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王树安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小学 730118 一、抓住文章的题目解读文本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标题常常是已经告诉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
抓住了文章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题目大致推测一下文本的内容,这样就能较快地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为深层次地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扣住飞指什么?夺指什么?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带领学生研读红军战士是怎么飞的?又是怎么夺取天险泸定桥的?在学生充分地读、感受的基础上,用lsquo;飞rsquo;出了什么?lsquo;夺rsquo;出了什么?这一问题来升华课文主题。
最后让学生揣摩这篇课文题目的优点,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又回到了题目,体现了教学过程精致的同时,实现了对文本如何表达的解读。
二、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解读文本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是整体把握文本的关键所在。
如果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一堂课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生出,大大小小提出很多问题,东碰一下,西摸一把,就会造成学生体验与理解的浮光掠影。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
1/ 5
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
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从教材中寻找出一个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之中。
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慧眼独具地开发出了诸葛亮的三笑,从而使学生从一个笑字就领悟了全篇课文。
三、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解读文本每篇课文往往有些句或段,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
这一类句或段概括性强,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全文有密切的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质疑,能触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就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从文中的三个故事来看,蔺相如确实有一张厉害的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最新资料推荐------------------------------------------------------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您为赵王击缶。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如果教学时抓住了蔺相如的这些语言,就可以了解到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
四、抓住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背景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化常识、背景知识等等去解读文本,但要注意不能用文本外的材料去证明文本中的观点,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自身。
解读文本的时候应注意,有些文章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如果不知道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就可能有难度。
五、与原文对照解读文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是经过编者修改的,也有的是对照古文翻译过来的。
在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与原文进行对照学习,会收到更好的效
3/ 5
果。
比如,《将相和》一课就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在改编时,编者删掉了原文的一些内容。
比如《将相和》一文的开头是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开头却是对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主要人物进行了介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司马迁以人物介绍作为开头的做法不言而喻,就是要将二人最初的地位进行对比,因为这也是他们发生矛盾的直接导火索。
在教学时,如果把这两段人物的介绍放进课堂,会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廉颇语言: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去!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
六、抓住问题解读文本疑为知之始,读书贵在有疑。
---------------------------------------------------------------最新资料推荐------------------------------------------------------ 清唐彪认为:
凡理不疑必不能生悟,唯疑而后悟也。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
可见提问是较重要的文本解读方式。
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一句,这样提问:
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呢? 邱少云是如何纹丝不动的呢?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文章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