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3必修登高-课件

合集下载

《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的诗眼在哪里?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 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颔联
俯察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颈联 多病登台
抒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一)对仗工整,音调和谐 (二)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三)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字韵 奉呈湖南亲友》
谢谢!
从“艰难”、“苦恨”“新停浊酒杯”,你 读出了诗人怎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 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 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 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 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
登高
仰观 云天秋风
首联 俯察 江水洲渚
写景
仰观 无边落木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诗颈联内 容丰富,字字渗出“ ”来。请说出此联表 达了“ ”的哪几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 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 无亲朋也;实为八悲也。
杜甫“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杜甫真正的伟大之处,是对悲苦的正 视和担荷。在他的诗歌里面能够传达 一种感发、激励的生命,那个生命一 定是他最真实的、最纯真的、用自己 的一生去实践的生命。
——叶嘉莹
他在风雨雷电中挣扎,血污的翎羽 在空中缤纷的旋舞,他长号,他哀 呼,唱得越急切,节奏越神秘,最 后声嘶力竭,他卸下了生命,他的 挫败是胜利的挫败,神圣的挫败。
——闻一多《唐诗杂论·杜甫》
诗读到这一层还不够,这首诗留给 我们的印象难道就是悲伤和悲伤吗? 在悲伤之上,我们还读出了什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既然已经年老多病,又无亲朋陪伴,杜甫
为什么还要拖着老迈病躯独自登台呢?
一是为抒怀,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正视与 担当; 二是表明诗人不甘寂寞,不甘沉溺,表 达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三是忠君爱国思想的真情显露。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 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 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而对偶又精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 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此时又是 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 五可悲;亲朋亡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悲;孤零零的独自 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登高》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悲”, 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悲意?
永泰元年( 765 ) 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遂 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 秋, 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 766 ) 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秋,寓西阁。 大历二年( 767 ) 公在夔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2)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显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意境雄浑、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有人认为这首诗充满着诗人发奋图强 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 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郁诗风顿挫
顿挫:
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表达感 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 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慢慢地起伏,这就是所 谓顿挫。
沉郁是寓意深厚,顿挫是感情低徊。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怎样赏析这首诗?
诵读
理解内容把握感情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孤独、凄楚、痛苦、悲愤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是鉴赏它的什么呢?
意象、 情感、表达技能、语言特色
意象是什么?意象分哪两类?
凡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描写的景和物 都叫意象.意象分人物意象和景物意象两大类
沉郁顿挫
沉郁:低沉郁积。指诗文深沉蕴藉。
杜诗的沉郁与伤感或忧郁有质的区分。杜甫 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 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更 多的是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 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 而是一种高尚、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 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表现为独有的 “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ppt课件29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ppt课件29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6.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 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 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 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 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颈联: “万里”指远离故乡;“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 在高处远眺,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 生涯。“百年”,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 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 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尾联: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 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 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 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译文:风急天高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
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
不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译文: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
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
《登高》
杜甫
导入新课:
同学们,唐代文学史上有两位重要的文学大家,一 位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另一位是现实注意诗人杜 甫,但两位伟人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命运却非常 坎坷,那么杜甫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悲苦命运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登高》,一同感悟他的悲 伤……
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杜甫《登高》课件(12张PPT)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杜甫《登高》课件(12张PPT)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 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 为“诗圣”。
11
借景抒情 伤时叹己 情景交融 忧国忧民
登高
天高猿啸 沙白鸟飞
秋景
境界阔大
无边落木 滚滚长江
视通万里
悲秋做客 多病登台
悲情Biblioteka 悲秋苦病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无奈
12
常作孤客独,,久身旅世也凄;凉流,浪他十乡分的眷时念间家之久
百年乡,和迟亲暮人也,;也为多国病,家衰多疾难也忧;心感叹年老
台,忡高忡迥。处也;
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登台,无亲朋也。感叹
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9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
军阀又乘时而起,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
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能继续“漂泊西南
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
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
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
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
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并
风急—形凄象寒鲜明天,高展—示辽一远/幅内既心雄很浑孤单高渺小 猿清啸、哀白远——,叫冷又声色肃凄 调杀哀,凄,更凉闻显的者环欲境秋哭的景,冷。悲清情和顿凄生凉。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6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生命之短暂 不尽长江滚滚来。时间之永恒
落木—由树及人。落叶飘零,已是晚
登高
杜甫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优质教学课件

背景
音乐
二泉
2.诵读。
映月
(1)诗歌诵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二把握节奏,三注意轻重,四读出感情。
(2)学生诵读。
(3)小组间点评并诵读。
(4)齐读诗歌。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1.前两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谈谈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诗人哪些思 考与感慨。
首联 近景
急风、蓝天、清渚、白沙 猿、鸟
无生命的 有生命的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奔腾的 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而永远流淌不止的整个长江,又多么像 永恒的时间。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 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诗句情感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现了杜 甫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苍凉、雄浑、沉郁、悲壮。
活动三:诵读诗歌,品味文本
3.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 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 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 要像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的悲凉啊。 在下一句中,诗人由写山景,又转为写江景。“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 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 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 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 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 更加沉郁厚重。

