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饮食文化--第三章 食品文化的功能、影响和传播
食品与饮食文化--第三章 食品文化的功能、影响和传播
黄帝内经》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黄帝内经》: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扁鹊: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 扁鹊: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 用药 药王孙思邈: 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 药王孙思邈:“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2.2对民风的影响
(一)什么是民风民俗?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是 民俗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 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 的事象。
(二)民风民俗随食品文化发展而经历3阶段: 民风民俗随食品文化发展而经历3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饮食状态阶段 第二阶段:熟食阶段 第三阶段:烹调阶段
3.1.3 茶的传播
茶在我国境内的初生地 是云南。 国内的传播路线分别 有两条: 有两条: 其一:云南-四川-向 其一 北至陕南-沿汉水至 河南-东移至安徽、 山东。 其二:云南-四川-沿 其二 长江而下传入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 江苏-浙江。
3.1.4 豆腐的推广
豆腐是中国人饮食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如果说茶是“国饮”,那么豆腐就是“国菜”。 汉族食“南豆腐”、“北豆腐”、“内酯豆腐”、“ 汉族 干豆腐” 满族:冬季火锅冻豆腐 满族 回族:“九碗三行”传统宴 回族 白族:泥鳅钻豆腐 白族 布依族:风味血豆腐 布依族 (猪血与豆腐搅拌 成团熏烤制成) 彝族:豆腐为常食 彝族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 简称食养或食补,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 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方法。(重养尚补) 《周礼·天官》,周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系。 把医生分:食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 兽医
健康饮食的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途径
健康饮食的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途径健康饮食是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是保证健康饮食习惯得以普及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健康饮食的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路径,并分析对于改善人们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健康饮食的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可通过家庭教育实现。
家庭是饮食文化最初的传承者,家庭成员之间的饮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人的饮食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良好的饮食教育,教导他们如何选择健康食物,如何烹饪和准备健康餐点。
此外,家人一起分享饭菜的时光也是传递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身示范和共同品尝美食,家庭成员之间传递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健康饮食的重视。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健康饮食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并有机会学习关于饮食健康和营养的知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饮食文化课程、举办健康饮食活动和提供健康食品,来推动学生们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学校还可以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学生们提供健康饮食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学校教育,年轻一代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为社会的整体健康建设做出贡献。
此外,社会媒体和网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健康饮食的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分享经验的重要途径。
健康饮食爱好者可以通过博客、微信公众号或视频平台分享他们的饮食心得和健康餐点的制作方法。
通过这些渠道,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学习如何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向他人传达有关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此外,一些组织和机构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健康饮食,提供相关的资讯和资源,帮助公众更好地掌握健康饮食的技巧和方法。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食品行业和医疗机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食品行业可以通过推广健康食品和禁止不健康的食品宣传,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饮食。
医疗机构可以提供饮食咨询和营养治疗服务,帮助人们改善饮食习惯并管理健康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3)
马来西亚在饮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国的影响。据考证,马来人的祖先主要是来自我国云南一带种植水稻的民族,马来人的某些食俗同这些先民大有关系。例如,马来人的大米从种植到收获,都有类似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和礼仪。马来菜的烹制方法和中国菜相似。马来语中称作“塔夫”的中国豆腐,在当地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地方还把豆腐的色、香、味揉和在本土传统的咖喱菜中。
世界上,凡是有中国人甚至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
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中国的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国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日本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美食和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对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美食和饮食文化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的认可度、经济发展、旅游业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美食的看法。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在世界上具有高度的认可度。
中国菜肴以其独特的味道、丰富多样的烹饪方法和精美的外观而闻名于世。
中国菜肴在世界各地的餐馆中广受欢迎,成为各个国家的餐桌上的佳肴。
中国的烹饪技巧和食材的使用也受到了国际厨师们的深度认可和学习。
