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解答
中医对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457a3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5.png)
中医对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失眠症是指人们在正常休息时间内无法入睡、入睡困难、易醒或者睡眠质量差的一种睡眠障碍症状。
失眠症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中医对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失眠症的诊断中医对失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中医的理论,失眠症的发生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肝郁气滞型、心火亢盛型、脾虚不运型、肾阴亏虚型和痰湿扰动型。
1. 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烦躁易怒、胸闷、咽干、呼吸不畅等症状。
舌苔多为薄白或苔黄。
脉象多为弦滑。
2. 心火亢盛型:患者表现为易激动、心烦、口渴、舌尖红、口苦等症状。
舌苔多为少苔或苔黄。
脉象多为数。
3. 脾虚不运型:患者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
舌苔多为薄白或苔白。
脉象多为弱。
4. 肾阴亏虚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
舌苔多为薄白。
脉象多为细数。
5. 痰湿扰动型:患者表现为痰多、口苦、胸闷等症状。
舌苔多为黄腻或厚腻。
脉象多为滑。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失眠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在中医治疗失眠症时,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然后采用针灸、中药、按摩、调理饮食等综合治疗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穴、心神门、神庭等。
2.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对失眠症有独特的疗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医生可以开具适当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失眠症,可以使用柴胡泻肝汤;对于心火亢盛型的失眠症,可以使用安神定志汤等。
3. 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8241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e.png)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睡眠是人体必要的生理需求之一,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睡眠障碍,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受到睡眠障碍困扰,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睡眠障碍,并探讨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常见睡眠障碍及其特点1. 失眠症失眠症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睡眠障碍,其特点是难以入睡、入睡后易醒或者早醒,并伴有白天明显的倦怠感。
失眠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压力、焦虑、抑郁等。
长期失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以及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特点是呼吸暂停和氧气供应不足。
这导致患者在夜间多次中断和短暂醒来,影响了深度睡眠。
主要症状包括沉重的打鼾声、口干咽燥、白天过度嗜睡等。
3. 噩梦与梦魇噩梦与梦魇是一些人在睡眠中经历的令人不愉快的梦境体验。
这些恶梦可能引发剧烈的恐惧感、焦虑或夜惊。
长期遭受噩梦困扰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二、诊断睡眠障碍的方法1. 睡眠记录对于诊断和评估睡眠障碍,医生通常建议进行睡眠记录。
通过让患者记录每晚的入睡时间、醒来时间和任何觉得重要的事件,如打呼噜、作恶梦等,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和问题。
2. 多导睡眠监测(PSG)多导睡眠监测是一种专业的检测手段,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睡眠状态。
在实验室设置中,医生会将多个传感器连接到患者身上,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活动、呼吸、心率等数据,从而得出睡眠质量及其可能的异常。
3. 睡眠问卷睡眠问卷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通过询问患者关于他们的睡眠习惯、噪音、环境以及特定症状等信息,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作出进一步判断。
三、治疗方法1. 行为治疗对于失眠症等轻度睡眠障碍,行为治疗通常是首选。
它包括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避免午睡和限制床上其他活动(如看电视或使用手机),以及采用放松技巧如温暖浴缸泡脚或深度呼吸来帮助入睡。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855e4a284ac850ac024228.png)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詹淑琴写在课前的话由于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心理行为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
没有任何一种药是治疗失眠的“特效药”,也没有适合所有失眠患者的“万能药”,因此医生应避免形成单纯依靠药物调整来治疗失眠的思路。
另外,对失眠患者尤其是病程比较短的患者,医生应注意避免简单强调失眠对健康的危害性或严重后果,以免不必要地加重患者对失眠的焦虑和过分关注。
长期失眠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但也可能是健康损害的结果。
一、前言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它大概占人一生1/3 的时间。
所以大文豪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只有睡眠是我们不需要花钱又能享受到的滋补品。
睡眠对人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在人群当中却非常高,失眠在全球发生的比例非常高,各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全球失眠的发病率接近25% 。
2006年中国五大城市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中国主要的城市的失眠发生率大概在45% 。
