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三命题的回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2.1哲学的基本问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③观点一强调思维是世界的本原.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观点一强调思维的特点和作用,观点二强调思维的本质及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
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
这表明(..)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选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的反映;本题A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A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问题解析: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反映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同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
答案:B4.(2018·成都七中期末)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哲学基本问题”的三重逻辑内涵
“哲学基本问题”的三重逻辑内涵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应该是哲学所有问题的“灵魂”,正是哲学基本问题统摄着其他全部问题,并使所有的问题都趋向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大体上包括两种观点:不承认有哲学基本问题,承认有哲学基本问题。
其中第二种观点占据主流。
但是,至于究竟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则众说纷纭。
一、作为“反思的思维方式何以可能”的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是“一切科学之女王”,因而只是思维方式提到哲学的命运,有一句最为经典的概括就是“哲学是一切科学之女王”[1]。
仿佛一切学科在人类理性无限地追问下去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出与该门学科相关的“哲学问题”。
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早就认识到了哲学的这一特征,并因此把哲学称为“一切科学之科学”。
所谓一切科学之科学,这一命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个方面,可以从逻辑上看,或者从内涵上看。
因为一切科学所联盟追问的问题,总是被理性引领到一个“绝对无条件者”上去,只要一个人的理性是健全的,他就自然会追问下去,以至于无穷。
康德曾经把人类理性的这一先天性的特征称为“人的形而上学的自然倾向”[1]。
也就是说,对事物的绝对无条件者的原因的追问,是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天然本性,是不可克服的。
哪怕是遇到了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理性也绝不会罢休。
因此,如果说一切学科的学术探索都是趋向于一个绝对无条件者的,那么,就在逻辑上决定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回溯到哲学,并只有在哲学的意义上才获得了该门学科的绝对的根基。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它能够为一切其他学科给予奠基。
哲学是使一切其他科学成为可能的绝对的条件。
如果没有哲学提供该门学科的绝对条件,那么一切属于该门学科内部的问题都将是没有条件的。
因此,哲学才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2哲学“四海为家”,因而只是思维方式第二个方面,哲学“四海为家”,乃是因为就外延来看,哲学无所不包,即前文所说的,没有任何存在不能够被纳入到哲学的思辨之下,以求获得该事物的概念的解释,亦即该事物的本质。
哲学三问,人生终极三问
哲学三问,人生终极三问
一、我是谁?
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自我认知的深层次探讨。
在这个宇宙浩瀚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同时也是与他人、与环境紧密联系的一部分。
我们是在何种程度上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的存在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引领我们去深入思考我们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在这个世界上。
二、我从哪里来?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探究了我们的源头和根基。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宗教哲学角度,人类的起源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我们是来自于某种演化链条中的一环,还是来自某种神秘的造物主?这个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三、我要到哪里去?
最后一个重要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探讨了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是否有某种终极目标或目的?还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无意义的、随机的?这个问题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找到生命中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的回答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正是这种思考和追问让我们成长,并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愿我们在探索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关于自己和生命的真谛。
哲学三段论
哲学三段论是一种逻辑推理方式,通常用于哲学和逻辑学中,用于从前提中推导出结论。
它包括三个命题:
1.主前提(Major Premise):提供一个普遍的命题或规律。
2.副前提(Minor Premise):提供一个特殊的命题或规律,与主前提相关。
3.结论(Conclusion):通过主前提和副前提的推导,得出一个新的命题或规律。
哲学三段论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主前提:所有A都是B。
副前提:C是A。
结论:因此,C是B。
例如,以下是一个哲学三段论的例子:
主前提:所有人都会死亡。
副前提: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结论:因此,苏格拉底会死亡。
哲学三段论的推理过程需要保证前提的真实性,以及逻辑的正确性。
如果前提不正确或推理有误,则结论也不可靠。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练习题答案
第四讲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一、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性质命题?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答:全称否定命题。
其主、谓项都周延。
2.答:全称肯定命题。
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答:特称肯定命题。
其主、谓项都不周延。
4.答:单称肯定命题。
主项“人民群众”周延,谓项“历史的创造者”不周延。
