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的古诗

杜甫草堂的古诗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
而他最为人所称道和熟知的地方,则是他的草堂。
本文将介绍杜甫草堂的古诗。
一、杜甫的草堂杜甫的草堂位于中国成都市西南郊。
现在,杜甫草堂已经建成为一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杜甫草堂的古诗,是杜甫亲自写下的对草堂的描绘和赞美之作。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名篇,也是他描绘草堂生活的重要作品之一。
诗中,杜甫写道:“茅屋寒风吹骨肉,才能将命笔端写。
”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草堂的清苦生活。
他居住在茅草搭成的小屋中,风吹进来,冻得骨头都感到冷。
但他并没有抱怨或顾虑,反而将这份清贫和艰辛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杜甫继续写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虽然贫困,但他周围的山水依然美丽,这些景色激发了他的灵感。
他坚信,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三、《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是杜甫的另一首名篇,也是他表达离乡和思乡之情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杜甫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述说了自己离家后的漂泊生活,每逢节日,他倍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用诗歌来寄托思念之情。
诗中的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他知道亲人们也在远方,却希望能够与他们一起登高赏月、共度佳节。
四、《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也是他对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的作品之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月夜中思念已故弟弟的情景。
他听到戍鼓声有节奏地敲响,响彻夜空,让他想起了在边境服役的弟弟。
杜甫用“边秋一雁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杜甫道出了思乡之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他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认为即使身在异地,相同的月亮也能连接他与故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简介摘要:一、杜甫草堂简介二、杜甫草堂的历史背景三、杜甫草堂的建筑特点四、杜甫草堂的文化价值五、参观杜甫草堂的实用建议正文: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简介杜甫草堂,位于我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一处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故居为基础修建的纪念性博物馆。
草堂占地约400亩,建筑古朴典雅,环境优美,是成都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胜地。
本文将从杜甫草堂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价值以及参观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杜甫草堂的历史背景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被誉为“诗圣”,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草堂始建于公元759年,当时杜甫因战乱流寓成都,在城西郊外建了一座茅屋,作为自己的寓所。
在这里,杜甫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创作了大量描绘战乱时期百姓疾苦的诗篇。
后来,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也逐渐荒废。
到了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为了纪念杜甫,在此地重建草堂,并开始了对杜甫草堂的祭祀活动。
此后,杜甫草堂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二、杜甫草堂的建筑特点杜甫草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景区内有诸多景点,如“诗史堂”、“工部祠”、“草堂寺”、“一览亭”等。
其中,诗史堂是草堂的主体建筑,堂内陈列有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诗歌作品,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其的评价。
工部祠则是为了纪念杜甫而修建的,祠内供奉有杜甫的塑像。
草堂寺则是杜甫当年寓居成都时的居所所在地,寺内有一株古老的荔枝树,传说是杜甫亲手所种。
一览亭则是游客俯瞰草堂全景的好去处。
三、杜甫草堂的文化价值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群,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里保存有大量杜甫的诗作手稿和拓本,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碑刻等。
草堂内的“草堂寺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草堂还收藏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董、字画等,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四、参观杜甫草堂的实用建议1.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至草堂北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杜甫草堂最著名的十首诗

杜甫草堂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草堂最著名的十首诗是: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9、《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草堂介绍词

杜甫草堂介绍词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它坐落在成都市南三环路内西外大街附近,北临浣花溪,南依华阳桥,占地面积约50亩。
始建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唐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曾在此居住近4年之久,他在草堂写下了大量诗歌,是我国最着名的田园山水诗派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圣”。
杜甫草堂依山而筑,是一座四合院落式的古朴建筑。
它由前堂、中堂、后堂及左右厢房组成。
大门前有一条石级而下的小路直通草堂寺。
前堂为三间平顶的平房,是杜甫生前居住和写作的地方。
中堂屋正中有一张古铜雕制的大床,床上有一位身着纱衫的年轻女子,手捧香茗正笑吟吟地望着你。
这就是诗圣杜甫在成都生活时经常使用的床。
中堂是杜甫住过的地方,四扇大窗敞开着,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左边靠墙有一张太师椅,前面是一张长桌子,上面放着笔墨纸砚。
右边靠墙有一张八仙桌和几把太师椅,也是他平时工作和写作用的地方。
—— 1 —1 —。
杜甫草堂的介绍

