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_朱志昂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_20101010163957_464021.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_20101010163957_464021.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2010-10-10《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1针对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学生为为主俸,注重堵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造力.作者:李延伟姚金环刘长久姜吉琼钟胜奎 Li Yanwei Yao Jinhuan Liu Changjiu Jiang Jiqiong Zhong Shengkui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名:广东化工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xx 36(12) 分类号:G4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2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然而,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模式等已不适应应用技术转型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本文以辽东学院轻化工程系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作为分析对象,就大学应用技术转型发展,提出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内容。

为构建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一、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物理化学是由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构成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包括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化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宏观、微观规律。

现有的本科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包括物理化学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

物理化学理论课程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原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现象来验证理论,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很难将其与实际相联系,然而,物理化学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广泛存在。

与其他以应用为目的的课程,具有本质的不同,实际应用更注重最终结果,很少对于原理、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这导致物理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体现。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朱志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本物理化学教材。

其与其他物理化学教材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呢?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这本教材在内容组织和阐述上非常精炼。

它从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物态、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方面,完整地呈现了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全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志昂教授在教材中还以光谱学为例子,讲述了如何通过物理手段来揭示化学过程中的细节。

这样的例子既有趣味性,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本书中每一章都紧扣着一个主题,构建起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各个章节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和延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贯通。

同时,在每一章节中,都有专门对该章节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公式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的地方,可谓是细致入微。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每个知识点,更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全貌,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化学的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包括了大量的习题,并带有详细的答案和思路分析,这无疑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同时,教材中的大量例子也为学生带来了很多实用性的启示,如计算热力学系统内可逆和不可逆的功等等,这些例子的贴切性和实用性是本书的又一个亮点。

总之,《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朱志昂》以其严谨的内容体系、详尽的例子演示和大量的实用习题,成为许多物理化学学习者的首选教材。

它充分展示了物理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和广阔前景,为各类学习者带来了更多学习的可能性。

促进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化学教学论文-化学论文

促进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化学教学论文-化学论文

促进物理化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化学教学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物理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及能源等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化学知识从理性上加以提高,而且为后续的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功能高分子、新能源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数理基础,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因此,为了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许多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尝试了各种改革措施。

[1-3]本文从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工研发的具体案例,这种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

一、化学热力学原理的教学与应用化学热力学既是物理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公式多,且抽象不好理解、不易掌握。

如果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讲解基本概念、数学推导及理论计算,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也不知道所学理论有何应用,最终影响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工开发中的实际例子,形成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化学热力学的中心就是讨论化学变化的方向、限度及变化过程中的能量交换等问题,涉及U、H、S及G等热力学量的众多公式推导及计算。

许多公式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正确掌握的,当使用条件稍有改变就会用错。

如Kirchhoff公式:【1】其在化工工艺开发中常用于能量交换的计算。

但是,该公式适用于298.15KT的温度范围内,参与反应的各组分只有温度变化的简单过程。

[4]而实际的化学反应体系常常是一个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相变化、温度变化及压力变化的复杂过程。

学生对于复杂变化过程中,相关热力学量的计算很难掌握准确。

为此,课堂教学中引入化工开发中的热力学计算实例,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如碳酸二甲酯(DMC)绿色合成工艺的开发,其反应方程为:【2】碳酸二甲酯分子结构中由于有甲氧基、羰基、甲基等多种团,且无毒,所以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绿色化工中间体。

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一、课程理念改革
1、强调实践性教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实验室实践,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应将理论与
实践结合起来,用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讨论、演示、探究、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1、增加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应重点增加实验
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实践性教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应加强实践性教学,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来验证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应用性教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应强调应用性教学,
把物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应用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高等教育领域,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的交叉领域,涉及颇多而又深奥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浅谈。

一、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在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中,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来说,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在丰富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增加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比如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这些内容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加课程的实用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有深刻的理解。

还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使课程内容更具前沿性和时效性。

在增加实践环节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和单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革新和完善。

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来说,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在多样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讲解环节,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来进行知识的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物理化学课是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研究内容和规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大影响。

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公式较多。

学生总感觉物理化学难学,课堂似乎听懂了,可遇到实际问题或做题时还是无从下手。

而工科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应以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理论学时不断被压缩。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自2008级开始,我们结合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课程的要求、本学科特点,在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理论学时有所压缩的情况下,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

