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历史科介绍
用中英文双语言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史
用中英文双语言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史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中国科技发展史Over the past 4000 years,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mad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and made far-reaching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4000多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科技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世界做出了深远的历史贡献。
One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gunpowder, which was invented by Chinese homemade alchemists in 9th century. It was extremely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火药,它是由国人制造的炼金术士在9世纪发明的,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极其有帮助。
In the 15th century, 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movable type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of printing. It was a momentous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at that time.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为印刷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发展变革。
历史学考研二级学科
历史学考研各专业方向介绍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而这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
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2.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中国历史详解
中国历史详解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
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思想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势,汉字基本定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割据局面。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文化影响广泛。
武周时期,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营建而使国际地位达到顶峰。
辽宋夏金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时,经济取得发展,明末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清朝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北伐战争后中国国民党在名义上统一中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
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思想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势,汉字基本定型。
2024届绵阳一诊考试历史科细目表
2024届绵阳一诊考试历史科细目表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从夏、商至西周3. 东周、战国时期4. 秦汉时期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 隋唐时期7. 五代十国时期8. 宋辽金时期9. 元明时期10. 清代史概述二、近代史1. 近代史概述2. 清末民主革命3. 辛亥革命及后续政治斗争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5.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6. 地方与抗日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初期建设8.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现代史1. 现代史概述2. 世界两大战争及战后秩序的重建3. 冷战与全球格局的重塑4. 东亚近现代史5. 二战后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发展6. 欧洲一体化与欧洲联盟7. 美国的霸权与国际关系格局8. 当代世界的新情势与挑战四、中国古代文化传统1. 文化传统的概念与内涵2. 礼乐制度与天人合一观念3. 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4. 儒家经典与学术文化5. 佛教与道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6. 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五、当代中国与世界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2. 对外开放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与挑战3. 当代中国的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4.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六、历史知识与方法1. 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 史学理论与历史观念的演变3. 文献与考古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4. 古代历史的来源与传承5. 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以上为2024届绵阳一诊考试历史科细目表。
祝您考试顺利!。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对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的修订。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阶段。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古代文明、中东古代文明等。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时代、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5. 历史地理:包括古代中国的地理单元、古代世界的地理单元、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四、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 课程标准应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国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发展的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我国科普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西方科学的输入和传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的逐步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向大众普及科学、重塑国民素质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赛先生大张旗鼓地请进了中国,很快中国社会上就掀起了一场传播、普及科学的浪潮,并使科学取得了“无上尊严的地位”,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至今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爱国志士深知赛先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指出:“欲救中国于萎糜不振之中,惟有力倡科学化”,“现在中国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要先输入科学思想。
” 科学家顾毓琇先生也曾撰文提倡“以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固有的文化,以科学的知识充实中国现在的社会,以科学的精神光大中国未来的生命。
” 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及有识之士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四运动的一面旗帜──《科学》杂志自1915年创刊至1950年共发行32卷,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最大、读者最多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
1934年,在陈望道先生主编的《太白》杂志上首次出现了以小品文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文以其短小、生动、活泼的文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期的《科学大众》、《科学的中国》、《科学画报》、《通信自然科学》等均是向广大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的阵地。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写的杂文《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中说道:“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
” 因而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先生也翻译撰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以促进国人认识科学,达到“改造精神”的目的。
教育家陶行知在30年代初提倡科学下嫁运动,意即把科学下嫁给工农大众,并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创立了向儿童系统普及科学知识的机构──自然科学园。
在这一时期,董纯才、贾祖璋、温济泽、顾均正、竺可桢、高士其等均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各阶层的知识分子及其学术组织、社会团体都纷纷加入到了向人民大众普及科学的行列。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分享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最新归纳分享5篇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及其归纳分享。
以下是五篇文章的概括和部分例子:1. 秦汉和秦始皇文章简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完整的统一,并创造了伟大的科技成就。
然而,他残酷的统治方式和政治决策,也为后来的政治局势埋下了伏笔。
例子1: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毁了大量古代书籍,使得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流失严重。
这种决策在当时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抵制。
例子2:秦始皇命令修建万里长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但是,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被耗费,造成了人民的疲惫和经济负担。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文章简述:马可波罗是一位意大利旅行家,他在13世纪游历了亚洲和中国,并详细记录了他所见所闻。
他的游记被认为是西方对中国最早的描述之一,对于欧洲的开拓和贸易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子1:马可波罗的游记记录了中国的很多细节和特色,如中国的早期宫廷文化、科技和医学成就。
这些描述有助于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并与之交流,促进了两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例子2: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贸易路线,经过中国、中亚和欧洲。
这条路线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东西方的国家更加互通有无。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品不仅有丝绸,还包括茶叶、香料、瓷器等。
3. 汉唐城市与市民文章简述:汉唐时期的中国城市是繁华发展的,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频繁。
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成为了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化的推动,也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例子1:汉唐时期的长安是古代世界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对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也成为后世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
