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 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I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I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的要求.)2.(1.5分)(2006•广东)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6.(1.5分)(2000•上海)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0.(1.5分)(2006•广东)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12.(1.5分)(1998•上海)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B C13.(1.5分)(1996•上海)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D16.(1.5分)(2001•广东)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17.(1.5分)(2009•闵行区一模)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19.(1.5分)(2000•上海)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B C21.(1.5分)(2006•上海)如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22.(1.5分)(2005•上海)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储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23.(1.5分)(2006•上海)如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处捕捞,因为种群26.(1.5分)(2011秋•石家庄期末)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27.(1.5分)(2008•广东)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30.(1.5分)(2006•广东)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31.(1.5分)(2013•闵行区一模)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32.(1.5分)(2006•天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33.(1.5分)(2013秋•龙井市校级期末)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34.(1.5分)(2011秋•邵阳期末)图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Ⅰ、Ⅱ和物质M、N与图示相符的是()①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②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③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④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35.(1.5分)(2012秋•莘县期中)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36.(1.5分)(2014秋•资阳区校级月考)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37.(1.5分)(2014秋•红岗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8.(1.5分)(2012春•乳山市期末)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39.(1.5分)(2014秋•武侯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40.(1.5分)(2013秋•晋江市校级期中)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促进作用的示意图,图2为α﹣萘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情况.请据图1和图2判断,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41.(10分)(2013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当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浆(效应B)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其特点是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42.(10分)(2013秋•栾城县校级月考)如图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①(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④⑤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过程①②(填序号)加强所致.(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脱落酸,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细胞的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44.(10分)(2013秋•城区校级期末)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1)③为分解者,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2)6为光合作用,7为呼吸作用.(3)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
棠湖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①T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细胞.
②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又将甲小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小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小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观察结果是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小鼠。
(3)艾滋病 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蚊蝇叮咬不会传染HIV,A正确;
B、HIV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B正确;
C、2018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C正确;
D、艾滋病可通过性传播,因此与已感染HIV但未发病的人发生性行为有感染风险,D错误。
3.下列对HIV和艾滋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被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不会感染HIV
B。 HIV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
C。 2018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D。 与已感染HIV但未发病的人发生性行为没有感染风险
【答案】D
【解析】
B、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B错误;
C、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2019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答案(6套 )
试卷及参考答案一起人教版2019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卷(一)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每题1.5分)1.关于育种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B.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C.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D.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考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形成新的基因,但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虽可提高突变率,而有利变异的比例不会提高,A错误;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体,排除显隐性的干扰,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只要选得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植株,即可繁殖推广,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合品系,B正确;C、多倍体育种得到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相对来说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C 正确;D、假如F2为ddTt,自交后F3为ddTT、ddTt和ddtt三种基因型,在F3代的表型上并不能确定ddTT、ddTt哪个是纯合的,为了能够辨别ddTT、ddTt是纯合子,还要进一步进行自交实验.如果在F4代中没有出现性状分离,那么基因型一定是ddTT.因为ddTt自交后后代基因型为ddTT,ddTt,ddtt,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杂交育种的育种周期长,一般都需连续自交3﹣﹣4代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D正确.故选:A.2.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将两个各具有期望的优点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再经过选育就可能获得符合需要的新品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B.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C.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杂交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育种进程较快【考点】杂交育种.【分析】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操作简单,目标性强;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解答】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A正确;B、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B正确;C、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且获得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育种周期较长;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D错误.故选:D.3.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B正确;C、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烟草原生质体),C正确;D、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正确.故选:A.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分别将它们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考点】杂交育种;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诱变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解答】解:AaBB的个体→①AABB,可以采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AaBB的个体→②aB,aB是单倍体个体,需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AaBB的个体→③AaBBC,AaBBC个体比AaBB个体多了基因C,应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导入外源基因C;AaBB的个体→④AAaaBBBB,AAaaBBBB是多倍体个体,可采用多倍体育种.故选B.5.大豆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B.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单倍体植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1、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判定出这株植株X是杂合子,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比例逐代提高.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解答】解: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抗病植株都是单倍体,高度不育,A错误;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由于不抗病的植株被淘汰,所以不抗病基因的频率逐渐降低,抗病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所以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升高,C错误;D.由题意可知,抗花叶病毒的植株X含有40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植株X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共含有2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共含有40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D.6.