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21步验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式21步验光法
一、眼底镜
验光师的任务为替患者解决屈光异常及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眼睛.如辐辏.调节的过度或不足.并训练使调节与辐辏能达到协调.平滑的运作.因此检查的第一步必须先确定患者的眼睛是否有病变.假如发现或不能确定有病变(Pathology).则必须推荐给一个资深并且能够彻底.完全检查.诊断及治疗的专科医生。
根据验光门诊的经验.大约有百分之一的门诊患者有病理性的问题.且需转诊.有此特殊的情况则虽然有病理性的问题.仍然要立即供给眼镜或视力训练.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Insulin) 控制.虽然有典型的病理性的变化.这种状态仍然需要供给眼镜。
因此在特殊情况之下.须有适当的专业性诊断。
第一个眼底镜是〝Babbage〞于1847年发明的.当时只是利用一面镜子将光线反射入患者的瞳孔.然后利用一片中间有一孔的银板来观察眼底。
发展至今的眼底镜已包含有〝一,照明系统〞.〝二,观察系统〞透过一个可旋转的球面镜片盘(用于补偿屈折异常)来观察患者角膜,水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
一般验光师使用的为直接眼底镜(Direct Ophthalmoscopy)它可以得到一个直立.实像.放大的影像.在患者眼内反射出来的光线之间加入一个强度的凸透镜(+13.D).可以观察到一个相反,范围大(Indirect Ophthalmoscopy).所以其差别为.我们一般使用直接眼底镜.故以下皆以直接眼底镜来讨论。
当患者与检查者皆为正视眼.同时两者皆能完全放松调节.则在不加入任何球面镜片的情况之下.检查者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患者眼底.假如一个有-2.00 D 的患者,检查者为正视眼.双方在完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则需要有一个-2.00 D 的辅助镜片.才能清晰的观察患者之眼底.因此理论上可以利用眼底镜来测量患者的屈折异常度数,但有二大因素要考虑.
(1).无法确知检查者与患者是否完全放松调节
(2).正确的屈折异常要测量黄斑部但是当光线照射到此处时.患者会因光线刺激引起缩瞳反应,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验光〞。
在实施直接眼底镜检查时,可以把眼睛的光学系统(角膜,水晶体等........)想象为一个简单的放大系统.正视眼的放大倍数为15X.近视者大于15X.远视者小于15X.因此近视患者的观察范围小于远视患者。
直接眼底镜的检查程序:调整患者的座椅高低.使其适合实施检查者实施检查时最舒适的高度.使用并调整头靠让患者安稳的靠着.直到完成检查为止.要求患者看正前方比其眼位稍高一点的视标.检查者以右手持眼底镜.右眼检查患者之右眼.若有上眼睑盖住瞳孔的患者,检查者可以用左手来拉起患者的上眼睑以利观查。
检查患者左眼时则和检查患者右眼相反.以左手持眼底镜.使用左眼来检查患者左眼.检查者于实施眼底镜检查时.应放松自己的调节力.检查者可以把患者的瞳孔想象为一个窗户.而自己是透过窗户观察外面的风景.藉此达到放松调节的目的。
(1)从患者眼前约50~60 公分处开始.检查眼睛的介质(角膜,水晶体,玻璃体)。
(2)检查眼球的前段组织。
(3)检查眼球的后段组织。
当患者直视远方视标.眼底镜使用0.00 D 镜片.检查者距离患者50~60 公分.观察患者眼底的反光.此时若检查者.患者.及眼底镜.瞳孔及观察孔皆在同一直在线.则检查者可以从患
者瞳孔见到眼底的红色反光(若眼球视路的介质皆正常).在这个距离可以很容易的发现眼球的介质是否有混浊.例如白内障.接着调整眼底镜上的补助镜片至+8.00 D 或+10.00 D 在患者眼前10~15 公分检查患者眼球前半部及其附属器官.如眼睑.睫毛.结膜.角膜.前房.虹彩。
当检查完患者眼球前半部组织结构后.慢慢的在不失掉眼底红光反射下.将眼底镜推至患者眼前最近的地方(以不碰到睫毛为原则).大约1~2 公分.慢慢的降低辅助镜片的〝+〞度数.跟随着辅助镜片的减少度数.这时检查者的检查焦点会跟着慢慢的往患者眼球的内部移动.从角膜.前房.水晶体.玻璃体.到网膜.此时若检查者为正视眼及检查者与患者皆未介入调节.则辅助镜片上的度数为患者之屈折异常度数。
当调整辅助镜片使检查者的焦点位于患者网膜上时.可以观察视神经乳头.眼底的血管.各部眼底.最后观察黄斑部份.接着观察眼底的外围部份.为方便到达观察外围眼底.可以要求患者看不同的方向.例如欲观察上方的眼底.可以要求患者往上看.欲观查患者右眼耳侧眼底时.可以要求患者往外侧看....................等。
眼底检查中.若发现瞳孔中的眼底红光反射有暗点.此乃眼球的介质中有一部份有混浊.可以调整辅助镜片的度数来确认其位于何处?凸镜片的度数愈大则位置愈靠近角膜.因为眼球的回旋点位于水晶体稍后方一点.所以也可以利用此现像来判断混浊的位置.此时将眼底镜保持不动.要求患者眼睛向上看若暗点往上移动.则其位于角膜或水晶体上.若不动则位于回旋点附近,若是往下.则是位于玻璃体.