中国的美食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使中国成为世界美食之都。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更加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这种需求促使了餐饮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类餐饮企业纷纷涌现,从而推动了整个餐饮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为国内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也给旅游业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和效益。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风味美食和饮食文化。
这种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中国美食。
例如,四川的辣味美食、广东的粤菜、北京的烤鸭等都是各自地区的代表性美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旅游业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高度关注和喜爱。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美食赞不绝口,他们认为中国的烹饪技巧独特而精湛,食材的运用丰富而多样化。
中国的美食文化也得到了外国人的学习和传播。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国的烹饪技巧,开设中餐馆或将中国美食带回自己的国家。
这种情况在国外的中国餐馆中尤为突出,中国菜肴成为了国际范围内的一种流行饮食文化。
传播美食文化的意义
传播美食文化的意义美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味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方式。
传播美食文化的意义在于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传播美食文化有助于推动地域发展和经济繁荣。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特色菜肴,通过传播美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索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四川菜、意大利的披萨和墨西哥的玉米卷等,都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遐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食客,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播美食文化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和传统,通过分享和传播美食文化,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美食可以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让人们通过味觉来感受和体验他人的文化,打破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传播美食文化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逐渐被淘汰或遗忘。
通过传播美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的传统烹饪技艺中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感,这种烹饪方式不仅有利于保留食材的营养,还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传播美食文化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美食是一种享受,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通过传播美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各种美食的存在和制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人们可以通过品尝不同的美食,探索和发现自己喜欢的口味和风格,丰富自己的饮食选择,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传播美食文化的意义在于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地域发展和经济繁荣,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通过传播美食文化,我们可以让世界更加多元化、丰富多彩,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共同享受美食的魅力。
食品文化简论-电子课件
第一讲 食品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 的许多伟大人物,如孔子、墨子、孟子、老 子、庄子、管仲、子产、邹衍,他们对随后 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影响。
恩格斯说过:“就 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而言,摩擦生火还 是超过了蒸汽机,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 次使人支配了一种 自然力,从而最终 把人与动物界分 开。”
第三讲 中国食品文化的发展趋势
1、速食餐饮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步调加快,人们 难有闲暇“泡馆子”,不能总是“酒过三巡、 菜过五味”,而是要快做快吃。一些餐饮企业 推动饮食文化向易于制作、易于食用、易于保 存的高水准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快餐将成为 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的餐饮项目。
第三讲 中国食品文化的发展趋势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 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全席计有冷荤 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合用全 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
满汉全席部分菜肴
第二讲 贵族饮食文化
一、独树一帜的孔府菜
孔府肴馔与宫廷饮食有一致之处,如重礼 仪、讲排场,豪华奢侈,虚耗靡费。但孔府在 充分展示其富贵气象的同时还带有文化气息。 主要特点是自然烹调精致,用料考究,烹饪手 法独特,粗菜细做。
第二讲 食品文化的特征
民 以
食
为
天
1、功能性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 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 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两 方面的性质和作用,它们两者的结合就是 食品的生理功能。
第二讲 食品文化的特征
二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 响的公共卫生问题(food safety)。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食品安全涉及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安全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文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重要性。
一、食品安全文化的概念与内涵食品安全文化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中培育良好的安全意识、行为和价值观,形成社会共识,使人们自觉遵循安全规范,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食品安全文化的内涵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安全习惯、安全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安全文化体系。
