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连的悲剧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于连悲剧命运的成因

刘海晓华中师大

【摘要】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一方面他对现状不满,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命运,被人称作是反对封建权贵的勇士;另一方面,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阴险、虚伪,是一个靠踩着女人的肩膀上位的阴谋家。但是,于连的命运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对于于连的悲剧成因,人们对此各执一词。这里,本文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于连本身的性格缺陷及社会环境等各种方面对于连的悲剧成因作综合探讨,以期对于连及于连所生活的年代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于连《红与黑》悲剧成因

《红与黑》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的代表作。其副题是“1830年纪事”。这表明了作者通过描写当代法国两种对立的力量和斗争,反对社会现实,批判复辟王朝的创作意图①。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为背景,以平民知识分子于连·索黑尔与贵族资产阶级上层社会顽强曲折的斗争为主线,着重描写了他从18岁到德·瑞那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开始,到23岁因枪伤市长夫人而被送上断头台为止短短5年间的生活历程。在这部小说中,司汤达以比较重的笔调记述了于连的“奋斗”历程,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的“社会风气”。从这里来看,作者的意图应该是借于连的悲剧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因此,分析于连的悲剧成因,除去于连自身的性格缺陷之外,社会因素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一、于连树敌太多。

读完整本书后,我们再回想一下,我们不会记得于连有几个朋友,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于连除却两个真心爱她的女人德·瑞纳夫人和马特尔小姐之外,根本就没有朋友,这也是于连在落难时出了两个女人外,没有人肯营救他的原因。所以说,缺乏朋友,树敌太多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我想以于连聪明才智不会不理解这一点,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于连不肯交一个朋友呢?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学分析,归根到底还在于他的心理原因。虽然,于连出身卑微但是他很高傲,很有自尊而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出身低微,夫人,但是我并不低贱。”②从这一句于连与德·瑞纳夫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于连是一个高傲的人,他甚至有些瞧不起那些高高在上,却是通过不劳而获的所谓的“贵族”。从于连的整个奋斗过程来看,他为实现自己的幻想,靠的是自己出众的才能和顽强奋斗,而不是他人的施舍。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他所追求的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的。少年时期的于连聪明好学,意志坚强,精力充沛。他接受了启蒙思想家的自由平等观念和无神论思想,并在一位拿破仑时代老军医的影响下,崇拜拿破仑,幻想着通过“入军界、穿军装、走一条“红”的道路”来建功立业、飞黄腾达。在拿破仑时代,他的这种期望是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然而,在他14岁那年,波旁王朝复辟了,平民可以平步青云的拿破仑时代过去了。于连不得不选择“黑”的道路,幻想进入修道院,穿起教士黑袍,以便将来成为一名“年俸十万法朗的大主教”。这使得他对这个社会愈加不满,对贵族愈加愤怒,因此这种心理因素使得他不愿意与贵族搞好关系,甚至追求市长夫人并与市长夫人在热恋时依然想的是报复市长。这种仇恨贵族,不惜树敌的态度导致的后果,就是他被贵族所彻底不容了。虽然,马特尔侯爵接收了于连作为他的女婿,但这也是在马特尔

小姐的坚持和怀孕的因素下,侯爵不得已才答应的。因此,在于连即将要改变命运飞黄腾达时,贵族和教士联合起来将他送上了断头台,于连的悲剧下场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于连缺乏成熟的政治头脑。

于连的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多半是出于他对复辟王朝的不满与对践踏自己尊严的报复这种动机的,因此,于连的斗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我们必须承认于连的奋斗和抗争“是除了个人尊严和出路而别无他想的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我们不能说他是个野心家。在作者笔下,他的“野心”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敢于在复辟时代对现实表示不满和反抗,敢于在才智、勇气和人格上压倒包括大资产阶级在内的上层社会,“敢于在大事业舞台上显身手”。为自己赢得和拿破仑一样的命运,作者声称于连是“野心家”,这种野心家与革命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司汤达称于连为“野心家”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对复辟王朝的不满,同时隐晦的赞扬了于连的反抗精神。但是,作者仅仅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在不公正待遇下敢于反抗的人,而不是“改造”这种制度的人。于连是王朝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其反抗是基于社会对他的压制和他个人的野心。他追念大革命时代,因为像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会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可是,在这个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朝复辟时代,他只能扮演“一个逆叛的平民的悲惨角色”,成了与“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他憎恶教会的虚伪卑鄙,蔑视贵族的“合法的权威”,鄙夷资产阶级的“污秽财富”。③于是他对复辟社会进行了报复性的绝望的反抗。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复辟社会的抗议情绪,但由于其是孤军奋战,缺少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所以必然遭到失败。

三、于连的性格弱点。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于连的这种性格的复杂性,是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的。时代的变迁,不堪受辱的内心,受人歧视的社会地位以及向上爬而不能如愿的愤怒,形成了于连自尊、怀疑、敏感和积极反抗的性格。

③例如,进入巴黎时,于连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的。一方面,他憎恨巴黎的一切,认为“巴黎是阴谋伪善的中心”;另一方面,他又因“终于要在伟大的事业的舞台上显露身手”而高兴。在他的内心深处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真诚与虚伪、自尊与虚荣的激烈搏斗之后,他鄙视上层社会的纨绔子弟,却又欣赏他们的“文雅有礼”,逐渐陶醉在上流社会的美女、音乐和鲜花之中。他十分仇视侯爵巧取豪夺、大发横财的行径,但当领悟到侯爵有意识把自己栽培成“一个上流社会的人”时,却又甘心为侯爵效力。在维立叶尔,于连从未曾想过“怎样去奉承人,怎样去替人家说话”,到巴黎后,他却在野心的驱使下,为了替极端无耻的“老蠢材”谋取美差,竟利用职权之便挤走了正直的葛斯先生。事后,他良心复现,对自己的恶行惊叹不已。但随机又为自己辩解道:“如果我想成功的话,我还要做许多不公道的事情。④于连的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他最终走上了覆亡的道路。

四、社会背景下的必然。

虽然于连的失败,有他自身的许多原因,但是从哲学上的矛盾论来说,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