直接眼底镜观查重点:
(1)视神经乳头:(视盘)位于鼻侧的网膜上.直径为约1.5mm. 圆形或稍椭圆形.呈粉红色.正常情况下其边缘锐利.清晰.若模糊不清者.有可能是视乳头水肿.视盘中央偏耳侧有一个颜色较白的生理凹陷称为视杯.视盘和视杯的比例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 正常时其比例为3:1.青光眼时视杯会变大.
(2)网膜血管:静.动脉直径的比值正常为3:2 ~ 5:3走向柔曲或直行.不正常者为怒张.蛇行.正常状态下不会有动脉脉动.正常的动脉在眼底镜光下.有一个很亮的反射线。
(3)眼底观查:是否有渗出物.出血.色素沉淀
(4)黄斑部:位于视盘靠耳侧约3mm 稍下方.此处应无血管分布.观查此部份最佳方式为减低眼底镜亮度至可观察的最小亮度.要求患者直视眼底镜灯光.刚开始患者会因灯光的刺激引起缩瞳反应.但几秒钟之后会再慢慢扩大,此时即可观察.年轻者会有一个点状的反射这便是中心窝之处.年纪较大者.只可见一个颜色较深的区域.而没有点反射.黄斑退化者可见色素增加.形状扭曲。
二、角膜曲率仪
角膜的弧度.又称为曲率半径.例如以圆规.划一个圆圈。
弧度仪测量出角膜的曲率半径r .然后依照曲面折射力公式.可以计算出角膜的屈折力(Power).因此角膜可以使用曲率半径mm.或度数两种来表示,现代的弧度仪设计上皆假设角膜的折射率为1.3375(实际为1.376)。
例:角膜的曲率半径为7.8mm则其屈折力(Power)为43.25D
利用此公式也可将度数换算为曲率半径mm。
现今的弧度仪可在仪器的指示板上直接得到度数及弧度.也可由附表查出。
检查程序:
(1)调整接目镜:把弧度仪对正遮盖器,打开开关.将接目镜往〝+〞方向转到最外面.这时仪器里面的十字视标完全模糊.然后慢慢的把接目镜往〝-〞方向调整.直到十字视标变成清晰状态.注:将接目镜调往〝+〞之原因.是如此才能使检查者不会介入调节力。
(2)调整仪器位置:使其下巴.前额稳定的贴住仪器上.同时请患者双手握住手把。
(3)调整眼位.
(4)指示患者.
(5)找到主轴.
(6)找出数值(K-Reading).
(7)记录:一般先记录水平主经线的度数.再记录垂直经线的度数.典型的记录方式如下:OD:43.00 at 180 43.75 at 90
OS:44.50 at 180 42.25 at 90
表示右眼于180°主经线的屈折力为43.00 D
表示右眼于90 °主经线的屈折力为43.75 D
两主经线上屈折力之差.为患者眼睛的角膜散光度数.度数较少的主经线为〝-〞的散光轴。
以上例患者角膜散光度数为例.那么他的右眼及左眼散光度为OD -0.75 X 180 o OS -2.25 X 90 o。
主经线上度数较弱又位于180°上或±10 °其附近者.称为(With the Rule)或直散光.顺散光.如右眼.(因此其散光轴为180 o或±10 o ).相反的主经线上的度数较弱又位于90 °上或±10 °称为(Against the Rule)或倒散光.逆散光.如左眼.(因此其散光轴为90 °或±10 °).如果主经线位于30 °~60 °,120 °~150 °称为斜散光。
使用视网膜镜(Retinoscope)或自觉式验光查出来的称为全散光.因此全散光是由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组成.眼内散光通常称为生理散光(-0.50X90 °).有一规则凭经验及实验得到角膜散光和全散光之间的关系.称为贾哇规则(Javal‘s Rule).