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n,AA和aa的频率均为()[1﹣()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⑤【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1、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2、隔离是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3、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基因频率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解答】解:由题可知:该种群的初始状态豌豆的基因型全部为Aa,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a=50%,经过n代自交后,Aa=()n,AA=aa=()[1﹣()n];因此自交n代后,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即为:A=a=()[1﹣()n]+×()n=50%,由此可以看出,种群在这些年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①由题意知,该种群没有产生隔离现象,①错误;②该过程没有出现新基因,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②错误;③由于这些年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③错误;④由题意知,经过连续自交,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④正确;⑤由以上分析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因此生物没有进化,⑤正确.故选:A.7.萝卜和甘蓝杂交,能得到的种子一般不育,如果要得到可育的种子,你认为应该采取下列哪种措施()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B.利用染色体数目加倍技术C.利用细胞融合技术D.利用诱变育种技术【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萝卜和甘蓝两种植物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不育,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子代无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想要让它可育必需使它可以产生正常配子.【解答】解:萝卜和甘蓝杂交所得的个体为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可表示为AB,其不可育,只有经过加倍为AABB时,减数分裂才能正常联会,产生可育配子.因此,需要利用染色体数目加倍技术,使杂交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经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配子.故选:B.8.如图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都属于物种形成的范畴B.图中A表示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D.图中C表示种群间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隔离是形成新的物种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遗传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范畴,A错误;B、图中A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 错误;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但是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形成新的物种,C错误;D、图中C表示种群间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故选:D.9.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耐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向耐药性细菌方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改变了,新的病菌(物种)一定会产生【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B 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改变(上升),使病菌发生了进化,C正确;D、“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但没有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故选:C.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C.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C、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C正确;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C.11.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本题是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分析题图梳理通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过程,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解答】解:A、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最终形成不相同的两个物种b、c,A正确;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的差异,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C正确;D、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C.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处在动态变化中,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D、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13.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推出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解答】解: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用于维持渗透压;故A错误.B、血浆中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C、组织液中含有激素,但消化酶存在于消化系统,属于外环境成分;故C错误.D、淋巴中生活的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而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故D错误.故选B.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中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量增多时,可作为肝炎的一个诊断依据.据此答题.【解答】解:A、内化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存在,A 错误;B、“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肝脏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B正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D错误.故选:B.15.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⑤正确.故选:D.16.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B、②是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增加排尿量,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①、②、④内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17.关于如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②表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③表示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等参与;④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正确;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正确;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错误.故选:D.18.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所以甲状腺的活动可直接受神经系统支配.【解答】解:A、神经系统也可直接支配甲状腺的活动,A错误;B、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多种,如乙酰胆碱,本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兴奋都可传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正确;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D错误.故选:C.19.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制,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D.眼大与眼角上翘【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高鼻梁与塌鼻梁,是鼻梁的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卷发与直发,是头发的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五指与多指,是手指多少的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眼大与眼角上翘,是眼的大小和眼角的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眼大与眼小或眼角上翘和眼角不上翘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2.下列各项,除哪项外都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A.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后研究多对相对性状C.先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现象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答案】C【解析】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因此孟德尔并没有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C错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是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反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答案】C【解析】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 l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最终得出结论.4.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阆中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D、酵母菌酿酒时前期需要氧气,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后期发酵产生酒精,需严格密封,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自养型微生物 培养基中可以不添加有机碳源。
4.以下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用刚果红染色法
【详解】A、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误;
B、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适宜,细菌中性偏碱,霉菌中性偏酸,B错误;
C、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C正确;
D、平板划线法可以采用涂布分离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的组成,意在强化识记能力,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7.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变量是不同的pH梯度
B. 控制不变的量有温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等
C。 可通过测定滤出的果汁体积判断果胶酶的最适pH
D。 pH过低时,果胶酶活性变小,但不失活
故选C。
11.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植物的芳香油
B. 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C。 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有机溶剂后就可以获得芳香油
【详解】A、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鉴定,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A正确;
