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一、导论
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2 计量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应用领域
1.3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回归分析
2.1 简单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2 多元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3 拟合优度和回归系数假设检验
2.4 非线性回归及其应用
2.5 处理异方差、自相关问题的回归模型
三、时间序列分析
3.1 时间序列基本概念和模型
3.2 ARIMA模型及其应用
3.3 GARCH模型及其应用
3.4 协整模型及其应用
四、面板数据分析
4.1 面板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4.2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4.3 双重差分模型及其应用
4.4 合成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五、应用案例分析
5.1 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
5.2 劳动力市场分析
5.3 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 贸易关系分析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授课老师的安排而定。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大纲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如何运用经济理论和统计学工具来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现象。

•课程内容包括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模型评估和解释,以及计量经济模型的实际应用。

2. 学习目标
•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假设检验的原理。

•熟悉计量经济模型的评估和解释方法。

•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周:导论和基本原理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
•经济数据的获取和准备
•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原理
第二周:简单回归分析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估计•误差项的假设和检验
•回归系数的解释和评估
•模型诊断
第三周: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估计
•多元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多元回归模型的解释和评估
•变量选择和样本外预测
第四周:计量经济模型的扩展
•非线性回归模型
•分类变量和虚拟变量的引入
•政策影响分析
第五周:计量经济模型的实际应用•面板数据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
•聚类分析
第六周:计量经济模型的评估和解释•模型诊断和修正
•模型的解释和解读
•实证研究的写作和报告
4.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占40%,考察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5. 参考教材
•英文教材:。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经济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所必备的工具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讲授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力求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证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经济研究和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单一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单一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三章多元回归分析本章介绍了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OLS估计、检验和评价等,以及模型拓展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本章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间序列的基本特征、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第五章非线性模型本章介绍了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选择和预测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处理,掌握非线性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对前三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对全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验报告:本课程设置实验环节,学生需完成一次计量经济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参考教材1.《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吕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及目的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测量,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规律性。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
2.单方程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3.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应用
5.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
6.近期新增方法论和技术的讲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2.能够熟练应用单方程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模型;
4.熟悉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兴技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际数据拟合进行授课;
独立和小组探究,培育科研能力;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践。

五、考核方式
出勤、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核。

六、教学资源
1.主教材:《计量经济学》;
2.副教材:《计量分析基础》;
3.统计软件:Stata、Eviews等。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量化研究,对毕业论文、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以及进入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_____学分课程总学时:_____学时授课对象:_____专业学生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进行模型的估计、检验和应用。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1、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2、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生应掌握至少一种计量经济学软件,如 EViews、Stata 等,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估计。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和方法3、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1、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3、模型的统计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t 检验和 F 检验4、预测和区间估计(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和假设2、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3、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4、变量的选择和逐步回归法(四)异方差1、异方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如 White 检验、GoldfeldQuandt 检验等3、异方差的修正方法,如加权最小二乘法(五)自相关1、自相关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自相关的检验方法,如 DW 检验、BG 检验等3、自相关的修正方法,如广义差分法(六)虚拟变量1、虚拟变量的概念和设置原则2、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3、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七)滞后变量模型1、滞后变量模型的类型和特点2、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方法3、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和应用(八)联立方程模型1、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和类型2、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问题3、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如间接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九)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2、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3、时间序列模型,如 ARMA 模型、ARIMA 模型等(十)计量经济学应用案例分析1、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2、消费、投资、进出口等微观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五、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计量学/ Econometrics 课程代码:030230
学时:32 学分: 2 讲课学时:32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机基础适用专业:金融学及相关专业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投机金融系
教材:赵国庆. 计量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主要参考书:
[1]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 李长风. 经济计量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5
[3] 刘振亚. 计量经济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美)格林著. 计量经济分析.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5] (美)Robert S. Pindyck, Daniel L. Rubinfeld 著,钱小军等译.
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
[6] 张保法. 经济计量学(第四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1
[7] 孙敬水主编。

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8] 庞皓主编.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8 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的一门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统计为基础,数学为手段,考察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数量关系、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检验经济政策效果的工具。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并重。

