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合集下载

GC-YL-10160川芎检验操作规程

GC-YL-10160川芎检验操作规程
计算公式:
二氧化硫残留量(mg/kg)=(V供-V空)×C×0.032×106
W供
式中V供为供试品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V空为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c 为氢氧化钠滴定液摩尔浓度,mol/L;
W供为供试品的重量,g。
0.032为lm l氢氧化钠滴定液(l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质量,g;
【鉴别】
(1)显微鉴别
仪器与试剂:生物显微镜、酒精灯,水合氯醛等。
方法: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
标 题
正 文
1
2
2.1
2.2
3
3.1
3.1.1
3.1.2
3.2
3.3
3.3.1
3.3.2
4
4.1
4.1.1
4.1.2
4.1.3
4.2
4.2.1
4.2.2
4.2.3
4.3
4.3.1
4.3.2
4.3.3
4.4
4.4.1
4.4.2
4.4.3
5
5.1
5.1.1
5.1.2
6
6.1
6.2
6.3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及四部
方法: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当归内酯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置棕色量瓶中),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三七内生真菌分离与分子鉴定(Ⅰ)

三七内生真菌分离与分子鉴定(Ⅰ)

三七内生真菌分离与分子鉴定(Ⅰ)张玉洁;和泽高;唐龙山;常征;陈中坚;张铁【摘要】Endophytic fungi are isolated from Panax notoginseng and molecular sequences of 18S - ITS - 28S rDNA of the fungi are analyzed. 158 strains of various entophyt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root, stem and leaf of P. notoginseng. 91 strains of the endophytic fungi out of 92 strains are molecularly identified belonging to 19 genera. Another one is considered as a new species with highest ITS sequence identity of 84% to the known sequence in GenBank.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ntophytes in P. notoginseng are diversity and rich, and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t quantity and specie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P. notoginseng.%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通过18S-ITS-28S rDNA 序列分析进行鉴定。

结果从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得到158株形态各异的内生真菌。

对其中92株的ITS序列分析显示,91株分属于19个已知属,另1株真菌的ITS 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序列最高相似性为82%,认为是一新种。

川芎化学成分的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

川芎化学成分的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

川芎化学成分的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川芎(学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南地区。

川芎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领域,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川芎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评价与分析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我们对川芎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我们成功地鉴定了川芎中的化学成分包括川芎素、川芎内酯、川芎醇等。

川芎素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

川芎内酯则具有镇痛、抗血栓形成等功效。

此外,川芎醇也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接下来,我们对川芎的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

川芎的质量评价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

外观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形态、色泽、异味等指标,可以通过目视观察和感官判断来进行。

理化性质的评价可以通过测定川芎的含水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指标来进行。

微生物限度的评价则是通过检测川芎中的大肠菌群、黄曲霉菌等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化学成分的评价是川芎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进行定量和鉴定。

在分析方法的研究中,我们着重探索了川芎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指纹图谱是一种通过测定药材中的多个成分来评价其质量的方法。

我们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紫外检测器,成功地建立了川芎的指纹图谱。

通过比对川芎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或不同加工工艺的指纹图谱,我们发现了川芎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为川芎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此外,我们还利用质谱技术进行了川芎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川芎中的化学成分。

我们使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川芎中主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川芎中川芎素、川芎内酯、川芎醇等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川芎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发酵中药对育肥猪免疫力的影响

发酵中药对育肥猪免疫力的影响

发酵中药对育肥猪免疫力的影响作者:张伟伟高婷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4年第02期作者简介:张伟伟(1990-),男,本科,中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高婷(1991-),女,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摘要:为寻找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替代品,推动养猪业发展,本试验研究了发酵中药对育肥猪免疫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中药,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表明发酵中药可以有效提高育肥猪的免疫力。

关键词:发酵中药;育肥猪;免疫力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4)02-0028-032020年7月,我国全面禁止使用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对畜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发酵中药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替代品,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更加广泛。

发酵中药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中药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产生新的有效成分,强化药效,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

研究发现,将辣蓼、青蒿、杏仁等中药发酵而成的六神曲具有抗菌、抗病毒功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1]。

研究人员通过醋酸乙酯萃取川芎内生真菌发酵液,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内酯化合物,表明中药经发酵后可以产生新的活性物质[2]。

