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对全国卷近6年的试题研究发现,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文体上比较固定,长期考查小说阅读,只有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和全国川卷考查了散文阅读,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仍然考查小说阅读。
因此,二轮复习,我们一定要把小说阅读作为重点,力求做到规范答题。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三、常见题型: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
3、情节作用类。
4、情节探究类。
四、分析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一)情节概况类常见设问方式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真题示例:略思考方式:①围绕贯穿小说的线索。
②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
规范答题模式:主谓句: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注意】1、答题时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主谓宾形式组织答案,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3、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一、导入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情节,但如果把小说当做考题,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为什么这么安排某个情节”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研究小说情节作用的规范答题方法。
二、高考情节作用类题型高考情节作用类题型通常会以一种问答的方式呈现,如“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XXX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三、探究答题方法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如《祝福》中作者安排XXX反复陈述XXX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人物:体现人物历经厄运后精神世界的荒芜空虚至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B、社会环境:人们在反复咀嚼鉴赏她的悲哀后,不但没有同情,反而施以厌恶唾弃,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下世人的冷漠在、自私和麻木。
C、主题:XXX想要获得安慰,但是人们却只把这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更能凸显那个时代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D、主旨:通过XXX故事的多次重复,作者不仅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不理解的冷漠,同时也批判了XXX身上所表现出的国人的愚昧和软弱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情节作用可以从内容上的人物、环境、主题,以及结构上的上下文关系、线索、悬念等方面入手。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神秘的男子在饭店里展示他的影子,并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口号来表达他对影子的深入探索。
文章的结构包括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
内容上,文章从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出发,提出了多个术语来描述不同的关系。
例如,通过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来强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来强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通过揭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来强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来强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通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手法来强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引言: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向读者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情节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故事的脉络和线索,决定了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因此,教学中如何设计小说情节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关于小说情节的教学设计,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情节的概念和作用;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小说情节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情节的概念与分类情节是小说中故事发展的线索,可以分为主线情节和支线情节。
主线情节是故事的主要发展线索,而支线情节则是在主线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延伸。
2. 情节的要素与构建情节的要素包括起点、转折点和高潮点。
起点是故事的开端,转折点是故事的转折部分,高潮点是故事的最高潮部分。
3. 情节的发展与结构情节的发展是指故事中情节的逐步揭示和展开,情节的结构则是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安排。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活动:以故事开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开门见山的情节,来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和兴趣。
2. 情节分析活动:分析小说中的情节要素让学生阅读一段小说或者故事,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情节要素,包括起点、转折点和高潮点。
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情节的能力。
3. 情节创作活动:编写小说情节的延续或变化让学生基于已读的小说或者故事,编写一个情节的延续或变化。
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情节表演活动:用戏剧形式展示情节发展将小说情节进行改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此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1. 个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个小说情节的分析或创作。
2. 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与小说情节相关的问题。
初中小说情节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小说情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分析和概括。
2. 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小说情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小说文本。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小说作品,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认识和阅读经验。
二、小说情节分析(15分钟)1. 教师发放准备好的小说文本,学生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和作用。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说情节,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2. 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并分析表演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各组汇报表演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阅读更多的小说作品,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小说,锻炼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小说情节概括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高中小说情节概括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说情节概括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简洁地概括小说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概括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准确、简洁地概括小说情节。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概括过程中把握小说情节的脉络。
2. 如何避免在概括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说文本、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预习小说文本,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小说吗?为什么?2.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概括小说情节,更好地欣赏小说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小说情节概括的基本方法:a. 理解小说的叙事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 关注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如矛盾冲突、人物命运转折等。
c. 分析小说情节的内在逻辑,把握情节的起承转合。
2. 以具体小说为例,展示如何概括小说情节。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小说文本,尝试概括小说情节。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概括的情节,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小说情节概括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小说,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说情节概括的方法,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2. 引导:今天,我们将继续巩固这一知识点,并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二、课堂讲授1. 复习小说情节概括的基本方法。
2. 讲解如何避免在概括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a. 仔细阅读小说文本,关注细节描写。
b. 分析小说情节的内在逻辑,确保概括的完整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新的小说文本,尝试概括小说情节。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概括的情节,互相评价。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概括情节,分析线索及其作用