例子2:汉唐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他们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例如,唐代的大唐商会,是一个汇集商人和官员的商业组织,对于唐代的贸易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介绍
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介绍中国古代是世界上科技发展较为先进的文明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积极探求科学与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探讨它们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一、造纸术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项技术成就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公元前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通过提炼植物纤维,再加上适当的工艺处理,成功地制作出了纸张。
这项技术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交流方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对航海和导航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古代人民就已经掌握了制作磁石和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技术。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船只能准确地判断方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精确性,并为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一环。
公元9世纪前后,唐朝的发明家们发现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后会产生爆炸性的化学物质。
这项发明最初用于军事用途,使得火器和炮弹成为一种有效的武器。
火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事战略,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造船术中国古代的造船术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并对航海和贸易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人对船舶的制造工艺非常熟练,能够制作出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船只。
特别是宋代,大型海洋船只的建造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些船只在贸易和冒险探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播。
五、天文学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学的研究也有着丰富的成果。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古代天文学家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天体运动规律和星图绘制方法。
他们发明了日晷、水钟等仪器,用以观测和测量时间。
此外,中国的天文观测也为农业和航海等领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为古代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六、印刷术中国古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技术的发明大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由唐朝的刘贺首创。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中国古代科技的突破与进步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中国古代科技的突破与进步中国历史朝代简介:中国古代科技的突破与进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
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朝代代表了不同的时期,也见证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突破与进步。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朝代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中的科技发展。
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开端。
虽然夏朝的存在尚有争议,但据史书记载,夏朝以其铸造技术、陶器制作和农业发展等方面享有盛誉。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代的科技突破主要体现在冶金和商业方面。
商朝人民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将青铜用于制作器物、武器和礼器。
商朝也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形式,如贝壳和铜圆。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在周朝的科技上,农业灌溉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如修筑大型水利工程和发展轮作制度。
同时,铸铁技术的发展也为周朝的冶金业提供了巨大的进步。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王朝,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开展了巨大的修建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
此外,秦朝的兵器制造也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著名的兵器-长矛。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封建王朝,也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水利工程、冶金学和纺织业都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著名的学者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而蔡伦则发明了造纸术,这两项发明都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一个朝代,出现了很多科技突破。
隋朝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大运河的修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之一。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总体介绍作者:黄云龙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年第10期关键词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9-0055-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写、历史学家齐世荣总主编的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已于2016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
其中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按照既定顺序,于2017年秋季开始投入使用。
本文试从教科书编写者和编辑者的角度,从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对该册教科书作一简要介绍。
一、立足时序,紧扣课标现行课标,即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采取的是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方式,课程内容在时序上有所交叉。
这样编排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某一个或某几个历史主题。
但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能会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太容易讲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如此,具体的史实无论在记忆上和理解上都会发生困难,难以建立起清晰的历史脉络。
可以说,这种学习主题式的编排模式,对于基本历史线索还未建立起来的初中生来说,显得有些为时过早。
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很明显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一版课标弱化了每个板块的学习主题,而是依据历史时序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在呈现方式上,新课标采取的是点线结合的方式。
所谓的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谓的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把整个纵向的历史线索串联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理清历史线索的基础上,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把握,也就会更加深入透彻。
在中国近代史板块,新课标对课程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将原有的七大主题单元重新排列,对课程内容做了大幅度的增删调整。
增加的新知识点,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是根据点线结合的编排方式,为了补充必要的历史事件,形成完整的历史线索而增加的知识点,比如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袁世凯的独裁和复辟、军阀割据等内容。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家,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世界上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历史的几个重要时期。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以长期流传的文字记载为依据,确切存在且有明确历史地位的历史时期。
夏朝建立者为禹,他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的中期和晚期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
商朝的国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附近。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诸侯国承认周王的领导地位,并作为周朝政权的重要支持力量。
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具有战争频繁、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等特点。
孔子、庄子等众多重要的哲学家、战国七雄等强国都在这个时期崛起。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统一全国的朝代,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制度,并修建长城。
6.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丝绸之路成为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7.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阶段。
李白、杜甫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活跃,并留下了许多卓越的文化作品。
8.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唐之后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科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南宋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
9.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的第一个民族政权,蒙古人统一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
2023统编版高中纲要历史教材
2023统编版高中纲要历史教材一、概述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适用于全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
该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五本教材,分别是《历史(必修)》、《历史(选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文化与科技》。
二、教材特点1.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202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为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遵循课程标准的编写原则:该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编写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材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 突出时代性和实践性:2023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突出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该教材由专业的历史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
教材内容严谨、规范,材料丰富、真实,不仅提供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还介绍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发现。