新大纲在原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实际应用上,突出与专业相关方面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把一些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添加进来。

依据新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与无机化学课程中重复内容一带而过。

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适当调整。

比如新材料如纳米和超导材料、新能源如锂电池等适用化工专业学生,对其它专业可让学生自学。

表面现象这部分对食品专业确实比较重要的内容,学时可以适当增加,内容可以丰富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直在课堂上讲,学生只管听,学生感觉很枯燥,慢慢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所以尝试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课前老师要精心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理清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才能游刃有余。

每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重点学了什么,这节课准备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教学大纲,重点定律、理论等应精讲,老师要思路清楚、条理清晰。

而难点要细讲、可举例说明,帮助同学理解记忆。

且不可追求面面俱到,有些需了解的内容可让同学课下自学,通过自己翻参考书,上网查询等方式完成。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因此,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传统的《物理化学》课程中,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对于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并没有足够的讲解和引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1.引入实验环节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实验环节,并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实验,以达到理论知识和实验应用相结合,深入理解和体验物理化学的目的。

2.借助教辅工具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授课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清晰的科学概念、对比性的实验结果等很好地展示出来。

需要教师或学生借助于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表达与整合。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以讲解为主,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被动者。

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也更加适应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加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让学生感觉到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如应鼓励学生在组织小组讨论、自学、网上资源查询、案例分析等方面,更好地开发自主学习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2.家庭作业的个性化差异化家庭作业是学生提高理论水平、练习应用能力的重要形式。

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确定合适的作业及时间安排义务,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的创新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最终体现。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一、引言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和材料科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二、课程体系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

以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1.增加实验内容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2.增加新的实验技术和仪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实验课程的联系性和综合性,将实验与理论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内容改革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该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改革方案:1.增加科研实验项目,鼓励学生使用现代科研仪器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增加面向实际应用的实验内容,如材料性能测试、环境监测、光谱分析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实践的基础知识。

3.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事故处理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四、实践经验介绍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介绍:1.增加实验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巧。

3.注重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入和全面。

五、结论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改革应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应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化学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教学手段传统等。

为了改进《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理解,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应该强化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引入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现代化学发展迅速,新的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层出不穷,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术。

此外,应该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在化学工业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时长较长、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应该结合现代化学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的方式。

此外,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或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应该改进考试方式,考察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只是测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口算能力,没有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将课程教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贯穿到考试中,通过应用题、实验分析等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考试方式,如小组讨论、统一答题和在线测试等,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体现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强化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考试方式,评估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深入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整体竞争力。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为学生后续的研究和工作打好基础。

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物理化学》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点难度高、教学内容繁琐、缺乏应用场景等。

为此,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学是一个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科学。

在教学中,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大多局限于理论推导和计算,缺乏实际操作的体验。

因此,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化学的实验现象和实践应用是重要的改革措施。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化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学科交叉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竞争力。

例如,通过交叉学科的引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领域的应用,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

此外,注重英语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化学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过程。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推导证明,而忽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因此,教学中应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去,使其对一些现实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思路。