B、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所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在培养基中加人酚红指示剂,B正确;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理)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40分) 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 .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2.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 .血浆与组织液的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 .血浆与组织液的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3.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 清水后。
立即测量尿流量。
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4.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 .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C .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 .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 的变化趋势、引起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 2、Na 2CO 3B .降低、乳酸、NaHCO 3C .升高、CO 2、H 2CO 3D .升高、乳酸、NaHCO 37.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A .输液不久后的动物B .患糖尿病的动物C .切除垂体的动物D .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8.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 .红细胞B .吞噬细胞C .淋巴细胞D .血小板9.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 )的叙述,错误的是①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 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 的人称为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3HCO -Cl +Na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10.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11.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2.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A.血浆CO2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D.血糖浓度升高1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C.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D.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14.下列叙述中,符合人体内糖类代谢特点的是A.胰高血糖素可促进消化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肝糖原的分解B.人体所需的糖类都来自于食物C.静止或剧烈运动状态下的血糖含量都维持不变D.胰岛素不直接参与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过程15.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说法正确的有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D.人体产热主要是指肝脏和骨骼肌16.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青阳中学老校区)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度9月份月考试卷高二生物命题人:审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3.判断蚯蚓是否是环节动物,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所有的环节动物都有分节;所有的蚯蚓身体也是分节的;所以,所有的蚯蚓都是环节动物.这样的结论是经过下列科学思维的哪一过程得出的()A观察B建立模型C分类D推理4.卵细胞形成特点不同于精子形成特点的是()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无变形期②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无联会现象④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5.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出现的是()A分裂间期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6.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分别是()A46、92、92B46、0、46C23、46、46D92、92、927..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A46B23C4D08.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A人的红细胞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卵巢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B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C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D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10.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②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③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一般都相同④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A同源染色体配对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12.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下列基本步骤,其受精作用的实质是()A精子和卵细胞的互相识别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卵细胞核与精子细胞核互相融合1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2.鼠的毛色类型由B—b控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3胎共生出9 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3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3只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可能为( )A.BB、Bb、bb B.bb、Bb、BBC.Bb、BB、bb D.Bb、bb、BB3.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性状分离 B.显、隐性遗传因子分离C.同种遗传因子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5.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
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A.4种B.6种 C.8种D.9种6.把圆皮豌豆和皱皮豌豆杂交,F1全是圆皮豌豆,F1自交,F2中皱皮豌豆1 851株,则理论上圆皮豌豆有( )A.481株B.617株 C.1 851株D.5 553株【答案】D7.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二代个体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A.9/16 B.3/8 C.3/8或5/8 D.3/16或1/168.把高茎(D)豌豆与矮茎(d)豌豆杂交,F1有高茎192株,矮茎189株,那么,亲代的遗传因子组合是( )A.Dd和dd B.DD和dd C.Dd和Dd D.DD和Dd9.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分)(2001•天津)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2.(2分)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6.(2分)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7.(2分)(2006•卢湾区一模)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10.(2分)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如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13.(2分)(2001•广东)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2分)某地3年前新办了一个养兔场,由原来不到50只的长毛兔繁殖到现在的上万只.从1516.(2分)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19.(2分)稻田中,农民要拔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20.(2分)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处捕捞,因为26.(2分)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30.(2分)新疆某地在蝗灾发生时特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蝗灾严重的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9分)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神经递质.(2)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3)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出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这种物质最可能是糖蛋白.(5)当抗原侵入人体后,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浆细胞细胞制造出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细胞彻底水解.(6)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进而使T细胞活化,同时使B细胞致敏,最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疾病病.32.(6分)(1)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反馈调节.(2)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下丘脑.33.(4分)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填“高”或“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②(填序号).(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D左右(用字母表示).34.(10分)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3)图中D→C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呼吸作用作用实现的,碳元素在C→A过程的流动是以有机物形式进行的.(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35.(11分)如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1)该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草→兔→鹰,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草.(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兔、食草昆虫、蚱蜢,蛇是三级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三、四、五营养级.(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竞争关系.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分解者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群落.(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蜥蜴数量将会减少.(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的绿色植物125千克.(6)该食物网中是生产者的是草.。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B.血液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答案】D【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正确。
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答案】D【解析】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血浆和淋巴,D正确。
3.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C.当人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A错;寒冷刺激后,图中①的含量增加先于②和③,B错;当体内缺水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错;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D正确。
4.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
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A.这个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是因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答案】C【解析】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