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吸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速率方程

主要概念 扩散速率、漂流因子、有效膜模型

重点内容 费克定律 等摩尔逆向扩散和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单相对流传质模型和两相传质双膜理论 吸收过程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27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分子扩散:因微观分子热运动而使组分从浓度高
处扩散到浓度低处的现象。

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扩散的物质
30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如图所示,设NAM、NBM
为整体移动中组分A和B的传递速率,

N A J A N AM N B J B N BM 0
由于
N AM pA N BM pB
31
N A J A N AM J A JA
pA N BM pB
pA pA JB JA JA pB pB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
D C c Ai c AL NA z L c Sm

N A k L ci cL
N A k x xi x
N A k X X i X
44

气液相界面的溶质组成(Yi,Xi)
N A kY Y Yi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N A kX X i X
18
19
20
21
22
3. 吸收塔的吸收液及尾气的极限浓度
(1)吸收液的最大组成x1max
x1max x y1 / m
(2)吸收尾气的最小组成y2min
* 1
y2 max y mx2
* 2
23
例2
在温度20℃、总压0.1MPa下,含有CO2 0.1 (摩尔分数)的空气与含有CO2 0.00002(摩尔
1.2 (15 / 17 1000/ 18) 76.8kPa 15 / 17 s 1000 H 0.723km ol/(m 3 kPa) EM S 76.8 18 E 76.8 m 0.758 p 101.325
17
气液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

传质方向和传质推动力的判断
传质,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

湍流扩散:流体流动或搅拌时,由于流体质点的
湍流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的移动, 称为湍流扩散。在湍流状态下,流体内部产生漩涡, 故又称涡流扩散。
37
有效膜模型
将单相内的传质 阻力看成全部集中在 一层虚拟的流体膜层
内,称为有效膜模型。
此时,由气相主体到界面的对流扩散速率等于 通过厚度为ZG的膜层的分子扩散速率。
25
(2)已知y 0.1,x 0.0002 用气相组成判断,则 y* m x 1440 0.0002 0.288 y y *,CO 2从液相进入气相 传质推动力y * y 0.288 0.1 0.188 用液相组成判断,则 x* y / m 0.1 / 1440 0.0000694 0.0002 CO 2从液相进入气相 传质推动力x x* 0.0002 0.0000694 0.0001306
G L
距离 气膜 液膜
pG
组成
pi
气相主体
传质方向 液相主体
Ci
CL z
双膜模型
41
42

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D P p AG p Ai NA RTZG pBm

N A kG pG pi
N A k y y yi
N A kY Y Yi
43
可得
Y Yi kX X i X kY
Yi mXi
45
总传质速率方程

以(Y-Y*)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
若气液相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则
Yi Y* X i ,X m m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可写为:
X i X Yi / m Y * / m Yi Y * NA 1 1 m kX kX kX
38
气相传质速率方程式

根据有效膜模型,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式为:
D p p AG p Ai NA RTZG pBm

D p kG RTZG pBm
p A pi 气膜传质推动力 N A kG ( p A pi ) 1 气膜传质阻力 kG
39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式
Na2CO3溶液中。气体中CO2的摩尔分数为0.2。
在Na2CO3溶液面上,CO2被迅速吸收,故相界 面上CO2的浓度小,可忽略不计。20℃及 101.325kPa时,C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D为 0.18cm2/s。CO2的扩散速率是多少?
34
解: p A1 0.2 p,p A 2 0 p B1 p 0.2 p 0.8 p,p B 2 p p Bm p B 2 p B1 p 0.8 p 90.8kPa pB 2 p ln ln p B1 0.8 p
15
例1
总压为101.325kPa、温度为20℃时, 1000kg水中溶解15kgNH3,此时溶液上 方气相中NH3的平衡分压为1.2kPa。试 求此时的亨利系数E、溶解度系数H、相 平衡常数m。
16
解: 根据亨利定律p * Ex p* E x p* p * ( n A nB ) nA nA n A nB
12
13

亨利定律各系数间的关系
H C E
E m P
H
E mp
s
HM S
S
EM S
14

摩尔比
x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X 1 x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y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1 y 气相中惰性气体的摩尔 数
当液相组成X很小(X<0.05)时,有
Y * mX
46
气相传质速率方程可写成:
Y Yi NA 1 kY
稳态的气液相传质过程中,
Y Yi Yi Y * Y Y* NA 1 m 1 m kY kX kY k X

KY
1 1 m kY k X
47
则以(Y-Y*)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式为:
吸收的原理: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
气体混合物的传质过程。 溶剂或吸收剂S:吸收所用液体 形成溶液
溶质或吸收质A:能溶解的气体组分
惰性气体或载体B:不能溶解的气体组分
3
吸收的应用

