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明清帝国的兴替(2)
明清帝国的兴替

探究: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 到农民的支持。
起义军的口号针对明末土地兼并 严重,赋税沉重的现象提出的, 其口号体现农民反对封建土地制 度,做法满足了农民的诉求。
圈占土地 强制内迁
反抗
反清复明
剃发梳辫
统治者的政策要顺民心合民意。
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政策。
2.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建 立明朝,定都应天。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此后近20年,扫平各 种残余势力,统一中 国。
3.明初政权的巩固
政治方面:
农业经济
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 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面:
京师
4.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
原因:
苛捐杂税沉重 土地兼并严重 连年天灾重压
明末农民起义
•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 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 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至十七年 (1644年)三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 忠等部农民军从小到大,明末农民起义领 袖李自成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作战 到运动流动作战,终于推翻明朝的战争。
元的灭亡与明的建立
明初政权的巩固
明末农民起义
清的建立与扩张
清初政策的变化
1.元朝的灭亡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引起大规模的农 民起义。(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又称作红军是元 朝末年起来反抗元朝的主 要起事力量该事最初是与 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 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因 打红旗头扎红巾故称作 “红巾”或“红军”又因 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作业本答案[1]〕明清帝国的兴替1---6、BDDACD7、(1)威逼汉人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8、略(开放性试题,回答符合题意即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6、ADDCDD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选一个)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8、明中后期,戚继光、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5年—1689年清军反抗沙俄入侵,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民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放性试题,回答符合题意即可)农耕文明的繁盛1---5、CDADC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商品生产,用于市场交易;②劳动方式由自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变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略(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1---5、BDAAC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
(2)与明清时期考试内容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须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遵循八股文体有关。
这种变化钳制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明清帝国的更替

后金的崛起
建立时间:17世纪初
建立的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建立者:皇太极
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
清初政策的转变
清初的政策:圈占土地、强制沿海居民内迁、剃发
明朝的建立
元朝的灭亡
原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农民起义:朱元璋为代表
朱元璋
明朝的建立(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南京) 明朝疆域辽阔---参看课本地图
朱元璋
明朝迁都北京
迁都北京
派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衰亡
赋税繁重 长年用兵 农民起义
闯王---李自成
明清帝国的更替
预习提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农民起义、朱元璋、
明朝、应天、统一中国、朱棣、迁都北京、 强化皇权、郑和下西洋、增加赋税、农民起 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女真、大金、 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盛京、吴三桂、 大规模圈占土地、弊政、反清复明、调整野 蛮落后政策、康熙、雍正、乾隆、新的高峰
18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636年皇太极 在盛京称帝,改 国号为清。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
1644年清迁都北京 ,开始了清朝在中 国的统治。
朝代 明朝 清朝
建立时间
1368年
开国皇帝
朱元璋 皇太极
1636年
注: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____,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 1644年____入关,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明 朝
3、设立“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4、朱元璋时设立廷杖制度 5、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清朝
加 强 专 制 统 治
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1、杀功臣,巩固统治
胡 蓝 之 狱
胡惟庸案: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蓝玉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
牵连1.5万余人
朱元璋为什么 要杀这么多的 功臣?
1.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 详细情况? 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
《 稗 史 汇 编 》
又无必时 活事与京 一则妻官 日相子每 。庆诀旦 ,,入 以及朝 为暮,
---
4.设廷杖制度
君臣 主仆
为了树立皇帝绝对的权威,朱元璋 还设立了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 在殿堂上任意仗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 全成为主仆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在位时 (永乐年间) ,政局稳定, 国力强大。
明成祖朱棣
2、明朝中后期的衰落
3、满族的兴起和努尔哈建金
(1)统一了女真各部, 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 族; (2)后脱离明朝建立了 后金政权; (3)1618年,起兵反明
清太祖 努尔哈赤
4、明朝灭亡和清朝前期 的统治
18七年级18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课件

