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水岸山居34页PPT

合集下载

王澍:“瓦山”设计的丰富差异性(含设计图纸)

王澍:“瓦山”设计的丰富差异性(含设计图纸)

王澍:“瓦山”设计的丰富差异性(含设计图纸)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设计单位:业余建筑工作室建筑师/:王澍陆文宇地点:浙江杭州基地面积7500川建筑面积6200川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夯土围护墙体,木结构主要材料:竹胶模板混凝土,回收瓦及缸爿,生土,松木总平面:一层平面:二层平面:隔岸望瓦山中段:隔岸望瓦山西尾:从瓦山顶上山道远望:从瓦山顶上山道回望象山:隔岸望瓦山腹内:瓦山中小憩处:瓦山北侧:瓦山北侧局部:瓦山西尾休憩处:瓦山中腹木拱洞:瓦山西尾木构架:从象山山腰俯瞰瓦山西尾:节点详图:屋顶木屋架结构平面:瓦山中腹跌水池:瓦山中腹院落回廊:瓦山西尾内部的洞:瓦山缝隙:隔岸问山一一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闲来读元黄公望“山水画论”,其中特别强调:论一张山水画的好坏,最要紧是这画要有一个能点题破题的名字。

初读时,我多少觉得不以为然。

一张好画的层层深意,岂是一个名字可以涵盖,况且画非文章,它首先是一个纯粹的直观对象,它的那种实存状态,甚至无法命名。

俯瞰瓦山屋顶“瓦山”来源有意思的是,如何给这个房子命名。

我做方案的时候,给的名字是“瓦山”,和陆文宇讨论方案,她也觉得这名字有意思。

我想凡是到过现场的,都立即能体会到这名字的直接用意。

房子的屋顶既大又长且阔,从东面入口看,如一山迫前,那顶上的青黑小瓦几乎是铺天盖地的。

这房子的原址,学院曾利用一处旧仓库开过餐厅,菜的种类多而又价廉,临河有大院子,可以边吃边晒太阳,很受师生们喜欢,餐厅的名字就叫“水岸边”。

我其实很留恋这个旧名的。

房子快建成时,院长许江很有兴致为这个新房子取名,就定下个“水岸山居”的名,现在对内对外,学院都用这个名字称呼。

而我的一个研究生,写了篇毕业论文,探讨浙江村落的水口,也谈到这个房子,文章的题目是“隔岸问村”,我觉得也很切中这个房子被隐含的一层内质:游过其内部的人可能都隐隐有体会,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房子,这是在一个屋顶下覆盖的一个村子。

“ 水岸山居”结构设计的回顾与反思

“ 水岸山居”结构设计的回顾与反思
在单根杆件的受力需求有了初步解决方 案后,由此而产生的新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 确定钢木组合构件在屋架杆件中的分布。最
初设计考虑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从力学概 念出发,将屋架杆件分为主序列和次序列, 在主序列杆件设置钢骨,次序列杆件中以纯 木构件为主 ( 图 3) ;第二种是依据计算结果 中的杆件内力分布情况,在受力较大的杆件 中布置钢骨 ( 图 4)。经比较,最终方案以结 构概念清晰,传力途径明确的第一种方案为 主,同时从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角度出 发,结合计算结果在局部受力较大的非主序 列杆件中也加入钢骨。
计中的一个创新点。 从单榀屋架扩展到整体屋盖,结构设计
最初认为只需解决单榀屋架平面外的稳定性 和屋盖的整体性即可。为此设置了 3 大支撑 系统 :屋盖上弦平面支撑、屋盖支座斜平面 支撑、屋盖底部钢框架支撑 ( 图 7)。
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屋 盖不规则的外边界和采光及上人需要在屋盖 内部开设的孔洞衍生出的多种非标准屋架结
052 建筑学报 2014 \ 01
作品 Works
4800 8400 4800 6000 4800 1 根据建筑设计提取的标准形式屋架立面
9600
4800
14400
19800
8400
10500
5600 7200 6000 4800 6000
实心方木
上弦杆 钢木组合构件 ( 双序列 ) 木构件
双矩形扁木
回想江南乡村夯土墙情况和宁波五散房夯土墙的设计经验,我 们比较担心大面积使用夯土墙如何避免大量裂缝和土体剥落等缺陷 的出现。好在王澍老师通过学校的生土实验室已经做了不少研究。 遵照绿色、环保、可再回收的理念,夯土墙原料取自本地,且仅用 碎石、砂和黄土。试样成品达到了精细的装饰效果、土体剥落现象少。 夯筑密实度和强度不仅从感官看足够,实验室还得出了结构强度和 渗水性的量化结果。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对美术学院的建筑学院 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多少有些不放心,为此,我们又拿美院实验室配 比的夯土试块到浙江大学土工实验室再次测试,证明美院建筑学院

