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代背景

2.在初步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若干重要原则

时代背景:

1.50年代中期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 “一边倒”政策的反思

2.国际形势的变化

3.国内形势的影响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论人民民主专政》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这是毛泽东在1956

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党和国家的任何一个领导人,当他不是把个人放在党和群众之中,而是相反地把个人放在党和群众之上的时候,当他脱离了群众的时候,他对于国家的事务就会失去全面的洞察力。只要是这样,即使像斯大林这样杰出的人物,对于某些重大的事务,也不可避免地要作出不合实际的错误的决定。

我们要是不愿意陷到这样的泥坑里去的话,也就更加要充分地注意执行这样一种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而不应当稍为疏忽。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若干重要原则:

1.认识到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但是还未完全建成社会主义。

2.认识到我国的阶级关系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执政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北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1.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独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制定的工作方针

1.经济建设: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2.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执政党建设: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

4.对中国经济体制探索的重要成果:“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大跃进发生的历史背景:

1.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这实际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

2.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第一次提出“大跃进”口号,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再次提出,“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3.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提出“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9月初,《人民日报》公布了这一决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兴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短短几个月,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的农户有1.2亿多户。图为湖南宁乡县某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

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1.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阐述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随后,在全国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

等人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大字报,对于鼓动许多城市的大学生“踢开党委闹革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1966年8月1日至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并在全会上印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再发动。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4.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机身亡。发生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5.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今天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为什么整个中国在那十年间一片混乱?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

1.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结论: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分析:

1.195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

2.这些错误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而且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完全可以纠正。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但也是一位犯了严重错误而不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4.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5.由于党的历史特点,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习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6.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7.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一些严重偏差,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8.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不是很容易就能够肃清的。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它的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2.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

3.即使在中国共产党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三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