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e6809a0a6c30c2258019e10.png)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
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标准工时指的是,工作人员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下,做着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的时间,一般是指该工作人员在进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候,耗费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在法律中其实有很多种制定方法:1、秒表测量法,这个方法是直接利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工作人员来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从而直接计算的时间。
但是因为只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人来进行测量的话,会导致标准工时有着很大的误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或者连续的测量,尽量将误差减小到微乎其微。
2、模特法,模特法是将加工这个产品的工艺需要人工负责的部分来划分21种动作,对这21种不同的动作分别测量它的标准工时。
3、简明工作因素法,这个方法也是将加工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动作的划分成最基本的动作,并且让每个动作的时间划分成一样的,直接将这些动作的标准时间定制为一样的。
其实定制标准工时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只要你设定的标准工时合理又合法就可以了。
标准工时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标准作业时间加上辅助该工作的时间就等于标准工时。
在这之中标准作业时间是由加工该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指为了增加这个产品的价值所消耗的人工或者机器的时间,标准工时的减少只能是因为加工该产品的时间减少或者辅助加工的时间减少了。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
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怎么计算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怎么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c8607e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e.png)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怎么计算
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是衡量生产单位或者管理部门绩效非常重要的指标,不仅仅体现了生产单位的作业完成情况更是体现了职能管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情况。
所以很多的企业为了有效的管理生产现场情况,一般在具体的理解到了标准工时的含义之后,再结合到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出适合产品单位标准工时指标。
1、计件单价的公式
按产量定额计算:计件单价=该工作物等级的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
按工时定额计算: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计件单价=该工作物等级的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2、集体计件的公式
按产量定额计算:计件单价=集体计件单位定员内全体人员的工资标准之和
按工时定额计算:定员内全体人员单位时间内产量定额计件单价=集体计件单位定员内全体人员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之和×定员内全体人员单位时间内的产品工时定额。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1665e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d.png)
标准工时计算在工业生产中,标准工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首先,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时间。
而标准条件包括标准工序、标准工艺、标准设备、标准工具、标准工人等。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工时进行计算,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管理。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根据产品的工序和工艺,以及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时间测定和工时分析,计算出产品的标准工时。
而间接法是指根据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时间浪费进行分析,来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
在进行标准工时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工序和工艺,不同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工序和工艺要求,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时间。
因此,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对产品的工序和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2. 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根据工人的实际操作情况,合理评估其工作能力,从而确定标准工时。
3. 设备和工具,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也会对产品的生产时间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设备和工具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其对生产时间的影响。
4. 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也是确定标准工时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d6a2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c.png)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标准工时制工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
方法二:双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200%×加班小时数,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300%×加班小时数,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
1.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2.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fa4ba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c.png)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1.概述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常为一周或一个月)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它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约定的工作时间基准,也是计算工资的重要依据。
标准工时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劳动法律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调整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标准工时的设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工时通常为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工作160小时。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防止过度劳累和超时工作。
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防止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救灾、特殊生产任务等可以临时延长工作时间,但需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计算标准工时工资的方法3.1 基本工资计算基本工资是按照标准工时来计算的,即按照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标准工时为每周40小时,基本工资=月工资/160*实际工作小时数。