建筑分析ppt课件

建筑分析ppt课件
4
生活趣事 • 王澍上大学从大二开始自学,读博士期间,一年四季洗冷水澡,一周踢几场球。毕业论文交到
导师卢济威手上时,卢教授称赞该论文是篇好论文但是看不懂,并请求同事帮忙参阅。王澍硕 士论文《死屋手记》 • 王澍硕士论文《死屋手记》 • 王澍的博士论文以"虚构城市"为题,直到2012年王澍获奖,他当年在同济的师兄师弟和老师,开 始依稀回忆那部手写的博士论文。有人至今珍藏,仍说看不懂。 • 王澍的硕士学位论文《死屋手记》批判了当时的整个中国建筑学界,他在答辩时把论文贴满了 答辩教室的墙壁,还声称"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虽然论文全 票通过,但学位委员会认为过于狂妄没有授予他学位。直到一年后经过重新答辩,王澍才获得 硕士学位。
5
• 个人荣誉
• 2003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 2004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 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
• 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
的研究。
2
• 2000年,王澍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扎根杭州深度 耕耘。
• 2002年,他出版了专著《设计的开始》。 •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 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做了题为"自然形式的叙事与几何"的演讲,他对着台下怒
• 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丹下健三"荣誉讲席教授是哈佛大学授予世界范围内有突出成就的建筑师,每年评选出一 位,王澍教授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位中国籍建筑学者。)

王澍的山水建筑PPT课件

王澍的山水建筑PPT课件
第8页/共48页
每层每户基本都有 自己的前院和后院, 而且还有一部分的 公共院子,为了找 回原来的城市邻里 之间的生活习惯。
第9页/共48页
钱江时代标层平面图
第10页/共48页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杭州 市中心的一条古 街道,曾经一度 荒废到了拆除的 危险,后经由王 澍接手设计,在 保有原有居民和 建筑的情况下, 进行修复性保护。 体现了传统建筑 和现代化进程的 融合。
茶室 美术长廊
管理用房
第22页/共48页
茶室
餐厅 美术长廊
第23页/共48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
王澍对传统文化非常喜爱,也影响了他的建 筑风格,可以说王澍的建筑注重点是在传统 文化这一块。王澍把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有 机的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另外王澍能运用 传统建筑遗留下来的材料到自己建筑的材料 中,从而使传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 时保留下来。
第5页/共48页
在讲他的建筑之前,希望给他的建筑一个定性,王澍的建筑 因该被称作为实验性建筑,每个建筑是对一种新的建筑方式 或者建筑构件的探讨。
第6页/共48页
王澍对城市化进程的回答
现状:传统文化几乎被现代化进程所摧毁 王澍做法:通过自己的实验建筑对城市内 生活场所的重建 案例分析:钱江时代、南宋御街、象山 校区、
从整个设计方案看,宁波博 物馆的建筑形体为长方形, 像一艘在海上行驶着的大船。 如果从地面去仰视,它的侧 面又像一座山脉。
第43页/共48页
王澍的爱好非常中国风,他喜欢箫管,擅长书法和山水画, 并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具 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王澍在屋顶层设计的时候采用了一种 山水的意向,把上面一个个体块当成一座座高大的山,把人 的行走流线比喻成曲折的流水

(完整版)王澍-水岸山居

(完整版)王澍-水岸山居
(4)对合院类型以及对村落丰富性与差异性的再现。
2.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寄托--对自然的态度--情趣
疏密得当——整体布局 曲折尽致——叙事安排 眼前有景——对景的处理、借景对景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疏密得宜”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江南园林志》“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弛张启阖,两得其宜,即第一境界也。” “水岸山居”的疏密布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传统村落是以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作为依据,自发营造发展演变,具有丰富差异性与相似性。“水岸山居” 汇聚大量的细节的、琐碎的细节,“水岸山居”出现了竹、木、土、石、混凝土、钢多种建筑材料,而这些材 料的建造方式以及形成的构建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场景中会同时出现,而且是毫无装饰的碰撞。
小结
“水岸山居”的园林意境营造: (1)抱以“情趣”的态度,营造出一种邀游人进入的空间,以园林意境标准
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这三个方面进行建筑设计。 (2)在建筑形态中利用园林片段进行简化转译——类型学。 对于造园王澍更多的是对意境的追求以及邀人进入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叠山理
水。
3.山水画-画意境营造
山水画——山水立轴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3)山顶回望
当游人穿过建 筑内部,到达屋顶的 栈道,瞬间眼前开阔。
(2)山内观山
中部进入一组 建筑,建筑在小桥的 后面,在建筑内部游 人需要走进去,那里 异常丰富,居停外望 象山称为山内观山。