其次,发酵中药的毒性较低。

研究证实,巴豆经发酵处理后,毒性明显降低,安全性显著提高[3]。

最后,发酵中药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

饲喂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可增加母猪粪便中乳杆菌属、毛螺菌属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有害菌的数量,从而降低母猪的发病率[4]。

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中药对育肥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为发酵中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的中药组方由松针、白术、黄连、陈皮、黄芪、甘草组成,质量比为4∶4∶2∶3∶4∶3。

将上述中药混合,粉碎,制成200目的超微粉。

川芎的鉴定方法及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

川芎的鉴定方法及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

川芎的鉴定方法及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川芎的鉴定方法、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从本院中药房采集川芎样本进行鉴定,统计鉴定、性状等。

从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100例实行常规治疗用常规组表示,10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川芎治疗纳入川芎组,统计川芎组疾病分布情况,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川芎鉴定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多种方法,鉴定结果显示产地不同性状或多或少也不同;川芎可用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等治疗,心脑血管占比最高,为72.00%;川芎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常规组84.00%(P<0.05)。

结论:掌握川芎特征,合理采用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等进行有效鉴定,可区分川芎真假,评估川芎品质,保证川芎用药安全。

川芎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确切疗效,可用于妇科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治疗,与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相关,和川芎主要成分在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心肌细胞保护、微循环改善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相关。

【关键词】川芎;药理分析;临床疗效;鉴定方法川芎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草药,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根茎,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味辛、性温[1]。

从中医典籍中可知该药具有理气止痛、行气开郁、活血化瘀、祛风燥湿等功效,在胁痛腹疼、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血虚头痛、经闭痛经等治疗中均有体现。

随着川芎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心肌功能保护、血小板聚集抑制等多方面存在积极作用,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2]。

为深入了解中药川芎,对川芎鉴定方法、药理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从本院中药房采集中药川芎样本进行鉴定。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患者20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100例常规治疗纳入常规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20~78(45.58±12.84)岁;病程0.1~5.5(3.04±1.41)年]。

中药川芎有效成分鉴别的实验材料

中药川芎有效成分鉴别的实验材料

对于川芎的认识一、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六味药材组成。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黄芪,当归,川芎的有效成分。

二、实验分为两部分: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以及运用薄层色谱技术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鉴别。

三、川芎含挥发油约1%。

鉴定出油中成分有40种,占挥发油的93.64%,其中主成分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占58%、3-丁酜内酯(3-butylphthalide)5.29%和香桧烯(sabinene)6.08%。

根茎中所含的内酯化合物,除上述提到的二种外,尚含丁烯酜内酯(butylidene phthalide)、川芎内酯(sankyunolide)、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4-羟基-3-丁酜内酯(4-hydroxy-3-butyl phthalide)、川芎酚(chuanxingol)、双藁本内酯(2,2′-diligustilide),以及3-丁基-3,6,⒎三羟基-4,5,6,7-四氢苯酞等。

含氮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chuanxiongzine)、perlolyrine、盐酸三甲胺、盐酸胆碱、L-异亮氨酰-L-缬氨酸酐(L-isobutyl-L-valine anhydride)、L-缬氨酰-L-缬氨酸酐、1-乙酰基-β-卡啉、尿嘧啶、腺嘌岭和腺苷。

酸性或酚性化合物有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1-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乙烷、4-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香荚兰酸、阿魏酸(ferulic acid)、瑟丹酸(sadanic acid)、大黄酸(chrysophic acid)、棕榈酸、香荚兰醛和亚油酸。

此外,川芎根茎尚含中性油,其成分为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烷酸乙酯,异十七、异十八烷酸乙酯和异十七烷酸甲酯。

另含5,5′-联呋哺甲酰醚(bis-5,5′-formylfurfuryl ether)、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蔗糖和一种脂肪酸甘油酯。

多产区川芎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PCR—DGGE分析

多产区川芎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PCR—DGGE分析

多产区川芎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PCR—DGGE分析研究采用PCR-DGGE和DNA测序技术,探究了四川5个不同产区间川芎内生真菌群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川芎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不同个体、不同产区间的差异,同产区不同个体川芎内生真菌的相似程度较高,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较低;道地产区都江堰市石羊镇川芎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其他4个产区丰富,同时与其他产区相似度均很低,存在其他产区未见的特有种。

