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之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之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之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从1978年到2008年,转眼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走过了30个年头。

回首这波澜壮阔的30年,你会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影响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它的出现与发展,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

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

而现在,家庭楼房格局最低档次也是三室一厅。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九十年代,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改革开放把封闭和半封闭的中国带进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更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

正是30年前的改革开放,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半封闭状态而走向现代文明,正如一度向北的九曲黄河,最终还是向东流入大海,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文明,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日渐成为我们文明中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30年民生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民生变化
30年前,大家总是这 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 况:“开门就是坡 (山),抬头就是坡, 迈步就是坡,啥时有 大路,修到咱这坡?” 30年后,条条宽敞的 公路、四通八达的公 路网,让大家不再为 出行难。 改革开放30年,是中 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
改革开放前——自行车得到普及,交通网初步建立
建国后,我国先后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 公路也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 经济文化的交流。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比起建国初期,这时的道路建设初获 成果,城市居民的出行愿望有所提高,全国交通网初步建成。 虽然火车上依然很挤,但是由于新铁路的开通,火车可以更便捷地 带人们去往更远的城市,人们远程出行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但是,城市内部交通工具的资源仍极为有限,新增加的少量公交线路在 根本上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车厢仍然经常拥挤不堪。 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还是自行车,所以,那时候的城市交 通工具仍以自行车为主。比起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的自行车普及率更 高,街道上随处响着自行车铃“叮叮当当”的响声。中国曾被称作 “自 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程度。 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依旧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 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 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 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 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 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 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 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 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 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 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 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 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 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 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 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 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是, 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09文学院1班郭敏慧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是新中国历史上又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是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是中国现代史中极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期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国家到个人,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政治上说,这三十多年是我国和谐稳定的三十多年,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先天条件。

香港、澳门回归促进了祖国统一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中国民主政治取得较大成就。

从经济上说,1978年我国GDP总量为3645亿元人民币,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截至2010年末,我国的GDP总量已达397983亿元人民币,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飞跃到2010年的2.8万亿美元。

经济结构大为调整,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由粗放向集约和节约的转变。

从文化上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并收获51枚金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_高二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_高二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改革开放年来三十的变化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还坐着小黄包车,而小黄包车的走动还需要人力;改革开放以前,有电话的家庭都会称作为有钱人,有官位的人;改革开放以前,小孩子的玩具简简单单,几个骨锤,一个皮筋,一的毽球,一个小皮球就行了等等.而现在呢?!大街上,新旧汽车到处都是,替换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小黄包车;改革开放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有的电话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以前那简简单单的玩具,现在已被替换成电子玩具;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

还有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自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大规模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进入了科学时代,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今年4月14日7时49分的玉树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

激荡三十年改革开放社会变迁

激荡三十年改革开放社会变迁

激荡三十年改革开放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

在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到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大国。

这篇文章将探讨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第一章:改革开放的背景1978年12月,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被正式宣布。

在这之前,中国处于一个经济落后和政治封闭的状态。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陷入了政治混乱,经济也停滞不前。

因此,改革开放政策的宣布意味着中国要摆脱过去的不发达和封闭,走向现代化。

第二章: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尤其是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更加迅猛。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由市场经济和外资的引进。

大量的外资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知识,加速了中国发展的步伐。

此外,中国在出口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出口国。

第三章: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城市和乡村,许多人摆脱了贫困和落后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享受了更高的生活水平。

中产阶级的出现转换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改革开放还带来了社会观念的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生活方式。

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被取代,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

同时,改革开放也引进了一些西方文化,包括音乐、电影和时装。

这些文化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改革开放的影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它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力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在社会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开放,摆脱了封闭和落后的传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结论:总的来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改革开放政策的宣布意味着中国要走出过去的不发达和封闭,走向现代化。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2008年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年份,中国人民迎来了百年期待的北京奥运会,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也使中国实现了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这一年我们也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回顾过去,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30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里,30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这30年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

因为,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了改革,从此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30年前,我们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

