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朗读停顿
古诗词节奏的划分方法
![古诗词节奏的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3838fd7c1cfad6195fa7d9.png)
古诗词节奏的划分方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它们对人类情绪、体验的感性叙说,是有赖于语言的审美化运作的。
而所谓审美化运作,就诗歌而言,是指在总体上遵循一般语言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改变一些普通语言的组构程式,并将这些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变异组构,逐步形成为一种诗歌特有的运作规范,用以对诗中的情意蕴涵、人生体验进行审美化的描述。
这是古典诗歌的又一重要的美学特色。
诗歌就其本身来讲,是一种用讲节奏和有韵律的语言来抒情言志的文学文体。
什么是诗的节奏?节奏原来是音乐术语。
《礼记•乐记》云:“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
”孔颖达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比如唢呐吹就是奏,不吹就是节。
有吹有停,再加上声音按照一定规律,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长或短,或强或弱,就会圆满地表现或欢乐,或悲哀的情绪。
诗歌也一样,我们通常将诗歌语言形式上的规律称之为诗的节奏。
郭沫若在《论节奏》一文中指出:“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型,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诗的节奏主要表现在:2.1押韵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
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
再看“帮”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chóu),春日凝妆上翠楼(lóu)。
忽见陌头杨柳色(sè),悔教夫婿觅封侯(hóu)。
这里的“愁”、“楼”、和“侯”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ou。
“色”字不押韵,因为它读作sè,它的韵母是e,跟“愁”、“楼”、“侯”不是同韵字。
朗读停顿规则
![朗读停顿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2c7f0a1a6bd97f192279e97d.png)
一.按音节划分。通常是两字一顿,五言停顿两次,七言停顿三次。
五言“2—1—2”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2—1”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2—2—1—2”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2—2—1”式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按意义单位划分。通常五言停顿一次,七言停顿两次。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
备注⑴划分时还要兼顾意义,不要损害语义、破坏结构。
⑵当划分规则与朗读习惯发生冲突时,要以朗读习惯为主。如“舜发于畎亩之中”一句,不能断为:舜/发/于畎亩之中。而应断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表2.古文朗读停顿
口诀
说明
例句
主谓动宾间
主谓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宾短语的动词和宾语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因此,它们之间可以停顿。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主语)(谓语)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动词)(宾语)(介宾短语)
介宾转折前
介宾短语、转折连词前通常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Fra bibliotek(介宾短语)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五言“2—3”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言“2—2—3”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备注
划分时还要兼顾意义,不要损害语义、破坏结构。
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不能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而应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或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主语)(谓语)(转折连词)
状、发、关联后可断
句首状语、发语词、句首关联词的后面通常停顿。
古诗文停顿的方法
![古诗文停顿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59b3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6.png)
古诗文停顿的方法
哇塞,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诗文停顿的方法,这可太有意思啦!
你看啊,就像我们说话有停顿一样,古诗文朗读的时候也得有恰到好处的停顿呀,不然那读出来的感觉可就完全不对啦。
比如说“床前明月光”,要是不停顿或者乱停顿,那简直就是灾难呀!
咱就说,停顿就好比给古诗文加上了节奏的“魔法”。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要是这样读“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仿佛能看到那两只黄鹂在柳树枝头欢快地叫着。
可要是读成“两个/黄鹂/鸣/翠柳”,那感觉可就全变啦,怪怪的有没有!