努尔哈赤
明成祖
清太宗皇太极
2、明朝灭亡和清朝前期 的统治
1636年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迁都北 京,开始了清朝 在中国的统治。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
自主学习我最棒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 治分别在政治、思想上采取了哪些 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胡 蓝 之 狱
胡惟庸案: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三万余人
知识窗:
军机大臣参与内政外交、 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等机要,并代皇帝拟写谕 旨,发布政令。但他们本 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 班。 军机处是皇帝发布政令、 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 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 度膨胀的产物,反映了君 主专政已发展到了顶峰。
雍 正
君主集权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标志着我国 封建君主专制 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值房
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朝八股取士
思 想
明清实行文字狱
举 子 看 榜 图
这是一张科举考生看榜图,你知道科举制 到明清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 《书》《礼》 《易》 《春秋》 答题形式:“八股文”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 不得违背。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胡中藻 “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 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
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 而兴起的大狱
明清政府为什么一再兴起文字狱?
结果: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 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
《明清帝国的兴替》PPT课件

3、阅读课文4页第三段正文, 说说农民起义军进展如何? 结局又是怎样的?
4、对明末农民起义,你将 作出怎样的历史评价?
满族兴起 的地方与 满族士兵
清朝的建立
1、后金的建立:17世纪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 明独立,建立“大金”,史 称后金。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 原因:各族人民的搞清斗争促进统治者 调整落后的政策,制止社会经济的倒退。
• 结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 得以恢复发展,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
课堂巩固
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
A、朱温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
C、朱棣 1421年 D、朱熹 1421年
1、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2、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明朝军队先后 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根据图说,阅读地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 1、在地图上圈划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说说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这处。
• 2、结合课文第5页内容,想一想明朝统 治者为什么继续大修长城?朱棣迁都北 京的因素有哪些?
2、清的建立:努尔哈赤死 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 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清初的反抗
• 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 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 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 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 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大旗。
• 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 清。
公夏
商
元
前
西周
东周
秦 西汉
2027
1600
1046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题: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2)相同: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说明:科举制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表述的意思与之相同即可)
(3)评价: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但明清科举形式趋向僵化(八股取士),不讲求实际学问,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或:束缚思想,摧残人才)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12.(本题2分)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
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
A.官吏贪赃枉法B.土地兼并严重C.民众不堪重负D.农民流离失所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1)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示内容
【萌芽出现】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3)材料二中“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政策解读】
材料三:“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⑵ 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⑶ 古代中国机构的变革.
15.(1)图1:西周;分封制.
图2:秦朝;郡县制.
图3:元朝;行省制.
(2)汉武帝(刘彻).
(3)明太祖(朱元璋).
秦朝、明朝.
(4)清朝.
明清帝国的兴替