二、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文化的关系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食品安全是社会食品安全文化的基础,而食品安全文化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食品安全行为的规范可以通过构建和发展食品安全文化来实现。
食品安全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可以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并形成文化内化、行为习惯。
三、食品安全文化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促进食品安全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食品安全文化强调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保护,对立法过程提供了依据和支持,使得各级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2. 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可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使消费者能够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食品安全风险,并在购买和消费时做出理性决策,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产品。
3. 促进食品企业的自律和自查。
食品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推动食品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力度,主动进行自律和自查,保障生产、销售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4. 增强社会的食品安全共识。
食品安全文化的普及可以形成社会共识,使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传递食品安全的价值观念,形成一种社会氛围和风尚,进一步提升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同和关注度。
全球饮食文化习俗:全球美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全球饮食文化习俗:全球美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引言人类饮食文化习俗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全球饮食文化习俗的交流与传播则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渗透和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美食选择。
本文将探讨全球饮食文化习俗的交流与传播,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多元的全球美食文化1.1 不同国家的饮食习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俗受到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元的特色。
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注重均衡与协调,讲究五味平衡、养生保健;印度的饮食文化以素食为主,重视调节身体的能量和平衡;意大利的饮食文化以面食、奶酪和橄榄油为主要成分,烹饪技法讲究简单与原汁原味。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1.2 全球化与饮食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交流与借鉴。
这种交流既是因为人们对美食的向往和好奇,也是因为全球化带来的交通和通信的便利。
人们可以轻松地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俗。
这种全球化的饮食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并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融合。
二、全球饮食文化的传播2.1 媒体与饮食文化传播媒体在全球饮食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视节目、电影、书籍、网络等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不同饮食文化的途径。
例如,在电视上看到的一道美食,可以激发人们的食欲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的兴趣。
而通过书籍和网络,人们可以获取更加详细和专业的饮食知识,了解各地的独特食材、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
2.2 餐饮业与饮食文化传播餐饮业是饮食文化传播的实际载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餐馆和餐厅开始涌现,为人们提供了品尝和体验各式美食的机会。
当你走进一家墨西哥餐厅,品尝到正宗的玛格丽特和玛雅香肠时,你会感受到墨西哥的热情与独特的风味;当你来到一家法国餐馆,品尝到香气四溢的奶油蘑菇汤和焦糖布丁时,你会被法国的浪漫和精致所感染。
美食与饮食文化
美食与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社群的特有文化特征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美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代表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还反映了对美味、营养和独特饮食体验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美食与饮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美食的定义和意义美食是指口味独特、料理精细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佳肴。
它不仅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的美学追求。
通过尝试不同的美食,人们可以体验和探索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味,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
美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味觉上的享受,它还具有促进社交交流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饮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当地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品尝当地的美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饮食文化的影响1. 社会影响饮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它还可以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重要软实力。
著名的饮食文化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法国的美食文化以其高品质的食材和精心准备的料理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成为法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 环境影响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当地的物产和食材选择。
例如,地处海洋的国家常以海鲜为主食,而气候寒冷的地区则更注重高热量的食物来保暖。
因此,饮食文化也反映了人们与环境的关系和适应性。
三、美食与健康美食与健康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尽管美食通常与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联系在一起,但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是确保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饮食文化也面临着平衡美食与健康的挑战。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如素食主义和有机食品。