利用Javal‘s Rule 来预测全散光
(1)当没有角膜散光时.全散光为-0.50 X 90 的倒散光.
(2)当角膜散光为-0.50 X 180 的直散光时.直散光几乎是就是0.00 D.
(3)当角膜散光为-2.00 X180 的直散光时.全散光也是-2.00 X180 .
(4)当角膜散光为-2.00 X90的倒散光时.全散光为-3.00 X90 .
如果常常使用弧度仪检查.并将之视为例行工作.则角膜全散光可以很快的利用心算计算出来.并且在大部份的案例中和使用视网膜镜的检查相差无几。
三、远方惯性斜位
所有习惯性的检查.都使用患者平常使用的眼镜.在此项检查.使用惯用远用的眼镜.因为不正确的光学中心也许是患者抱怨的原因.若是患者从未使用过眼镜.则验光器(Phorotor)就使用0.00 D的镜片来检查。
通常使用1.0的Snellen 视标.若是患者无法明视1.0视标.则加大视标尺寸.例如:0.8.
0.5. ........等.直到患者能够辨认出来的视标.设定棱镜前要求患者闭上眼睛或者使用验光器(Phoroptor)里面的遮盖板.遮住双眼以免因设定棱镜时.造成患者不舒服的感觉.使用旋转棱镜,左眼加上使视标上下分离的棱镜(6ΔBase up).右眼加上测量用的棱镜(12Δ Base in)。
加在左眼的6Δ Base Up 棱镜.会使患者所看到的视标位在左下方.加于右眼的12Δ Base In 棱镜.会使患者所看到的视标位在右上方.因此检查者应事先告知患者他即将看到的情况。
要求患者张开眼睛或打开验光器上的遮盖片.这时患者可以看见右上(右眼见)左下(左眼见)两个分开的视标.当患者证实可以看见两个视标后. 验光师应告诉患者〝我将移动视标,使两个视标慢慢接近.当两个视标上下对齐时请告诉我停止〞验光师开始转动右眼之棱镜朝向归零之方向(减低12Δ Base In之量).同时询问患者〝你是否发现两个视标正慢慢的接近?两个视标是否上下对齐了?〞验光师在减少Base In 棱镜的同时必须不时的提醒患者注意视标.并要求其上下视标对齐时要告诉验光师。
当患者报告两眼视标对齐时.要立刻使用验光器里的遮盖板盖住其中一眼或要求患者双眼闭起.否则因两眼在视标分离的状态.辐辏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两个视标会飘来荡去.造成患者没必要的困惑.这测量时棱镜上残余的量.就是所要的斜位量。
假如患者有很高的外斜位.则12Δ Base in的棱镜量也许无法足够使视标分离成为右上左下.此时患者所见之情况也许是右下左上.这种情形需要增加测量旋转棱镜量至右上左下的情况,再开始测量.又在某些情况下.如双眼有上下斜位或抑制.患者则可能只会看见一个视标.若是上下斜位.则增加分离棱镜6ΔBase up的量或将棱镜改为6ΔBase down再开始测量.不过这时的视标改为右下左上。
若是抑制的患者.则必须找出抑制眼.在此眼前面加入一个红色滤光片.并询问患者是否能够看见一红一白两视标.一般若是抑制不是根深蒂固.则患者能使用此方式来解除其抑制
然后再量测.若是很根深蒂固的抑制.则只有制定计划来加以视力训练。
远用惯性斜位重点提示:
测试距离...6公尺(20英呎).
视标.....…..1.0史耐尔远用视标(或可见之最小视标).
使用度数...惯用远用旧处方.
使用棱镜...右眼12个棱镜度,基底朝内.
左眼6个棱镜度.基底朝上.
灯光.......20呎蠋光.
瞳孔距离...远用瞳孔距离.