(一)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作为一个正常人到底需要睡多长时间才合适?80 %正常成人睡眠时间为7 ~9 小时,存在个体差异 1 ~ 2 %短睡者为 4 ~ 5 小时,长睡者为11 ~12 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睡眠的需求也逐渐减少,比如大于60 岁的人对睡眠的要求是 6 个小时。
如果成人的睡眠满足了7 ~9 个小时就是一个正常的睡眠时间。
如果不足 6 个小时,就是睡眠减少,甚至称为失眠。
(二)睡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睡眠的生理功能:睡眠能促进脑功能发育;巩固记忆;充足的睡眠能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睡眠是怎么调节的?人的睡眠有两个调节系统,一,生物钟调节系统,生物钟是在人脑里有一个部位通过外界光源调节睡眠中枢,如果白天光线比较强时,视觉就能接受到光源达到生物钟的调节系统,刺激生物钟分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时褪黑素分泌减少,人就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
失眠症状诊疗报告分析
![失眠症状诊疗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3dbb6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c.png)
失眠症状诊疗报告分析
一、概述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或早醒,严重影响患者的日间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旨在分析失眠的症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二、失眠的症状
1. 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无法入睡。
2.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频繁觉醒,且难以再次入睡。
3. 早醒:比预期醒来时间早,且无法再次入睡。
4. 日间功能受损:包括疲劳、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
三、诊断标准
1. 主观体验:患者自述存在上述失眠症状。
2. 睡眠日志:连续记录两周的睡眠模式,包括入睡时间、觉醒次数、
总睡眠时间等。
3. 睡眠监测: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等客观评估睡眠结构。
4. 排除其他原因:如药物、酒精、其他睡眠障碍或医疗状况。
四、治疗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不利于睡眠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改善睡眠。
2. 药物治疗: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或褪黑激素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睡眠卫生教育:包括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创造良好的睡
眠环境等。
4. 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辅助改善睡眠。
5. 中医治疗:针灸、中药等,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选择。
五、预后及随访
失眠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患者应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六、总结
失眠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症状,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等方法,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失眠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f7d0b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1.png)
失眠的诊断和治疗失眠是指一个人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者早醒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失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解决失眠问题。
一、诊断失眠的方法要诊断失眠,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评估,了解他们的睡眠情况和生活习惯。
以下是常见的诊断失眠的方法:1. 睡眠日志:患者被要求记录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睡眠的质量。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和问题。
2. 问题清单:医生会给患者提供一份问题清单,涵盖了与失眠相关的各种问题,如焦虑、抑郁、过度嗜睡等。
患者需要回答这些问题,医生根据答案来评估失眠的严重程度。
3. 心理评估:如果患者在问题清单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医生可能会进行心理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二、失眠的治疗方法针对失眠问题,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失眠治疗方法:1.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规律。
行为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睡眠规律:患者需要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每天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包括周末。
同时,也要确保在晚上睡不着时不要太早上床,以免扰乱睡眠规律。
(2) 睡眠环境:为了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患者应确保卧室安静、凉爽、黑暗和舒适。
去除可能影响睡眠的噪音和光线,并保持床铺的干净整洁。
(3) 睡前放松:患者可以尝试各种放松技术,如温水浴、冥想或深呼吸,帮助他们在睡前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失眠患者。
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处方药物,如安眠药或抗抑郁药,来帮助患者入睡或维持睡眠。
然而,使用药物治疗应慎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时间。
3.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帮助患者改变失眠相关恶性循环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辅导患者改变他们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期望,增强他们对改善睡眠的信心,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失眠问题。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009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e.png)