将实际应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通过大型课堂授课、小班授课、线上课程等灵活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物理化学辅导课教学改革实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物理化学辅导课教学改革实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物理化学辅导课教学改革实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陈益山【摘要】摘要:结合富有启发性的辅导课教学设计,论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敞开和封闭和的适用情况,并探讨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与非准静态过程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之间的联系.【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热力学第一定律辅导课体积功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化学类课程,常常让刚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物理化学公式的适用条件需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由于时间原因,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并不能对一些重要物理化学公式的适用条件展开充分论述.但教师若能利用辅导课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则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换和守恒原理在热现象领域的一种特殊形式[1,2],其数学表达式为ΔU=Q+W,或dU=δQ+δW.对于这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大多数物理化学教材只简单提及对封闭体系适用而没有展开系统的讨论[3-7].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都倾向于认为只要是封闭体系这个公式就一定适用,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封闭体系只是这个公式适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的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的讨论,可以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还能使刚开始接触物理化学的学生充分认识到准确理解物理化学公式适用条件的重要性.此外这些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紧接着的另一个容易让初学者迷惑的问题:非准静态过程体积功的定义及计算.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前后连贯而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辅导课上思考并仔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非敞开体系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的必要条件为了使学生更自然的理解非敞开体系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的前提,设计了问题1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问题1]请完成表1: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很快完成前3类体系填空,即敞开体系、孤立体系和封闭体系,但对第四类体系(有物质交换而无能量交换)的存在产生了疑惑.教师这时可以因势利导的指出内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有物质交换就必然有能量交换.公式ΔU=Q+W只包含了功和热这两种能量交换方式引起的体系内能变化而没有包括由于物质交换引起体系内能变化这一方式,所以公式ΔU=Q+W对于敞开体系不适用.2 封闭体系不是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的充分条件通过问题1的阐述学生已经理解公式ΔU=Q+W对于敞开体系不适用,那么对于封闭体系这个公式就一定适用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引入了问题2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2]如图1所示,木块A放置在长木板B上,木板B则固定在地面上.现用一持续的力F推动木块在木板上水平前进,以木块和木板整体作为体系,首先判断体系是否为封闭体系然后讨论公式ΔU=Q+W对于下列3种情况是否适用:(1)木块和木板间完全光滑;(2)木块和木板间摩擦力等于F/2;(3)木块和木板间摩擦力等于F.由于环境与体系只有能量交换,所以该体系在3种情况都属于封闭体系,但是ΔU=Q+W对于这3种情况的适用性却不一样.第1种情况环境对体系做了功(W >0),但所做功完全转变变为体系(木块A)的整体平动能而没有转化为体系的内能(ΔU=0).同时这个过程热效应为0(Q=0),所以ΔU=Q+W对于第1种情况不适用:ΔU <Q+W.第2种情况环境对体系所做功一部分转变为体系的整体平动能,而另一部分通过摩擦力转变为体系的内能,由于并非所有功都转化为体系内能,所以ΔU=Q+W对于第2情况仍旧不适用.公式ΔU=Q+W 只对第3种情况(所有功都转化为体系内能)适用.在同学们对上述3种情况已经形成清晰物理图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之所以对前两种情况不适用,是因为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全部(第一种)或者部分(第2种)转化为体系的非内能(整体平动能).而公式ΔU=Q+W只包含了体系内能变化而没有包括其他能量的变化,所以若体系在与环境交换能量的过程中引起了体系非内能的变化则ΔU=Q+W就可能不适用.教师可以深化讨论,指出实际化工过程经常会涉及到两类非内能形式的能量:由于流体流动所产生的整体平动能(EK)和由于流体在垂直方向上运动引起的重力势能的变化(EP).对于这些过程公式应当修正为:ΔU+EK+EP=Q+W.将此公式应用到问题2将更有助于理解.问题2没有势能变化(EP=0),所以公式为ΔU+EK=Q+W.对于前两类情况EK>0,所以ΔU < Q+W.而对于后一种情况EK=0,所以ΔU=Q+W.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与非准静态过程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物理化学教材中将体积功定义为δW= -P外dV[3],这个公式对于准静态过程体积功的计算并不会让初学者产生理解方面的问题,因为准静态过程中体系的压强与环境的压强从计算的角度来说数值始终保持一致.但是对于非准静态过程(体系的压强与环境的压强并不一样)体积功的计算,学习者对于这个公式的理解就会有很大问题[8-10].首先,这个公式表明膨胀和压缩过程的体积功都要用环境的压强来进行计算,这从直观上来说与大多数人的力学直觉相违背.其次,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对这个公式的逻辑前提没有深刻的认识,直接从δW= -P外dV进行计算的确会产生某种矛盾.[问题3]如图2所示,一无限大的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一绝热无摩擦阻力的活塞隔开,分成A,B两部分.容器A内理想气体压力为2p,容器B内理想气体压力为p,当活塞在A容器中气体作用下由a处移到b处时,体积变化量为ΔV,问容器A中气体对容器B中气体做了多少功?这个矛盾就是如问题3所展示的那样,对完全相同的过程分别将A和B取为体系则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由于A和B两容器足够大,当活塞由a移动到b 时,A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加ΔV,B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少ΔV,但由于容器为无限大,两边压力变化可忽略.根据物理化学中体积功的定义,如将A看作体系,则外压力为p,A对B做功数值为pΔV.如将B看作体系,则A对B做功数值应为2pΔV.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初看这个问题好像和我们前面一直在讨论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适用性无关,但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有紧密联系的.