3.2 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因工作需要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部分所获得的工资。
加班工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计算,但原则上不低于劳动者的基本工资的定额的200。
加班工资=基本工资*200*加班工作小时数。
3.3 节假日、夜班工资计算在法定节假日、夜班等特殊情况下,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节假日和夜班工资标准会有所提高,以补偿劳动者在特殊时段的工作所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4.需特别注意的问题4.1 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资计算标准履行职责,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2 加班情况用人单位要严格控制加班情况,不得强迫劳动者进行超时工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休息和健康。
4.3 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用人单位违法设定工时标准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2ea4c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a.png)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计算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它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标准工时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1. 简单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
这是最简单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适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情况。
总工作时间指的是完成该批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可以包括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等待时间等。
完成的产品数量是指在这个总工作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2.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效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实际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考虑到生产效率的影响。
如果生产效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实际生产效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3.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设备利用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设备利用率)。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利用率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设备利用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设备利用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二、标准工时的应用。
1. 生产计划安排。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根据标准工时,可以预估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因生产周期过长而导致的生产延误。
2. 生产效率评估。
标准工时也可以用于评估生产效率。
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合理计算标准工时,可以预估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资源,从而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总结。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评估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月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月标准工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34d7a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4.png)
月标准工时计算公式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工时的计算,而月标准工时计算公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月标准工时是指在一个月内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工时数,它是企业管理和员工考核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月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月标准工时的定义。
月标准工时是根据企业的工作制度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每月工作日和每日工作小时数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月的工作日数是固定的,而每日工作小时数也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来执行的。
在中国,普遍的每日工作小时数是8小时,每周工作5天,一个月工作日数通常为22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月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月标准工时=每日工作小时数月工作日数。
这个公式很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一个月内的标准工时数。
比如,如果每日工作小时数是8小时,月工作日数是22天,那么月标准工时=822=176小时。
在实际工作中,月标准工时的计算对于企业管理和员工考核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月标准工时是衡量员工工作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
对于员工来说,月标准工时是考核自己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除了月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首先,月标准工时的计算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
其次,月标准工时的计算要考虑到实际的工作情况,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盲目执行。
最后,月标准工时的计算要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不能简单地以数字来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总之,月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是企业管理和员工考核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地计算和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人力资源,也可以帮助员工保障自身权益和合理享受劳动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理解月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合理地应用于工作中,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d109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d.png)
工业工程七大手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引言工业工程是一门关注如何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的学科。
而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在工业工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标准工时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衡量生产效率和工时成本,进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业工程中常用的七大手法以及它们在标准工时计算中的应用。