小说:概括情节,分析线索及其作用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概括情节,分析线索及其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或主题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概括情节(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线索及其作用;二是分析情节作用(分析某一情节或开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三是分析情节构思的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一)“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1.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一般有两种:①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如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某一部分的情节;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这种试题有时候要求考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有时候要求考生从某一角度对小说情节(或情感变化)进行概括。
2.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小说:情节
(第2讲高考小说:情节)2023年【知识积累】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情节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题型二情节之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对比、衬托、伏笔、巧合等。
题型三分析情节作用理解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手法和读者四个方面来分析。
内容上一般考虑本身写了什么,与主题的关系。
结构上一般考虑位置,然后思考前后关联的问题。
手法上既要注意常规的修辞,更要关注关涉全文的修辞;既要注意修辞手法,更要关注表现手法,尤其是抑扬、对比等。
读者方面则主要关注给读者的感受,比如悬念、想象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等。
对此类题,既要积累一些名词术语,更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规范。
【专项训练】(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来梳理小说情节。
4.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水平,为高考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小说情节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练习:梳理小说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3. 分析:介绍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梳理一部小说的情节。
5. 反馈:对学生练习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小说情节梳理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小说情节在写作中重要性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及分析方法等内容。
2. 小说文本:用于让学生实践分析、概括情节。
3. 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4. 教学视频或音频:可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小说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的构成和作用。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分析、概括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小说情节的构思和梳理。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分析:讲解小说情节的分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分析一部小说的情节,并进行小组讨论。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教案资料
学习目标
• 1掌握分析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一般方法。 • 2掌握分析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题型及规范
答题步骤。
二、基本知识概述: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 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 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 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 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一 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 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 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 间的冲突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 贯通。
③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 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 题的作用。
链接高考
2014年江苏卷《安娜之死》 1.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
容。(6分) 【答案】①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
• 副线:反动统治者的步步紧逼。
• 两条线索通过酒店、点试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 景连接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两条线索是矛盾斗争关 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 主题。
思考:
概括情节的方法有哪些? 或者说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小说的情节?
思路指引
1、出题模式: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这篇小说 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提升训练
《 陈老圈》题目:小说前五段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作品前五段主要写了陈老圈名 字的由来,以及儿子在小学、中学、 大学学习时和圈有关的三个故事。这 五段既点明了作品的主要人物,又照 应了作品的题目,为后文写他与儿子 修学校发生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或者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②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③概述小 说的部分内容)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来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定义和作用2. 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3. 小说情节的梳理技巧4. 实例分析和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的定义和作用,介绍概括和梳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小说,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概括和梳理给定的小说情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小说情节的定义、作用、方法和技巧。
2. 小说文本:用于实例分析和练习。
3. 练习册:用于学生分组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小说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情节的构成和特点。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练习概括、梳理小说情节的技巧,提高合作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方法,能独立完成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情节概括,使表达更为准确、简洁。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的定义、作用、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以一篇小说为例,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概括和梳理方法。
九、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认识。
2. 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以一篇小说为例,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初中情节概括教案
初中情节概括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情节概括的基本技巧,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情节概括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教师分发短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
(2)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分析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概括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4. 讲解示范(1)教师针对学生的概括情况进行讲解,指出优点和不足。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关键词、句子等形式,概括故事情节。
5. 练习巩固(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概括一篇故事。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情节概括的基本技巧,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和作用,能够分析小说情节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分析小说中的情节。
二、教学重点1.小说情节的概念和作用;2.小说情节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分析小说情节。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课堂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都喜欢看小说吗?喜欢看哪些类型的小说?2.引出今天的话题:小说情节的概念和作用。
Step 2:概念讲解(30分钟)1.讲解小说情节的概念:情节是小说故事中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组织结构和安排。
它是故事的骨架,承载着故事的发展和转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分析情节的作用: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串联全篇、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它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思想,产生共鸣并引发情感共鸣。
3.举例解析:选取几个经典小说情节进行分析,如《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情纠葛、《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的故事、《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的取经之旅等。
Step 3:情节的分类(20分钟)1.分类讲解:情节可以分为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
主要情节是故事的主线,通常是主人公追求目标或面临危机,如爱情、亲情、友情等;次要情节则是主线情节的补充和发展,能够增加故事的趣味和复杂性。