杜甫草堂的介绍杜甫草堂,位于中国成都市青羊区西郊,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故居。
草堂是杜甫流亡四川时所建,成为他晚年创作的重要场所,也是他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
杜甫草堂坐落在蜀江之滨,周围环境幽静宜人,山水相依,景色宜人。
草堂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以木质为主要材料,窗户敞开,让清风和阳光自由地穿梭其中。
草堂内外布置简朴,没有过多的繁饰,更加凸显了杜甫的文人风范。
进入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亭台楼阁,古朴典雅。
亭台之后是一片宽敞的庭院,绿树成荫,花草盛开,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庭院中央有一口井,清澈见底,据说是杜甫亲手挖的。
井旁边是一棵千年古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树下还有几张石凳,供游客休息品茗。
这里仿佛是一个避世的世外桃源,让人远离尘嚣,沉浸在杜甫的诗词世界中。
走进草堂的正厅,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草堂”二字。
这块石碑是清代乾隆皇帝题写的,字迹工整,气势磅礴。
石碑后面是一间书房,书房内摆放着杜甫的文物和书籍。
墙上挂着一幅杜甫的真迹,字迹遒劲有力,表现出杜甫豪迈的人格魅力。
草堂的一侧是杜甫的卧室,房间内有一张木床和一张书桌,床上铺着简单的被褥,书桌上放着一副文房四宝。
据说杜甫晚年常常夜卧书桌,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到写作中。
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些杜甫的画像和手迹,展现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文学成就。
草堂里还有一个小院子,名为“闲园”,杜甫在这里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
院子里有一条小石径,曲折回转,通往一座小山坡。
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子,亭内有杜甫的雕像,栩栩如生。
站在亭子中央,可以俯瞰整个草堂,欣赏到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场景。
杜甫草堂见证了杜甫的艰辛流亡生活和他的文学成就,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古迹。
每年都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杜甫的风采和草堂的魅力。
草堂内外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受到杜甫的创作激情和他对人生的热爱。
杜甫草堂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杜甫的故居,更是一座文化遗址,见证了杜甫的人生和他对文学的贡献。
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 亲王爱新觉罗· 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 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 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 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 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 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 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 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 浓厚的诗意氛围;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 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 “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 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 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2005年重建 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 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
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 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 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 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 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 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 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 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杜甫草堂讲解

杜甫草堂讲解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南郊的青羊区,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居住的地方。
草堂建筑面积不大,却是杜甫晚年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他创作诗篇的灵感源泉。
走进杜甫草堂,仿佛可以感受到杜甫当年的风华与慨叹,他的诗篇也在这里得以传颂。
杜甫草堂坐北朝南,院落布局简洁而雅致。
进门便是一条小石板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草堂的正中是一个小庭院,庭院四周是精致的四合院建筑,每栋建筑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杜甫草堂内,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杜甫生平和诗作的展品和图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杜甫的诗集和手迹,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杜甫生活的器物和家具,如他的书桌、床榻等,都展现出他的朴素生活态度和对诗歌创作的专注与热爱。
除了建筑和展品,杜甫草堂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景点。
比如杜甫梅花园,这里是杜甫草堂内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每年的梅花盛开季节,园内的梅花如云,香气袭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草堂内的杜甫井、杜甫塔等地标建筑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
在杜甫草堂内漫步,仿佛可以听到杜甫的低吟浅唱,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沉思。
草堂虽小,却承载了杜甫晚年的心血和情感,每一块砖瓦,每一丝风景,都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总的来说,杜甫草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地方,它不仅是杜甫的故居,更是一座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怀,也可以体味到诗人杜甫的诗篇之美,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前来参观,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草堂,感受那份古老而又悠远的诗意风情。
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4首诗

