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写好铅笔字。

课时目标: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认识独体字结构字的特点,掌握书写方法。

3.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干、出、击”。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写字用品的准备情况。

2.复习《写字歌一、二》。

(一)田字格,我会看。

横中线,竖中线,上下左右像块田。

上留天,下留地,左右宽窄差不离。

(二)写字时,心要静,人坐正,脚放平;仔细看,认真临,粗者重,细者轻;转折处,须慢行,勾有力,线条挺;竖要直,横要平,捺有脚,撇有锋;重心稳,点画匀,有节奏,求呼应;用笔美,讲造型,既悦目,又赏心。

二、分析字形1.出示本次练习的字。

干出击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干、出、击。

⑵指导辨析3个字的异同。

相同点:三个字都是独体字结构,先横后竖。

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

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洁。

(3)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强调临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写,写完后认真对照,看临写是否准确、到位。

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出”和“击”。

5.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6.迁移练习⑴出示:来东西⑵指导学生说说这3个字的结构特点。

⑶学生练习书写。

三、布置作业练习书写独体字。

板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4教学目标:⒈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所学生词。

⒉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⒊会用“一边……一边”造句,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语言的魅力。

⒋能找出常见的反义词。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所学生词。

会用“一边……一边”造句,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nɡ chánɡ dānɡ shíɡù xiānɡ yīnɡɡāimǔ qin xiàn zài hěn yuǎn xué xí⒈引导学生明确书写姿势及握笔要求。

⒉学生读拼音、写词语。

师巡视指导。

⒊交流、反馈。

重点提示:“故乡”、“应该”、“母亲”、“很远”。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见巴果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比一比谁组的字最多。

提醒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来完成。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们碑,上面刻着:挖,时刻想念毛主席。

2、陈毅元帅对说:“我给你洗洗衣服,是该的呀!”3、的爸爸现在已经是电脑了。

先回顾本单元所学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他们分别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

填好后再读一读。

四、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并写下来。

1、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2、最近几天,爸爸要到遥远的南方出差。

――3、大松树的个头高,小松树的个头低。

――4、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

――――⒈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找出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并写下来。

⒉鼓励学生交流:你还能说出几组意思相反的词吗?五、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陈毅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洗衣服,一边1、王老师一边唱歌,一边。

2、妈妈一边,一边。

3、一边,一边。

⒈读一读例句,明确“一边……一边”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

⒉将提供的句子补充完整。

⒊思考交流:生活中哪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用上“一边……一边”来说一说并写下来。

六、把搭配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内容:课本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1、探究问题解决。

(1)理解题意。

交流: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引导:请仔细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现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指出:我们观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直接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

(板书:2小时一12厘米)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2)分析数量关系。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交流、分享。

(3)列式解答并检验。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2、完成“想一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第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物体的多角度观察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观察物体的?从哪个角度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角度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物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形状。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如:“如果你站在物体的不同位置,你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第2课时)》教案

三观察物体2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5~7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由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并用几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能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乐于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8张同样大的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流程一:回忆整理,复习引入1.出示长方体。

提问:你能指出这个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请同桌说一说。

2.小结:观察物体,要根据观察的位置确定是哪一面,一般情况下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朝我们右边的面叫右面,朝上的面叫上面。

观察物体的各面时,要做到平视。

3.过渡: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再去观察不同的物体,看看有什么收获。

▍流程二:观察物体,探究方法(一)教学例2——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的是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如果把几个正方体组合成一个长方体,你会观察吗?2.课件出示例2。

请学生照样子摆一摆。

提问: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摆成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预设:可能有部分学生会说是正方体。

)提问:为什么你认为是正方体?学生可能回答: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所以是正方体。

再请认为是长方体的学生说明原因:从右面看看到的不是正方形,所以一定不是正方体。

)3.过渡:看来,要想正确判断一个物体到底是什么形状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要多角度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2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2教案苏教版

第2课时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口答。

李大爷家有两块长方形的菜地。

一块长10米,宽8米。

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另一块的面积是90平方米,长是15米,宽是多少米?提问:求长方形的面积,一般要知道什么条件?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可以求出什么?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宽呢?小结: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解决很多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1.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50页的例2,指名读题。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可能说说自己对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的理解,也可能提出一些疑问,还可能联系以往的解题经验想到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

谈话:对一些条件较多,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先画图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借助画出的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垂直与平行线,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直线、线段、射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垂直与平行线的判断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垂直与平行线。

2.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判断垂直与平行线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2.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垂线与平行线的模型和实物。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直线、线段、射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展示垂线与平行线的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判断一些图形的垂线与平行线。

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条路线,使得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最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目的:1、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学会本课的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韵文,体会夏夜地情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感受夏天的美。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词卡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韵文,指导写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新部首2、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习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一、课前说:说说夏天的夜晚有什么特征。