有一次我听一个小朋友读“锄禾日当午”,读成了“锄禾/日/当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就说明停顿真的很重要啊!再比如“欲穷千里目”,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欲穷/千里目”,如果读错了,那意境就不一样咯。
古诗文的停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呢。
一般来说,七言诗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可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这样的停顿。
五言诗像“空山新雨后”,可以是“空山/新雨后”呀。
有时候遇到一些特殊的词,像
“之”“而”,也要特别注意停顿哦。
总之,掌握古诗文停顿的方法,就像是掌握了打开古诗文美妙世界的钥匙。
大家在朗读古诗文的时候,可要好好琢磨琢磨停顿哦,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呢!千万别小瞧这个停顿,它能让你的朗读水平蹭蹭往上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停顿节奏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停顿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14780f3727d3240c8447ef65.png)
21、桃花源记的朗读节奏划分晋/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诸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爱莲说朗读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渊明/独爱菊;自/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核舟记朗读节奏划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古文古诗的朗读停顿
![古文古诗的朗读停顿](https://img.taocdn.com/s3/m/037e0c72e2bd960590c677f4.png)
古文古诗的朗读停顿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古文古诗的朗读停顿句子的朗读停顿,取决于汉语句子的节奏。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观沧海朗读重音和停顿的规则
![观沧海朗读重音和停顿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bd62df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9.png)
观沧海朗读重音和停顿的规则《观沧海》是一首描绘大海景象的古诗,通过对其朗读,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朗读重音和停顿规则的建议:1. 朗读重音:在朗读诗歌时,需要将重音放在那些具有深刻含义或情感表达的关键字词上。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其中,“碣石”、“沧海”、“澹澹”、“竦峙”、“茂”、“萧瑟”、“涌起”、“灿烂”、“咏志”等词语应该被强调,以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停顿规则:在朗读诗歌时,适当的停顿可以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规则进行停顿:a. 根据韵律和意义单位停顿。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 根据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停顿。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 根据语气和情感表达停顿。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停顿较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停顿较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停顿较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停顿较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停顿较轻)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停顿较重)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停顿较轻)。
诗歌朗诵断句
![诗歌朗诵断句](https://img.taocdn.com/s3/m/66863d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5.png)
诗歌朗诵断句
诗歌朗诵的断句方式,主要取决于诗句的结构和意思。
一般来说,断句的地方应当是诗句中意思完整的部分,同时也要符合语言的节奏感。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断句建议:
1.根据词组或意群断句:例如,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
每个词或词组之间都可以进行断句。
2.根据韵脚断句:通常古诗词中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押韵
的,这些地方通常是断句的好地方。
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
光”。
3.根据节奏感断句:有些诗句在朗读时会有明显的节奏变化,这
些地方也可以考虑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根据标点断句:古诗词中虽然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但往往使
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表示停顿或强调,例如逗号、感叹号等。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建议,实际朗诵时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需要进行调整。
最重要的是保持语句的自然和流畅,使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有哪些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c58bb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a.png)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有哪些
古诗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运用韵律和节奏表达思想感情,为诗人的
思想情感提供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正确的节奏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氛围。
那么,古诗朗读的节奏划分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将从音律、停顿和语气等方面进行介绍。
音律
古诗的音律是指诗句中的韵律和音节。
古诗的音律变化丰富多样,有平仄、押
韵等要素,这些都会对句子的节奏产生影响。
在朗读古诗时,应该注意把握这些音律,保持句子的韵律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古诗的美感和节奏。
停顿
在古诗朗读中,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节奏划分方式。
停顿的长短、位置的不同会
影响句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恰当的停顿能够使古诗的节奏更加生动和有韵律感。
在朗读时,应该根据句子的意义和情感适时地进行停顿,不要过长或过短,使句子的表现更加自然。
语气
古诗中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情感,正确地表达语气可以使古诗的节奏
更加清晰和准确。
语气的变化可以通过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等来表现,这些都是影响节奏的重要因素。
在朗读古诗时,应该根据句子的情感和语气适当调整声音的高低和音量,使节奏更富有韵律感。
综上所述,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音律、停顿和语气。
只有正确把
握这些要素,才能够准确地表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朗读古诗时,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划分古诗文朗诵节奏的方法
![划分古诗文朗诵节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6e400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4.png)
【导语】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可以⽤语法知识分析句⼦的结构。
先判断⼀下构成句⼦的词或词组,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句⼦的⾃然停顿。
详细的古诗⽂朗诵节奏的⽅法就让来告诉⼤家,欢迎阅读! ⼀、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鸣之/⽽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 1、尝/与⼈佣耕。
2,俄⽽/百千⼈⼤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句⼦,若前⾯有“顾、夫、盖、其、且、⾄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且/⼈患志之不⽴。
2、其/真⽆马邪?3、⾄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所从来。
2、再/(⿎)⽽衰,三/(⿎)⽽竭。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酒洌。
2、扁鹊望桓侯/⽽还⾛。
3、⽃折/蛇⾏。
4、属予作⽂/以记之。
九、骈句排⽐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 1、七⼋个星/天外。
两三个⾬/⼭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古词句⼀般还按⾳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诗句⼀般按“212”或“221”的⾳节划分。
如:1、故⼈/具/鸡⿉,邀我/⾄/⽥家。
2、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七⾔诗句⼀般按“2、2、2、1”或“2、2、1、2”的⾳节划分。
如: 2、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3、春蚕/到死/丝/⽅尽。
蜡炬/成灰/泪/始⼲。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
掌握⼀些古诗⽂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古诗词诵读技巧
![古诗词诵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ab602607375a417866f8fcb.png)
