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 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
自学要求:
• 读准字音,画出重点实词; • 画出描写洞庭湖的句子; • 按实词类型分类积累; • 听录音,加深理解;
小结 ⒈一词多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国 国恒亡 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面山而居 居住 居 居十日 停了
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
“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
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
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
主旨。
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作者用了哪两个设问?引出怎样的议论、抒情? 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设问以“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相比较,表明两者迥然不同 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君。突出一个“忧”字 第二个设问,推进一层,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对藤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做出如此政绩倍加赞赏。
读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景色?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本段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来自百度文库的雄伟远景: 先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再从时间上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作者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作用? 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的疑问和感慨,从而自然引出下文的”景“之异和”情“之
岳阳楼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
•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积累常见的通假、一词 多义等文言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3.学习文章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及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写法。
• 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