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总汇编,推荐文档 (2)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复习课一 地球和地球仪2、大小:极半径6357 千米、赤道半径6378 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13、形赤状道:的地周球长是约一4 万个千两米极,稍经扁线赤圈道长略约鼓4的万不千规米则球体。
二、地球仪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相等(2 万千米)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纬度 经度 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 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 0, 北极点为90 0N ,南极点为90 S 0 由 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 0,0 0经线 以东的180 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 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 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代号北纬用N ,南纬用S 东经用E ,西经用W 纬线 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①0°和 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①20°W 和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20°W—0°--160°E 是东半球 ④90°极点 160°E—180°--20°W 是西半球实用文档★三、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120°E㈠纬线和经线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N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S★㈡经度和纬度★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点符号ps)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ps)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ps)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河外星系XXX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ps)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环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1)八大行星的活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日核太阳结构光球层太阳大气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大气层位置概念说明XXX光球有时温度低于周围而出黑子的大小和几何是太阳活动强弱现的黑色斑点的标志,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耀斑色球色球有时出现突然增大增亮1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的斑块2开释巨大的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s)①对地球天气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己的条件有关。
3地球特殊性的原因(ps)(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地月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和其他恒星系。
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辐射能量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结构:日核、光球层、太阳大气色球层和日冕层。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XXX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地球特殊性的原因: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自转周期适当,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
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山东省地理合格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必考
山东省合格考必考知识点汇总2019年7月说明:本材料严格按照《普通高中2017届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知识点的要求,进行整理、编排和汇总,因《指导意见》中知识点相对稳定,2017届往后的学生也可使用。
《指导意见》中知识点布局以人教版为基础,本材料也以人教版教材为蓝本,结合了鲁教版、中图版的精华进行编排。
从2018年6月份的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发现,考试还是注重能力的考查,如读图、提取信息,考生除熟记知识点外,要结合一定的习题练习。
必修一《指导意见》内容标准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指导意见》内容标准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3.岩石圈的结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为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km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 2 -- 3 -《指导意见》内容标准1.4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鲁教版地理必修1、2、3(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地理必修1 知识点归纳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4.天体系统的层次: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备注:图片当中太阳系八大行星不包含冥王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星。
小行星带:在火木星之间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天体:行星;人造天体:空间站):以物质存在,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外太空。
2、地球自身条件:a.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同向,同面b.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适中的质量与体积d.地球上有液态水第二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2、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从内到外)太阳活动黑子周期是11年。
光球——黑子(人类肉眼可见)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3、太阳活动的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的带电粒子,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圈相互平行)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相同)纬度:赤道是0度,像南北两极至90°经度:本初子午线(0°)向东至180°为东经,向西至180°为西经(其中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果是俯视图则是南顺北逆如下图:)自转时间: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太阳日:24小时自转速度:角速度是除南北两极外都是15°/时,线速度是: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的影响:a.昼夜更替:晨线:白天变成黑夜;昏线:黑夜变成白天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都是早上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线都是晚上18点b.地方时:1.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同:东早西晚2.规律:经度每隔15°。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汇编,推荐文档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仪㈠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㈡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00经线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0°--160°E是东半球160°E—180°--20°W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三、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备19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备19篇)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20xx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
20xx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20xx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教育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教育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教育版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的是山东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北接的是天津和河北,西部与河南相邻,南接的是江苏和安徽。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一个关键地带。
它也是中国东部海洋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
二、地势和地形山东的地势和地形十分复杂。
整个山东省被山地和平原所占据。
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包括泰山、莱山和无棣山等。
泰山是山东最著名的山峰之一,也是中国五岳之一。
而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这是一个广阔而肥沃的平原区域,其中包括胶东平原和山东半岛。
三、气候特点山东省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暖季分明,明显的四季变化。
夏季温暖,冬季相对较冷,昼夜温差较大。
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
同时,山东位于沿海地区,其气候还受到季风的影响。
夏季有时会有台风袭击,给当地居民带来一些不便和灾害。
四、自然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山东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黄金和石油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人文地理特点山东省的人文地理特点是多元而丰富的。
这个省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山东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孔子的故乡。
山东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孔庙、孔府、孔林等。
此外,山东还以其独特的民俗和风景名胜而闻名。
例如,烟台的栈桥,青岛的海滨风光等都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欣赏。
六、经济发展山东省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经济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方面,山东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这里产出了大量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1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文字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主要表示自然地理现象,如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主要表示人类活动,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其中,热带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寒带气候则全年寒冷。
- 气候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如温室效应、森林砍伐等。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洋流对气候有显著影响,如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3. 地壳与地貌:- 地壳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受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影响。
4. 地球资源与环境:-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矿物资源、化石燃料等为不可再生资源。
- 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影响。
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大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农业布局受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会考复习提纲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1.(1)天体系统的级别:(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3.(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晨昏线的六个特点: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③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为18点。
④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向西,速度为15°/小时。
⑤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时才和经线重合。
⑥晨昏线在二至日时跟极圈相切。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解读必修1
15.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 式。如图1-7所示,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 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
压流向低压)。
图1-7
地面冷热不均是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直接原因。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
太阳辐射大气削弱
地面辐射 图1-5
地面
图1-6
14.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 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 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 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地质 构造
褶皱
断层
对地形的影响
实践意义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特殊: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
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
斜构造中;