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皮尔.卡丹、奔驰宝马在中国已变得毫不稀奇,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30年后的今天,中国担当了亚太地区金融的定海神针,深沪交易所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带来纽约华尔街的厄尔尼诺,中南海成了第三世界利益的代言人,2008北京奥运牵动了整个地球村。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

我们这个小镇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由穷到富的难忘历程。

一、穿着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人们穿的衣服,大多灰兰白三色。

四个兜的服、军干服。

热天能穿一件短袖白衬衫,也算是很“操”的操哥了。

女装也十分简朴,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

衣裤普遍是打着补丁,甚至补丁重补丁。

衣服补丁最多的是肩,裤子补丁最多的坐的那一方及膝盖部分。

衣料洗得褪色,仍是舍不得丢弃的。

一般人常是十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

大人穿旧的衣服,剪去损坏部份,东拼西凑又改成小孩的服装,凑合一下又是几年。

冬天,穿着自制的棉袄,一件棉袄常常穿十多年还在穿。

棉花往往成了板状,棉疙瘩硬硬的,依然用它御寒。

穿在身上冷冰冰的。

出门裹着袖筒,冷来缩着颈项,勾着背。

就这样,打发着一年复一年的严冬。

人们常调侃说:“有钱的人,大不相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

能穿一件灯草绒的衣服,那可不是一般的豪华。

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才玩得起,农民能玩灯草绒布料的则是凤毛麟角。

常常看见一些人,针织了一件毛线衣,冬天本当用于御寒,而他们却将衣服搭在背肩上,招摇过市。

大约太珍贵了,搭在面上显示一下而巳。

就尤如孔雀喜欢开尾翎炫耀是同一道理。

仅仅是一件毛线衣,都会有此风景。

那时的衣着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农村有个别在城市有亲戚的人家,有时去一趟,则会带几件旧衣服回家,尽管旧,穿在身上也仍不失城市的那一点洋气。

家庭最高挡、最适用的物件是:“三转,一响”。

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一响:是收音机。

家庭有缝纫机,则可自巳修补衣服。

人们常在口边的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但有能力购买并有关系弄到三转一响的家庭,是极其稀少的。

日子俭朴,人人省穿顾嘴。

那个时代,人们的穿着,无论从色彩,款式,成色看,普遍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清贫。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30年的时间,可谓弹指一挥间!30年的各种各样的变化经历让我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使每一个国人感觉到幸福之门以开启,又将踏上一个新的征途。

1978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几大方面来讲,1999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2001年7月13日——对于每个中华民族的儿女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全体委员将投票选举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

就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念出“北京”的名字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沸腾了,中国体育人士几代人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数亿名中国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一幕,在萨马兰奇确认北京赢得举办资格后,神州大地立刻进入陷入到了狂欢的状态中,在经历了1993年两票之差遗憾不敌悉尼的伤痛之后,北京始终坚持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最终认可。

2008年,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投向北京。

在申奥成功当晚举行的庆祝活动中,数万名首都群众汇聚北京中华世纪坛,“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标语随处可见。

国家主席江泽民也第一时间出席庆祝仪式,并发表了“热烈祝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衷心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都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等慷慨激昂的讲话,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下:
经济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国有企业垄断市场,经济增长缓慢,人均收入水平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推行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社会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封闭,人们思想受限,生活水平低,教育匮乏。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开放,人们思想解放,生活水平和医疗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

文化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文化面临挑战,在意识形态上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面临多元化趋势,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政治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治体制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向改革开放道路转向,政治改革从一党专政向多党制和民主制度转化。

外交上: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以自我封闭为主,经济贸易只集中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
的经济贸易和交流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