综合分析认为在四川5产区中,都江堰市石羊镇的川芎内生真菌种群最为多样且群落结构相对固定,这可能是川芎道地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标签:川芎;内生真菌;PCR-DGGE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主产于四川都江堰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1]。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产地间的川芎活性成分含量及配比存在明显差异[2-3]。

植物内生菌在维持药用植物内环境的稳定性和维系中药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4]。

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多样性受生境的影响显著[5],不同的生长环境导致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用植物中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的区别[6-7]。

本研究首次采用PCR-DGGE结合DNA测序技术,对四川5个不同产区的川芎内生真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不同产区间川芎内生真菌群的差异性,以期从微生态角度阐释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

对丰富中药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建立川芎微生态群落结构树,深入开发药材中的微生物资源,提高和稳定川芎药材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2011年4-5月分别采自四川彭州、都江堰、眉山、彭山,采集时选取长势良好,没有明显病虫害的川芎根茎,采用“S”形平行采样法,每个产区采集20株,每株间隔2~2.5 m。

记录并编号后迅速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去掉根和地上部分,清洗干净后,放置在-86 ℃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样品的编号方法和产区见表1。

川芎薄层鉴定

川芎薄层鉴定

2.2 供试液与阿魏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样品粉末(0.5mm)2g,加95%乙醇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置于水浴上浓缩1ml,作供试品溶液。

取阿魏酸对照品1mg,无水乙醇定容至1ml,制成1mg/ml溶液,做对照品溶液。

2.3 薄层层析2.3.1 薄层板的制备硅胶(G254)3g,加0.5%CMC-Na液9ml,研磨均匀后涂布在玻璃板(20c m ×20cm)上,室温置干,于105℃活化1h后置干燥器内备用。

2.3.2 阿魏酸和脂溶性成分的薄层鉴定分别吸取奶芎、山川芎、彭州川芎根茎乙醇提取液和阿魏酸对照品溶液点样于硅胶G254薄层板上,分别在展开剂中①苯-冰乙酸-甲醇(30:1:3)②氯仿-甲醇(95:0.5)③苯-氯仿-甲醇(2:2:0.6)挥发油的薄层色谱比较鉴定1.1供试液制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搜集轻油和重油共1ml左右于容量瓶中1.2薄层层析1.2.1 薄层板的制备硅胶(G254)3g,加0.5%CMC-Na液9ml,研磨均匀后涂布在玻璃板(20c m ×20cm)上,室温置干,于105℃活化1h后置干燥器内备用。

1.2.2 显色剂的制备取茴香醛0.5ml,加醋酸50ml,加硫酸1ml,摇匀,即得。

1.2.3 挥发油哦薄层鉴定分别吸取奶芎、山川芎、彭州川芎、都江堰川芎挥发油提取液点样于硅胶G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上展开。

自然挥干溶剂后,在365nm紫外灯下观察;在254nm紫外灯下观察;用茴香醛试液显色。

药典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探讨中药川芎的鉴定以及临床用药安全分析

探讨中药川芎的鉴定以及临床用药安全分析

探讨中药川芎的鉴定以及临床用药安全分析杨天明【摘要】 目的 探析中药川芎的鉴定以及临床用药安全。

方法 60例月经不调患者, 根据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维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川芎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不同产地川芎的有效成分含量中, 云贵地区川芎的阿魏酸含量高于东北地区川芎, 且二者均高于四川地区川芎;东北地区川芎的丁基苯肽含量高于云贵地区川芎, 且二者均高于四川地区川芎;四川地区川芎的藁本内酯含量高于云贵地区川芎, 且二者均高于东北地区川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 研究结果经统计后发现, 中药川芎根据性状、产地的差异性, 其有效成分含量同样存在差异, 但在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治疗中, 中药川芎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药川芎;鉴定;临床应用;安全性DOI :10.14164/11-5581/r.2019.13.084作者单位:513000 英德市中医院我国的中医药学历史十分悠久, 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 中医药学长期以来都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1]。

其中川芎作为中医治疗中常用药物之一, 相关典籍中关于其记载的历史十分悠久, 属于血气之药。

临床治疗主要作用于治疗风湿痹证以及瘀血阻滞类病证。

当前, 川芎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贵以及东北等地。

另外, 作者了解到在川芎种植中, 会因为种植地区的差异性, 而导致其有效成分存在差异[2]。

因此, 在中药川芎的鉴定工作中, 不少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加强, 目的是有效判断川芎成分, 更好地服务患者、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目前临床关于川芎的鉴定工作及用药安全分析较少, 并且结果存在差异性。