这种趋势对美食产业带来了变化,促使人们关注食材的来源、选择更为营养均衡的菜肴,以及探索更多健康并适合自身需求的饮食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与传播
中国饮食文化与传播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中国饮食在形式上丰富多样,在美食背后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礼仪。
但是很多学习者对中国饮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还有误解,因此向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十分重要。
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可以以课堂和课后的形式来进行。
在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知识时根据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来偏重学习内容。
面对不同的饮食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去面对。
在对外汉语中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中国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传播;一、引言中国人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吃的形式中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的饮食文化也在吃中熠熠生辉,延续千年。
在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中国文化。
一、中国饮食特点(一)中国饮食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1)中国饮食具有地域性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同时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域上有着不同的物产。
中华饮食多样性来源地理的多样性,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诸多因素造就了餐桌食品的丰富品种。
中国饮食从主食的大概分类是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食。
地理位置区别也成就了一系列的东、西、南、北美食,北方的面条、饺子、馒头、馕、馍、饼。
南方的米线、米糕、粉。
民间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由于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菜系分:有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
八大菜系可为: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
各大菜系交相辉映,各有千秋,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2)中国饮食具有民族性中华饮食多样性除了地理上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菜系、口味之外,还受多民族的影响,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很多民族有着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以及不同的居住环境。
美食文化传播与饮食健康
美食文化传播与饮食健康在当今社会,饮食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物的选择和搭配。
同时,美食文化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各种美食节目、美食杂志和美食社群层出不穷。
本文将探讨美食文化对饮食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美食文化传播。
一、美食文化对饮食健康的影响美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教育。
正确的美食文化传播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改善饮食结构,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美食文化的传统,如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五味调和”、“色香味形俱佳”,教育人们要注重食物的口感、外观和营养搭配,从而健康地享受美食。
美食文化的发展,如西方餐桌礼仪、饮食文化的多元融合,使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使饮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从而满足人们对美食品味的追求。
然而,美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低质量的美食文化内容对消费者的误导作用不容忽视,例如一些快餐食品的营销策略,使人们追求口感的同时忽视了营养平衡;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过度摄入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也成为一种健康隐患,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
因此,在传播美食文化时,应该注重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物,提倡健康饮食的概念。
二、有效的美食文化传播1. 多元化的传播媒介美食文化传播的媒介非常多样化,如电视、电影、杂志、社交媒体等。
在选择传播媒介时,应该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渠道。
对于年轻人来说,社交媒体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通过发布美食图片、点评餐厅等方式,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
对于爱好美食的人来说,美食杂志和美食节目是获取信息和提升自身美食素养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美食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种媒介进行推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合理的内容设计在进行美食文化传播时,应该注意内容的设计。
首先,内容要具有实用性,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例如,介绍一道美食的制作方法,提供食材的购买渠道等。
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健康饮食在当代社会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并非简单的事情。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并展示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媒体的角色媒体在健康饮食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平台,健康饮食的信息得以传播和普及。
例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健康食物的宣传广告可以激发公众对健康饮食的兴趣和认知。
此外,通过健康饮食相关节目的播出,人们可以获取关于食材选择、烹饪方法等实用的健康信息。
然而,媒体也可能对健康饮食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广告宣传可能夸大了某些食物的功效,误导了公众对健康饮食的理解。
此外,媒体对于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度渲染也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欲望,导致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因此,媒体在传播健康饮食文化时需要有责任心,并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选择。
二、餐厅和饮食产业的影响餐厅和饮食产业是健康饮食文化传播的关键角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提供健康、营养的菜肴选择。