5.答:全称否定命题。
其主、谓项都周延。
6.答:特称否定命题。
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7.答:这个命题可以理解为特称肯定命题,也可以理解为特称否定命题。
因为这里的联项“是”被省略了。
如果“是”放在“不”字前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肯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是不理想”。
这时,主项“我班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不理想”也不周延;如果“是”摆在“不”字后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否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是理想(的)”。
这时,主项(“我班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理想(的)”周延。
8.答:特称否定命题。
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用欧拉图表示性质命题的主项(S)和谓项(P)的关系。
1.答:“所有S都是P”为假,S和P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1)(2)(3)(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
例如,“有些人是欧洲人”。
(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例如,“有些水是酸的”。
(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
例如,“所有的大学生都不是文盲”。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2.答:“有S不是P”为假,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S P S P(1)(2)(1)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同关系。
例如,“所有的圆都是由一定线段的一端动点在平面上绕另一端不动点运动而形成的封闭曲线”。
(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
如果S和P在事实上是处于上述两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孔子哲学的三个命题
孔子哲学的三个命题作者:卢雪崑来源:《中国德育》2014年第23期卢雪崑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实践主体与道德法则——康德实践哲学研究》《孔子哲学传统——理性文明与基础哲学》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这次来到北京,原来是讲一个孔子哲学课程的系列。
我讲过,任何人请我讲孔子我都不会推辞,因为讲孔子是我的一个使命,所以我很乐意。
三十七年前,我跟从牟宗三老师在香港新亚研究所读哲学,大家都知道,香港新亚研究所是一个用书院精神来办学的地方,它跟一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有一定距离的。
书院本务就在“士弘道”,此与现代教育体制以传授知识为本务,以多元化为方针大不相同,多年的时光都过去了,而我还依然谨记“弘道”这两个字。
一、孔子哲学的本质:仁者,人也;人能弘道孔子哲学之本质何在?就是“仁者,人也”“人能弘道”这八个字。
孟子承继孔子哲学而以本心良知之普遍立法而道性善,提出“尽心知性知天”而立道德的形而上学之规模。
通过康德哲学说出来就是:自律道德、道德的形而上学。
在过去的37年里,我有17年跟牟老师学康德,学中国哲学,我写的几本书都是写康德、写孔子的。
我总是将康德和孔子连在一起,讲孔子的时候,讲着讲着,就讲到康德了。
我写的书有一本是《康德的自由学说》,还有一本就是《物自身与智思物——康德的形而上学》,这些书研究的问题都在探讨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到底有什么根本的作用。
哲学的首要命题就是要表明人是什么,孔子讲“仁者,人也”,就正是一个根本的哲学命题,就是在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
“仁者,人也”回答的是“人怎样去把自己成就为一个仁者?”“你的生命怎么才算得上是真实的?”“你如何能真实地存在?”不是能吃饭就是人了。
“仁者,人也”,表明“仁”是人之为人的实存本性,是成就人自身内在之仁的分定。
第二个哲学命题就是“人能弘道”。
“仁者,人也”,人若有仁者之心,是仁心之人,就一定要扩充到关心社会,关心整个人类如何循着“道”向前进,而不是背“道”而驰。
中国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中国哲学的三个基本命题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涵盖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底蕴。
其中,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和仁义之道被认为是三个基本命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命题展开探讨。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性。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天代表着自然界和宇宙,而人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的理念意味着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力求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中医理论也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内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它主张政府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由发展。
无为而治的思想源于道家,强调万物皆有其自然生长的规律,政府只需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让事物自然生长,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强制。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进行耕种,政府不需要过多干预。
同样,在现代社会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体现在一些政策和管理上,如市场经济、环境保护等。
政府只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政策,让市场和环境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和强制。
三、仁义之道仁义之道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爱和正义为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之道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石。
仁义之道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通常会强调对长辈的尊敬、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对邻居和朋友的关心等,这些都是仁义之道的体现。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命题【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说明发展……文化的意义【答题要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民族国家【答题模板】(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4)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6)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7)民族国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命题1.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分析,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答题要素】文化价值(继承创新、国家、人民、文化遗产、对外)+教育功能+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其他角度【答题模板】(1)文化价值。