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4首诗一、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约一千四百余首,涵盖各种题材,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成都草堂背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755-763年)期间,颠沛流离,历经艰辛。
759年,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
在这里,他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创作了大量描绘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诗歌。
三、四首诗概述在成都草堂期间,杜甫创作了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分别是《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和《客至》。
这些诗歌既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忧虑。
四、诗篇解析1.《春夜喜雨》:诗中描绘了成都春夜降雨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雨的喜悦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诗中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名句,强调了春雨的适时与珍贵。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写了杜甫草堂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
诗中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表达了杜甫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3.《登高》: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色,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意着杜甫对时局的忧虑。
4.《客至》:诗中描述了客人在草堂拜访杜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表达,展示了与友人共饮畅谈的愉快时光。
五、总结杜甫在成都草堂的创作意义杜甫在成都草堂的四年,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诗歌。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杜甫对民生、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草堂的背景和历史杜甫及其重要地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推崇,被称为“诗圣”。
杜甫以其社会关怀和咏史抒怀的诗才而闻名于世。
草堂的建造和位置杜甫草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草堂是杜甫晚年在蜀地的家,也是他创作的主要地点之一。
草堂的建筑风格草堂以简约自然的风格而著称,它坐落在一片绿树环绕的环境中。
草堂的建筑借鉴了南方园林建筑的风格,注重既有凉爽遮阴之地,又有开阔的空间。
草堂的建筑格局主要由大门、天井和主厅组成,每个房间都非常简洁明亮。
草堂的特点和韵味草堂的自然环境草堂四周葱郁的竹林和茂密的树木为其营造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在这里,杜甫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草堂的景观布局在草堂的布局中,杜甫注重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
草堂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湖泊都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独特的水景和园林景观,增添了草堂的韵味和美感。
草堂的功能和用途草堂不仅是杜甫的居所,也是他的创作场所和交流之地。
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并与其他文人士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草堂的文化意义杜甫草堂作为杜甫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记录了杜甫的生活和创作轨迹,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对于后人研究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草堂的注意事项参观时间和门票草堂每天开放参观,参观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5点。
门票价格为50元人民币。
参观步骤和路线参观者可以按照指定的路线游览草堂。
首先,进入大门,然后沿着指示牌指示的路线进行游览,依次参观各个景点和建筑,最后退出草堂。
参观注意事项在参观草堂时,参观者需保持安静和秩序,不得随意触摸或破坏建筑物和景物。
参观者应尊重历史和文化,文明参观。
各季节的特色和天气状况草堂在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韵味和美景。
春天,草堂的花草绽放,秋天,草堂的落叶纷飞,都是最佳的参观时节。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1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纪念祠堂,和园林景观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环境清幽,我们去时游人也不是像赶庙会的那么多,处处皆可见到树木与花草,参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葱葱,修长挺拔。
整个草堂曲径通幽,构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诗句到处充满了草堂的各个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这里还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顶,实木为梁,古色古香。
......很多的水塘,肥硕的一尺来长的各色大鲤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欢儿,扑通扑通通挤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在前面的鱼吃饱了或是嫌这个地方挤,想回到塘中宽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劲跳,于是我们又欣赏了鲤鱼跳龙门,尽管溅得我们裤子上全是水......我们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2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
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杜甫草堂 简介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
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来到成都,在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在此居住了近四年。
后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便逐渐废毁。
现在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保存了原建风貌。
此外,杜甫草堂是一座集纪念祠堂和园林景区为一体的博物馆。
杜甫草堂的园林景区以清幽古雅的园林景群取胜,以盆景山水和雕塑艺术融为一体,别有情趣,引人入胜。
景区中鸟语花香、秀木葱郁、静雅幽美。
同时,园中人工塑造的大型雕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矗立于草堂之旁的诗圣雕塑碑亭非常引人注目,富有特色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杜甫草堂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也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杜甫草堂游览介绍

杜甫草堂游览介绍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
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
寓成都时的故居,也是我国唯一纪念杜甫的一座祠堂式古典园林。
它始建于北宋元符元年(公元1100年),因诗人杜甫在此居住和
创作而得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杜甫纪念馆。
它占地面积1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38平方米。
分为三个展馆,分别是“诗史流芳”、“草堂存真”、“诗圣遗风”,主要展出有历史文献、书画艺术等文物。
该馆于1987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门楼,上面用金黄色的琉璃
瓦盖着一个“大雅堂”三个大字,这就是草堂的门楼。
门楼两边
各有一副楹联,上联是:“诗史流芳”,下联是:“草堂存真”。
走
进门楼内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硕大的“杜甫像”,像高6米、宽3米多、厚0.4米,在杜甫塑像旁还有一座两层的小楼,
小楼里放着几张石桌和石凳。
我们可以坐在石桌和石凳上休息一下。
—— 1 —1 —。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