这些餐厅通过研发健康食谱、使用新鲜食材等方式,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同时,餐厅和饮食产业的影响不仅在于菜肴的提供,还包括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态度和价值观。
许多餐厅在宣传中强调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意识到自身对社会的影响。
这种倡导有助于推动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转变为健康饮食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三、个人健康与社会福祉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通过摄入均衡、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与稳定。
健康饮食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健康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也对社会福祉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个拥有健康饮食文化的社会,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此外,健康饮食文化还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饮食文化对食品行业的影响与推动培训课件
将饮食文化元素融入品 牌建设,可以塑造独特 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 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 诚度。
提出加强饮食文化与食品行业结合的建议
加强饮食文化研究
促进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学术机构等对饮食文化进行深 入研究,挖掘其潜在价值,为食品行业创 新提供灵感。
推动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 共同研究饮食文化与食品行业的结合点, 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
通过挖掘饮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品牌可以传递 更加丰富的价值观和情感共鸣,提升品牌形象。
增强品牌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鲜明饮食文化特色的 品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关注,提高品牌竞争力。
传承与发扬饮食文化
1 2 3
保护文化遗产
饮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食品行业的传承和发扬,得以有效保护和传 承。
,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和推广。
保护地域饮食特色
02
食品行业积极保护地域性饮食特色,推广地方特色食品,促进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03
食品行业通过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食品行业对饮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食品制作工艺
食品行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创新食品制作工艺,提高食 品品质和口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饮食文化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与推动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目 录
• 饮食文化概述 • 饮食文化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 饮食文化在食品行业中的推动作用 • 饮食文化与食品行业的互动关系 • 饮食文化在食品行业中的未来趋势 • 培训总结与建议
01
饮食文化概述
美食文化的影响力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美食文化概述 • 美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 美食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 美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美食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 美食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美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美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民族在食品 制作、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等方面的 传统和特色,它反映了该地区或民族 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背 景。
跨文化传播
美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推动跨文化交流,增 进国际友谊和合作。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生活方式
美食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 、餐饮选择等。
健康饮食
美食文化鼓励人们关注健康饮食,提高生活 质量。
个人成长
美食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品味 和创造力。
03
美食文化对健康的影响
营养价值
美食文化强调食物的天然、新鲜和多样化,这些特点使得美 食文化中的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例如,新鲜蔬菜和水 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全谷类食物提供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 素,鱼类和禽肉则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美食文化的多样性
多样性
世界各地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形成了各 式各样的地方菜系和风味小吃。
代表性菜系
如中国的川菜、鲁菜、粤菜等八大菜系,法国的法式大餐,意大利的披萨和意面等。这些菜系都具有 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风味特点,是各自地区和民族美食文化的代表。
美食文化还鼓励人们尝试新的食物和烹饪方式,增加饮食 的多样性。这种开放性的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偏食和挑 食的习惯,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慢性疾病的预防
美食文化中的健康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 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饮食习惯则可以预防肠道疾病和癌症。
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积淀
中国传统美食的文化积淀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美食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更是透露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essence。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中国传统美食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篇章一:饮食文化的故事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远古时代的时候。