基于此, 本文作者主要就本院6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中药川芎的鉴定以及临床用药安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月经不调患者, 根据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

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研究

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研究

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研究川芎,又称川芎、云南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以其祛风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川芎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川芎内酯、川芎酮、川芎嗪等。

然而,由于川芎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存在多种类似的成分,因此提取分离与纯化其有效成分成为研究的难点。

为了研究川芎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纯化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下面将从提取方法、分离方法和纯化方法等方面介绍川芎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首先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煎法、超声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水煎法是传统的提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水解能力将有机物质溶解于水中。

超声波法则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产生剧烈的物理振动,使川芎中的有效成分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则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将川芎中的有效成分从样品中萃取出来。

这些提取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

接下来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

常用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层析法、色谱法和电泳法等。

层析法是一种使用不同固定相的方法,可以根据川芎中成分的极性、分子量等特性进行分离。

色谱法则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可以根据川芎中成分的挥发性、亲水性等特性进行分离。

电泳法则根据川芎中成分的电荷差异进行分离,主要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分离方法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最后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纯化方法。

常用的纯化方法主要包括再结晶法、溶剂萃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再结晶法通过川芎中有效成分在溶液中的结晶行为,利用其溶解度差异进行纯化。

溶剂萃取法则利用川芎中有效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则通过川芎中有效成分在固相柱中的分配行为,利用流动相中溶液浓度差异进行纯化。

这些纯化方法可以根据所需纯度和产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纯化。

由于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复杂性,提取分离与纯化研究面临一些挑战。

川芎中药材鉴定

川芎中药材鉴定

川芎中药材鉴定(实用版)目录1.川芎的概述2.川芎的药用价值3.川芎的鉴定方法4.川芎的保存与使用注意事项正文川芎,学名为 Ligusticum sinense Oliv.,为伞形科川芎属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川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方面。

在临床应用中,川芎被广泛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状。

为了保证川芎的药效,正确的鉴定和保存方法至关重要。

一、川芎的概述川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川芎的药用部位为根茎,通常在秋季采挖。

新鲜的川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有浓烈的香气。

二、川芎的药用价值川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川芎被广泛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状。

此外,川芎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三、川芎的鉴定方法1.性状鉴别:川芎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有浓烈的香气。

断面呈黄白色,具有放射状纹理。

2.显微鉴别:川芎粉末显微下呈棕色,具有分泌细胞、草酸钙针晶、木栓细胞等特征。

3.理化鉴别:川芎中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成分,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鉴定。

四、川芎的保存与使用注意事项1.保存方法:川芎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以防受潮、霉变或虫蛀。

在保存过程中,可定期检查药材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注意事项:川芎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在使用川芎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合理选用其他药物进行配伍。

总之,川芎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正确的鉴定和保存方法可以确保川芎的药效,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物治疗。

北部湾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次级代谢产物鉴定

北部湾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次级代谢产物鉴定

北部湾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次级代谢产物鉴定王诗怡;王玉妃;刘江晔;刘硕;李子林;刘金燕;孔凡栋;王聪【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24(49)5【摘要】目的对北部湾3株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进行研究,研究小叶海金沙内生真菌Spegazzinia sp.MDCW-573次级代谢产物。

方法通过10倍稀释法分离小叶海金沙、野牡丹和莲子草的内生真菌,对小叶海金沙内生真菌Spegazziniasp.MDCW-57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ECD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法进行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检测,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进行抑菌活性测试。

结果从3株植物中分离到内生真菌171株,从Spegazziniasp.MDCW-573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异香豆素类化合物3个,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化合物3对MRSA的抑菌活性MIC均为128μg/mL。

结论化合物1~3都是首次从斯氏霉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获得,化合物1是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3具有抑菌活性。

【总页数】9页(P510-518)【作者】王诗怡;王玉妃;刘江晔;刘硕;李子林;刘金燕;孔凡栋;王聪【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协同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相关文献】1.红树林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2.红树林植物尖瓣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3.红树林植物来源内生真菌构巢曲霉MA143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4.无瓣海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ZJ-S_(4)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抗炎活性5.植物内生真菌F4a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以及降血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芎的鉴定剖析