第5课《登高》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

第5课《登高》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
---明胡应麟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 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
2024/10/22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代罗大经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 笔诗 底中 波圣 涛哲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24/10/22
重阳节 是农历九月九日,
亦称重九节、老人节、登 高节等。习俗有登高、插 茱萸、喝酒赏菊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 年)作者 寄居夔州时写的。此时
“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
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 一片混乱。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 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 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 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 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国运的艰 巨,身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 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 的心头,他是为排解愁闷抱病登 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登高》(共17页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登高》(共17页PPT)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由于时事,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在成都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又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 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登高》、《秋兴》、《三绝句》等大量名篇。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五个问题请好好思考,可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 将你的心得写于作业本上,下次 课上我们进行讨论及解答。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尝困于衣食”,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奔走献赋, 取得少许资助。这段时期,诗人写了一些批评时政、讽刺 权贵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等。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做左拾遗。其后,他用诗 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
赏析: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 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 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 感交集,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写作背景 动笔勤记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 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 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 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 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 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 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 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 感慨。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
(kuí)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 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 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lán lǚ),老眼浑浊,蓬头垢 面。老人步履蹒跚(pán shān),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 病,有肺病、疟(nuè)疾、风痹(bì)。而且已经“右臂 偏枯耳半聋”。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
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 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 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 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 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垂老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登高》课件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显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 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 达。
注意:三段式分析套路。源自(2)有人认为这首诗充满着诗人发奋图 强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 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总之,游子思乡、思妇怀人,壮士悲歌、 文士不遇等基本涵盖了我国古典登高诗
主旨。其情感基调往往定格于登高必忧、 登高必愁,大方多悲、凄婉哀伤。
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非常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冷。既有身体 的,又有心灵 的。更主要是
这不是一只快乐 的鸟,而是一只 孤独痛苦的鸟。
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微小,很
孤单。
➢猿鸣——使人听了它的叫声 感到十分悲凉
古诗中的“登高”意象
表现情势:
登山、登楼、登台、登塔、 倚栏、凭栏
古人借登高抒发几种情怀?
1.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人之情。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柳永的《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 邈,归思难收。 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 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或单纯怀乡或有所寄托和隐喻,都真实显露了飘 泊流离之愁和思念故乡的深情。

2022新人教版高一语文《登高》课件

2022新人教版高一语文《登高》课件

2.下列对《登高》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点明了登高时风急天高、啼猿悲秋的特定 环境。 B.“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视线转向江水洲渚,动静结合,境界 开阔。 C.“无边落木萧萧下”,描述了秋天树叶纷纷飘落的萧索景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表明登高时,诗人因过度悲伤而头发突然 变白。
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作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 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 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 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 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 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一位教育 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 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二、疑难探究 4.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 下叹为观止。你是如何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的?
明确:①“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澜 起伏、反复低回。杜甫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 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 住了,使它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悲壮的感情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 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②“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自己创作风 格的一种描述,“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 又因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之风 格。
给诗圣的颁奖词 草屋相伴,孤舟相陪,独自登高叹百川,你的一生颠沛流离;看大 江东流,叹百姓疾苦,你的一生忧国忧民。虽年老多病,虽艰难苦恨, 却坚持着用诗呐喊,望终有一天“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是百姓的知音,你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你懂昭君的怨恨,明英 雄落寞的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永远给人 希望,而自己却陷入了绝望。 诗圣杜甫,我们心中永远的伟人。

8登高-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配套课件

8登高-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配套课件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2.古人认为《登高》的诗眼在“悲”字上,联系全诗简要回答诗 人“悲”什么。
【答案】①离乡多年,有家难归。“作客”指寄居别处,漂泊他乡。 “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万里”(空间 上)说明离家万里,有家难归。“秋”在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②晚 年多病,孤苦无依。“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多病”指 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登台”即登高;古人常在 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登高,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 朋友高适、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第六单元
8 登高
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课前 自主学习
课前 自主学习
课堂 思考探究
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作者简介
[资料助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省),出生于巩县(今
河南省巩义市),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
个意象?
【答案】①猿啸: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顿生悲凉之情。②飞鸟:在空
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③落木:诗人看到落叶飘零,
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④长江:时间
是无穷的,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显得
越短暂。
课前 自主学习
课堂 思考探究
语文 必修 上册
课前 自主学习
课堂 思考探究
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心衰颓,偏又刚刚停了浇愁的酒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写作背景
本诗是767年秋作者流落夔州(今重庆 奉节)时所写。“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 但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地方割据);好友李白、 严武相继去世,给杜甫造成了沉重的精神打 击;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上夔州的一座山, 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 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由此 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拓展迁移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写于761年,杜甫在成都草堂。写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 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
思考: 《春夜喜雨》一诗在情感表达、艺术手法
上与《登高》有何异同?
瑞典语:Tack
品读悲情
诗人登高望远,抒发了怎样的 悲情?请结合三四两联诗句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 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 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华章成诵
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 大声朗读,背诵。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 合作赏读,品味艺术手法。
整体感知
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歌的基调。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疏通诗意,把握基调。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 ‘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 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赏读景物
找出一二两联中描写的景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说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当堂达标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 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 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 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 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 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 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 忧国伤时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