①继承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挖掘…文化的深刻内涵,注入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国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助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人民: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民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文化获得感。
奥古斯丁 政治哲学方向的命题 -回复
奥古斯丁政治哲学方向的命题 -回复
奥古斯丁在他的政治哲学中提出了一些关键的命题:
1. 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正和秩序:奥古斯丁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公正和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他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秩序来保护人们的权利和利益。
2. 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上帝:奥古斯丁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源于上帝。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遵循上帝的意愿来治理国家,并对自己的统治负责。
3. 个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上帝的意愿:奥古斯丁认为,个人的目的是追求上帝的意愿。
他主张个人应该顺从上帝的旨意,并通过服从上帝的法律来实现个人的幸福和完成自己的使命。
4. 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神权和世俗权力是相辅相成的。
他主张政治与宗教应该相结合,政治统治应该受到宗教道德的指导。
5. 统一和和谐的国家:奥古斯丁认为,一个完美的国家应该是统一和和谐的。
他主张各个社会阶层和个人应该团结一致,共同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这些命题体现了奥古斯丁对政治理念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他关注国家的目标和意义,强调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政治和宗教的互动。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哲学三命题
三、 我要到哪里去?
圈子里有一类巨不受欢迎的家伙。大伙说,今晚去哪吃呢。这人就说随便随便我随便。然后A说,三福吧,此君曰,得了吧,就个量大,难吃死了。B说,猫空
吧,此君再云,就奶茶还能喝简餐也忒没特色了吧。C说,金星海吧,此君又说,高丽棒子的东西有什么好吃的。。。终于,引起众怨:刚说随便来着??!
过,当我不小心把那天晚上的事情告诉我爸妈之后,他们脸都绿的。我妈当场哭了。然后我就不说什么了,辞职。
我是谁?我从小是个内向的孩子,拿着钱不敢去杂货店买东西。我从小是个胆怯的孩子,撒个谎脸红得跟火烤似的。虽然我也很不想承认,但是如你所见,我真的不适合做销售。我只是不想认输,但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需要天赋,而不是一味蛮干。
我的第一个东家是合资企业,在香港上的市,在我看来只要是上市就比较正规但其实不然,但是这一切都是我在进入圈子之后才看清的,平心而论,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尽管说我现在的方向是远离销售的,如果非要说失去了什么那就是时间,可是干什么不需要时间呢,所以,我以为这都是值得的。Anyway,经过三番四次的面试我开始正儿八经的过起了朝九晚六的所谓白领生活,有了自己第一张名片,有了第一个工作邮箱,有了办公桌--一个小隔间。刚开始什么都是新奇的,让人兴奋的。但这兴奋劲没持续多久就叫我糟糕的工作表现招致的老板的责难给浇灭了。我不想推说那是你们尚不能想象的学生到工作人士的痛苦蜕变过程,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遭,没理由我会不行。
西方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在近代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在一开始就被明显的亮出,两者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趋向于同一。
康德原则上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思维把握客观存在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他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感官的客体,即“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断言客观存在的事物——“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超验的、彼岸的东西,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现象”。这样一来,在康德面前就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可以认识的此岸的“现象”世界,另一个是不可认识的彼岸的“自在之物”世界。可见,康德本质上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思维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否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在这里,他第一个把主体能动性思想等一系列辩证法因素引入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中来,为以后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在解决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上提供了启发。
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理念;思维与存在;同一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在西方哲学上经历了漫长的思索、争论,逐渐从模糊到明确,从抽象从具体,到了近代则采取了自觉的形式突显出来,发展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高问题。它经历了由康德的二元对立进入抽象的同一,再过到黑格尔绝对唯心论基础上思辩的对立统一。
总的说来,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学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①存在即思维,没有思维以外的客观存在。
②思维是存在的本质、灵魂;存在是思维的外化、躯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并把实践引入到解决思维与存在同一问题中来。
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辩证的过程。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于“绝对理念”的学说。