四、静态检影
检影镜是一个观察光束通过患者眼睛所有屈折面产生焦点(远点)的工具.检查者可以调整患者眼睛前的镜片度数.将此焦点(远点)调整至其所需要距离患者眼前的任何一点.为了减少因解剖学因素引起的误差.习惯上从事视网膜镜检查法的工作距离为50公分或67公分.当检查者一旦选择了其工作距离(50公分或67公分).则必须于检查时.整个从开始到检查完成保持这一个固定距离.
患者被检查时.必须始终固视一个前方6公尺远的视标.当患者注视6公尺外视标时.检查者此时加入足够的镜片度数.将患者的远点拉到工作距离的位置.然后检查者再加上相当于工作距离的度数.工作距离为50公分.则加入的度数为-2.00D. 工作距离为67公分.则加入的度数为-1.50D。
综合验光仪(Phoropter)上调整到符合患者的瞳孔距离(P.D).告知患者看远方视标.并且不要去注意检查者手上视网膜镜上的灯光.检查者以其右眼.检查患者的右眼.并且工作距离保持固定.加入足量的〝+〞度数于右眼使得所有主经线上皆可以发现到明显的〝逆动〞.然后以一次减少+0.25D或加入-0.25D.直到每个主经线上的反射光呈现〝中和〞状态(球面度数).或者使其中一主经线呈〝中和〞反射光.而另一主经线为〝逆动〞反射光(散光度数).如果所有主经线皆至〝中和〞.则加上工作距离的度数.这便是这只眼睛屈折异常的度数。
如果其中一个主经线为〝中和〞.但另一主经线为〝逆动〞.则依此逆动主经线的轴度一次加入-0.25D的散光度数.当足够的散光度数加到使得本来为逆动者成为〝中和〞时.此时患者的散光已经完全矫正了.此时所有的主经线应该皆呈〝中和〞状态.为了复检是否有错误.此时缩短一点工作距离应该可以发现〝顺动〞.若加长一些工作距离.应该可以观察到〝逆动〞.然后于球面度数加入工作距离等量的度数.这便是此只眼睛的屈折异常度数。
例如: OD. +1.00
OS. +1.00 -1.00 x 90(验光器上的度数)
工作距离:67公分(-1.50D)
#4 记录为O.D. -0.50
O.S. -0.50 -1.00 x 90o
检查者以右眼.右手持视网膜镜检查患者右眼.以左眼.左手持视网膜镜检查患者左眼.因为这样才能使患者不受阻碍而能固视远方视标。
远距离视网膜镜重点提示:
测试距离...患者注视六公尺远的视标,检查者工作距离为50公分或66.7公分.
视标.......0.1史耐尔视标.或红绿视标.
使用度数...使用平光镜片开始量测.
灯光.......稍暗.
瞳孔距离...远用瞳孔距离.
五、.动态检影
综合验光仪上的度数此时包含的度数为#4静态视网膜镜的初值(未加入工作距离的度数).此步骤验光师位于患者眼睛前方50公分处.患者注视50公分前近用视标. 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和患者的固视距离相同.两眼同时加入足量的〝+〞度数至观察到明显的〝逆动〞.检查者此时在患者的两眼同时以每次减少+0.25D或加入-0.25D.直到两眼中和(高中和).因患
者和检查者的固视和工作距离相同(共轭).因此不必加入工作距离度数.直接记录验光器上的度数即为#5的发现值。
动态视网膜镜重点提示:
测试距离...患者注视50公分(20英吋)远的视标,检查者工作距离为50公分(20英吋). 视标.......近用史耐尔视标.
使用度数...#4的度数(初值.未加入工作距离).
灯光.......一般.
瞳孔距离...近用瞳孔距离.
六、.动态视网膜镜
综合验光仪上此时的度数为#5(50公分动态视网膜镜)的度数.此步骤的患者与检查者的固视与工作距离皆为1公尺(100公分).通常此时患者的瞳孔反射光为〝逆动〞状态.因为使用镜片度数为#5步骤的值.如果是〝顺动〞或〝中和〞.则必须两眼同时加入足量的〝+〞度数或减少〝-〞度数直到可以两眼同时观查到明显的〝逆动〞.然后再减少+0.25D或加入-0.25D.到患者两眼皆呈〝中和〞状态.因患者和检查者的固视和工作距离相同.因此验光器(Phoropter)上的度数记录为#6的发现值。
中距离视网膜镜重点提示:
测试距离...患者注视100公分处.检查者的工作距离为100公分.