七大手法1.时间测量法:时间测量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作任务的各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标准工时。
通过对多个工人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计算出标准工时的平均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务比较简单和重复性高的工作。
2.工序分析法:工序分析法是通过将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细分为多个工序,然后对每个工序进行分析和计算标准工时。
通过对每个工序的时间测量和工艺要求的评估,可以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再进行累加得出整个工作过程的标准工时。
3.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通过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来观察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计算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内容比较繁杂和复杂的情况,可以减少整个工作过程的测量时间。
4.分析比较法:分析比较法是通过对相似工作任务的时间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来推测出新工作任务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细致测量和分析的情况,可以快速估计出标准工时。
5.工时调查法:工时调查法是通过对工人进行访谈和调查来获取工作任务的工时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计算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任务比较复杂,难以测量的情况,可以直接从工人口中获取关键数据。
6.工时测定法:工时测定法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来获取工作任务的工时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计算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7.标准时间法:标准时间法是通过统计和分析大量的历史工时数据,来估计新工作任务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任务比较规范和重复性高的情况,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模型来进行标准工时的计算。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以上七大手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合和调整,以得出准确的标准工时。
工厂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工厂工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340c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d.png)
工厂工时工资计算方法工厂工时工资计算方法对于企业来说,计件工资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在生产任务不多的时候,企业的人力成本压力也不大。
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工厂工时工资计算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月、季、年的工作日×8小时/日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注: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用人单位在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休息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计件工资制的类型和种类1、无限计件工资制不论完成定额多少,均直接按统一的计件单价计算工资,超额不受限制。
其计算公式为:实得计件工资=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单价或实得计件工资=实际完成的定额工时×小时工资率。
比如,某工厂在一个月内共生产合格产品300件,每件产品规定的计件单价为3.50元,计算其实得计件工资。
根据公式则为:实得计件工资=300×元。
2、有限计件工资制指对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规定超额工资不得超过本人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或金额的限制。
超过限额不再计酬,也可采用计件单价累退办法。
超额越高,计件单价越低。
如超额10%以内,每件1元,超额10%~15%,每件0.5元,超过15%以上,每件0.2元(也叫累退计件工资制)。
实行这种形式,一般是由于管理水平低,定额不够先进,为防止超额过多而采取的一种限制办法。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37596e33d4b14e8424687e.png)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
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其中影响评比的因素包括:
a)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b)设备工具的完善度;
c)操作者的教育程度;
d)工作的困难度。
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宽放:宽放是指由于疲劳,生理需求,管理需求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给予标准工时制定调整的一个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446ca0f01dc281e43af08a.png)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一、法律定义1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
75天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加班工资=月薪÷21。
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工资=月薪÷21。
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
75*10*1。
5+1250/21。
75*12*2=3491.4元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088bd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6.png)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3.2、正常时间: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https://img.taocdn.com/s3/m/3ad9bbcc26fff705cd170a1d.png)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
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式中: H- 板厚mm k B -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T 机=k BH22.2.棒料:式中D —棒料外径 mm2.3. 管料:式中d 0—管料内径;mm2.4..方管:式中:H—方管外形高mm ;H 0—方管内腔高mm ; B 0—方管内腔宽mm ;3.吊料时间: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T机=D24T 机=D —d 02 2410000T 机=H—H 0*B 0208000T吊=L 1000 T装卸LD综上所述: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剪板单件工时定额: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b —剪角次数剪板工时系数表=0.12+1800840T =k *a+b a3注:准备工时按100件基数计算,每件0.2,共计200分剪板毛刺工时:T=0.3 + 处理长度/400剪板校正T校=k*T材料系数K=1~1.52.冲压每冲一次工时3..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方法折弯工时定额:t2=Σa i折弯工时定额系数表注:规格栏中,为折弯长度,a为每折一刀的工时(理论计算:每刀0.15分×折1.5=0.225+0.2=0.425→0.5)↓准备工时三.风割焊接工时定额计算标准1.风割工时公式:修磨工时含补焊工时: T 修磨 = T 风割 /22.焊接单件工时: T 焊接=T 工件装卸+T 点焊+ T 全焊 2.1 装卸工件工时:T 工件装卸=(T 01+0.2n )B式中:T 01—装卸基本工时;(取T 01=0.2); n-- 工件数 B-- 重量系数(见表)2.2. 点焊单件工时:T 点焊= T 02+0.1J+0.1N式中:T 02—点焊基本工时;J —点焊数;N —点焊时工件翻转次数;2.3. 全焊单件工时:T 全焊= T 03+0.1M+0.1N+L Σ/200+0.2NC 式中:T 03—全焊基本工时;M —焊缝段数;N —全焊时工件翻转次数;L Σ--焊缝长 NC---焊接参数调节次数注:小件装卸与点焊工时合并,统称点焊工时; 重量系数(B )T风割=风割长度×3+1.5V1、飞溅按焊接工时的二分之一计算+0.12、校正按焊接工时的二分之一计算+0.13、有辅助工帮助表卸模,从焊接工时中分取三分之一4、焊接有准备工时按每项20分钟5、点焊螺母按0.5分钟一个四.钻床工时定额1、T=kT机+ T装卸其中k—难度系数有工差要求k=1.5 有深度要求k=1.1 扩孔及攻丝k=0.82、机动时间:T机注:L/D≥8时,须另增排屑时间60%。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ec670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d.png)