谢林反对费希特把“自我”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认为要使“自我”和“非我”的同一,就必须有一个凌驾于二者之上,既非主体又非客体的东西,他称之为“绝对”。“绝对”是产生一切有限事物(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并且是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必然同一的根据。“自我”和“非我”都产生于“绝对”。“绝对”是思维与存在的“无差别的同一”,是一种不自觉的精神力量。他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只要肯定有一个在思维之外独立存在着的客观的东西,我们就不能对它有所认识,而要认识客观存在,就必须把思维与存在看成是“无差别的同一”,即单纯的等同,思维与存在溶合为一,没有差别。谢林就这样试图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来构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西方语言哲学三个问题的梳理
西方语言哲学三个问题的梳理——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五*摘要:在汉语语境下,有迫切必要对西方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所指进行辨析。
事实上,两者是同指,只是“语言哲学”这一术语正式启用在后。
但是还有一些疑团没有解决。
语言哲学具有母哲学的性质,不宜将语言哲学看成是分析哲学的一个分支。
The linguistic turn 译成“语言转向”是误译。
Philosophy of language 与汉语语境中的“语言哲学”并非对应,各有所指。
关键词: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语言性转向On Tree Problems Concerning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bstract: It is urgent that,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make clear what analytic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the West refer to.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two terms have the same reference, while the term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ppeared later.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some puzzles to be uncoile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s, in a sense, first philosophy, namely, what I called “mother philosophy”, so it is not appropriate t o envisage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s a branch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Key words: analytic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linguistic turn1 梳理的必要与由头在目前的汉语语境下,梳理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显得迫切与必须。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
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说明某一实际问题的含义或性质。
第二步:联系答。
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实践上的有效性。
第三步: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例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参考答案]:1。
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
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
哲学三个问题 认识自己
哲学三个问题认识自己
哲学三个问题一般指“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是关于人的存在和意义的问题,也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你是谁?”这个问题涉及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义的
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和意义,以明确自己的存在目的和意义。
这个问题引导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性格、能力等方面,以更好地认识自己。
“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起源和历史。
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和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这个问题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你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未来和目标。
人们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和追求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这个问题引导人们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和人生价值,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通过思考哲学三个问题,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好的规划和准备。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提高人们的思维水平和智慧。
三、三段论_性质命题
规则1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
规则2 :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 不得周延。 > 规则3 :从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
>
规则4 :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 定。>
规则5 :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 前提是否定的。 >
㈡三段论的规则—导出规则
前面五条规则为三段论的基本规则。由这
五条规则,还可推导出下面两条规则:
规则6:从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称。 规则7:如果前提有一特称,则结论必特
如果不作主项存在的预设,还需要补充一 条规则 : 从两个全称前提不能得出特称结论。
规则1 证明: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那么,小项(或大项)与中项外延的这 一部分发生关系,而大项(或小项)则与中项外延的另一部分发生关系,结果 通过中项就得不出大项和小项之间的确定关系。因此,中项只有在前提中至少 周延一次,大、小项才有必然的联系。否则,就要犯“中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
我们是大学生。
3、省略结论 所有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也是人嘛!