5. 创新呈现方式: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内容,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图示和图片等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探究性学习、拓展性阅读等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演变。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
2. 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涵盖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外来侵略、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历史学考研二级学科
历史学考研各专业方向介绍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而这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
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2.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最新资料】中国现代史简答题
一、双百方针(时间、内容、意义)时间: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标志性意义:这一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摆脱教条,冲破禁区,大胆探索的新气象。
二、简要概述50、60年代小说的情况。
(包括创作变化、题材、体裁、主流、非主流等)⑴历史题材:以反映明主革命为主,描写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①反映解放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峻青的《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的《百合花》②反映抗日战争和20年代、30年代的革命斗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茹《野火春风斗古城》③近代历史题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④古代历史题材:徐懋庸《鸡肋》、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⑵现实生活题材:①反映农村生活: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6 ②反映农村劳动妇女: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③反映工业建设: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④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准《灰色的帆篷》、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⑤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地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和相关要求。
该课程标准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学科能力。
1. 课程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 了解和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规律;- 具备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历史意识、历史道德和历史文化素养。
2. 课程内容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中国古代史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和社会制度等。
2.2 世界古代史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文明发展和交流等。
2.3 中国近代史主要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世界现代史主要介绍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国际关系、科技进步等。
2.5 历史思维和方法包括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等信息了解历史。
3. 学科要求学生在研究历史课程过程中,应具备以下学科能力和素养:- 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史料;- 发展历史思维,具备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问题的能力;- 培养历史意识,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培养历史道德,具备正确的历史伦理观念;- 培养历史文化素养,了解并欣赏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4. 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应遵循以下教学要求:- 紧密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节和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水平。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简要介绍,该课程标准将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历史学科素养。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 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任务了解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成就,感受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必背重点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历法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
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医学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甲骨文含义商朝时期,人们把占卜情况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地位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时期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铜器用途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金文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中国的古老文字,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商朝中晚期开始,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青铜器代表《诗经》和“楚辞”《诗经》内容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注现实:反映民俗民情、歌颂美好爱情、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价值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楚辞”创作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的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地位《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教材问题解答【P44想一想】制定历法、分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实践
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实践作为一位AI语言模型,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实践的文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介绍中国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
一、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的传统产业和工艺正面临着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压力。
这种压力促使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中国的历史上,20世纪50年代代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培养了一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开放和引进国外技术的政策,帮助中国企业获得最新的技术。
这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快速提高,并且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投资研发和科技创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领域领军企业。
这些公司中的一些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科技创新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在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成果斐然。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面已经能够与世界最顶尖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相媲美。
此外,中国还在航空航天、高铁交通、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现状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强了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掌握了一系列新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在全球科技创新排名中,中国已经位居前列。
特别是在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开始领导世界。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有了优秀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并成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最新目录引言
本目录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2023年最新版本。
本目录详细介绍了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目录
第一册
1. 中国古代史(上)
1.1 史前时期
1.2 夏、商、西周
1.3 春秋战国
2. 中国古代史(下)
2.1 秦汉
2.2 三国两晋南北朝
2.3 隋唐
3. 中国近现代史(上)
3.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4. 中国近现代史(下)
4.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4.2 改革开放至今
第二册
1. 世界古代史
1.1 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1.2 印度、波斯、阿拉伯
2. 世界近现代史
2.1 欧洲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2 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2.3 日本的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3. 世界现代史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
3.3 冷战及其影响
4.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4.1 第三次科技革命
4.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第三册
1. 历史文化常识
1.1 中国古代文化
1.2 中国近现代文化
1.3 世界文化概况
2. 历史学科方法
2.1 史料的搜集与运用
2.2 历史研究方法
2.3 历史学科前沿动态
结语
本目录详细介绍了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全部内容,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参考。
在学习过程中,请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全面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史科的功用
❖ 個人:讀歷史會使人聰明、智慧。
❖ 社會:培養多角度思考事物。借助前人 累積的經驗,以史為鏡,鑒古知 今,明白得失。
❖ 國家:認識和關心國家民族,增加認同 感。培養成為良好國民和公民。
認同自己國民身分,願意為國家
作出貢獻。
學生基本∕能力要求
❖ (1)全年中國歷史科平均分及格或以 上
升學及就業出路
❖升學(大學修讀): 歷史、中國語言及文學、新聞、宗 教、哲學、人類學、社會、經濟、 心理、文化研究等課程。
❖就業(從事工作): 教育、文物保護、文化旅遊、文物 考古、檔案管理、出版編輯等。
❖ (2)喜歡中國歷史人物、故事、中國 歷史題材電影及 電視劇
初中課程與高中課程的分別
❖初中課程着重對中國歷史有概括的 認識。
❖高中課程着重「詳近略遠」、「螺 旋式深化」,對中國歷史有全面和 更深入的認識。
如何掌握及讀好此科
❖ 1.具備分析及思考問題的能力。 Nhomakorabea❖ 2.不怕寫作
a.考試著重文字表達 b.講求語文能力及寫作速度 ❖ 3.不怕閱讀 透過閱讀資料,增加歷史知識, 增強個人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