明清帝国的兴替导入新课:【诗】+图片(故宫)紫禁城七律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师】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生】故宫【师】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你知道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生】明清两代【师】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式完全遵从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见证了明清两朝最后的盛世,但盛世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帝国的危机。
那么盛世和危机分别体现在哪里呢?这就是《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所要探索的内容。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的《第一框明清帝国的兴替》。
讲述新课:(一)明帝国的兴衰1、明朝的建立【师】先来看一下明帝国的兴衰。
明朝建立的背景是什么?【生】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师】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是谁在何时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生】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师】元朝定都在哪里?【生】应天(今江苏南京)(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师】朱元璋被称为?【生】明太祖【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资料具体来了解一下朱元璋。
【材料】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皇帝,太祖。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
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
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
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
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知识点一:明清帝国的兴替(1)明朝建立:朱元璋(2)【明初统治措施及作用】:i)政治:强化皇权:①废丞相②创内阁③设厂卫特务机构ii)经济:经济恢复发展:①奖励垦荒②轻徭薄赋③提高手工匠身份iii)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3)明朝强盛的表现:①朱棣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又一强盛时期。
②【郑和下西洋】: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4)明末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闯王)】·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支持?·因为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劳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农民的支持,从而迅速发展。
(5)清朝建立:女真努尔哈赤建立“大金” 皇太极改族名“满州” 改国号为“清”清初各民族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制止社会经济倒退,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世,社会经济发展。
■知识点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抗倭——戚继光——日本海盗——东南沿海(2)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熟记P5 图5-4,已备考查)【设立台湾府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中俄(4)明:防御政策(明长城作用):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从而出现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
(5)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新疆!新疆!新疆!)★(6)清:★【怀柔政策】★修承德避暑山庄、喇嘛庙。
作用:接见……联络感情,加强民族感情,以巩固统治。
【一系列措施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知识点三:农耕文明的繁盛【农耕文明达到鼎盛!】(1)农业:①精耕细作②新品种(甘薯、玉米)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因人口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7世纪初 努尔哈赤 盛京(沈阳)
2、清的建立
(1)建立时间: 1636年 (2)建立者: 皇太极 (3)都城: 盛京(沈阳) 京师-北京
3、清初的统治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初的弊政。
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 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
2、民众的抗清。 3、启示
反清复明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 都城: 应天(今南京) 明太祖
2、明的疆域
3、明朝兴盛的表现:
(1)政治上:
强化皇权
(2)经济上: 社会经济得到 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密切:
废除丞相 创内阁 设厂卫特务机构 迁都北京 奖励垦荒 轻徭薄赋 提高手工匠身份
郑和下西洋
(4)市镇经济繁荣: 赋役制度改革
4、明末农民起义
1、背景: 增加赋税和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农民破产逃亡、连续发生旱灾。 2、人物: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3、时间: 1627年
4、口号: 均田、免粮
5、建立的政权: 大顺 6、灭明时间: 1644年
二、清朝 1、女真的崛起
后金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定

D
)。
5、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C 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
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 “大金”。 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 统治。
明朝疆域图
2.找出地图上与明朝政权并立的政权,从北京的地理位 置等方面思考影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因素。
明 朝 疆 域 图
明成祖朱棣
3.结合课文第5页内容,观察图例中的长城位置,想一 想,明朝统治者为什么要继续大修长城。
朱元璋
朱棣 明成祖
靖难之役
建文帝
京师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 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八旗制度
八 旗 旗 帜 八 旗 铠 甲
八旗制度是中国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 形式。满族先世女真 人以射猎为业。努尔 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 后,创建了正黄、正 红、正蓝、正白、镶 黄、镶红、镶蓝、镶 白八旗。满洲制度规 定,“八旗子弟,人 尽为兵”,因此八旗 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 称帝,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即清太宗。他是努尔哈赤 的长子。努尔哈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 极继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经济上 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政治 上,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 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时,他继续发动 对明朝的战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 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1635年,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 皇太极 在沈阳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1.后金的崛起
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 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 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 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明清帝国的兴替最新版最新版

明太祖朱元璋
南京明故宫遗址
4、明朝疆域
(1)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说一说与今日中国版图 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 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
明朝疆域图
东北抵日本 海、鄂霍次克海, 兀的河(今乌拉 河)流域,西北 到新疆哈密,西 南包括今天的西 藏、云南,东南 到海并及海外诸 岛。
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
况 了近二十年。
问题.1、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清初的弊政 圈占土地、剃发梳辫,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2、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
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① 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 ②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三、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 2.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
原 ①明朝后期,政府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
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 民破产逃亡。
因 ②后金用兵和连年天灾的重压。
概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
税。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
第1课时
明清帝国的兴替
1、元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原因) 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1368年 2、建立者: 朱元璋 3、都城:应天(今南京)
明清帝国的兴替