省略了结论——
你也免不了犯错误。
(二)恢复省略三段论的步骤
1、首先确定省略了哪一部分 (1)看联结词。有“所以”、“因此”、“可 见”、“由此可知”等联结词,说明省略的是 前提。有“且”、“而”等联结词,说明省略 的是结论。
(2)分析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没有联结 词就要分析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两个句 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省略的就是结论;如果两 个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说明省略的是前提。
第三格的特殊规则:
①小前提必肯定。②结论必特称。
第四格及其特殊规则
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谓项,在小前提中是主 项,其结构形式为: P M S M S P
哲学答题知识点总结归纳
哲学答题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哲学概念哲学是研究宇宙万物的起源、本质、规律和意义的学科,涉及到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根本问题。
哲学的核心是对人与宇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二、哲学史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是哲学的诞生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规律和人类生活方式,形成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学派。
2. 中世纪哲学在中世纪,基督教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两大主流。
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
3.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希腊和罗马的哲学思想进行重新研究和传播,形成了新柏拉图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和培根。
4. 近代哲学近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休谟和康德等,他们对认识论、存在论和伦理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开展了启蒙运动。
5. 现代哲学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哲学,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尼采、马克思、康德、罗素、胡塞尔等人,形成了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唯心主义等不同的哲学学派。
6. 当代哲学当代哲学在继承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新思潮,塑造了赫尔德林、海德格尔、萨特、福柯、达尔文等一批重要的哲学家。
三、哲学常见问题1. 认识论问题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主要讨论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认识论问题包括:真理是什么?认识的来源和形式如何?认识的限度和局限是什么?2. 存在论问题存在论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讨论世界的本源和本质。
存在论问题包括:世界的起源是什么?宇宙的规律和本质是什么?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3. 伦理学问题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学科,涉及到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
伦理学问题包括: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4. 政治哲学问题政治哲学是探讨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和公共利益的学科。
哲学类演讲稿
哲学类演讲稿篇一:哲学类演讲稿1, 阿尔贝·加缪(albertcamus),小说家、、戏剧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
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
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如今,半个多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缪著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数突破千万册。
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
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
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
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他们互相佩服,都从对方身上看出了非凡的创造性和惊人的才华。
面对存在,萨特用了“恶心”的概念,加缪用了“荒谬”的概念,都否定了传统本质论哲学对人的先验性价值定义,给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担当腾出了一片空间。
因此,巴黎相见是一个契机,加缪很快成为萨特名流圈子中的一员。
而在其后,他们既相互劝勉,并肩对抗外敌,同时又对对方的为人与为文表示不屑,以及或隐或显的批评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3,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反抗者,第一个人4,篇二:人生哲理演讲稿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管理寓言。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一样工作,人生的境界却不可同日而语。
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模板
⾼考⽂综政治答题模板 店铺为⼤家提供《⾼考⽂综政治答题模板》,希望对⼤家的考试有所帮助! ⾼考⽂综答题模板:政治 (⼀)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活》⾥⾯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活》⾥⾯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产⺫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政⼿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的⾏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的⾏为是履⾏国家职能。
(⼆)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活》⾥⾯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活》⾥⾯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活》⾥⾯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三命题的回答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去哪里?”
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被人们思索和寻找着答案。
“灵魂轮回说”的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过这个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呼吁过人类应当思考和论证这个问题。
康德说“我头顶是璀璨的星空,我心中是无限的道义。
”
无数的宗教者、哲学者、思想者、艺术者都为此努力过,高更有幅名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我自幼受到儒教的家庭教育,平时在饭桌上和走路时父亲都不断的唠叨《论语》、《孟子》及《周易》,教我如何做人处事。
长大后,自己对道教有兴趣,喜欢老庄哲学,喜欢“清净无为”,喜欢“淡薄潇洒”,喜欢“柔羽化刚强”。
大学时信了上帝,跟随主五年,学习和领受“爱”,学习和领悟耶酥的“道路、真理、生命”,收获之一是不惧怕“死亡”了,修行人不要说宇宙人生,连生死存亡都不曾了悟,名利得失还未全放下,就是失败的修行。
今年我皈依了佛教,学习和领悟佛陀的教诲,了解生命和宇宙的来龙去脉,寻找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
过去和最近阅读了《时空之外》、《海奥华预言》、《大师在喜马拉雅山》、《西藏生死书》及《与神对话》等书籍。
人生经历,学习和思索,自我领悟。
现在,有了答案。
贪为我母,嗔为我父,痴为我妻。
我的一生就是为了抛弃他们。
我的名字是“忘了我”。
从此宇宙再无“我”。
“我从哪里来?”
我来自生命之海,宇宙本源。
“我是谁?”
我是上帝,众生即我。
“我要去哪里?”
我要回归宇宙之光,爱的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