川芎的鉴定剖析

3.质坚实,不 易折断,断面 黄白色或灰黄 色,散有黄棕 色油室小点, 形成层环呈波 状。
4.香气浓郁, 味苦、辛、稍 有麻舌感,微 回甜。
判断质量优劣的标准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 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木栓层

油室

裂隙

根迹维管束

形成层

髓部

1


征2Biblioteka 463 5
1、木栓细胞 2、草酸钙簇晶 3、木纤维 4、导管 5、油室碎片 6、淀粉粒
川芎混淆品-抚芎(茶芎)
川芎混淆品-东川芎
作业
1、画川芎粉末图; 2、课本P2272、7、9(川芎)
(一)横切面简图:
①形成层环波状 ②木质部导管单列或排成“V”字 形 ③皮层和髓部散有油室
(二)粉末:
①类圆形或类簇晶状草酸钙晶体 ②油管及油室碎片
成分
①挥发油(不饱和内酯类): 藁本内酯、正丁烯基苯酞等。
②生物碱: 川芎嗪
H3C H3C
N
CH3
N
CH3
川芎嗪
③有机酸类:阿魏酸 ④酚类
HC CHCOOH
OCH3 OH
阿魏酸
理化鉴定
化学定性 3,5-二硝基苯甲酸/氢氧化钾反应 →显 紫红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
荧光检查 取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 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薄层色谱
川芎TLC图
性味功能
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 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 跌仆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用量3~10g。
川芎的鉴定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 干燥根茎。

川芎药材有效成分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

川芎药材有效成分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

・中药化学・川芎药材有效成分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3张 村 李 丽 耿立冬 刘元艳 肖永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ΞΞΞ摘要:目的 对川芎药材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

方法 T LC 法鉴定川芎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并用HP LC 法对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川芎药材中均能鉴定出藁本内酯,药材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不低于1150%和0105%。

结论 T LC 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川芎;质量标准;薄层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藁本内酯;阿魏酸中图分类号:R28412川芎为伞形科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H ort 1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

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多,结合川芎主要成分的药理学研究结果,认为藁本内酯和阿魏酸为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我们将此2成分的含量作为川芎药材的定量标准。

通过对全国不同产地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制定药材质控的含量标准。

1 仪器与试药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600Pum p ,Waters 600C ontroller ,Waters 486紫外检测器。

薄层板为MER 2CK SG 60F 254预制板。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对照品:藁本内酯、阿魏酸由本研究室从川芎药材中分离鉴定,纯度均为98%以上。

川芎药材购自各地药材市场或药材公司,经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谢宗万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H ort 1。

2 方法与结果211 T LC 鉴别精密称取藁本内酯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配制成015g/L 的对照品溶液。

称取川芎药材粉末各210g ,加甲醇10m L ,超声提取10min ,放置,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2μL ,供试品溶液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F 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见图1)。

川芎中有效成分的不同提取法方法及评价

川芎中有效成分的不同提取法方法及评价

瘤发病的重要机制。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机不畅,血行代谢障碍,瘀久而成肿块;痰湿、邪毒结于脏腑经络,无处不到,久之发为癌肿。

现代研究表明,瘀血引起局部组织缺血,代谢障碍,营养失调,长期导致内脏及单核巨噬系统功能减退,同时血流速度变慢,使纤维蛋白在病灶周围沉集,使血管内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和药物等内外抗癌物质不易到达病灶,有利于癌瘤的进一步生长和转移。

痰湿、毒邪蕴结时,机体的免疫机制多处于紊乱状态,而肿瘤细胞的分裂繁殖正处于加速阶段。

再加上此时肿瘤周围组织水肿明显,病灶局部炎症反应剧烈,瘤体增长较快,极易出现转移。

因此,活血化瘀、散结通络、解毒攻毒便成为了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原则。

在虫类药物中,全蝎消肿散结,熄风止痉,镇静止痛;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熄风止痉;斑蝥破血散结,攻毒发泡,破 瘕,通血闭;守宫(壁虎)熄风止痉,化瘀散结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的水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醇提取物对人体肝癌细胞等有抑制作用,日本学者证实全蝎在试管内(Ehrlich腹水细胞)试验,显示抗癌活性;蜈蚣在体外对人体肝癌及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肝癌瘤体亦有抑制作用,对S180、L160、D6(Dunning氏白血病模型)、艾氏腹水癌W256有抑制作用;守宫体外试验证明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的呼吸;斑蝥体外试验的水、醇或丙酮提取物能抑制Hela细胞和人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肝癌细胞的代谢,对小鼠S180有抑制作用,试验观察到斑蝥素主要影响了癌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如治王某,男,62岁。