杜甫草堂详细讲解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
杜甫草堂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唐代文人故居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杜甫草堂。
一、历史背景杜甫草堂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4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杜甫在草堂居住了近四年时间,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如《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草堂也成为了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场所,被誉为“诗圣故里”。
二、建筑风格杜甫草堂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以明代为主,结合了唐代和宋代的建筑特色。
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中间是一个大庭院,四周是房屋和花园。
建筑群的布局和结构非常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三、景点介绍1.大门:杜甫草堂的大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上面刻有“杜甫草堂”四个大字,门前还有一座杜甫的雕像。
2.前厅:前厅是杜甫草堂的正门,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面陈列着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物。
3.中庭:中庭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一个宽阔的庭院,四周是房屋和花园。
庭院中央有一口古井,据说是杜甫当年用来取水的。
4.后厅:后厅是杜甫草堂的主要建筑,是杜甫当年的居所。
后厅内部布局简单,但是非常雅致,墙上挂着杜甫的诗歌和手迹。
5.花园:杜甫草堂的花园非常美丽,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雕塑。
四、参观须知1.开放时间:杜甫草堂每天上午8:00-18:00开放,节假日可能会有调整。
2.门票价格:杜甫草堂门票价格为60元/人,学生和老年人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3.交通方式:可以乘坐公交车到达杜甫草堂,也可以选择打车或者自驾前往。
4.参观建议:建议选择早上或者下午参观,避免人流高峰期。
参观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其他游客。
总之,杜甫草堂是一处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它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是了解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场所。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成都,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地方。
杜甫草堂简介和历史

杜甫草堂简介和历史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中国着名的四大草堂之一,与四川大学相邻,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在此期间,他协助地方政府修缮了浣花溪上的茅屋,并为之撰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首绝句,其中最有名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虽然身在成都,但他对成都的山水却十分熟悉,所以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成都山水的赞美。
他在草堂住了三年多,创作了近600首诗歌,其中不少是描绘成都山水的。
杜甫在这里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三别”等传诵千古的诗句。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约3.74万平方米。
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依山就势排列着屋宇50余间。
全园分7个部分:入口门楼、草堂区、拜将坛、浣花草堂、花径、鱼池。
草堂周围古木环抱,茂林修竹,幽兰丛生。
—— 1 —1 —。
杜甫草堂诗词

杜甫草堂诗词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之宗”,其代表作《草堂》描绘了他所居住的草堂,展现了他对自然、社会的感悟和抒发。
以下是关于杜甫草堂的一些诗词和相关内容的介绍:《草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秋高气爽,露气潜波,竹露沾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微躯细骨,何足挂齿,临江独唱,对月更漏迟。
杜甫的《草堂》诗中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和心境。
他所居住的草堂,环境优美,湘江濒临其旁,江水碧透清澈,漫天秋色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他对景色的描写丰富而细腻,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怅寥廓、苍茫大地的世界中,他怀疑和质问着“谁主沉浮”,对历史和现实的矛盾与变迁感到无奈和悲凉。
然而,在记忆中的峥嵘岁月中,他依旧怀揣着精神和斗志,自信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曾经凭着雄才大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为万民做主。
但是,时过境迁,以前万户侯的他,也进入了晚年的落寞和潦倒。
不过,即便日暮途穷,他也调整了态度,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
他抬头望去的月亮,带给他宁静与寄托。
草堂里清幽怡然的生活,使他的内心充满了慰藉和坚定。
诗词中的“何足挂齿”,表现了他豁达胸怀的一面。
除了《草堂》外,杜甫还写了许多有关草堂的诗篇。
其中有《赠别张神游》:“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诗写给在草堂聚会的好友张神游的,表现出了在草堂墨客的稠友浓情和留恋。
还有《集贤怀古》:“草堂尘世外,窗火燃秋砌。
星峦隐高树,露菊含芳泽。
时闻最爱时,猨侣酣歌发。
岂论世上事,顾复自如些。
”这首诗表现出杜甫在草堂落拓的自我陶醉,对自由和纯真生活的向往。
总之,杜甫草堂诗词赞美的不仅仅是自然和生活环境,更是人性中的纯真、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成都草堂杜甫草堂介绍