从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人们已经开始食用肉类和谷物,并慢慢形成了红烧、清蒸、煎、炸等多种烹饪方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食品逐渐种类繁多,例如荤菜、素菜、糕点、小吃等,不仅味道独特,而且香气四溢、口感丰富。
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美食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姿百态,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篇章二:饮食文化的精髓1. 饮食与传承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将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经验传统。
从古代秦汉时期到现代,中国饮食经历了不断地演变和改进,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同时又不失其本质的精髓和独特性。
中国饮食的传承,也是对家族、地域、贫富不平等等现象的表述。
在中国古代,人们是通过传统习俗和家族人际关系的交往来继承饮食文化的。
家族成员之间在交接文化遗产时,必然会传递家族特色的美食秘方,传递家族之间的饮食习惯及不变的亲情与情感。
2. 饮食与节庆中国的传统节庆中,美食一直都是节日不可或缺的部分。
譬如,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饺子、汤圆,端午节的粽子等等。
这些传统美食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既是庆祝节日的形式,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自信展示。
如今,许多传统美食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饮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传统节庆中,不仅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篇章三:饮食文化的影响1. 饮食对人们身心的影响饮食文化不仅对负责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在精神上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国饮食注重“五味入齐,百菜不厌”,即平衡饮食。
食品文化对社会健康的影响
食品文化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自古以来,食品一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存物质,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
不同地区的食品文化在传统饮食、烹饪技艺和饮食习惯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然而,食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还对社会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食品文化对社会健康的影响。
首先,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的食品文化通常包含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从而为身体提供了多种营养元素。
例如,中国的食品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协调,并注重五味的平衡,这使得中国菜肴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食品更注重风味和口感,因此肉类、奶制品和面包等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为西方人的能量需求提供了保障。
其次,食品文化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方面。
每个地区的食品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饮食传统。
例如,地中海地区的食品文化强调多食水果、蔬菜、橄榄油和鱼类,这种饮食习惯被广泛认为对心脏健康有益。
相反,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人们习惯了高盐、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这导致了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增加。
此外,食品文化还与社会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
食品文化中的食材来源和烹饪方式对食品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些地方的食品文化更注重采用新鲜的本地食材,如海鲜、蔬菜和水果,从而减少食品通过长途运输过程中可能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另外,许多传统的食品文化强调手工制作和天然食材,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对添加剂和防腐剂的需求。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科技的进步,食品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方便食品的普及导致了食品文化的传承受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外出就餐或购买速食,而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餐桌礼仪则被忽视。
这种现象不仅对食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也增加了不健康饮食的风险。
食物文化与国际饮食
生活方式
反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方式 影响日常生活的节奏和方式
价值观念
体现人们对食物和饮食习惯的态度 传承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社会地位
体现社会阶层和身份的象征 反映个人和群体的地位
文化传承
传统菜肴的传承和发展 饮食文化的代表性传统
食物文化的影响
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
身体健康 饮食营养
社交关系 餐桌交流
THANKS
感谢观看
欧洲美食
意大利披萨
西班牙海鲜饭
源自意大利的传统美食,以薄饼 为底,涂抹番茄酱,配上各种食 材烘烤而成。
西班牙传统菜肴,选用新鲜海 鲜和番茄等食材,烩饭煮制而 成,口感丰富。
法国鹌鹑
德国香肠
法国的特色美食,常用油炸或烤制,德国人钟爱的美食,种类繁多,
肉质鲜嫩,风味独特。
口味浓郁,常用烤、煮、炸等方
式制作。
食物文化与国 际饮食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第1章 食物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目
第2章 饮食习惯与健康
第3章 国际饮食交流与融合
录
第4章 美食之旅:探索世界各地的特色菜肴
第5章 食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6章 食物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7章 总结与回顾
● 01
第1章 食物文化 的定义和意义
食物文化的概念
传统饮食 反映地域文化
节庆食俗 传承习俗
食材搭配 独特口味
餐桌礼仪 文明生活
食物文化的多元 性
食物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 出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地区的传统饮食、食 材搭配、节庆食俗以及餐桌礼仪都反映着地域 文化,它们传承着习俗,培养了文明生活,同 时也蕴含着环保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美食与饮食文化的传承
美食与饮食文化的传承美食与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瑰宝,它们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并通过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独特的口味传承至今。
饮食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一道菜肴的保留,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食与饮食文化的传承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美食的保留与传承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成为国家和地区文化的象征。