因下腹部隐痛、便血一月于2001年10月行纤维肠镜及病理检查提示:结肠低分化鳞癌。

即行手术及化疗(52FU+DDP)共6个疗程,出院后到我院服中药,症见:大便质软不成形,3~5次/日,腹部隐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汗出,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弦细。

诊断:肠积,证型: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处方:熟附子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20g,苡仁30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吴茱萸15g,干姜10g,砂仁10g,鸡内金15g,陈皮10g,白芍15g,炙甘草10g。

川芎中药材鉴定

川芎中药材鉴定

川芎中药材鉴定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伞形科植物,其干燥根茎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作药材。

川芎的鉴定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川芎中药材鉴定方法:1. 形态特征:川芎的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一般在27厘米。

表面呈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

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

2. 显微结构:横切面可见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

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

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

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

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

3. 化学成分:川芎中含有多种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等分析方法检测川芎中的主要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等。

4. 鉴别方法:性状鉴别:通过观察川芎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显微鉴别:制作川芎的显微镜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

化学鉴别:使用化学试剂对川芎进行测试,如加入碘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5. 质量控制:杂质检查:确保川芎中无杂质或不纯物质。

含量测定:测定川芎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如川芎嗪。

总之,在实际操作中,川芎的鉴定通常需要专业的中药材鉴定师或实验室设备进行,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效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注意药材的外观和气味,以避免购买到伪劣产品。

复方中药洗剂单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复方中药洗剂单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复方中药洗剂单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郭姝彤;艾彩莲;李宝莉【摘要】目的在复方中药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初步验证其体外抑菌作用,观察其对阴道常见致病标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渗漏法提取并干燥白芷、五倍子、川芎、当归、丁香、石斛、人参、珍珠8味药;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并记录8味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5种ATCC标准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味中药提取物对5种ATCC标准菌的MIC中白芷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MIC最低,五倍子和白芷对大肠杆菌和阴道加德纳菌MIC最低.(2)8味中药提取物对5种ATCC标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结论 8味中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5种ATCC标准菌均有抑菌作用,MIC不同,且以白芷为优.【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复方中药洗剂;致病菌;体外抑菌【作者】郭姝彤;艾彩莲;李宝莉【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生殖道感染的新发病例数高达3.33亿[1]。

在我国,近半数城乡育龄妇女患有一种或多种下生殖道感染,其中,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最高。

细菌性阴道炎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炎感染性疾病。

全世界有数百万妇女患念珠菌性阴道炎(也叫真菌性阴道炎),随着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药的普遍应用,阴道念珠菌逐渐增多,直接影响到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的阴道炎药物已有许多,但不良反应明显,研究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四川都江堰川芎根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四川都江堰川芎根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四川都江堰川芎根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胡容平;龚国淑;叶慧丽;姚琳;黄小琴【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9)005【摘要】探究川芎内生真菌、附生真菌的种类,为川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采得的30份都江堰川芎根茎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其内生真菌和附生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0种真菌,其中内生真菌4种,附生真菌9种.内生真菌以镰孢属和木霉属为主,附生真菌中木霉、镰刀菌和毛霉为主,内生、附生真菌以木霉和镰刀菌为主要种群,附生真菌数量及种群组成均比内生真菌丰富,并在附生真菌中发现丛梗孢属,在以往研究川芎附生真菌的报道中均未见.【总页数】3页(P1238-1240)【作者】胡容平;龚国淑;叶慧丽;姚琳;黄小琴【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相关文献】1.四川都江堰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主要晚生型外生菌根真菌类群的空间分布 [J], 梁宇;郭良栋;马克平2.东北地区保护地黄瓜根茎上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杨晓贺;吕国忠;高晓梅;赵海红;丁俊杰;顾鑫3.费菜根茎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李乔; 于洋; 李明晓; 徐昙烨; 路金才; 吕重宁4.川芎非根际、根际及根茎内生真菌群落差异分析 [J], 张秫华;方千;贾红梅;韩桂琪;严铸云;何冬梅5.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汪杨丽;严铸云;郭晓恒;宋杰;陈新;万德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汪杨丽,严铸云,郭晓恒,宋杰,陈新,万德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5)E-mail:wangyangli27@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