朱重八家族的名字: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 四月初六父亲饿死, 初九大哥饿死, 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 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 在义军中脱颖而出,后来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元朝, 建立了明朝。
明朝
替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朝
1644年,清军入关。
1.皇权的加强。
明朝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兴
清朝
常年用兵
连年天灾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 在明末的农民,面对 当时的情况,你会做 出怎样的选择?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粮 食的需求。
清朝的建立
1.后金的崛起
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 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 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 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 史称后金。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2.建立: 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 朱 元 璋就是明太祖。 璋
南京明故宫遗址
3.统一中国: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 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 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清帝国的兴替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6 分,共 2 题)1. (8分)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8分) 例2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于哪年在什么地方建立明朝?在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 图二中所示是锦衣卫的飞鱼服,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明朝类似这样的机构还有什么?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是()A. 张献忠B. 李自成C. 高迎祥D. 努尔哈赤4. (5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有()①推翻明朝②统一女真族③改族名为满洲④改国号为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 (5分)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 隋朝和唐朝B. 北宋和南宋C. 契丹和辽D. 蒙古和元朝6. (5分) 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7. (5分)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出现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 (5分)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_______在位时期。
()A. 李世民B. 李自成C. 朱元璋D. 乾隆帝9. (5分) 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中政治上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创内阁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④改革赋役制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0. (5分)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元朝统治结束③明朝统一全国④李自成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11. (5分)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皇太极C. 李自成D. 努尔哈赤12. (5分) 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A. 北京B. 东京C. 南京D. 西安13. (5分)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①明朝日趋衰败②统治者对后金用兵③连年天灾④商品经济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4. (5分)朱元璋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 加强专制皇权C. 提高政府效率D. 便于政令畅通尝试运用(总分 24 分,共 3 题)15. (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兴盛与耕经济繁荣1、明清帝国兴替(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2)明朝兴盛表现:①皇权加强②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③对外交往密切④市镇经济繁荣。
(3)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①废除丞相、创内阁②设厂卫特务机构③迁都北京(4)明末农民起义:①原因:明朝腐败,对后金用兵,连年天灾②爆发时间:1627年③领导人: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④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5)清朝建立:①17世纪初(1616),努尔哈赤建立金②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③1644年,明灭亡,清军入关④清初野蛮政策: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没海居民内迁等经⑤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统治。
2、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措施:①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②1662年郑成功大白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在历代长城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
④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后又平定了天山以南大小和卓叛乱,并在该地区设置了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事务。
⑤1685-1687年,清军反抗沙俄入侵,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⑥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和喇嘛庙,与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联络感情。
⑦清朝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
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⑧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3、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繁盛体现:①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②手工业(经营方式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③商业:工商业市镇兴起和繁荣、商帮形成③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清前期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三、明末农民起义 1、原因:
①赋税和各种杂税繁重
②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③长期对后金用兵
④连年天灾
2、明末农民起义概况 人物:高迎祥、张献忠、 李自成
时间:1627年
“均田、免粮” 口号: 建立的政权: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 顺政权 灭明时间:1644速发展,并得到农
民的支持? 明末农民生活困苦,赋税繁重,民不聊生。
而起义军“平买平卖”的宣传,“均田”“免粮”的口号, 把豪绅富户的财物粮食分给农民的做法,满足了农民的诉 求。
四、女真的崛起
1、后金的建立
时间 17世纪初
人物 努尔哈赤
2、清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皇太极 建立者:
(改女真族为满洲)
都城: 盛京(沈阳)-北京 3、清军入关和对全中国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1368年
2、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今南京) 3、都城:
明太祖
说说明朝疆域的四址
二、明朝兴盛的表现:
①废丞相 ②创内阁
(1)政治上: 皇权的加强 措施: (2)经济上:
③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迁都北京 ①奖励垦荒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措施: ②轻徭薄赋 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 (3)对外交往密切: ③提高手工匠 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 身份 (4)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 康熙、雍正、乾隆 (“康乾盛世”)
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也是最后的盛世
启示:
康乾盛世
• 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 勤于政事,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 政策。百余年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号称“康乾盛世”
2013人教版新教材 明清帝国的兴替