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这些传统美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和传承传统美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
例如,中国的传统美食“北京烤鸭”以其独特的烤制工艺和酱料配方,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北京烤鸭的制作需要讲究火候、配料以及切片的技巧,这些技艺堪称中国菜肴的瑰宝。
传统的烤鸭店会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制作,以保持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二、饮食文化的衍生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饮食文化开始不断丰富和创新。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和创造性的发展,饮食文化传承得到了拓展。
以日本的寿司为例,寿司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
从最初的简单鱼片搭配酱油和米饭,到现今的寿司卷和寿司创意菜品,寿司在传承的同时经历了创新和改良。
现代寿司店使用各种海鲜、蔬菜和肉类来制作不同口味的寿司,并结合了多种调味料和酱汁,为食客呈现出多样化的寿司品味。
三、饮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饮食文化不仅是美食的呈现,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提升了地区形象。
首先,美食与饮食文化对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发展美食产业,地方经济可以得到有效的增长。
美食旅游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增加了收入来源。
例如,法国的美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成为了法国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饮食文化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人们可以通过品尝不同地方的美食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承。
传播食品文化故事
传播食品文化故事摘要:一、引言1.食品文化的概念与意义2.食品文化故事的传播重要性二、食品文化故事的创作方法1.深入挖掘食品的历史、起源及传统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食品的特色与制作过程3.以人物、事件为主线,讲述食品背后的感人故事三、食品文化故事的传播途径1.图书、杂志出版2.网络媒体推广3.线下活动举办(如讲座、美食节等)四、食品文化故事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1.成功案例分析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3.发展建议与前景展望五、总结1.食品文化故事的价值与意义2.提高食品文化故事创作与传播水平的措施正文:传播食品文化故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需求已从简单的温饱转变为追求美食、享受美食。
在这个过程中,食品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食品文化故事作为传播食品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
本文将从食品文化的概念与意义、食品文化故事的创作方法、传播途径以及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引言1.食品文化的概念与意义食品文化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
它包括了食品的历史、传统、制作技艺、饮食习俗等多个方面。
食品文化故事则是以食品为载体,通过讲述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传说等,传播食品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食品的了解与认同。
2.食品文化故事的传播重要性食品文化故事的传播对于提升食品品牌形象、丰富食品产业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能满足人们对美食的精神享受,又能弘扬传统饮食文化,推动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食品文化故事的创作方法1.深入挖掘食品的历史、起源及传统要创作出有深度的食品文化故事,首先要深入了解食品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传统制作技艺。
这将有助于突显食品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食品的特色与制作过程在食品文化故事的创作中,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食品的色香味形、制作工艺等,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4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 (前202年—138年) 时,由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的以长安(今西 安)为起点,经甘 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 各国的陆上通道 。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 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东段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中段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丝绸 西段 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 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2)节日食俗 )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腊八节 送灶节 感恩节
3)祭祀食俗
由于原始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有限,自然现象很多不 能解释,于是相信神灵,相信鬼魂。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所有的礼都源于祭祀 礼。(认为神灵的生活和人类一样) 原始时代:血祭,祭酒,供果。 现代:春节,清明,七月半(蜡烛,纸钱,仙鹤, 衣纸,房子,酒,肉,水果) 少数民族:藏族,活喇嘛饭前念经,百姓饭前滴三 滴酒或茶 ;基诺族全牛祭祖。
(3)预防疾病(上医治未病) (4)治疗疾病(山楂消食积) (5)抗老防衰(益寿延年)
1.2社会功能 1.2社会功能
食品时社会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饮食文 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历史功能、教育功能、传 承礼德、传递情感、陶冶情操、政治情愫等。 1)历史功能:孔府宴 2)教育功能:孔融让梨、食不言寝不语 3)传承礼德:饮食礼仪九鼎 4)传递情感:茶馆酒吧 5)陶冶情操:调酒、品茗 6)政治情愫:杯酒释兵权
• 茶在海上的传播之路 福建 te 马来 the 斯里兰卡 they 南印度 tey 德国 tee 法国 the 荷兰 thee 英国 tea 意大利 te 西班牙 te 丹麦 te 芬兰 tee •茶在陆上的传播之路 茶在陆上的传播之路 北京广东cha日本 cha 蒙古 chai 伊朗 cha 土耳其 chay 希腊 te-ai 阿拉伯 chay 俄国 chai 波兰 chai 葡萄牙 cha
4)待客食俗 )
1主妇主持中馈,适合家庭成员 口味为前提,家常味,老少优先。 2待客:主以客尊、客随主便、礼尚往来, 习惯上老敬烟、少倒茶、男斟酒、女上菜。 3(民族)彝族:最尊敬客人杀牛,次之杀 羊,主客不同餐,客先主不陪。蒙古: 全羊席。苗寨:献酒劝饮
5)特殊食俗 ) 东北鄂伦春族:热熊油 藏族:糌粑、酥油茶 新疆:馕、手抓饭 热带地区:蝗虫、蚂蚁、蚯蚓、小毛虫 傣族、黎族:槟榔 非洲:木薯(为世界三大薯类(木薯、甘薯、 马铃薯)之一)