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

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的道地性可能和川芎内生真菌种群有关。

关键词:川芎,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川芎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

四川都江、彭州为川芎的主要产区。

此外,云南丽江、甘肃庄浪和华亭、江西等地也产,分别称“云芎”、“西芎”、“抚芎”[1~3]。

有关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化学成分品质、药理、药效的研究报道较多[4],但至今未见从川芎根茎分离内生真菌及其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报道。

根据内生真菌和植物互惠共生的关系[5,6],本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川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探讨川芎在特定生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植物来源(见表1)1.1.2 培养基 PDA培养基[7](马铃薯葡糖糖培养基)+青链霉素混合液[8](用于分离);PDA 培养基;促孢培养基(KH2PO41g、KNO31g、MgSO4.7H2O 0.5g、KCl 0.5g、淀粉0.2g、葡萄糖 0.2g、蔗糖 0.2g、琼脂15~20g、蒸馏水 1000ml、PH自然)。

表1 各种川芎的样品情况药材名原植物部位采集地采集时间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彭州敖平2006.5.20川芎L.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都江堰石羊2006.5.22山川芎L.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彭州小鱼2006.7.24山川芎L.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汶川水磨2006.8.10西芎L. sinense Oliv. 根茎甘肃平凉市华亭马峡2006.9.14云芎L. chuanxiong Hort. cv. Jinxiong根茎云南丽江泸沽湖2006.8.17注:以上品种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严铸云副教授鉴定1.2方法1.2.1. 内生真菌的分离先去掉新鲜川芎的须根,用自来水将川芎根茎表面洗净,用5%的NaClO溶液浸泡5min,用自来水反复的漂洗,稍干后切成适宜大小的小块,在无菌的条件下,用75%酒精中浸泡5 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无菌滤纸吸干,然后用无菌刀片将表皮削去,分别切成5 mm×5 mm×1 mm的小块种植于PDA培养基内,每个培养皿中放7小块,每个样品6个培养皿,置28℃恒温箱中培养3~15d,观察到培养基上从各植物组织块内部向周围长出菌丝并渐渐形成菌落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把真菌转移到另一个PDA的试管斜面或者平皿纯化培养,即得内生真菌。

1.2.2内生真菌的鉴定采用插片培养法和点植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分离获得的川芎内生真菌进行显微形态(真菌菌丝和产孢结构)的观察、分类鉴定。

分类检索参照文献[9,10]。

2. 结果分别采集了川芎道地产区、非道地产区川芎和育苓区山川芎的根茎来分离内生真菌,分离获到内生真菌50 株,经微生物学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3目、4科、13属,见表2。

由表2可知,内生真菌在川芎的根茎中广泛分布,在属的水平上呈现微生物的群落的多样性,其中镰孢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分离的内生真菌总数的28.0%、30.0%、14.0%。

从表3可看出,从不同品种及产地川芎根茎中都分离得到一定数量、不同类群的内生真菌,表明内生真菌在川芎根茎中普遍存在。

但是不同品种及产地川芎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表2 川芎内生真菌种群组成目(Order)科(Family)属(Genera)数量/株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孢属(Fusarium) 14曲霉属(Aspergillus)15青霉属(Penicillium) 1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7沃德霉属(Wardonmyces) 1木霉属(Trichoderma) 1节枝孢属(Articulospora) 1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1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 4丛梗孢科(Moniliaceae)隔指孢属(Dactylella) 2丛梗孢目(Moniliales)暗梗孢科 (Dematiaceae) 链格孢属(Sirodesmium) 1 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 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 棒盘孢属(Coryneum) 1 无孢目 (Mycelia Sterilia) 丝核菌属(Rhizoctonia) 1在属的水平上,13个属中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镰孢属(Fusarium)在各产地分布最广;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比较,明显可见道地产区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更丰富,其中头孢霉(Cephalosporium)和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为两道地产区的共有种群;两个育苓区中,曲霉属是共有种群,节枝孢属(Articulospora)和棒盘孢属(Coryneum)是彭州小鱼洞镇的特有种群,镰孢属(Fusarium)和木霉属(Trichoderma)是阿坝汶川水磨镇的特有种群,其他3个产地也有各自的特有种群,表明不同品种的川芎内生真菌群落在属的水平上具有专一性,可能内生真菌的生长受着两地生态环境中的海拔高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甘肃平凉市华亭马峡(2年生)和云南泸沽湖附近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都属于镰孢属和曲霉属,但从内生真菌的数量可知,前者以曲霉属为优势种群,后者以镰孢属为优势种群。