制取液体产品
例如,用硫酸吸收SO3制取发烟硫酸;用水吸收氯化氢
制取工业盐酸;用氨水吸收CO2生产碳酸氢铵等。
单组分吸收,H2O吸收乙醇 多组分吸收,液态烃吸收气态烃 等温吸收,H2O吸收丙酮 非等温吸收,H2O吸收SO3
6
吸收剂的选择

溶解度:对溶质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

选择性: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其它组
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

挥发性: 应不易挥发。 粘性: 粘度要低。 其它: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烧、不发泡、价廉易
得,并具有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7
第二节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主要概念
平衡溶解度、平衡分压

重点掌握
亨利定律
气液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
8

气液相平衡关系:描述气液相传质极限的
关系。

气液相平衡状态:进入液体的溶质数量等
于溶质从液相逸出的数量时的状态。 平衡溶解度: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时,溶 质在液相中的浓度,记为cA、x、X。 平衡分压: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时,溶质
D AB dp A JA RT dZ
29
等摩尔逆向扩散
对于等摩尔逆向扩散,有
J A J B
根据
dc A D dp A N A J A D dz RT dZ
可推导得
D p A1 p A2 NA JA RTz
同理,上述结论完全适用于组分B D pB 2 pB1 NB JB RTz
的量。

分子扩散定律(费克定律)
某组分沿任一方向的分子扩散速率与该组分在该方 向上的浓度变化率(梯度)成正比, 即
J A D AB
dcA dz
28
式中JA——组分A的扩散速率,kmol/(m2﹒s); dcA/dZ——组分A沿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 kmol/m4; DAB——分子扩散系数,简称扩散系数,m2/s。 对于理想混合气体,费克定律可表达为:
p Ex
式中 p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A
A
x ——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E ——亨利系数,kPa。
11

cA p H
A
式中 cA——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
H——溶解度系数,kmol/(mkN)。

y* m x
式中 y*——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摩尔分率; m——相平衡常数。

回收混合气中有用的组分
例如,用硫酸吸收煤气中的氨生成硫胺;用洗油从煤 气中回收粗苯等。

除去有害组分净化气体
包括原料气净化和尾气、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 例如用水或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燃
煤锅炉烟气、冶炼废气等脱SO2等。
4
吸收设备
5
吸收过程的分类
物理吸收,H2O吸收CO2
化学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


在气相中的分压,记为 p 、y*、Y*。 A
9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cA f (T , p )
T↑,cA↓
p ↑,cA↑ A
A
所以:
低温高压有利吸收
高温低压有利解(脱)吸
10
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不太高)下, 稀溶液中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
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即:
D p p A2 p A1 NA RTz pBm
pB 2 pB1 P 其中 pBm pB 2 , p Bm 称为漂流因子 ln pB1
33
例5-3
在20℃及101.325kPa下CO2与空气的混合物缓慢 沿Na2CO3溶液液面流过,空气不溶于Na2CO3 溶液。CO2透过厚1mm的静止空气层扩散到

同理,液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式为:
D c c Ai c AL NA Z L cBm

D c kL Z L cBm
ci c A 液膜传质推动力 N A k L (ci c A ) 1 液膜传质阻力 kL
40

吸收过程的机理
1. 双膜理论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 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有效膜,溶质以 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由气相主体进 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相平 衡。 (3) 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浓度均 匀,浓度梯度都集中在两膜内。
第五章 吸收
1.1 概述
1.2 气液相平衡方程
1.3 吸收过程的速率方程
1.4 吸收塔的计算 1.5 填料塔
1
第一节 概述
主要概念
吸收


重点掌握
吸收的原理
吸收过程的分类
2
吸收

吸收:气体混合物与液体接触,气体中一个或几个组分
溶解于液体,而不能溶解的组分留在气体中,从而使气
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D p NA ( p A1 p A 2 ) RTZ p B 0.18 10 101.325 (0.2 101.325 0) 8.314 293 0.001 90.8 1.67 10 4 km ol/(m 2 s )
35
4
36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指流体与某一界面之间的
pA D p A dpA (1 )J A (1 ) pB RT p B dZ D p dpA ( ) RT p p A dZ
32
Dp p p A2 Dp pB 2 积分得 N A RTz ln p p RTz ln p A1 B1
因 整理可得
p pA1 pB1 pA2 pB 2
分数)的水溶液接触,试判断CO2的传质方向,
并计算传质推动力。如果水溶液中CO2的组成
为0.0002(摩尔分数),试判断CO2的传质方
向,并计算传质推动力。
24
解:温度20 C时,CO 2水溶液的E 144MPa E 144 则相平衡常数m 1440 p 0 .1 (1)已知y 0.1,x 0.00002 用气相组成判断,则 y* m x 1440 0.00002 0.0288 y y *,CO 2从气相进入液相 传质推动力y y* 0.1 0.0288 0.0712 用液相组成判断,则 x* y / m 0.1 / 1440 0.0000694 x CO 2气相进入液相 传质推动力x * x 0.0000694 0.00002 0.00004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