2.讨论案例:选取一部学生熟悉的小说,让学生将情节进行分类,分析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的作用。
Step 4:运用知识分析小说情节(30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一部小说进行分析,讨论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的作用,并形成小组报告。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3.总结归纳:根据小组展示的情节分析,总结情节的作用和对整个故事的贡献。
Step 5:作业布置(10分钟)1.要求学生阅读一部小说,并把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进行分类,分析各个情节的作用;2.要求学生在下节课时准备一个关于情节分析的小组报告。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汇总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汇总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师教授小说情节概括和作用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说情节的概念、要素和作用,提高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要素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概括和分析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情节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说情节的概念和要素,能够概括和分析小说情节。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情节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入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性故事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体裁。
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说的了解和认识。
2.引入小说情节的概念:小说情节指小说中人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事情的发展过程。
正是小说情节的发展,才有了精彩纷呈的故事。
Step 2 概括小说情节1.给出一个简单的小说情节:A和B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次冒险中发现了一个宝藏,但是宝藏被坏人C偷走了。
于是A和B决定展开追踪,并最终成功找回了宝藏。
2.请同学们分析该小说情节的要素,并概括出该小说的情节。
Step 3 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1.小说情节对于整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让学生们品味和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并与自己的阅读体验相结合。
Step 4 单元小结1.小说情节是指小说中人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事情的发展过程。
2.小说情节的要素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情节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和表达起到重要作用。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作文主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象和创作,概括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小说情节。
2.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小说情节,并进行互动讨论和点评。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小说情节的概念和要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课题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学目标1.掌握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
2.提升概括小说情节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预习教材上关于小说情节方面的基本知识。
【导入】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创作者的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课堂知识点拨】一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题干示例审读判别(1)(2014·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枪口下的人格》)(2)(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会明》)(3)请梳理出小说的行文思路。
(《晕厥羊》)(4)(改编2019·全国卷2)请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小步舞》“直接考查型”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8·全国卷Ⅲ)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微纪元(节选)》](2)(2015·安徽卷)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蓑衣》)(3(2020·全国卷Ⅰ)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找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越野滑雪》)(4)(2022·新高考卷Ⅰ)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江上》)“间接考查型”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二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1.请梳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要情节。
情节教案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教案二)情节教学目标:1.概括并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2.情节的作用及评价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说三要素有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点复习小说情节的作用.二、出示目标1.概括并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2.情节的作用及评价三、自学指导考点综述(一)、命题角度(1)、概括并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情节的作用及评价。
(重点复习)(二)、情节(1)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情节的特点:可从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方面考虑,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等。
细节。
(3)情节的一般作用: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揭示主题:根本是为主题服务(三)、答题技巧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三方面进行思考(三个指向):1、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1)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3)是前后照应;(4)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5)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6)起线索作用。
(指向情节自身)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或是发展了人物什么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指向人物形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指向主题)四.合作释疑《侯银匠》(08江苏卷)(《南方凤凰台》P188)问: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时间线索法、事件归纳法、人物关系法。
3. 小说情节的梳理技巧:逻辑顺序、情节转折、悬念设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练习用时间线索法、事件归纳法、人物关系法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 总结:总结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的技巧,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的掌握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梳理技巧。
2. 小说文本:提供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供学生练习和分析。
3.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相关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概括梳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
后续教学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和提高小说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经典小说情节分析:选取几个经典小说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情节构成和梳理方法。
2. 小说情节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小说创作中进行情节创新,提高作品吸引力。
3. 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分享如何在小说写作中运用情节概括和梳理技巧。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典小说案例,分析其情节构成和梳理方法。
小说情节的作用 教学设计
《小说情节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①塑造人物形象,使菲利普的形象更加丰满;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遇见于勒做铺垫;③照应前文写菲利普夫妇穿着整齐等于勒、用于勒的钱拟定计划置别墅的情节。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由一个学生质疑出发,核心任务是探讨菲利普先生请家里人吃牡蛎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得出结论:菲利普先生邀请家里人吃牡蛎的情节,有以下作用:塑造了一个渴望过上优雅生活、爱慕虚荣的菲利普先生形象,使菲利普的形象更加丰满;照应前文写菲利普夫妇穿着整齐、用于勒的钱拟定计划置别墅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遇见于勒做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小说单元时,班里组织了一个“我读经典——质疑与探究”活动。
同学们在专栏中就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角度展开质疑,老师关注到有一位同学就《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提出一个疑问:小说的开篇写到菲利普夫妇一家人生活拮据,因为二姐被求婚,才得以前往哲尔赛岛旅行。
在游船上菲利普先生被其他游客优雅地吃法打动,决定请家里人吃牡蛎。
牡蛎价格不菲,可家里经济状况不佳,为什么他还坚持要请家里人吃牡蛎。
莫泊桑写此情节有何意图?(提问的同学阅读很细心,说明对文本进行了深入思考。