古诗词诵读技巧节奏古诗词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
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
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
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这主要是因为中间的这个词是动词,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
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四、三”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
“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
如“无言/独上/西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
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其中的“对”“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语速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
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
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
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a9f22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e.png)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第一篇: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
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故/君子有不战。
(《曹刿论战》)(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5ccd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1.png)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朗诵古诗文诗歌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朗诵古代诗歌和诗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技巧一.读出韵味。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他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
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如上《咏柳》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二.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425b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4.png)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在古诗朗读的过程中,对于适当的节奏划分是十分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诗人更
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也有助于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在古代,人们通过押韵、平仄、句读等方式来划分古诗的节奏,下面将介绍几种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一、押韵押韵是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划分节奏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古诗中,每一组平行的韵脚通常代表一个完整的意象或意思,因此,在朗读时可以根据押韵的位置来划分节奏,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平仄平仄是古诗中每个字的音调,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在朗读古诗时,平声和仄声的交替变化也能够帮助划分出节奏。
通过掌握每个字的平仄,朗读者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停顿,突出重要词语,使整首诗的节奏更加动听和生动。
三、句读句读是古诗中的一种朗读方式,是指按照句子的意思和逻辑来朗读诗歌。
在句读中,朗读者会在句子末尾停顿,然后在下一句开始时自然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划分古诗的节奏,并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总之,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而以上介绍的押韵、平仄和句读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表达古诗的内涵,让听者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9ae5c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2.png)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1. 根据句子结构和意群确定节奏
古诗中的句子结构和意群多为平行或押韵,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来确定
节奏。
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意群,就需要在意群之间稍作停顿。
例如:
《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可以按照“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方式来确定节奏。
2. 重读与轻读
古诗中的字音多为平仄,即由重音和轻音交替组成。
因此,在朗读古
诗时,需要注意把握字音的重读和轻读,以确定每个字的音量和语气。
例如: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床前”、“明月”、“疑是”等词汇需要重读,而“光”、“地上”、“霜”等词需要轻读。
3. 顿停和转折
古诗中经常出现顿停和转折的现象。
在朗读时,需要把握这些顿停和转折的位置,并在对应的位置稍作停顿,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
《登高》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中“飞流直下”和“疑是银河落”是两个不同的意象,需要在此处稍作停顿,以强调它们的不同。
4. 读与唱的区别
古诗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性,有时候朗读古诗可以表现出它的美感和艺术性,但对于一些特别具有音乐性的古诗,比如唐诗中的“清平调”、“豫章行”,它们更适合唱出来,以表现出它们的音乐特性。
例如:
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采用唱的方式,以表现出它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以上就是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朗读古诗有所帮助。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174b6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7.png)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古诗朗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功力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韵律和节奏。
在朗诵古诗的过程中,节奏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朗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内涵,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古诗朗读的节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音律节奏古诗的音律是指诗歌中的韵律和音调,它决定了诗歌的整体节奏和韵律感。
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朗读者需要根据句与句、字与字之间的音律变化,合理地划分节奏,使朗诵更加生动、优美。
通常情况下,古诗中的韵律会呈现出一种起伏有致的音律节奏,通过合理掌握这种音律的变化,能够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停顿节奏在古诗的朗读中,停顿的位置和时长也是影响节奏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停顿的位置和时长,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朗读更加富有变化和节奏感。
在朗诵古诗时,朗读者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停顿,使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连贯,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感。
语气节奏古诗通常是由句子和词语组成的,而不同的句子和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和语气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朗读者在朗读古诗时,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合理地调整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语气节奏。
通过适度地变换语气和情感,可以使朗读更加传神生动,增强诗歌表现力,让听众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韵脚节奏古诗的韵脚是指诗句末尾的韵部,它决定了句子末尾的音韵和节奏。
在朗读古诗时,韵脚的处理是影响节奏感的关键之一。
朗读者需要正确地把握诗句的韵脚位置和音调,保持句子末尾的韵脚一致性,使古诗在朗读时呈现出一种韵律和节奏的统一性,让听众更容易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意境。
总结古诗朗读的节奏划分既需要结合音律、停顿、语气和韵脚等方面的因素,又需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灵活处理。
通过合理划分节奏,能够更好地诠释古诗的韵律和内涵,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因此,在进行古诗朗读时,朗读者需要细心体会诗歌的音韵和情感,灵活运用各种节奏划分方式,从而使古诗的朗读更具魅力和艺术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00550d5901020207409cf7.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