成都草堂杜甫草堂介绍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草堂始建于公元769年(唐大历元年),当年杜甫流寓蜀时,为了避战乱,就在此居住了近四年。
后因战乱和风雨侵蚀,多次损毁、重建。
现在的杜甫草堂占地约150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有杜甫纪念馆、茅屋遗址、竹园等景点。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
它的前身是“大明寺”,后因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曾在此居住并写下了“大明寺西去一里,草堂东南十余里”的诗句,遂改称“草堂”。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冬,诗人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乘船沿江而下来到成都,寓居浣花溪畔的一所茅屋。
次年春返回夔州时又途经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又住了一年多,于大历三年(768年)冬在此逝世。
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他去世后不久就修建了草堂。
—— 1 —1 —。
杜甫草堂古诗词

杜甫草堂古诗词
《草堂》是唐朝杜甫的诗作。
全文如下: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简介【原创版】目录1.杜甫草堂的简介2.杜甫草堂的历史3.杜甫草堂的景点4.杜甫草堂的优惠政策5.杜甫草堂的交通路线6.杜甫草堂的文学价值正文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中段,占地约 24 公顷。
它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也是杜甫创作的高峰期所在地。
杜甫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期间创作了 240 余首诗篇,其中包括著名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草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759 年,当时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 年。
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
在这 4 年中,杜甫用诗歌记录了他在成都的生活,其中《草堂》一诗描绘了他在成都的生活情景。
杜甫草堂的景点主要包括杜甫故居、杜甫诗稿纪念馆、杜甫碑林等。
杜甫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四川民居建筑,内有杜甫生活、创作的陈列展览。
杜甫诗稿纪念馆则展示了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稿、手迹等文物。
杜甫碑林汇集了历代书法家书写的杜甫诗篇,是书法爱好者的必游之地。
杜甫草堂的优惠政策主要有:持相关证件的离休人员、残疾人、现役军人免票;70 周岁以上(含 70 周岁)老人持本人身份证免票;本市老年人持成都市《老年优待证》免票(黄金周大假期间半价优惠);60 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半价优惠;持四川省《老年优待证》半价优惠;新闻媒体记者一般性参观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记者证可享八折优惠;家长携带未成年人参观者对未成年人免票,未成年人个人参观者享半价优惠。
杜甫草堂的交通路线:乘坐地铁 4 号线在草堂北站下车,从 A 出口出站即可步行至杜甫草堂;或乘坐公交 58 路、82 路、301 路等在杜甫草堂站下车。
杜甫草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址,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杜甫草堂概览

杜甫草堂概览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
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版本。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馆内亭台林立,古树参天。
从正门进入,便是主庭,然后是东西两边的侧庭。
主庭中央有一尊杜甫的铜像,铜像的背后是“诗史堂”,步入其中便可看到杜甫及其夫人的雕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体现了清朝(1644—1911) 的建筑风格,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 国古典园林。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 溪水蜿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ver you walk here, you will feel uplifted, for the plum blossoms in spring, the lotus flowers in summer, the chrysanthemums in autumn and the orchids in winter will make you enjoy both man-made beauty and nature’s romance.
Du Fu’s Thatched Cottage reflects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Qing Dynasty(1644-1911) with its unique and traditional complex gardens. Inside the thatched cottage is a marvelous wonderland: nanmu trees reach the sky; plum trees and bamboos stand side by side; streams are winding; bridges and pavilions are interwoven; paths are covered with blossoming flowers along both sides; gardens art quiet--all these art beautiful and graceful.
草堂内春有梅,夏生荷,秋绽菊,冬发兰。漫 步其中,享受人工美的愉悦,自然美的浪漫,立 时神清气爽。
From then on, it was renovated and enlarged repeatedly. The two big reconstructions occurred in 1500 and 1811 respectively, which set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thatched cottage. Today, it is a shrine 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 commemorative museum in the form of a traditional garden.
至此以后,草堂得以数次修复和 扩建。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分别 是1500年和1811年,基本上奠定 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如今, 草堂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 地”和古典园林式的纪念博物馆。
After Du Fu’s departure form Chengdu, the cottage was abandoned for a long time and became broken-down. Hundreds of years lat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a new temple was built on the original site of the thatched cottage to commemorate this outstanding poet in Chinese literature.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曾被一度 废弃。数百年后的北宋时期(9601127,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文学史上 著名的诗人,人们在原草堂的旧址 上新建了一座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