王澍-水岸山居

王澍-水岸山居
1平面 在合院与合院之间留白,将自然“塞”进建筑之间,建筑与自然的面积比基本维持在1:1;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 小和虚实的对比。
2墙体 22道墙分为18段,片墙之间根据场所功能进行疏密布置。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3空间 水街行走片墙之间的空间大小和虚实的对比。
园林意境——曲折尽致
“曲折尽致”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1)有明显曲折的长廊以及曲折的坡道;(2)有多种路径选择曲折;(3)又有像迷宫一样 的迂回曲折;
2迂回曲折 二层不同标高的楼层通过曲折的楼梯实现三维立体的迂回曲折 游览过程中会多次以不同的视角到达同一个地方,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色,体验丰富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园林意境——眼前有景-借景框景
《江南园林志》中对“眼前有景”并没有做直接的解释,却将其作为最高境界。“侧看成峯, 横看成岭,山回路转,竹径通幽,前后掩映,隐现无穷,借景对景,应接不暇,乃不觉而步 人第三境界矣。”
(4)对合院类型以及对村落丰富性与差异性的再现。
2.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文人士大夫理想生活寄托--对自然的态度--情趣
疏密得当——整体布局 曲折尽致——叙事安排 眼前有景——对景的处理、借景对景
园林意境——疏密得当
“疏密得宜”呈现整体布局阶段 《江南园林志》“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弛张启阖,两得其宜,即第一境界也。” “Hale Waihona Puke 岸山居”的疏密布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王澍 建筑分析ppt课件

王澍 建筑分析ppt课件
王澍祖籍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野家坡村,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
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 科带头人。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1
• 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成长于新疆、北京、西安。小学、初中均毕业于铁一局 西安子弟学校。1981年毕业于中铁一局西安中学。1981年后游学江南。
17
建筑所运用的砖、瓦、陶片都是自然材料, 是会呼吸的,容易与草木结合,产生一种 和谐沉静的气氛。
在建筑开裂的上部,有一片开阔的平台, 通过四个形状不同的裂口,可以远望城市 和远方的稻田和山脉。
18
北段浸在人工开掘的水池中,土岸,植芦 苇。水有走势,在中段溢过一到石坝,结 束在大片鹅卵石滩中。
19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儿童馆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院子天井廊道
内院
天井
大厅
入口
竹刻馆 展厅
厕所 内院 竹刻馆 展厅 展厅
临时展厅 贵宾区
12
儿童馆 观景楼梯 报告厅 咖啡厅
院子 休息厅 展厅 商店 办公区
放映厅 临时展区 服务区
天台
天井廊道 大厅 入口
竹刻馆 展厅
厕所 内院 展厅 展厅
• 1999年6月,参加北京国际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展。
•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王澍作品 • 王澍作品
•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与王澍建筑哲学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与王澍建筑哲学