(3)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平原、盆地和坝区:基本 以稻为主。 (4)山区:玉米、粟、荞麦、红薯、小麦、旱稻 例子: 例子: “东北大米”:14-20世纪不断有朝鲜族人进入东三 省;闯关东,全国各地各族人进入东三省。 “韩国泡菜”——朝鲜族泡菜(泡菜系)“克依姆 奇”
3.1.2 酒的演变发展
宋代和宋代以前,酒精饮料大宗是黄酒,即分别以 南方的糯米和北方的黄米为原料按传统的曲酵工 艺酿成的酒,其次就是果酒。 元代以后,蒙古族统治华夏,悍勇尚武的蒙古人尚 饮高醇饮料,逐渐引导整个社会接受这种爱好, 蒸馏酒,开始在民间流传。(烧刀、白干、白酒 、烧刀子)
2.1对性格的影响
1)饮食观念对人性格的影响
理性-讲规范、科学、实用;美性—感性、随意性格
2)饮食类型对人性格的影响
动物源-冒险、开拓、冲突动物性格;植物源-平和、娴静
3)饮食方式对人性格的影响
分餐-个性、自我、独立;合餐-大团圆、谦让、互重
4)营养成分对人性格的影响
缺少VB VC 、酸性食物过量-情绪不稳定;缺氨基酸-优柔寡断;高脂肪-固执
3食品文化的传播
3.1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内各子文化区位、各民 族、各层次间的交流 3.2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3.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
3.1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内各子文化区位、各民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内各子文化区位、 族、各层次间的交流 3.1.1食物原料与食品品种的互通有无 食物原料与食品品种的互通有无 中国人主副食原料的分布,不断演变。 如今各地区的大致粮食作物: (1)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小麦、水稻等。 (2)青藏高原:小麦、大麦(青稞),还有黑麦、 燕麦、荞麦、莜麦等杂麦。
1.1养生功能
养生:通过保养、调养、补养之道达到延续生命 之意(保养生命)
推拿养生、环境养生、情志养生、 推拿养生、环境养生、情志养生、 运动养生、气功养生、药物养生、 运动养生、气功养生、药物养生、 气功养生、针灸养生、 气功养生、针灸养生、饮食养生 其中最根本的养生方法就是 等,其中最根本的养生方法就是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
2.2对民风的影响
(一)什么是民风民俗?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是 民俗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 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 的事象。
(二)民风民俗随食品文化发展而经历3阶段: 民风民俗随食品文化发展而经历3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饮食状态阶段 第二阶段:熟食阶段 第三阶段:烹调阶段
祭祀神灵、祖先- 血祭、祭酒、供果、继祚、赐祚) 祭祀神灵、祖先-(血祭、祭酒、供果、继祚、赐祚)
4)待客食俗
饮食待客丰盛,酒要满, 饮食待客丰盛,酒要满,进门斟茶
5)特殊食俗
槟榔、 槟榔、见者有份
1)日常食俗 ) 上古 夏商 周 二餐制:饔飧(朝夕)
贵族皇室:三餐制
汉代 以后
民间:一日三餐 皇室:一日四餐。平旦食,少阳之始 也;昼食,太阳之始也;脯食,少阴之始也; 暮食,太阴之始也
的养料;适腹:满足口味) 养料;适腹:满足口味)
黄帝内经》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黄帝内经》: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扁鹊: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 扁鹊: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 用药 药王孙思邈: 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 药王孙思邈:“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食物结构 汉族:植物性原料,主五谷+辅蔬果+少肉食 畜牧业少数民族:肉食 • 发展: 黄河流域(北): 黄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粟”- “ 战国以后“小麦”- “小麦” 近年来“谷食为主, “谷食为主, 肉食不断增加” 肉食不断增加”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南): 水稻 近年来“谷食为主, “谷食为主, 肉食不断增加” 肉食不断增加”
3.1.3 茶的传播
茶在我国境内的初生地 是云南。 国内的传播路线分别 有两条: 有两条: 其一:云南-四川-向 其一 北至陕南-沿汉水至 河南-东移至安徽、 山东。 其二:云南-四川-沿 其二 长江而下传入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 江苏-浙江。
3.1.4 豆腐的推广
豆腐是中国人饮食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如果说茶是“国饮”,那么豆腐就是“国菜”。 汉族食“南豆腐”、“北豆腐”、“内酯豆腐”、“ 汉族 干豆腐” 满族:冬季火锅冻豆腐 满族 回族:“九碗三行”传统宴 回族 白族:泥鳅钻豆腐 白族 布依族:风味血豆腐 布依族 (猪血与豆腐搅拌 成团熏烤制成) 彝族:豆腐为常食 彝族
饮食养生功能主要表现在
(1)补充营养(水谷精微,人一生摄入食物超过体重的1-1.5千倍) (2)人身三宝“精、气、神”的物质基础。精:指精、血
、津、液; 气:指宗气、荣气、卫气;神:指神、魂、魄、意、志。 广义和狭义,三者各有特点,又有内在联系,协调统一: 精能化气、生神,是气与神的物质基础,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 气能生精、化神,气足则精盈,精盈则神明; 神能驭气、统精,神明则气畅,气畅则精固。
食品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 食品文化的功能、影响和传播
1食品文化的功能 食品文化的功能 2食品文化对人的影响 食品文化对人的影响 3食品文化的传播 食品文化的传播
1食品文化的功能
食品是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除满足人民的生理功能外, 除满足人民的生理功能外, 还有许多其他功能 养生 功能 食品文化 的功能 娱乐 功能 社会 功能
5)味道对人性格的影响
面食-能说;甜食-热情开朗;酸-有事业心;辣-善于思考;咸-稳重,油炸-冒险
6)传统节日对人性格的影响
新年-乐观、向上;端午-爱国;七夕-勤劳自信和坚强;中秋-亲情、友情;重阳 -尊老、敬老
充分理解食品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优化人的性格, 促进人良好品格的形成,从而对人的生活、工作 、健康、家庭、社会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丝绸之路 交流简况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 ,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 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 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 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外来:葡萄、苜蓿、石榴、胡瓜、胡桃、胡豆、胡 蒜、西瓜和很多药物等。 输出:丝绸。
(三)受食品文化影响,形成了一定食俗 受食品文化影响,
1)日常食俗
餐制 主食(南米饭、 主食(南米饭、粥、糕;北馒头、面条、烙饼)-民族食俗 北馒头、面条、烙饼)
2)节日食俗
春节-元宵-清明-三月三-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送灶 春节-元宵-清明-三月三-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3)祭祀食俗
饮食史各阶段形成的民风习俗
相伴共生关系: 相伴共生关系: 生食阶段 熟食阶段 烹饪阶段 原始祭祀阶段 食物品味阶段 图腾 崇拜 火神敬仰 氏族的凝聚心态 先民的媚神活动 对原料开发和工艺的钻研
菜点命名阶段 对口承语言民俗和杂艺游乐民俗的借鉴及移植 对 实用工艺美术的欣赏 筵席配器阶段 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酒酬酢阶段 对乡土气息的重视 风味流派形成阶段 对营养卫生的深入研究等 科学烹调 阶段
1.3娱乐功能
食品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 1)审美乐趣 食雕、形、器、境 2)食俗乐趣 春节、元宵、清明、 端午、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