康盛世
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明朝灭亡的 教训,勤于政事,执行轻徭薄赋、与民 休息的政策。百余年间,人口增长,经 济发展,社会稳定。号称“康乾盛世”
第1课时
把握两点
朱元璋
李自成
努尔哈赤
朱元璋简介
姓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朱国瑞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清由地方民族政权转化 明清帝国的兴替 统治全中国政权的过程 17世纪初(1616),努尔哈赤建立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明灭亡,吴三桂清军入关 经过长期战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清初的统治为什么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你 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1: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顺从民心合民意。 启示2: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 整。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 农民家庭。1629年起义, 后称闯王。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清王 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 《三国演义》。17世纪起兵统一女真 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建立后金。
努尔哈赤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封 建王朝是由什么人建立 的?朝代叫什么?建立 者是谁?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明成祖朱棣
军事方面:削藩、迁都
闯王府
——自成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史 小 知 识
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兴盛
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兴盛的表现。
1.皇权的加强。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明朝强化皇权措施
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
明
朝
疆
域
明成祖朱棣
图
3.结合课文第5页内容,观察图例中的长城位置,想一想,明朝 统治者为什么要继续大修长城。
靖难之役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 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 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 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 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 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 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 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 的战争。
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元天 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 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 此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 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 进攻 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而明太祖朱元璋却 有13幅画像,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却是 截然不同的两种相貌!一种如左图:朱元璋方面大脸,慈 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 貌堂堂;另一种如右图: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 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 陋。右图是根据明孝陵陈列室里的画像绘制的,一般认为 这幅像比较符合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 四月初六父亲饿死,
初九大哥饿死, 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 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 在义军中脱颖而出,后来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元朝, 建立了明朝。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军事方面:削藩、迁都
明朝的衰亡
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赋税负担的增加 土地兼并的恶化 常年用兵等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 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 的情况,你会做出怎样 的选择?
原 ①明朝后期,政府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
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 民破产逃亡。
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 顺治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 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一说战死,另有 出家之说等)。
清朝的建立
1.后金的崛起
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 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 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 立的政权叫作后金。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 史称后金。
2.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 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努尔哈赤
努 尔 哈 赤 建 元 即 位 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早
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 为生。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 成梁帐下,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被明 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 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 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 母创制满文。
1271年
1368年
明清兴替之年代尺
明朝
清朝
1616年 1627年 1636年1644年
忽
朱
必
元
烈
璋
建
灭
立
元
元
建
朝
明
努 明 皇 李自 尔 末 太 成义 哈 农 极 军推 赤 民 改 翻明 建 起 国 朝, 立 义 号 后清 后 爆 为 军入 金 发 清 关。
明朝那些事儿
朱重八家族的名字: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说说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年号、都城
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 ( 元亡 ) 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 1328-1398 )
年号:洪武
朱
定都:南京
元 璋
历 史 小 知 识
因 ②后金用兵和连年天灾的重压。
概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
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
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
况 了近二十年。
因为起义军的做法满足 了农民对土地、粮食的需求。
李自成
闯 领 银 闯 祯袖川王十李,驿高六自杰 卒 迎 年成出。祥(1(的崇部6146军祯下30年事二的6-)家年闯1在6。将(4襄15原,6)阳2,名勇9称年明鸿猛新)末基有起顺农。识义王民略,。曾起。后同为义崇为年王 李 自 成 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的 年号永昌。同年3月18日,攻克北京,推 画 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像
明朝疆域 1.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说一说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 之处。
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 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
明朝疆域图
东北抵日本 海、鄂霍次克海, 兀的河(今乌拉 河)流域,西北 到新疆哈密,西 南包括今天的西 藏、云南,东南 到海并及海外诸 岛。
2.找出地图上与明朝政权并立的政权,从北京的地理 位置等方面思考影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因素。
把握两点
➢ 纵向比较: 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
➢ 横向比较: 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清帝国的兴替
重点
➢ 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 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 清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