辅助检查
睡眠脑电图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
神经影像学检查
生化检查
诊断标准
睡眠时间不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睡眠质量差:睡眠过程中醒来次数多,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白天疲劳感: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嗜睡等 情绪问题: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
失眠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 类:包括苯二 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 药物、抗抑郁
睡眠卫生教育: 提供关于睡眠习 惯和环境的建议, 以帮助改善失眠 症状
心理教育:提供 关于失眠原因和 管理的信息,以 帮助患者理解和 应对失眠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 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失眠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放松心情:学会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咖啡因等,以免影响睡眠。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深入研究失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加强失眠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 推动失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失眠的临床表现
症状描述
睡眠障碍:难以入睡、睡眠质 量差、夜间醒来次数多等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注意 力不集中等
身体症状:疲劳、头痛、肌肉 疼痛等
日常生活影响:工作能力下降、 学习能力下降、社交能力下降 等
伴随症状
躯体症状:头痛、头晕、心 悸、胸闷等身体不适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91789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e.png)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失眠是指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的情况。
根据其原因和临床特点,可以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类。
1.原发性失眠:指睡眠问题不是由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情况。
它可能是由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引起的,并独立存在。
常见原因包括焦虑、压力、抑郁、心理创伤、不良的睡眠习惯、生活方式不良(如过度使用荧光屏幕和咖啡因的摄入)、环境噪音等。
2.继发性失眠:指失眠是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比如心理疾病、躯体疾病、药物使用、嗜酒或嗜烟等。
继发性失眠需要根据其潜在病因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失眠的诊断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病人的睡眠问题的持续时间、影响程度、频率和相关症状。
同时,医生还会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心理情况、药物使用史、昼夜节律以及家族遗传病史等。
2.睡眠记录:病人可通过记录睡眠和觉醒时间、睡眠质量、不能入睡的时间以及睡前所做的活动等来帮助医生评估睡眠问题。
3.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检查病人的体格状态来确定是否存在躯体或神经系统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失眠有关。
4.实验室检查: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电解质检查、睡眠多导睡眠图(PSG)等,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治疗失眠的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突变环境条件、改善睡眠环境、杜绝一些不良的睡前习惯以及睡觉时避免活动。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在临时或短期使用药物来改善睡眠,比如催眠药物。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副作用,因此,医生可能会尽力控制用药的持续时间和剂量。
3.康复治疗:对于继发性失眠,需要根据其潜在原因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焦虑和抑郁症引起的失眠,可能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其原因和临床特点可以进行分类和诊断。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可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9165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4.png)
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失眠症是指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不仅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正确认识病情、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一、失眠症的诊断方法1. 睡眠日志睡眠日志是评估失眠症的首要工具。
通过记录睡觉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次数等信息,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和问题,并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此外,睡眠日志还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失眠的因素。
2. 客观测量方法客观测量方法通常由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监测设备来记录患者在夜间的脑电图(EEG)、心电图(ECG)和肌电图(EMG)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的客观指标。
例如,多导睡眠脑电图(PSG)评估可以识别出不同阶段的睡眠,并记录呼吸、心率以及肌肉动作。
3. 睡眠障碍问卷使用标准化的睡眠障碍问卷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有助于医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并评估患者的失眠程度。