“水岸山居”空间原型与王澍建筑哲学目录1绪论 (1)1.1课题来源 (1)1.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1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2)1.3研究内容、研究现状 (3)1.3.1研究内容 (3)1.3.2研究现状 (6)1.4研究方法 (9)1.5研究框架 (10)2 “水岸山居”概况 (11)2.1初感“水岸山居” (12)2.2所处宏观地域环境——杭州 (15)2.3场地分析 (16)2.3.1背山面水的场地 (16)2.3.2周边环境分析 (17)2.3.3场地特征 (22)2.4 “水岸山居”创作历程 (23)2.5建筑师本人 (24)2.5.1 多重身份 (24)2.5.2 传统文化的回归—蛰伏十年 (28)2.5.3 西方理论的影响—现象学、类型学 (29)2.5.4 建筑实践 (31)2.6“水岸山居”设计理念 (32)2.6.1 重返“自然之道”设计理念 (32)2.6.2 基于原型的本土营造的设计理念 (33)2.7本章小结 (33)3“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35)3.1 两个村子 (35)3.1.1宁波慈溪古镇 (35)I3.1.2湘西洞庭溪村 (36)3.2建筑布局—重返自然之道 (37)3.3村落场所空间营造 (38)3.3.1场所与场所精神 (38)3.3.2村落结构营造 (39)3.3.3生活场所的重建 (43)3.4村落形态:类型的提取丰富差异的细节 (45) 3.4.1合院类型提取 (45)3.4.2巷道类型 (49)3.4.3丰富差异的细节 (51)3.5总结 (52)4 “水岸山居”园林意境营造 (55)4.1 疏密得宜——位置经营 (56)4.1.1 “水岸山居”布局的疏密 (57)4.1.2“水岸山居”空间的疏密 (58)4.1.3“水岸山居”时空的疏密—“25处景” (62) 4.2曲折尽致——空间叙事 (65)4.2.1多种路径选择 (65)4.2.2迂回曲折 (67)4.2.3层层院落 (71)4.2.4出人意外 (72)4.3 眼前有景——借景、框景 (73)4.4园林类型提取 (76)4.4.1太湖石 (76)4.4.2门洞 (77)4.4.3廊道 (78)5 “水岸山居”画意营造 (81)5.1 游观的设计 (82)5.2 “水岸山居“如画观法 (83)5.2.1 四种视线 (83)II5.2.2两种剖面视野 (84)5.2.3 三远 (87)5.3 两种移动视点 (90)5.3.1 垂直方向移动——一副山水立轴 (90) 5.3.2 水平方向移动——一副山水长卷 (91) 5.4 模山范水 (91)5.5 总结 (92)6 “水岸山居”建造技艺 (95)6.1 民间建造智慧 (95)6.1.1瓦爿墙 (95)6.1.2夯土墙 (96)6.1.3竹编混凝土墙 (99)6.1.4 斩假石 (99)6.2 屋顶营造 (99)6.3 自然材料的运用 (101)6.4 总结 (101)7 关于王澍建筑哲学 (103)7.1 文人与匠人 (103)7.2 自然与建筑 (105)7.3 全球化与本土化 (105)7.4 传统与现代 (107)7.5 乡村与城市 (109)7.6 建筑文本与建筑实践 (109)7.7 建筑实验与建筑实践 (109)8 结论 (111)8.1“水岸山居”是王澍的代表作 (111)8.2“水岸山居”空间原型 (113)8.3对王澍建筑哲学的思考 (114)参考文献 (117)图表目录 (123)III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29)致谢 (131)IV1绪论1.1课题来源本课题属于王军老师省级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小分支,其次在2014-2015学期本人在导师王军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对“水岸山居”这个建筑作品进行两次的参观于调研,通过与王军老师的实地调研认为本作品在空间、形式、建筑营造、建筑细节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

王澍-水岸山居ppt课件

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村落 /江南园林 /古代山水画 /西方建筑学理论 /类型学
9
王澍的建筑实践原型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传统村落 /江南园林 /古代山水画
10
1.两个村子
宁波慈溪古镇 松阳古村落
11
单体建筑—传统村落
对浙江几百个传统村落的考察,感受到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剧变——乡愁
宁波慈溪古城 (丰富差异性、建造技艺、材料)
5
环境与场地
6
地域环境—杭州
江南自然与文化最好的诠释 一半山水一半城
场地
背山—象山 面水—杜家浦 现状—“水岸边”餐厅/六座旧房子/师生聚集的场所
7
建筑师身份
8
多重身份
/文人 /匠人 /学者 /艺术家 /建筑师
态度
/业余态度 /追求情趣 /对中国传统园林喜爱 /对山水画的着迷 /传统营造技艺的热爱
14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合院类型
四中合院类型 天井式 三面围合 三面围合,东西穿越 东西穿越,南北视线穿越
合院代表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不同的合院在竖向上错落叠合,产生新奇体验 15
水岸山居-村落空间营造
丰富差异性-相似性
传统村落是以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作为依据,自发营造发展演变,具有丰富差异性与相似性。“水岸山居” 汇聚大量的细节的、琐碎的细节,“水岸山居”出现了竹、木、土、石、混凝土、钢多种建筑材料,而这些材 料的建造方式以及形成的构建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场景中会同时出现,而且是毫无装饰的碰撞。
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这三个方面进行建筑设计。 (2)在建筑形态中利用园林片段进行简化转译——类型学。 对于造园王澍更多的是对意境的追求以及邀人进入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叠山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