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学习过程中,既要认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经济计量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计量方法,培养学生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经济计量方法、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与定量研究经济学中的有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1.1 计量经济学的有关概念
1.1.1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1.2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1.1.3 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点与建模步骤
1.2.1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点
1.2.2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前的分析
1.2.3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建模步骤
1.3 计量经济学中常用概率分布基础
1.3.1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与分布特征
1.3.2 常用概率分布及其特征
1.3.3 常用样本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1.4 参数估计的概念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与方法
2.1 线性回归模型概述
2.2 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
2.2.1 总体回归方程
2.2.2 样本回归方程
2.2.3 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
2.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2.3.1 拟合准则与普通最小二乘法
2.3.2 普通最小二乘法与正规方程
2.3.3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
2.4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与分布
2.4.1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2.4.2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分布
2.4.3 总体方差的估计
2.5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2.5.1 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与置信区间
2.5.2 拟合优度检验与相关检验
2.5.3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2.6 回归模型的预测与应用
2.6.1 点预测
2.6.2 区间预测
2.6.3 预测区间大小与预测精度分析
2.6.4 应用案例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与方法
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与经典假定
3.1.1 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方程与多元样本回归方程
3.1.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法
3.1.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
3.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性质
3.2.1 向量与矩阵导数
3.2.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3.2.3 参数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3.3 残差性质与总体方差估计
3.3.1 残差性质
3.3.2 残差平方和的计算
3.3.3 总体方差的估计
3.4 参数估计统计量的分布特征与检验
3.4.1 参数估计统计量的分布特征
3.4.2 拟合优度检验
3.4.3 相关分析与相关系数检验
3.4.4 总体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3.4.5 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3.5 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与应用
3.5.1 参数估计的置信区间
3.5.2 点预测
3.5.3 区间预测
3.5.4 应用案例
第四章违背经典假设的处理方法
4.1 多重共线性
4.1.1 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4.1.2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4.1.3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4.1.4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方法
4.2 自相关性
4.2.1 自相关性的概念
4.2.2 自相关性产生的原因
4.2.3 一阶自回归
4.2.4 自相关性产生的后果
4.2.5 自相关性的检验
4.2.6 自相关性的修正方法
4.3 异方差
4.3.1 异方差的概念
4.3.2 异方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4.3.3 异方差的检验
4.3.4 异方差的修正方法
4.4 应用案例
第五章非线性模型的探讨
5.1 本质线性模型
5.1.1 本质线性模型的概念
5.1.2 本质线性模型的类型与变换
5.2 非本质线性模型的探讨
5.2.1 非本质线性模型的概念
5.2.2 非本质线性模型的处理方法
5.3 应用案例
第六章联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
6.1 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6.1.1 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
6.1.2 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变量概念
6.1.3 联立方程模型中的方程概念
6.2 联立方程模型的结构式与简化式
6.2.1 结构式模型的概念
6.2.2 线性结构式模型的一般形式
6.2.3简化式模型的概念
6.3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
6.3.1联立方程模型识别的概念
6.3.2联立方程模型识别条件
6.4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
6.4.1递归模型的估计
6.4.2恰好识别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6.4.3过渡识别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6.5联立方程模型的检验
6.6应用案例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计量学是一门经济学科以及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体系;理解和掌握理论模型设计的步骤;掌握本课程涉及的计量经济学中常用概率分布基础和参数估计的概念。

要求理解并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推导和证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有关的过
程和结论、参数估计方法、统计检验过程、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与步骤、能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应用。

要求理解并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能够运用矩阵描述、推导和证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有关的过程和结论、参数估计方法、统计检验过程、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置信
区间的确定方法与步骤、能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应用。

要求理解和掌握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掌握多
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和修正方法。

要求了解本质线性模型与非本质线性模型的概念;理解与掌握本质线性模型的变换思想和方法;了解非本质线性模型的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性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概念、模型识别条件、估计方法、能够运用
矩阵描述、推导与这些方法有关的过程和结论。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习题课:结合课程讲授内容,讲解案例。

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人们定量分析问题,认识、发现、掌握经济规律的有效工具。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经济信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与研究经济系统的各种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化规律,对经济现象进行预测的能力。

六、说明
1.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等多学科联系密切。

本课程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交叉学科;是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2.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经济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经济计量模型,在通过假设检验的基础上作出置信预测。

难点是:理论或假说的陈述;理论数学模型的设定;经济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与经济计量学检验;利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与预测。

3. 有关课程考核问题: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的一门核心课程。

因此,本课程为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