这些问卷由多种问题组成,包括入睡时间、夜间醒来次数、早醒等。
二、失眠症的治疗方法1.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失眠症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调整生活规律:定期睡觉和起床时间可以帮助建立健康的生物钟。
- 限制睡觉时间:通过限制床上活动与实际入睡时间相符合,减少床上躺在那里无法入睡而导致焦虑。
- 避免白天嗜睡:降低白天的嗜睡程度,有助于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
- 避免床上其他活动:床应仅用于睡觉和性行为,避免在床上工作、看电视等其他活动。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失眠症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推荐以下几种药物:- 安眠药物:这些药物通常被用作短期控制失眠,如苯二氮䓬类药物或非苯类催眠安定剂。
然而,长期使用安眠药物可能会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
老年失眠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老年失眠的诊断和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7f0a8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e.png)
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01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 改用药方式。
02
遵循药物的用药时间,确保按时服药,以维持稳定的血 药浓度。
03
若有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不可随意停药或 换药。
注意事项提醒
在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 自身的身体状况、过敏史及 用药史等信息。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加 重不良反应。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呼吸抑制 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 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以减轻 或消除不良反应。
谢谢聆听
03
慢性疾病风险
失眠可能增加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 疾病的风险。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诊断标准 ,老年失眠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表现、持续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等方面。
分类
老年失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是指无法找到明确原因的 失眠,而继发性失眠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失眠。此外,根据失眠 症状的不同,还可分为入睡困难型、睡眠维持障碍型和早醒型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考虑患者的共病情况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正在使用 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 致不良反应。
针对老年患者常患有的多种慢性疾病,选择 药物时应考虑其对共病的影响。
剂量调整与用药时机
小剂量开始
药物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直至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睡前服药
短期使用
药物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避免长期使用 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02 老年失眠原因及危险因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2bbde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a.png)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简介失眠是指无法在想睡觉时入睡或在入睡后无法保持足够睡眠时间的情况。
失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失眠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国成人失眠症状,诊断方法和常用的治疗方案。
症状在睡觉前,失眠病人会感觉心烦意乱,躁动不安;有时还会感到胸闷、气短、头痛、四肢酸痛等不适症状,反复翻身难以入睡。
入睡后,病人常出现多梦或噩梦、易惊醒、快速入睡及短暂睡眠等抱怨,醒来后常有头昏、倦怠、乏力等不适感。
日间表现为显著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痛、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
诊断失眠的诊断要全面而细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采集: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人的睡眠状况、情绪变化、生活习惯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引起的失眠症状。
2.体检:检查生理功能的改变,如甲状腺功能减低或肝功能障碍等。
3.睡眠日志:由病人或家属在治疗前两周连续记录每天的睡眠时间、质量、睡眠环境等,以及白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
4.应用诊断工具进行评定: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性指数(ISI)。
治疗失眠治疗旨在缓解病人的症状和改善睡眠质量,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1.镇静催眠药:静脉注射或口服催眠药可以缓解失眠症状,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成瘾和副作用。
2.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如多塞平、氯米帕明等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改善失眠症状。
非药物治疗1.行为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CBT)可以帮助病人改正一些不利于睡眠的错误行为和认知,缓解失眠。
2.环境治疗:改善睡眠环境,如保持安静、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舒适的床上用品等。
3.生物反馈治疗:通过测量生物指标,帮助病人调节身体的生理节律,提高睡眠质量。