视标.......近用史耐尔视标.
使用度数...#5之度数.
灯光.......一般.
瞳孔距离...近用瞳孔距离.
七、远用主觉验光
任何自觉式验光方式需考虑以下的因素:
*首先加入足够的〝+〞度数.以抑制调节.
*至少利用两种自觉式验光方法来确认散光的轴度.
*至少利用两种自觉式验光方法来确认散光的度数.
*两眼视力平衡检查时.必须两眼在同时可以看见各一个视标及在稍微模糊的状态下进行.
*在决定自觉式验光度数时.其出发点需于两眼单一视同时稍为云雾时(+0.75D)实施.
*在两眼单一视稍为云雾状态下.每次减少+0.25D或加入-0.25D.至患者视力达到1.0.也就是患者可以正确无误的辨识整排1.0视标.和1~2个1.2视标
*使用动态视网膜镜的发现值来作为自觉式验光的出发点是最适当的.因为它有足够的〝+〞度数.避免患者引起调节.如果因为任何理由.动态视网膜镜检查法无法实施.则利用加入〝+〞度数.直到患者可以辨认0.1视标来作为出发点.
散光轴度的决定可以使用以下方式:
(1).钟面法----患者在稍为模糊的情况下.要求患者指出最黑及清楚的线条.再使用〝30法则〞来决定〝-〞散光轴。
(2).交叉圆柱镜法----将交叉圆柱镜的把手对正患者散光度数的暂时轴.然后反转交叉圆柱镜.并要求患者观查比较.两面镜片的清晰度或模糊度.若是临时散光轴度正确的话.则患者会发现两面交叉圆柱镜的清晰度或模糊度相同.如果患者发现其中一面较清楚.则散光轴往较清楚那一面交叉圆柱镜上红点的方向移动.重复以上的动作.至交叉圆柱镜两面反转.而患者可以得到两个一样清楚或模糊的视标为止.这便是正确的散光轴。
散光度数的决定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
(1).钟面法(散光图)----慢慢加入〝-〞散光度数.直到视标上每一条线皆一样黑和清楚。
(2).T型图表----将T型图表位于正确的位置.慢慢加入〝-〞散光度数.至两组线条一样黑和清楚。
(3).交叉圆柱镜法----使用〝-〞散光度矫正屈折异常.反转交叉圆柱镜.使患者比较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调整交叉圆柱镜至一面交叉圆柱镜的〝-〞轴(红点)对齐患者矫正镜片的散光轴.反转的另一面为交叉圆柱镜的〝+〞轴(白点)对齐患者矫正镜片的散光轴.于是患者借着交叉圆柱镜反转的两边选择〝-〞轴(红点)较清楚时加入-0.25D的散光度〝+〞轴较好时降低-0.25D的散光度.直到两者一样清楚或模糊.这便是患者的最佳视力灵敏度的散光度数。
单眼屈折异常的矫正度数决定之后.两眼同时加入+0.50D~+1.00D.至稍为模糊状态(0.5~0.7).此时加上Risley旋转棱镜于两眼之前.右眼3ΔBase Down(基底朝下). 左眼3ΔBase Up(基底朝上).患者可以看见两个分离的视标(单独一排).右眼看见的是上方的视标.左眼看见的是下方的视标.此时视标是0.5~0.7整排的视标.同时要求患者报告两视标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或是一个较清楚或模糊.若是患者报告两者一样清楚或模糊.则患者为两眼视力平衡.若是患者报告两者不一样清楚或模糊.则于较清楚的一眼加入+0.25D.或是降低-0.25D.直到两眼一样清楚或模糊.若是两眼无法获得一样清楚的视力灵敏度.则维持〝利眼〞较清楚。
将分离棱镜(Risley)旋转棱镜拿开.此时患者又回复两眼单一视的状态.将两眼同时每次加入-0.25D或同时每次降低+0.25D.直到患者可以明视1.0视标.若有任何的原因.患者的视力无法达到1.0.则使用最高视力最低度数为#7自觉式验光法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八、远方诱发性斜位
这个步骤的检查程序和#3远方习惯性斜位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其使用的矫正度数为#7自觉式验光法的度数.取代旧眼镜或平光的度数。
诱发性远用斜位重点提示:(也叫全矫眼位)
测试距离...六公尺(20英尺).
