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高等数学是我院本科生入学后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时间最长,学分最多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入学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多数较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
有不少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到了厌学,弃学的地步,这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极其不利。
有人形象的比喻高等数学是一座高山,一座阻挡理工科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高山,越过了它,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是一片坦途,翻不过去,后面的专业课学习到处都是坑坑洼洼。
一、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可用三句话来形容:一、教学上,老师费力;二、学习上,学生吃力;三、效果上,不尽人意。
造成这种局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化,招生规模的扩大,考入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下降,对学习高等数学有一定的困难;二是教学理念上重知识轻素质,在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高等数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想要学好,都离不开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之一,是人类探索和发现真理的精神动力。
人类之所以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最朴素的原因和动力就是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纵观整个人类的科学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是因为对某个学科或某项技术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这种浓厚的兴趣,才使得他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最终取得成功。
那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应使高等数学生活化,拉近高等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使高等数学少一些抽象性,多一些具体化。
让学生感知它的存在性和有用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这一点。
一、优化课程内容,二、创新教学方法;三、加强课程衔接;四、改变培养模式。
如在讲授高等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极限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容易和生活中的极限概念混淆。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极限,实际上是最值,是已经达到的最大或最小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极限的例子,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此极限实际是最值问题,然后再介绍数学上极限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它是一种趋势,一种无限接近,可能永远达不到。
此时可能会有学生问极限可能达不到,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概念,传统的教学是举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求圆面积的例子来说明极限的概念及其应用。
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某些概念来进行类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极限的概念和作用,如理想和愿望,信念或信仰。
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极限,它是明确的,具体的,这与极限的唯一性和有界性相对应,理想如果不付出努力,也是达不到的,当然有的理想付出了努力也可能达
不到这与极限是一种趋势而达不到相呼应,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理性,这就体现了极限虽然达不到,但不失有用性。
再比如讲授定积分的概念,可将哲学思想寓于其中,如以不变应万变,量变到质变等哲学思想,让学生看到高等数学与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联系,感知高等数学不再只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
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
如可以在讲授数集的时候介绍数学的完备之美;讲授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介绍数学的对称之美;讲授欧拉公式、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时介绍数学的统一之美;讲授《ε - N》、《ε - δ》极限语言时介绍数学的简洁之美;讲授隐函数求导时介绍数学的抽象之美;讲授级数时介绍数学的自然之美。
总之,高等数学中包含的数学美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要把它们及时地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逐步感受到数学之美,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是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做有益的尝试。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有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才不用我们靠点名来维持出勤率。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的方法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变化
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淑芹。
高数中的美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因素[J]. 科学教育,2011. (35): 174.
[2] 陈海杰,张丽蕊。
高等数学的教学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 (14): 202 -203.
[3] 王青建。
论数学精神和数学教育[J].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 (2): 7 - 10.
[4] 陈鼎兴。
数学思维与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 蹇红,沈世云。
将数学美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讨[J]. 2013. (32):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