(如天气,天空,人等)二、课内悟:1、导入:课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关夏天特征的词语,那么,夏天的夜晚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2、新授: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相机学习词语。

3、天上有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出示:夜晚繁星亮晶晶(1)正音:“星、晶”是后鼻音。

(2)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3)指导朗读。

4、你们知道天上画的是什么星星吗?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1)正音:织(翘舌音)女(鼻音)(2)你们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师可简单说一说。

(3)指导朗读。

5、看图上谁也在跟小朋友讲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相机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1)正音:奶(鼻音)了(后鼻音,注意读准轻声)(2)指导朗读。

6、还能从哪里看出这是夏天呢?相机出示:竹椅蒲扇萤火虫(1)正音:扇(翘舌音)萤(后鼻音)(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3)指导朗读。

7、齐读韵文三、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复习巩固生字字音。

2、这些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3、记一记“奶、织、女、斗”的笔顺。

4、反馈检查。

5、指导书写。

奶:右面的“乃”要写得稍微大些,“ㄋ”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歪了。

织:左窄右宽女、丁、斗:都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6、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内容:第1、2页教学重点:笔算为重点。

注意口算、估算、笔算的优化组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1、新学期,我们拿到了很多新书。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介绍的正是小朋友和妈妈去买书的事。

光盘演示。

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售货员每20本打一包,小朋友在想,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用手势比画“20本打一包,一包一包……”学生因为清楚一共有60本,手势做到打第3包的时候就不再继续了。

师:我们通过做手势,很清楚可以打3包,那我们可以怎样把它写下来呢?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口算(估计有很多学生都会直接口算出得数)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2)6÷2=3,60÷20=3(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60里面有几个20?60里面有3个20,那得数就应该是3。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像这道题,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笔算。

结合学生说的:6÷2=3,比较两题,特意写成60÷20=30,问:对吗?为什么?生:可以验算:30乘20等于600,说明这个得数是错的。

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像这样的变化,你还能写一个算式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0÷200=3,说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还会继续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刚才我们考虑的是“加0”变算式,现在请你看“ 600÷200=”你能把它变得简单一些吗?那如果是“400÷50=”呢?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只能同时去掉1个0,不能把0全部去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引入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怎样的实际问题?能举例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表整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基本数量关系。

再问: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怎样的步骤?谈话: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探究1.理解题意。

出示教科书第58页例2,让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

启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够吗?提问: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板书: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追问:表中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设疑:表中只告诉我们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情况,而水位下降120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8小时,还能说水位降落的速度稳定吗?题中“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前8小时水位降落的速度计算。

)谈话:“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

现在,谁能用本人的言语把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构完整的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板书:理解题意)接下来要做什么?(板书:分析数量关系)谈话:这道题可以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绪;教师巡视,与学生一同会商,并对个别有艰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怎样确定解题思路的?3.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明白了解题思绪,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还要对列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板书:列式解答并检验)请大家根据本人确定的思绪,或从上面会商的思绪中选择一种本人喜爱的思绪,列式算出结果,再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并按本人的想法完成检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第2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的例3和“练一练”,第81页的第4~6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构造,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角的过程中,产生统一角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需要;通过用量角器量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大小,初步形成角的大小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量角器和探索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领悟量角的本质“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建立1°角的大小表象。

课件、学具带(量角器)、三角尺。

▍流程一:回顾旧知,找准新知的生长点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那谁来说说看怎样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测量的工具——有刻度的尺子(直尺或者三角尺)。

(2)测量的方法:学生投影展示测量过程,边测量边说方法。

2.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我们在测量线段长度的时候,线段的一个端点与0刻度线重合,另一个端点所对的尺子上的刻度,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板书:0刻度线重合刻度另一端▍流程二:练习比较,揭示课题1.前面我们除了认识线段之外还认识了角,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

(1)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任意画一个角。

同桌比较,谁画的角大。

预设:①同桌两人画的角存在明显的差别,能够很快地比较出大小。

②同桌两人画的角不能通过目测很快地比较出大小。

2.展示两个学生画的角。

问:谁能想出办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呢?3.引出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准确测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流程三:自主设计,认识量角器1.谈话:度量线段我们需要用直尺,那度量角的大小,我们也需要用到工具,你能根据度量线段的启示,和同桌合作设计一个这样的工具吗?2.学生小组内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8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句2、学写铅笔字。

3、读背成语和谚语。

4、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教学难点:积累成语和口语交际。

教法设计:1.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可以随课文《司马光》一起学习。

2.口语交际中的童话故事在讲述时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

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练习8第1、2、3题教学目标:认识一些动物的名称,通过看图读拼音、识字、组句,增长一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

4、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计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

9、指名说,讨论。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3、示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3、读准字音。