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

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

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

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

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

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

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

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

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

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

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

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

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

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一样的粮票 一样的萝卜土豆 大白菜
• 家乡有这样的顺口溜,“低指标,瓜菜代,吃的饱, 饿的快,肿了大腿,肿脑袋”,“南瓜北瓜,天天吃它 ,无油少盐,稀稀呱呱”。在那个物质严重缺乏的时代 ,“那时候就一个感觉:饿!”“你知道吗?那时买东 西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什么布票,油票……”这个 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 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 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 :吃的像个人样。 •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板 姓餐桌上的主菜,并替代了粮食。由于菜的稀缺,每逢 冬天,也会全家出动囤积白菜,以供冬天食用。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党和政府高度重 视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作。以《文物保护法 》为基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体 系和工作体系,确立了文物调查、馆藏文物保 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 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文物进出境管 理等系列保护制度,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的 法律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地下1001 陈梦婕 李雨童 刘颖 刘甜 陆妮 王靓 张慧婷
改革开放(the reforபைடு நூலகம் and opening-up policy )
•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 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 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 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 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走 出封闭,融入世界。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局部到整体,从机制调整到体 制创新,逐步推进、不断深化,成为贯穿30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 一条主线,为30年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出台 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建设的政策,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开征文化事 业建设费、引导文化公益捐赠、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扩 大市场准入等,使长期困扰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等难 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2、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 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 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 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 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 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 大。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 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6、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1999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 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政治方面的调整


第一、放弃阶级斗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不是“抓革命”作为首位,而是把经济 建设,“发展是硬道理”作为首位。即使在最困 难的时候,这个总的方针也始终没有动摇过。这 就为三十年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政 治路线保证。 第二、政治的稳定统一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不纠缠于”姓资姓社”的争 论.政治的稳定和统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至 关重要的因素.否则,有可能导致类似于孙中山革命 所带来的后果.
项目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 巨大成就与原因



1.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3.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 水平和文明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增长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 在过去的改革开放30 年中我国GDP呈上升 趋势,而且上升斜率较 大,反映出我国在改革 开放中经济增长的速 度快也许这些较为抽 象,改革开放的成就直 接表现在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等的出现 以及快速发展。 ,数量大!

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变化


住房趋于现代化, 但是房价高的问 题也越来越突出。
上个世纪70年代自行 车与缝纫机、手表并 称为“三大件”,地 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 车。

私家车逐渐普及, 走进了平常百姓家, 凭票购买自行车的 时代一去不复返。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之总结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 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 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 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 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中国 人民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社会,正在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 步,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 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开放 以来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首先是环境代价太 大,资源过度消耗。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 工权益受损。再次,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 忧心的状况。改革开放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解 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造福人民。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
30年前,我们的穿着 款式单一,而且布料单 一。

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 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吃。
市民在菜场捡菜叶
过去是想啥吃,没啥 吃,“挖门盗洞”找 着吃
Hale Waihona Puke 食丰盛的食物现在是要啥吃,有啥吃, 科学营养挑着吃
3
改革开放前茅草 屋是农村住宅的 主要形式
谢谢观看!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封闭和传统的教育体制转向开放和多元化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涉及内容、形式、方法和目标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的文化教育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在封闭的时代里,文化教育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而现在则更注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仍然得到重视,但现代艺术、音乐、电影、舞蹈等也逐渐纳入了课程体系。

此外,国外文化和知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学生们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的丰富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全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过去,中国的教育主要以传统的面授和书本教育为主,而现在则采用了多种教育形式,如线上教育、远程教育、实践教育等。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让人们可以在家中就能接受到全球最新的教育资源和知识。

此外,学校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实习实训等。

这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还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改革开放也改变了中国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过去,教学以灌输式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背诵。

而现在则更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自主学习。

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被引入到教育中,如互动式教材、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的引入使得教学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校也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变化也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可以帮助个人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个人的发展和就业增添了更多的机会。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100多年完善市场的道路,把西方100多年的发展压缩到30年,矛盾则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30年的改革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

在这千头万绪的改革中,总体上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矛盾(涉及横向分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涉及纵向分权);劳动和资本的矛盾(涉及要素分权)问题。

”[1]然而,中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无疑是解决上述三个矛盾的重要的物质承担者,因而毫无疑问成为中国改革、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失败而不断前进的过程。

中国政府在30年中进行了6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大致每隔5年进行一次:1982、1988、1993、1998、2003、2008年。

回顾30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我们认为有成就有问题,因此客观评价与反思30年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得与失,从中总结一些经验与教训,是我们行政管理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回溯30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我们认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政府机构的结构与运行,重点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通过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型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来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以解决公权过大过多,私权过弱过小的问题;通过政府的向下分权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解决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随着历史的推进具有精简化、分权化、市场化、国际化、服务化的趋势。