失眠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容易引起精神情绪、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恶化,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本文介绍了失眠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病人。
失眠诊断与治疗
![失眠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d99ec786529647d26285281.png)
失眠的临床评估
2、量表测评: Epworth思睡量表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Beck抑郁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生活质量问卷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 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
二、正常睡眠结构
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 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此两种 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6个睡 眠周期。 NREM睡眠:75%-80%(90 min) REM睡眠:20%-25%(10-30 min)
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
婴儿 幼儿
学童 成年人
老年人
24小时 9-12小时
中国成人失眠诊 断与治疗指南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一、睡眠分期:两个时相
1、非快 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 ——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 呼吸平稳、心率↓ 、血压及体温↓ 肌张力降低(但仍能保持一定姿势) 无眼球运动 1期(入睡期):EEGα波波幅普遍降低;θ波增加 2期(浅睡期):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K-F波,顶尖波, 出现慢波 3期(中度睡眠期):睡眠纺锤波为主,δ波出现(20-50%) 4期(深度睡眠期): δ波> 50%
失眠的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包括具体睡眠情况、用药史、可能存在 的物质依赖、体格检查、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系统回顾明确有无存在内科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症状如瘙痒等
通过问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 其他精神障碍
回顾药物或物质应用史
回顾过去2-4周内总体睡眠状况 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可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等量表工具
失眠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失眠的症状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d6644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c.png)
失眠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好多人由于工作的压力过大而影响睡眠,所以我们要学会减压,不要一味的去琢磨一件事情,要学会分散注意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失眠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睡眠不足可导致抑郁症: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可导致抑郁症的生成。
失眠与抑郁症有着必不可分的关联。
令人健忘:美国研究者确定,一种被称为“尖波涟漪”的大脑区域专门负责巩固记忆。
这种脑波也负责从大脑海马体到大脑皮层传输所学到的信息。
而“尖波涟漪”大部分都在人们深度睡眠时才出现。
时间疗法。
上午10︰00前喝1—2杯浓绿茶;午餐后、18︰00左右及睡前1h分3次服汤药。
每日1剂,连服10天。
汤药组成:制何首乌、枣仁、柏子仁各15g,生地黄、夜交藤、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龙骨、牡蛎各30g,黄连5g。
隔姜灸心俞穴。
患者俯卧,露出背部。
鲜姜切成5分硬币大小,厚度0.3cm,用粗针在上面刺孔。
将姜片贴在双侧心俞穴,每穴位放3根艾条灸。
6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经常失眠使人焦虑,有严重患者很有可能还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最好白天做一些大量的运动,晚上就会易进入睡眠,睡前最好不要喝水,喝多了也水影响我们的睡眠的质量。
又:经常失眠早醒,多半是阴阳不交,牢记3个细节,引阳入阴睡个好觉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就是晚上睡不着觉,像总是晚睡、情绪不稳定、不按时吃饭等,邪气进入到了五脏中,卫气行于阳经,无法到达阴经,所以引起了失眠。
人能够睡得踏实,主要是因为心神,如阴阳颠倒或阴阳相错,就会导致心神不宁。
养成了不好习惯,就易在晚上失眠。
造成这种结果,和五脏也是密不可分的。
常失眠早醒,多半是阴阳不交,为啥阳不入阴,情况不外乎3种1.气郁化火型有患者经常心情烦躁,这是因体内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
失眠的发生主要因心肝二脏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所以治疗当燮理脏腑气血,平调阴阳,从而使恒动的内环境达到协调平衡,恢复正常的睡眠规律。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诊治新技术题库答案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诊治新技术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11470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f.png)