4、交流。

5、指导背诵。

6、你知道一些什么?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

教学后记:学生知道了更多的小动物住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教学目标:看图听故事,再分角色表演,要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一、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二、看图听老师讲故事三、练习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2、指名带头饰上来表演。

3、评议。

4、评选最佳导演,最佳演员。

5、发奖品。

教学后记:学生能够自己去表演小苹果树请医生,并将这个故事写得很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春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书写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媒体:教师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和挂图、实物春笋。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2.了解春笋的一些小知识,教师作适当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

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上小节号。

⑶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

“迎”:是后鼻音。

“声”、“冲”: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

⑵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评议、正音。

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2课时(2)-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读写多位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改写多位数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位顺序表来求多位数的近似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2. 数位顺序表的应用3. 多位数的改写和近似数求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的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多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多位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的规律。

- 讲解多位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位顺序表来改写多位数。

-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位顺序表来求多位数的近似数。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让学生相互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多位数的理解。

- 提问:你们觉得这节课最难的部分是什么?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掌握了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位数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

在课后作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本教案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和近似数求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包,取出书包中的物品,说说这些物品分别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书、作业本、文具盒等,这些都是在学习中需要的东西,我们把它们叫做学习用品。

)2.这些学习用品,在以后的每一天里都会陪伴我们,我们应该好好爱惜它们。

3.揭示课题:爱惜学习用品。

二、看图学习
1.自由读图,说一说每一幅图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2.全班交流。

保持铅笔尖尖又尖,用完铅笔套上笔套,
铅笔摆放整齐有序,教科书要包好封面,
写字之前把手擦净,写完作业把角压平,
各种用品分类摆放。

3.选择你已经学会的内容,做给组内的小伙伴看。

4.推选表现出色的学生上台示范,树立标兵。

三、教学儿歌,帮助记忆
小小书包四四方,里面东西可不少。

书、文具、练习本,按着顺序放放好。

写字前,擦擦手,写字后,压压角,
养成习惯很重要。

四、课堂小结。

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让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最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2 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2 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共同小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相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相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或彩纸)、方格纸、小棒、三角尺或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出示挂图
图中哪些线是平行的?哪些是相交的?
根据回答,叙述引出学习内容(特殊的相交情况)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
黑板上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组织交流指名上前指垂足
(a和b相交成直角,它互相垂直,a是b的垂线,b也是a的垂线)
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的直线互相垂直?如果互相垂直,谁是谁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①②③④
自己判断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你在生活中见过互相垂直的线吗?
(对不正确的表达及时给予修正)
讨论交流
(三点)
想想做做3
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可抽查部分学生的练习)
独立画垂线
互相检查
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行与相交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认识垂线。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兴趣。
举例(可结合书中的例子)
交流
想想做做1
这样对折后的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仿照折纸打开交流发现
想想做做2
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及时指出不正确的)
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课题识字1 第二课时备课人相福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4个偏旁。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识字与观察事物结合起来。

3、有感情地朗读韵文,在朗读中巩固字词,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教给识字方法,能力用本课的生字口头说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抽读,领读,“开火车”读。

2、用“春、树、芽、布”口头扩词,学生可选自己最熟悉的词语写一写。

3、朗读背诵韵文。

二、指导书写,探求新知。

1、认识4个新偏旁,书空笔顺,说说学过的字中有哪些字分别含有这三个偏旁,知道含有“”的字一般多与花草有关,含有“”的字,一般多与树木有关。

2、点拨学生自己设法记住字形和笔顺。

3、学生按课后提示的笔顺描红。

4、知识反馈,指名学生说说“春、芽、梨、杏”的笔顺,并进行集体书空。

5、教师组织学生说出田字格中难写的字,小组讨论自由学习,然后进行交流。

6、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检测教学效果,训练表达。

1、指名认读生字。

2、看拼音贴字词。

3、听写生字词。

4、看图,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说话,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如: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梨花、桃花、杏花都开了,是那么的美丽。

5、指导学生看图写一两句话。

作业设计:1、学生在田字个上书写生字。

2、迁移练习。

(1)组词树()芽()杏()村()牙()古()(2)扩词春()()()花()()()板书设计:识字1春雨芽布谷梨杏桃花。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写好铅笔字。

课时目标: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认识独体字结构字的特点,掌握书写方法。

3.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干、出、击”。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写字用品的准备情况。

2.复习《写字歌一、二》。

(一)田字格,我会看。

横中线,竖中线,上下左右像块田。

上留天,下留地,左右宽窄差不离。

(二)写字时,心要静,人坐正,脚放平;仔细看,认真临,粗者重,细者轻;转折处,须慢行,勾有力,线条挺;竖要直,横要平,捺有脚,撇有锋;重心稳,点画匀,有节奏,求呼应;用笔美,讲造型,既悦目,又赏心。