视标.......1.0史耐尔视标(或可见之最小视标).
使用度数...#7之值.
使用棱镜...右眼15个棱镜度,基底朝内.
左眼6个棱镜度,基底朝上.
灯光.......20呎蠋光.
瞳孔距离...远用瞳孔距离.
九、远方实际内转力
这是第一个实施的融像性棱镜的检查.验光器上为患者#7自觉式验光法的度数.要求患者看到直列的1.0视标或可见最小视标.将两眼Risely旋转棱镜调整到位于可以同时往基底朝外(Base Out)的方向旋转(如图-30):
当患者通过#7自觉式验光法的度数.和旋转棱镜(位于零棱镜度的位置)看最小可见视标.(通常为1.0视标)时.两眼同时加入+0.25D.患者应可以感觉到视标稍为模糊一点.要求患者记住这个模糊状态.拿开刚刚加入的+0.25D或加入-0.25D.回复至原来的#7自觉式验光的度数.告诉患者这个模糊的状态会再度的出现.当他注意这种模糊状态出现时要向验光师报告〝模糊了〞.验光师此时开始转动Risley旋转棱镜往基底朝外(Base Out)方向.双手同时.等量.平滑慢慢的转动.当患者报告〝模糊了〞.这时将左右两个旋转棱镜的基底朝外(Base Out)总和
记录下来.这便是#9远方实际内转力的发现值。
当验光器上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棱镜于患者眼睛前方时.患者所注视的视标于空间移动的情形.最初.患者的调节与辐辏皆于注视平面上.当加入基底朝外(Base Out)的棱镜后.因棱镜只影响辐辏(Convergence)不影响调节(Accommodation).所以此时调节仍位于注视平面.而辐辏朝向患者移动.而辐辏和调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当辐辏达到一个定量时将引起调节的介入.而患者会感觉到〝模糊〞因此.实施此检查步骤是测量辐辏与调节之间缓冲区的范围及量的大小.
远距离实际内转力重点提示:
测试距离...六公尺(20英尺).
视标.......1.0史耐尔视标(或可见之最小视标).
使用度数...#7处方(降低-0.25D示范模糊).
使用棱镜...双眼棱镜归零.并定位于准备双眼齐朝外转的情况下.
灯光.......20呎蠋光.
瞳孔距离...远用瞳孔距离.
十、远距离最大辐辏
当#9检查时患者报告〝模糊了〞同时记录了其棱镜总量之后.验光师继续转动旋转棱镜.增加基底朝外(Base Out)棱镜量.并要求当患者观察到视标变成两个的时后要告知验光师.于是在患者报告视标变成两个时.这时两个旋转棱镜上的基底朝外(Base Out)总量记录为#10的破裂点(Break Point).然后验光师再要求患者当其发现两个分离视标合而为一时.告知验光师.这时验光师同时转动Risley旋转棱镜.等量的.慢慢的减少基底朝外(Base Out)棱镜度.当患者告知变成一个视标时.此时两个旋转棱镜的总量.记录为#10的恢复点(Recovery Point).此步骤有两个发现值.一个是破裂点.一个是恢复点.记录如下------ 破裂点/恢复点.例如:患者在两个基底朝外(Base Out)总和为18Δ时视标变成两个.在两个基底朝外(Base Out) 总和为9Δ时视标变成一个.则#10记录为18/9。
有时候患者在棱镜量降到基底朝内(Base In)时.方才能融像(两个影像个融合为一个影像).在这种状况之下.恢复点要记录为〝-〞的值.例如:破裂点在基底朝外(Base Out)15Δ.恢复点在基底朝内(Base In) 3Δ.则记录为15/-3。
有时患者也许会报告没有看见两个视标(复视).而是他只看见一个视标.并且往旁边移动.这表示患者有一眼是抑制.要求患者报告影像移动的方向.此时验光师可以由以下两个方法找出那一个眼睛抑制。
(1).患者报告影像(视标)往右边移动.则右眼抑制。
(2).患者报告影像(视标)往左边移动.则左眼抑制。
远距离最大辐辏重点提示:
测试距离...六公尺(20英尺).
视标.......1.0史耐尔视标(或可见之最小视标).
使用度数...#7之值.
使用棱镜...双眼棱镜定位归零,准备加大基底朝外的棱镜度.
灯光.......一般.
瞳孔距离...远用瞳孔距离.
十一、远距离最大开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