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诊治新技术题库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上) (1)二、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下) (3)三、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上) (5)四、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下) (7)五、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上) (8)六、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下) (10)七、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上) (12)八、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下) (14)九、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治疗 (16)十、睡眠障碍新理念(上) (17)十一、睡眠障碍新理念(下) (19)十二、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 (21)十三、特殊人群的睡眠障碍管理 (23)十四、生物节律与褪黑素及睡眠障碍的治疗 (25)十五、失眠的诊断及多导睡眠图的临床应用 (27)一、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上)1.失眠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首选的药物是()A.阿普唑仑B.艾司唑仑C.唑吡坦D.地西泮E.氟西泮参考答案:C2.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是()A.艾司唑仑B.氟西泮C.阿普唑仑D.扎来普隆E.地西泮参考答案:D3.慢性失眠是指病程超过()的失眠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E.1年参考答案:C4.下述哪项不是传统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A.镇静B.催眠C.抗惊厥D.抗抑郁E.肌松参考答案:D5.()不属于失眠的表现A.入睡困难B.睡眠维持障碍C.睡眠质量下降D.早醒E.晚睡晚起参考答案:E二、中国失眠的定义、诊断及其治疗共识(下)1.失眠的心理治疗方法中不能作为独立干预措施的是()A.认知疗法B.松弛疗法C.刺激控制疗法D.睡眠限制疗法E.睡眠卫生教育参考答案:E2.失眠患者药物治疗首选()A.非苯二氮卓类药物B.苯二氮卓类药物C.褪黑素受体激动剂D.食欲素受体拮抗剂E.抗抑郁药物参考答案:A3.唑吡坦考虑到潜在的成瘾问题,建议尽可能短期应用,一般不超过()A.2周B.1个月C.2个月D.3个月E.6个月参考答案:B4.失眠治疗药物换药/停药的指征不包括()A.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B.产生耐受性C.使用超过3个月D.不良反应严重E.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参考答案:C5.长期应用BZRAs的慢性失眠患者至少每()进行1次临床评估A.1周B.2周C.3周D.4周E.6周参考答案:D三、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上)1.下述哪项不是过度嗜睡障碍DSM-5的诊断标准()A.主诉睡眠过多至少1月(如为复发性可短于1月),表现为发作性睡眠延长或几乎每天发生的白天睡眠发作B.过度嗜睡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在认知、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C.过度嗜睡不能更好地被其他睡眠-觉醒障碍所解释D.过度嗜睡也不发生于其他睡眠觉醒障碍(如嗜睡发作,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异态睡眠)病程中E.过度嗜睡不由物质(如药物滥用)生理效应所致参考答案:A2.()DSM-IV与DSM-5诊断标准基本相同A.失眠障碍B.睡眠-觉醒节律障碍C.呼吸相关睡眠障碍D.物质所致睡眠障碍E.发作性睡病参考答案:D3.与睡眠节律障碍无关的精神疾病是()A.抑郁障碍B.焦虑障碍C.精神分裂症D.PTSDE.ADHD参考答案:D4.全科医生处就诊的主要病因中占第一位的是()A.睡眠障碍B.疼痛C.躯体疾病D.抑郁E.焦虑参考答案:C5.抑郁症与失眠的关系,正确的是()A.失眠是抑郁症常见临床表现,也可作为抑郁早期预警症状B.失眠与抑郁症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C.失眠可能出现于抑郁症开始药物治疗之后D.失眠症状可用于预测抑郁症的复发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E四、常见精神疾病所致睡眠障碍(下)1.()是PD的常见症状,发病率是60–70%A.入睡困难B.早醒C.发作性睡病D.睡眠紊乱E.睡眠维持障碍参考答案:D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睡眠障碍最常用的药物是()A.阿立哌唑B.奥氮平C.喹硫平D.利培酮E.齐拉西酮参考答案:C3.双相躁狂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不包括()A.睡眠周期时间缩短B.总睡眠时间缩短C.REM睡眠潜伏期缩短D.睡眠潜伏期缩短E.睡眠效率降低参考答案:D4.()是精神分裂症合并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A.睡眠结构改变B.失眠和睡眠节律紊乱C.早醒D.过度嗜睡障碍E.发作性睡病参考答案:B5.双相抑郁患者()A.REM睡眠潜伏期延长B.睡眠密度增加C.SWS睡眠潜伏期缩短D.睡眠潜伏期延长E.SPT缩短参考答案:B五、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上)1.()通常是引发躁狂发作的最终环节A.共病焦虑B.自杀意向C.睡眠问题D.情绪波动E.精神病性症状参考答案:C2.15-44岁年龄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减少前10位中精神疾病中第一位的是()A.双相障碍B.抑郁症C.分裂症D.自杀E.药物依赖参考答案:B3.()可作为双相障碍患者症状恶化的预测因子A.OSAHSB.发作性睡病C.入睡幻觉D.睡眠结构改变E.睡眠瘫痪参考答案:D4.双相障碍最易误诊为()A.焦虑障碍B.精神分裂症C.物质滥用D.抑郁障碍E.人格障碍参考答案:D5.双相障碍患者预后总体不良,下述预后占比最多的是()A.慢性化B.缓解C.反复发作D.不完全缓解E.自杀参考答案:C六、双相障碍与睡眠障碍的诊治(下)1.新型non-BZDs与BZDs药物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半衰期长B.残余作用小C.耐受性好D.反跳现象少E.副反应少参考答案:A2.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特点不包括()A.催眠迅速B.较少第二天宿醉反应C.长期应用成瘾D.抗焦虑E.破坏睡眠结构(减少深睡眠)参考答案:D3.下述哪项不是抗惊厥药物()A.喹硫平B.卡马西平C.奥卡西平D.拉莫三嗪E.丙戊酸参考答案:A4.下述抗精神病药属于高嗜睡风险的是()A.奥氮平B.奋乃静C.喹硫平D.氯氮平E.氟哌啶醇参考答案:D5.双相障碍急性治疗期的治疗时间一般为()A.1-2周B.2-3周C.3-4周D.4-6周E.6-8周参考答案:E七、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上)1.间断失眠常见的原因是()A.焦虑B.抑郁C.恐惧D.消化不良E.精神紧张参考答案:D2.最常见的导致重度失眠的疾病是()A.COPDB.充血性心衰C.抑郁D.前列腺疾病E.背部疾病参考答案:C3.单相抑郁典型的抑郁症状是()A.睡眠过度B.多食C.铅管样疲乏D.失眠E.精神病性症状参考答案:D4.睡眠障碍导致的结果中最常见的是()A.精神疲惫B.早晨疲软无力C.精神不好D.记忆力下降E.脾气暴躁参考答案:B5.下述哪项不是焦虑症失眠的特点()A.早醒B.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C.Ⅰ期、Ⅱ期睡眠增加,慢波睡眠减少D.REM睡眠比例减少,潜伏期延长或正常E.睡眠时肢体运动增多参考答案:A八、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下)1.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是()A.地西泮B.阿普唑仑C.劳拉西泮D.氟西泮E.三唑仑参考答案:A2.GABA-A型受体ω1的作用是()A.肌肉松弛B.认知、记忆C.催眠、镇静D.抗焦虑E.抗惊厥参考答案:C3.“Z-催眠药”的共性不包括()A.对苯二氮卓受体复合体的亚型有更强的选择性B.起效快速C.