二、分析字形1.出示本次练习的字。

干出击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干、出、击。

⑵指导辨析3个字的异同。

相同点:三个字都是独体字结构,先横后竖。

照字的笔顺一笔一画地写。

注意保持本面的整洁。

(3)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强调临写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写,写完后认真对照,看临写是否准确、到位。

注意保持本面整洁。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出”和“击”。

5.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6.迁移练习⑴出示:来东西⑵指导学生说说这3个字的结构特点。

⑶学生练习书写。

三、布置作业练习书写独体字。

板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音节词。

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 学会j q 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难点: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1.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拼音乐园玩一玩,好吗?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也要跟我们一起去(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

你看,它多高兴呀!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有我们认识的许多拼音朋友,你看,它们来了。

课件逐个出示拼音字母:ɡp h l k j q x(自由读,指名读)2. 师:太棒了!看到小朋友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

二、激发兴趣,引导探索1. 师:小鱼娃高高兴兴地来到拼音乐园,它一会儿跟b捉迷藏,一会儿和d比跑步,玩得可高兴啦!后来,它看见三个新朋友j q x,小鱼娃忙说:“j q x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j q x说:“做游戏当然好,但我们有个条件,你跟我们在一起,必须摘下帽子。

”小鱼娃很想和j q x玩,它二话没说,连忙摘下帽子,拉着j q x的手去玩了。

听到这里,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2. 课件出示音节:j —ü—j uq —ü—q ux —ü—x u3. 引导小朋友,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4. 交流各自的意见。

(1) j q x不和u相拼。

(2) 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3) 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三、学习儿歌,总结方法1.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记住呢?2. 儿歌:小ü见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儿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怎样以基本字累加来体现字义的。

初步认识会意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看图,初步认识会意字的造字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首儿歌及其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部分生字词。

2.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跟
2、板书课题:识字7
二、学生自行看图,自读生字词
1、出示左页左上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词,再想想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看出来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页左上图(一)
图上的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
出示“人”(指名读),谁会组词?随机出示“工人”一词。

“工人”是干什么的?
谁来把这一组字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2、出示左页上图(二)。

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
出示“从”,你能看出这幅图与“从”字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读,组词,随机出示“跟从”)
“跟从”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把这组字词读给大家听?
(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3、出示左页左上图(三)
图上画了几位小朋友?人多了,就可以称做“众”,正音。

这三个小朋友排队的样子就像什么字?(众)
仔细看看,这三个“人”字写法有什么不同。

出示“群众”,指名读,读准“群”。

“群众”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把这组词读给大家听。

4、巩固认读三组生字词。

(可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会发现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呢?
四、看图学儿歌
1、自由读儿歌,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指导读准“条”、“黄”、“变”、“成”。

指导读准:“成”翘舌音,后鼻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同桌互查)
3、读懂儿歌。

①提出下面问题后,小组内讨论再交流。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
(可以这样理解:两个人字合在一起就是“从”字,也可以理解一个人干什么,另一个人也跟着干什么,也叫“从”)
“三人众”什么意思呢?
(三个“人”字合在一起就是众,表示人多了,就叫“众)
②“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先
请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

(配乐:小蚂蚁搬走大青虫)
小蚂蚁这么小,怎么搬动大青虫的呢?(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4、朗读、背诵儿歌。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播放轻音乐。

3、检查“群、黄、成”的笔顺是否掌握。

4、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示范难写的字。

6、学生练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短文。

2、学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首儿歌及部分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会部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理解儿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用“条、成、变”口头组词。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从”和“众”两个字是由“人”这个基本字累加起来体现字形,表达字义的,你们能运用这个特点,弄清这几幅图与字之间的联系吗?大家试试看。

(学生自学,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图(一)这是一棵树。

树的总称,就叫“树木”
图(二)两棵树合在一起,就是“林”字,“林”表示
树多了,也叫“树林”。

很多松树长在一起就叫“松林”。

图(三)三棵树排列的样子,就像“森”字,“森”表示树更多了,一眼望不到边,也叫“森林”。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相机出示字词,正音。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林”“森”这两个字也是以基本字“木”累加来体现字形,表达字义的。

4、齐读生字词。

三、看图学习短文(以小组学习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
说说“二木林,三木森”的意思。

(从字形、字义两个方面来说),重点讨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

1、“单丝”是什么意思?“单丝不成线”什么意思?学生可动手试一试来理解:一根丝一扯就断,许多丝组成却扯不断。

2、“独木”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独木不成林”的意思。

3、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强大。

4、联系实际,说说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5、有感情地读儿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词。

2、用“单、丝、线、独”口头组词。

3、检查“单、丝”的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4、练写生字,表扬写的好的学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