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对话”刍议
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一、教学对话其实应当是双向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的对话既然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方面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对话双方应当是双向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学生的管理者、知识传授者,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角度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这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对话还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这种对话式的教学,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牵引式”、“灌输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建构。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先通过钻研文本,把文本的内容全弄明白了,然后根据自己的钻研所得写
成教案,在课堂上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贯彻自己的教案,将自己的钻研所得灌输给学生。文本学生是懂了,但不是读懂的,而是听懂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渠道不畅,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不能称为“对话”,只能算是“传话”。由此看来,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
二、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与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我们应当以这样的理念来调整好思路,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们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是教师要明确自己的
角色地位。教师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要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只有当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教师才出面帮助疏通。因此,教师要切实做到:组织与调控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化解阅读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难;善于捕捉在师生互动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适时组织合作性学习,通过心灵的碰撞,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即时的评价与激励。
三、处理好实施对话教学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对话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等理念。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其心态才是开放的,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
2.要正确处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过程,关注的是可以转化为考试分数的诸多结论:如死记硬背词语解释、中心思想、课后习题的答案等等,如此就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此种教学模式,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语文教学庸俗化到只要听讲、背诵条文就能获取高分的地步。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失去了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与对话教学的原则背道而驰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通过对话去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至于结论,最好像苏格拉底那样,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不必包办代替。面对着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老师也不要强行统一,最好是鼓励学生通过对话,继续深入进行探究。
3.处理好预设与开放的关系。老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准备,如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笔记等等。那么我们在上课时却不可拘泥于原来设定的程式。如果我们一味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急着走过场,则很难在学生中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按照现代教学论的理念,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份。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迸发出的火星,教师应敏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时间,虽然通过对话也许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学生的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也就在愉快的对话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彰显。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对话大有文章可做,每位有责任的语文教师都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对话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