不太可能影响睡眠状态或阻碍大脑获得深度睡眠D.具有抗焦虑或肌肉松弛作用E.维持REM睡眠期参考答案:D4.盐酸曲唑酮的药理作用是()A.选择性地阻断5-HT重摄取B.阻断5-HT2受体C.阻断H1受体D.阻断a-肾上腺素受体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扎莱普隆的副作用是()A.头晕B.思睡C.口干D.遗忘E.口苦参考答案:B九、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治疗1.抑郁症临床表现的核心症状是()A.认知症状B.自杀观念和行为C.心境低落D.精神病性症状E.焦虑参考答案:C2.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治疗首先考虑应用()A.教育和行为治疗B.时相治疗C.物理治疗D.镇静催眠药E.抗抑郁药物参考答案:A3.失眠患者30年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其他人的()A.2倍B.3倍C.4倍D.5倍E.6倍参考答案:A4.()是慢性失眠患者的最常见原因A.躯体疾病B.抑郁障碍C.焦虑障碍D.药物性失眠E.原发性失眠参考答案:B5.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是()A.日间困倦B.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C.失眠反弹D.戒断综合征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十、睡眠障碍新理念(上)1.短期失眠的诊断标准不包括()A.睡眠维持障碍B.伴有日间功能障碍C.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D.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眠时间或不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E.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参考答案:C2.慢性失眠是指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A.12个月B.6个月C.3个月D.2个月E.1个月参考答案:C3.与睡眠健康相关的五个睡眠特征维度不包括()A.睡眠连续性或效率B.满意度/质量C.警觉/嗜睡D.睡眠环境E.睡眠时长参考答案:D4.中国有超()存在睡眠障碍A.2亿人B.3亿人C.4亿人D.5亿人E.6亿人参考答案:B5.入睡困难通常是指入睡潜伏期超过()A.20分钟B.30分钟C.60分钟D.90分钟E.120分钟参考答案:B十一、睡眠障碍新理念(下)1.佐匹克隆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头晕B.头痛C.遗忘D.口苦E.味觉异常参考答案:D2.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激动视交叉上核MT1.MT2受体B.拮抗脑桥被盖区蓝斑5-HT2c受体C.特异性提高额叶皮质NE和DAD.调节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E.兴奋剂参考答案:E2.属于苯二氮?类的药物是()A.唑吡坦B.佐匹克隆C.艾司唑仑D.曲唑酮E.米氮平参考答案:C3.阿戈美拉汀的主要适应证是()A.入睡困难B.睡眠维持障碍C.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D.抑郁症E.焦虑症参考答案:D4.关于阿戈美拉汀,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效调整睡眠结构,有效改善睡眠B.伴严重睡眠障碍的抑郁患者,阿戈美拉汀改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艾司西酞普兰C.阿戈美拉汀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改善的睡眠D.具改善睡眠和抗抑郁焦虑的三重疗效E.阿戈美拉汀同时是一线抗抑郁药物参考答案:C十二、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1.针对白细胞低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以避免在诱发粒细胞缺乏的风险A.舍曲林B.米氮平C.西酞普兰D.氟西汀E.帕罗西汀参考答案:B2.临床治疗失眠的目标中,不包括()A.缓解症状B.消除潜在问题、去除诱发因素,预防从一过性或短期失眠发展成慢性失眠C.保持正常睡眠结构D.提高生活质量E.能够随时随地入睡参考答案:E3.非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是()A.唑吡坦B.氯丙嗪C.氯氮平D.奥氮平E.盐酸曲唑酮参考答案:A4.短期失眠障碍是指出现失眠症状的时间不超过()A.3个月B.2个月C.1个月D.2周E.1周参考答案:A5.曲唑酮的药物作用特点不包括()A.认知功能损伤B.增加深睡眠C.抗抑郁D.抗焦虑E.减少噩梦参考答案:A十三、特殊人群的睡眠障碍管理1.新生儿的睡眠过程将在()出现一次REM睡眠A.20-30分钟B.50-60分钟C.90-100分钟D.80-120分钟E.100-130分钟参考答案:B2.()时儿童的睡眠纺锤波及K综合波发育成熟A.6个月B.1岁C.2岁D.5岁E.8岁参考答案:C3.老年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心理治疗措施为()A.支持性心理治疗B.人际关系治疗C.行为治疗D.刺激控制疗法E.生物反馈治疗参考答案:A4.儿童期睡眠障碍中“夜惊”常见于()的儿童A.1岁以内B.1-3岁C.2-5岁D.5-8岁E.8-12岁参考答案:C5.治疗哺乳期睡眠障碍应保持卧室空气流通和适宜温度,气温以()最佳A.20-22℃B.20-25℃C.24-26℃D.24-28℃E.18-24℃参考答案:B十四、生物节律与褪黑素及睡眠障碍的治疗1.N3期睡眠的特征性脑电波为()A.α波B.β波C.δ波D.θ波E.K波参考答案:C2.褪黑素合成后释放入血液,输送到脑组织内,其中()内浓度最高A.丘脑B.下丘脑C.小脑D.脑干E.大脑皮质参考答案:B3.以下属于NREM1期(N1期)特征性脑电活动的是()A.睡眠纺锤波B.K波复合波C.颅顶尖锐波D.尖锐δ波E.平稳β波参考答案:C4.正常成年人的夜间睡眠起始于NREM睡眠,并由浅入深进入SWS,NREM 睡眠与REM睡眠大约以()的节律交替出现A.160minB.90minC.30minD.20minE.10min参考答案:B5.以下属于睡眠纺锤波特点的是()A.高波幅B.频率为18-20HzC.频率为25-50HzD.持续时间>2.5sE.持续时间>7.5s参考答案:A十五、失眠的诊断及多导睡眠图的临床应用1.关于慢性失眠的临床评估说法错误的是A.病史采集:回顾过去2-4周总体睡眠情况、用药史、物质依赖情况、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妊娠、月经、哺乳和围绝经期等、体格检查、精神心理状态评估B.不需要病史采集C.睡眠日记:记录每日上床时间、估计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总卧床时间、日间精力和社会功能受影响程度、午休情况、日间用药和饮料D.主观评估包括睡眠质量评估、日间功能评估、日间思睡参考答案:B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慢性失眠常常共病躯体和精神障碍,尤其焦虑抑郁情绪B.失眠不需要全面评估、治疗和随访C.失眠需要全面评估、治疗和随访D.合理使用PSG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类型参考答案:B3.关于各期睡眠的主要生理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NREM1-2期:人体生长激素70%在深睡中分泌,SWS比例是衡量睡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恢复精神和体力具有重要价值B.NREM: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平稳,心律减慢,血压下降。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74f7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2.png)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指难以入睡、早醒、睡眠质量差以及白天疲乏等症状。