标准工时常见的计算方法前言: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三个概念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标准化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2—标准工时的界定条件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2、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3、使用规定的设备、治工具;4、由受过训练的作业人员;5、在不受外在不良影响的条件下;6、达成一定的品质要求。
—3—标准工时的作用1、效率管理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时间作计算分析,以作为设备购置之依据,及采取适当之应变措施。
3、设备计划透过标准工时及设备的产能,将整厂的设备作最佳的安排。
4、人员及负荷计算生产计划拟定后,可依据标准时间计算所需之人工小时及所需人员,而且前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期负荷的情况都需依据标准时间来计算。
5、标准产能计算的依据依照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各产品的标准产能。
6、生产计划进度安排依照标准工时来安排各产品的生产进度。
7、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制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8、人机配合的计算依据标准时间,方可适当安排人员及机器的配置,以减少人力的浪费。
9、生产线平衡的计算生产在线各工作站若配置不当,会造成瓶颈及过多空闲时间而造成浪费,需在标准时间适当地安排工作。
车间生产工时计算公式
![车间生产工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2e6b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d.png)
车间生产工时计算公式
车间生产工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工时= 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产量
其中,标准工时指的是单件产品所需的工作时间,即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标准时间。
标准产量指的是在标准工时内能够完成的产品数量。
实际产量指的是车间在一段时间内实际制造的产品数量。
使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车间在一段时间内的总工时,从而进行车间产能评估和工序平衡分析等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公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场景和数据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
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
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
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
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
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
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本公
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4.1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
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4.2评比技术:标准作业状态(作业速度)并对之有感性化的认知。
评价结果定量化。
4.3平准化法(平准化法又称西屋法)
4.3.1、熟练程度(表现工人的工作能力,在完成工序连续性,动作有没有犹豫不诀情况)
4.3.2、努力程度(表现在动作的速度上,工作的重要会影响速度,而工作
时集中注意力亦影响速度)
4.2.2标准工时具体的设定方法:(本公司标准工时是由秒表法设定)
a、准备秒表,笔和记录窗体《现场观测工时统计表》。
B、选择运作顺畅生产线,记录每道工序的工序名称和观测后用秒表测试的操
作时间。
其中,每道工序观测后的操作时间最少记录5组数据;可便于计算出标准工时,并能够挑选出更合理的数据。
C、在观测的同时必须对每道工序进行宽放和评估努力,熟练程度;并在过程
记录窗体上作记录。
对人员的配置同样做记录。
D、产品加工的流程图务必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便于清楚知道产品加工
的顺序和正确性。
E、在加工过程中,影响作业时间的工治具,辅具必须在过程记录窗体上体现。
F、计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找出瓶径工时,并计算出产线时产和人均
时产以及线平衡率。
五、标准工时变更
5.1、新增机型投入生产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时间。
5.2、工程变动、工艺变更等引起作业情况变化,必须对相应的标准间做相应更新。
5.3、工治具的增加引起的工序操作的变动,必须对相应的标准时间做相应更新。
5.4、新产品和更新过的产品标准工时由IE工程师建立。
由于作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新进员工操作生疏,厂房内温度过高,通风设施不够好;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料,缺料和混料现象,作业方法不当,工作顺序的复杂化,引起异常工时增加.
采用时间标准将计算的方式most;
让率=(作业时间是+附加时间)/(作业时间是+附加功能+小时时间。
你率标准时间*生产数量/让时间* 100 %;
1 .有效计算方法:
效率=实值/标准时值×100%
工作效率=产量×标准工厂时÷投入工时×100%
产量÷标准时实=产量×100%
为标准作业时间÷实时工作时间×100%
转净运=转率运气可转运÷时间上的时间×100%
故障率(mlb . com)报道,下面数除以运转总时间×100%
衡效拉平序工业率总时间最长的比率和工业上到序时间×人员数)×100%
不合格率为不良个数除以生产个数×100% =(1 -拉平亏损衡效率)×100%
2 .计算方法:时工业标准
标准周期时间(c / t)*(数平均预测实)=()相比评价1 +
“现场”<>﹐「现货”﹐「感想”11 of 13 c
标准产能= 投入时间*投入人数
标准时间*标准人数
标准周期时间(c / t)正常工作时间
瓶子颈工时(l / t)=(c /吨)max
标准时间:c / t *(1 +宽放率)
标准时间:正常工作时间+宽放时间×100%
价系评价×时间观测=宽放+(1×数比率)×100%
标准总工厂时(s / t)=(c /吨)后,*(数名标准“1 +宽放率)
B3工时定额的组成
C 1 单件时间(用Tp表示)
单件时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作业时间(用TB 表示):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
它又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其中基本时间(用Tb 表示)是直接用于改
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而辅助时间(用Ta 表示)是为实现上述工艺过程必须进行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b) 布置工作地时间(用Ts表示):为使加工正常进行,工人照管工作地(如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7%计算。
c)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用Tr 表示):工人在工作班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按作业时间的2%~4%计算。
若用公式表示,则Tp=TB+Ts+Tr=Tb+Ta+Ts+Tr
1)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
(2)测标准工时需要的条件是:a、作业人员都是经过良好训练的熟练操作工,b、必须是正常速度,c、所有物品都是良品,在以上条件下然后需要用码表测出从第一个工序到最后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反复测量取平均值.
(3)用所得的平均值除以85%即得到标准工时.(为什么取以85%,因为考虑人不可能象机器,而我们的嫁动率在正常情况下需达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