推动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本质动力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的驱动;其内在动力表现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推动与财政的压力。

政府机构改革的层面由初期的政府机构结构调整的技术层面上升到职能转变、体制改革的政治层面;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经历了精简机构、职能转变、理顺关系、职能整合、政府转型的不同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两大制度性成果为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制度基础: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与世界在一系列制度平台上所建立起来的制度化的开放与合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以食为天
• ------30年来的饮食文化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从“食” 的变化中,可以反映社会的贫富贫富 盛衰,由最初的食不果腹,粗茶淡饭,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票证盛行,再 到改革开放后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 直至如今吃要讲究“绿色”“健康”。
改革开放前,每家每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 餐桌上的食物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 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得像个样。
单元楼与住房制度改革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 间、厨房的单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 台阶。用今天的眼光看房子面积是很小,但 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在这之前,大家 洗澡都是凭澡票进大澡堂,住进单元房后, 在家里就可以洗澡了。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 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房改后,无产阶级拥有了 房产,变成了“有产”阶级,在住房问题上,实现 了一次大的飞跃。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市场经济模式 ຫໍສະໝຸດ 商品房所取代。至此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 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 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 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 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 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 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 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 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 大喇叭裤。
菜篮子工程与食物多样化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 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以保 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 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 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 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90年代,随着生活 水平的提升,我们告 别了油盐糖肉油凭票 买、每人每月细粮定 量的捉襟见肘的年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 我们从长期以往的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 品牌。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对于服装诉求越来越趋向凸 现个性、标新立异。
如今…….
1992年国际时尚品牌进入:4月,LV中国旗舰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 Armarni、Channel、Dior、Gucci等品牌陆续跟上。
21世纪后……..
一个小城的变迁
千里之行—铁路
30年前的中国,出行难、买票难、乘车难,人 们望出行而却步。 那时,城里老百姓出行, 代步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就是自行车了,中 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城市尚且如此, 乡村就更难出行了,出门等长途车的焦虑,成 了大多数人不愿回首的往事。
• 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 49,940公里,全国铁路 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 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从匮乏到丰富
------论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之变化
改革开放之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它重新确立了马克 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 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 历史任务是把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衣着风尚
30年前,在所有人身上, 绿蓝黑灰色的衣服,数量 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 颜色就会引来“资产阶级 思想”的指责。
•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 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 以轻松装下,往好听里说 就是以艰苦朴素为荣,归 根结底就是供应紧张,一 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 上挣得也少,一件衣服往 往能供兄弟几人穿好几年。
福利分房与筒子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福利分房”时代流行 着这样一句口号:“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 级”。那时候,房子面积分配的大小要根据 家里人口的数量。一般是一家三四口人,甚 至老少三代一起吃、住、生活。筒子楼,便 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当 时很时髦。
“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 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 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八十年代的食物配给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 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 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 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 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 手里的珍品。
1982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在买米。排队的人们把冻 僵的双手塞进口袋里或缩到袖子里。队伍很长。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 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 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 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 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人 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 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 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 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 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 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 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 80年代。
21世纪的市场蔬菜种类日益繁多。即使是在冬季里,市场菜摊上也摆满各种新鲜蔬菜。
到了现代,吃饱已经不成问题,我们的重心 已经偏向,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 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
住宅的变迁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房屋的变迁总的来说可以 概括为:从60年代的平房,70年代的筒子楼, 80年代的单元楼,90年代二室一厅、三室一厅 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的、复式住宅、跃层、 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 到“居者优其屋”,这一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改 革开放以来时代的进步。
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
第一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 最高时速 140公里/小时。全国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54.9公里/小时。 第二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 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提升到55.16公里/小时。 第三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 全国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60.3公里/小时 第四次大提速 2001年10月21日 全国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61.6公里/小时。 第五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 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全国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65.7公里/小时。 第六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 动车最高时速250公里/小时。达到国际上铁路在既有线提速改造上的最高水平。 全国列车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70.18公里/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