表3 川芎内生真菌数量与种群分布产地属数量/株 合计/株头孢霉(Cephalosporium )2 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 ) 2 隔指孢属(Dactylella ) 2 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1 彭州敖平镇 (道地产区)链格孢属(Sirodesmium ) 1 8 头孢霉(Cephalosporium )5 曲霉属(Aspergillus ) 2 拟小卵孢属(Ovulariopsis )2 镰孢属(Fusarium ) 1 都江堰石羊镇 (道地产区)丝核菌属 (Rhizoctonia )1 11 曲霉属(Aspergillus ) 1 节枝孢属(Articulospora ) 1 彭州小鱼洞镇 (山川芎) 棒盘孢属(Coryneum ) 1 3 镰孢属(Fusarium ) 3 曲霉属(Aspergillus ) 1 阿坝汶川水磨镇 (山川芎) 木霉属(Trichoderma ) 1 5 青霉属(Penicillium ) 1 镰孢属(Fusarium ) 1 甘肃平凉市华亭马峡 (1年生 西芎) 沃德霉属(Wardonmyces )1 3 曲霉属(Aspergillus ) 10 甘肃平凉市华亭马峡 (2年生 西芎) 镰孢属(Fusarium ) 1 11 镰孢属(Fusarium ) 8 云南丽江泸沽湖附近(金芎)曲霉属(Aspergillus )19从表3还可以看出,川芎根茎中分离的内生真菌在数量、种群的组成上比山川芎的更丰富,这可能是川芎“高山育苓,平坝栽培”后形成优质药材的原因之一。

3. 讨论由文献报道和作者的经验知,可靠的采样方法和可靠的分离手段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

在试验过程中,首先需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法,采集没有腐烂发霉及虫害的健康川芎根茎,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新鲜活体植株分离样品处理,以确保植物内生真菌的生存活力及其条件无显著变化;其次,采用5%的NaClO 浸泡根茎5min ,用自来水冲洗30min ,晾干,再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处理,无菌水反复冲洗3~4次,达到分离材料表面的有效杀毒,从而基本上排除外界环境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再次,在植物内生真菌分离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混合液,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污染。

本文首次对不同品种和产地川芎根茎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初步推测川芎的道地性可能和川芎内生真菌种群结构有关。

由于纯培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随后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报道非纯培的方法分析内生微生物与川芎质量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川芎道地性形成的原因。

参考文献[1] 徐国钧,徐璐珊.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 张海道.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 张海道,房淑敏,吴联奎.中药金芎原植物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90,28(6):477-482.[4] Shi L FC,Zheng X M.Comparison of influence of essential oil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on microcirculation in rabbit conjunctive bulblar before and after decomposition of ligustilide.Chin [J]. Pharmacol Toxicol,1995,9(2):157-158.[5] Carroll G C. Fungal endophytes in stems and leaves :from latent pathogen to mutualistic symbiont . Ecology,1988 , 69(1) :2~9.[6] 庞蕾,严铸云,梁俊玉.内生真菌在中药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42-243.[7] 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严铸云,庞蕾,罗静.银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06,14(10):425-426.[9]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0] H. L巴尼特,B. B亨特著.半知菌属图解[M].沈崇尧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Wang Yangli, Yan Zhuyun, Guo Xiaoheng, Song Jie, Chen Xin, Wan Degua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tanderdization Lab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Sichuan, China(610075)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tophytic fungal community and habitations and varietie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Method:The isolation was completed using solidified potato dextrose agar(PDA) of plate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was completed by spot-planting method. Result:50 strains of ent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collected from 6 habitations. They were morphologically identified belonging to 13 genera ,4 families , 3 orders and 1 class. Conclusion: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at quantity, species and distributing of the entophytic fungi between different habitations and varietie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which was suggested that genuince is related with entophytic fungal community.Keywords: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endophytic fungi,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作者简介:汪杨丽 (1981.12~),女,重庆人,现攻读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E-mail:wangyangli27@;严铸云,通讯作者,E-mail:cdtcmy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