这个问题是在考查小说的故事情节的作用,这个知识点在学习《故乡》时也有涉及)教学过程(二)回顾文本,深入理解1、我们先来回顾文本中的记述,请同学们回顾《故乡》中所学,思考这一情节的作用?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正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先生们,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她们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牡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师:结合《故乡》中所学,同学们可能会想到该情节能够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篇一:高考小说阅读教案小说阅读考点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一、考试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第二课时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情节的概括和作用教案
叙事作品中情节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小说情节作用题的出题模式2、通过探究能有效规范答题3、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整合小说情节类阅读答题套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效答题整合小说清洁类阅读答题套路教学方法合作探讨、引导、黑板演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篇小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情节!但是当把小说当做考题,他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安排某个情节”时,估计很多同学都会无从下手。
今天,请允许我抛砖引玉,先带大家一起进入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的情节篇。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情节作用的规范答题。
(展示学习目标)二、高考情节作用类题型(幻灯片展示)(一)高考设问方式1、【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2、【09四川】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一声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3、【2013新课标全国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二)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三)提问变式1、某某情节这么安排的用意或意图。
2、某处安排某个情节的好处是什么?三、重点探究(一)回忆以前所遇到的情节作用题我们的答题切入点。
(板书)1、举例学过的课文如:《祝福》中作者安排祥林嫂反复陈述阿毛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板书内容:A、人物:体现人物那种历经厄运后精神世界的荒芜空虚至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B、社会环境:人们在反复咀嚼鉴赏她的悲哀后,不但没有同情,反而施以厌恶唾弃,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下世人的冷漠在、自私和麻木C、主题:祥林嫂想要获得安慰,但是人们却只把这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更能凸显那个时代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小说阅读分节概括教案设计
小说阅读分节概括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说阅读分节概括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分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分节概括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和分析小说的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分节概括的技巧,准确、简洁地概括小说的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运用分节概括的技巧,将小说的各个章节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括。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介绍小说分节概括的重要性,解释它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的内容。
知识讲解:2. 解释分节概括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它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发展。
3. 介绍分节概括的技巧,包括选择关键词和句子、排除无关信息、保持简洁明了等。
示范与练习:4. 选择一本适合年龄段的小说,将其分为几个章节,并给出每个章节的标题。
5. 以第一个章节为例,示范如何使用分节概括的技巧,将该章节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 让学生进行练习,将剩下的章节逐个进行分节概括。
合作探究:7.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分节概括,讨论是否准确和简洁。
8.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以提高他们的分节概括技巧。
巩固与评估:9. 让学生整合各个章节的分节概括,形成一个整体的概括,展示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0. 对学生的概括进行评估,包括准确性、简洁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运用分节概括的技巧,概括其他小说或文章的内容,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适合年龄段的小说2. 分章节的小说教材或手稿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4. 学生练习和评估表格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分节概括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的内容。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拓展活动,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改进意见,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作品中情节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小说情节作用题的出题模式2、通过探究能有效规范答题3、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整合小说情节类阅读答题套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效答题整合小说清洁类阅读答题套路教学方法合作探讨、引导、黑板演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篇小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情节!但是当把小说当做考题,他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安排某个情节”时,估计很多同学都会无从下手。
今天,请允许我抛砖引玉,先带大家一起进入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题的情节篇。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就是情节作用的规范答题。
(展示学习目标)二、高考情节作用类题型(幻灯片展示)(一)高考设问方式1、【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2、【09四川】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一声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3、【2013新课标全国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二)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三)提问变式1、某某情节这么安排的用意或意图。
2、某处安排某个情节的好处是什么#三、重点探究(一)回忆以前所遇到的情节作用题我们的答题切入点。
(板书)1、举例学过的课文如:《祝福》中作者安排祥林嫂反复陈述阿毛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板书内容:A、人物:体现人物那种历经厄运后精神世界的荒芜空虚至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B、社会环境:人们在反复咀嚼鉴赏她的悲哀后,不但没有同情,反而施以厌恶唾弃,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下世人的冷漠在、自私和麻木C、主题:祥林嫂想要获得安慰,但是人们却只把这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更能凸显那个时代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D、~E、主旨上:通过阿毛故事的多次重复,作者不仅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不理解的冷漠,同时也批判了祥林嫂身上所表现出2、展示规范的答题套路(幻灯片展示)常规方法: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A、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5、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啊。
B、结构上是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等作用;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二)能力演练1、学生在下面看五分钟后请3-4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由看到写给学生预留10分钟时间)2、请下面的学生打分并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要紧扣答题套路,规范给分。
预留5-10分钟)3、分析结束后,展示答案(幻灯片展示)4、得出启示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
诸位,现在先吃鸡脯。
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
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
他一本正经地说到:“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
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
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
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
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
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见鬼去吧!”“谁要搜你的身子!”、“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
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
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带回来什么没有”$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答案: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情节、读者)~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孤独凄凉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主题)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社会环境)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人物)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主题)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主题)(三)巩固练习!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把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
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