根据ICSD-3的定义,失眠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失眠症和继发性失眠症。
原发性失眠症指无明显诱因引起的长期失眠,而继发性失眠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失眠症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更高。
此外,失眠症在心理疾病、慢性疾病和应激事件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三、失眠症的影响失眠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
此外,失眠症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SD-3的定义,诊断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睡眠障碍症状至少3个月;2)睡眠障碍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
继发性失眠症的诊断则需要确定引起失眠症的原因。
二、评估工具评估失眠症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包括睡眠日志、睡眠质量问卷、白天疲乏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等。
第四部分失眠症的治疗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睡眠保健教育、睡眠环境调整、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睡眠限制、睡眠压力管理和睡眠卫生教育等。
睡眠保健教育包括睡眠惯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睡眠环境调整包括改善睡眠环境的噪音、光线和温度等。
物理治疗包括音乐疗法、温泉疗法和按摩等。
中医药治疗则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等。
药物治疗应该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
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依赖。
总之,本指南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等提供了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旨在提高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失眠症对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原则:应用最小有效剂量求得最佳治疗效果,实行间断性 用药( 每周( 2 - 4 次) ,避免连续用药,采用期用药( 不 超过3 - 4 周) ,要逐减量停药; 防止停药后复发或反跳。 因此,失眠患者一定要遵嘱治疗,切忌擅自滥用安眠药, 以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失眠的治疗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睡眠约束、放松训练、矛盾意向训练、 刺激行为矫正疗法、光疗、时相疗法以及相关心理疗法等 。
②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 PSQI)是Bussy等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因其简单 易行,信度和效度较高,并且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 较高的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睡眠障碍及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 ;
③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主要用于自我评定失眠质量。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张燕婷
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 或) 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 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按临床常见的失眠症状有: ( 1) 睡眠潜伏期延长: 入睡时间 超过30min; ( 2)睡眠维持障碍: 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 早醒; ( 3) 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 ( 4) 总睡眠时间缩 短: 通常少于6h; ( 5) 日间残留效应: 即次晨感到头昏、精 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依据严重程度分为:①轻度失眠:偶尔发生,对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小 ;②中度失眠: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有一定的症状(易 激惹、焦虑、疲乏等);③重度失眠: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突多导睡眠图,包括脑电图、心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和呼 吸描记器等现代手段,已成为今天睡眠障碍研究的基本手段 ,可有助于失眠程度的评价及失眠症的鉴别诊断;
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②亚急性失眠:病程大 于4周,小于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
根据病因分为:①原发性失眠症:是与心理因素或躯体疾病有明显直 接关系的长期失眠;②继发性失眠症:是由疼痛、焦虑或抑郁引起的 失眠。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①入睡期失眠(入睡时间>30min);②睡眠维持 期失眠(夜间觉醒次数>2次,总觉醒时间>30min);③睡眠结束期 失眠(早醒,比平时早醒1-2h,总睡眠时间<6h)。
失眠的诊断标准
• 排除器质性和药物( 或物质) 及精神障碍的影响,失眠症 的诊断标准主要有:
• ①入睡困难,持续觉醒或醒后无法入睡; • ②即使给予充足时间和舒适环境也无法改善这种困难; • ③睡眠障碍引起日间功能缺陷和痛苦; • ④每周至少出现3 次,至少持续1 月。
失眠的治疗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可分为五大类: 苯二氮卓类;应用最广 抗抑郁药类,如阿米替林、多虑平; 抗组织胺药,如安泰乐、异丙嗪; 巴比妥类,如巴比妥、鲁米那; 抗精神病药及其它镇静药,如氯丙嗪,氯氮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