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 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
山岭。
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 开断层
1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塑造。
图1-9
图1-10
1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冬季
季风环流是全球性 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 分,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 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 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 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 典型,如图1-11和下表 所示。
夏季
地区 东亚 南亚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
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点符号ps)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ps )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ps )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ps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辐射能量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ps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活动类型 大气层位置 概念说明黑子 光球 光球有时温度低于周围而出现的黑色斑点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耀斑色球色球有时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1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2释放巨大的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3地球特殊性的原因(ps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内部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汇编,推荐文档
复习课一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 两极 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 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 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 直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 4 万千米,经线圈长约 4 万千米二、地球仪 ㈠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 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相等(2 万千米)★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㈡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划分方法以赤道为 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 900, 北极点为 900N ,南极点为 900S 由 00 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1800,00经线 以东的 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 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 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 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 180,东西经相反 代号北纬用 N ,南纬用 S东经用 E ,西经用 W★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①0°和 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①20°W 和 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 20°W—0°--160°E 是东半球 ④90°极点160°E—180°--20°W 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三、经纬网的应用1. 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 45°,侧视图是 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2.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梳理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4、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八大行星的相似性特殊:存在生命(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2)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适合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变化不大。
6、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个氢核在高温高压下核聚变一个氦核)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稳定、无污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4)影响: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产生极光(两极地区);引起电离层的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相关、负相关)9、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看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看顺时针)(2)周期:23时56分4秒(转动360º)一个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º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例题:广州与上海的角速度相同,广州的线速度大于上海的线速度10、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一恒星年(3)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4、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类5、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外因: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不长;质量体积适中;6、航天器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①纬度位置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⑤安全因素7、哈雷彗星回归周期76年8、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能量来源核聚变。
以太阳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纬度位置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光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少、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
1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⑴影响气候,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⑵耀斑放出电磁波,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12、地球自转①昼夜更替现象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原因: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晨昏线判断:沿着自转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为昏线,黑夜进入白昼为晨线。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左右手定则判断。
通常应用于河流泥沙沉积,沙洲形成,淘金,炮弹发射弹道路线,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③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时为了方便生活和生产,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0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
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号=经度÷15°余数>7.5°+1 余数<7.5°舍去区时=中央经线地方时中央经线=时区号×15°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步骤:①定时区,②定区时,③定向,④定差,⑤定值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0点所在经线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减一3日界线与日期变更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加一14、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1年(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太阳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读图要求:(1)地轴的空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2)找出黄道面与赤道面;(3)识记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5015、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光照图的判读(3)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b)四季的更替: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为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五带的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南北温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16、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a)①岩石圈的范围(a)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17、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下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是天气现象的发源地。
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是航空飞行的有利场所。
其中,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第二章1、大气的热状况(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夏天阴天凉爽——反射作用天空呈现蔚蓝色——散射作用红绿灯——散射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寒潮来袭,大棚内点燃柴草——增强大气逆辐射昼晴夜晴昼夜温差大昼阴夜阴昼夜温差小(3)热力环流: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垂直下沉,导致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造成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先垂直再水平运动)读图要求:1、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大小a>b>d>c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④风向判断,先画气压梯度力,然后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与等压线斜交45°风力大小判断: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⑤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和极地高气压带(2个)。
近地面风带:信风带(2个)、西风带(2个)和极地东风(2个)。
(注:多雨的是低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西风带。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
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b)由于大陆增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因而在大陆上,夏季形成热低压,冬季形成冷高压。
7月份,北半球亚欧大陆为亚洲低压;1月份,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南亚季风,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注季风影响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位置。
)10、常见的天气系统①冷暖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b)冷锋为考试重点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和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会判断锋面示意图暖锋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考试几率不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活动有联系(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活动形成的)。
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低气压(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水平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
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是辐合上升的,易成云致雨。
例子: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台风反气旋考的几率不大,记住中心气压为高压,天气晴朗,例子:秋高气爽从上到下自左至右为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③地面天气形势图(c)“锋面气旋系统示意”读图要求:1、了解气旋常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理解其成因。
(气旋,即低压槽中由于气压比两边低,导致冷暖气团的汇合,形成锋面。
)(冷锋为锋后降水,暖锋为锋前降水,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北半球,锋线的北侧为冷气团,南半球,锋线的北侧为暖气团。
)水循环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水循环是指水体的空间位置移动及其运动形态、物理状态的变化。
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
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2、洋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北印度洋洋流,冬逆夏顺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海洋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时间,逆水反之。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