这个联系就是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内能与整体平动能间的相互转化.根据牛顿力学对问题3进行分析,A做功数值为2pΔV,B获得的功数值为pΔV,两者差值(pΔV)为活塞和气体分子整体平动能,更详细的论述可参看《非准静态过程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一文[8].所以按照牛顿力学的分析和直接按照体积功定义来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不相同的.这两者之间显然需要某种条件来进行衔接.我们前面论述已经提到若体系在与环境交换能量的过程中引起了非内能形式能量的变化则公式ΔU=Q+W就可能不适用.此例中,以B为体系,根据物理化学中体积功的定义,B获得的功数值应为W=2pΔV,但B实际的内能增量要小于2pΔV,这是因为有部分功(pΔV)转化为了活塞和气体分子整体平动能,所以根据体积功定义,ΔU=Q+W对于此过程不适用.若要使体积功定义δW= -P外dV和ΔU=Q+W同时适用,则需要另一逻辑前提或假设:非准静态过程中因内外压差引起的整体平动能最终完全驰豫为体系的内能.按照上述逻辑前提再次对问题3进行分析.根据牛顿力学,A做功的数值为2pΔV,B获得的功数值为pΔV,两者差值(pΔV)为活塞和气体分子整体平动能.如将A看作体系,根据“非准静态过程中因内外压差引起的整体平动能最终完全驰豫为体系的内能”这一假设,将活塞和气体分子整体平动能(pΔV)归还给A,则A对外做功为pΔV,与根据体积功定义计算得到的一致.如将B看作体系,根据相同假设,将活塞和气体分子整体平动能(pΔV)划归给B,则B 得到功为2pΔV,与根据体积功定义计算得到的也一致.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非准静态过程中因内外压差引起的整体平动能最终完全驰豫为体系的内能”这个假设只是为了保证上述热力学体系能够自恰的逻辑假设,而不可能是一个经验事实.现实世界怎么可能随着我们把A或B选取为体系,就真的把所有活塞和气体分子整体平动能都转化为A或B的内能?而且这个假设也不是保证逻辑自恰的唯一可行假设.学生可以自行证明若把假设改为“非准静态过程中因内外压差引起的整体平动能最终完全驰豫为环境的内能”,同时把体积功定义修改为δW= -P内dV,而依然能够保证逻辑自恰.通常在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时间和教学重点方面的原因教师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内能与整体平动能间的相互转化.但如同在本文所显示的那样,若教师能够利用辅导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适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维习惯,将有助于澄清一些重要而又容易引起混淆的问题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信心.参考文献:[1]魏蔚,吴建琴,马晓栋.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讲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59.[2]蒋亚龙.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7):6.[3]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万洪文,詹正坤.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朱志昂.近代物理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物理化学简明教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董玉林,张联盟.非准静态过程体积功的定义及计算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6):140.[9]李锦瑜,曾道刚,王国彦.关于体积功计算公式的讨论—不可逆过程的膨胀功[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10(5):99.[10]张学斌,张公元.关于热力学体积功的计算[J].大学物理,1995,14(6):16.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2012012)。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3、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实验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其进行了改革。首先,我们增加了 实验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其次,我们将部分验 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引 入了一些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例如计算机模拟实验和光谱分析等,使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感谢观看
一、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定义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 量子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实训为辅。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实际应用和创新性,不能很好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我们更新了和优化了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我们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相关的专题讲座,例如纳米科技、能源化学、 环境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我们也删减了一些较为陈旧和过时的 内容,使整个课程内容更加精炼和新颖。
2、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我们还引入了翻转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课上则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4、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物理化学课程中,我们引入了多 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方式。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 物理化学概念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加强了与学 生的互动与交流。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理工科学生必修课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以听讲和记忆为主要学习方法,但这种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

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物理化学学习的关键。

在现代化学研究中,实验方法和仪器技术的发展迅猛,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

教学改革应该将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物理化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有时会令学生感到困惑。

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和实践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忆知识点。

只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要注重课堂互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很难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改革应该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如案例分析、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教学改革要注重创新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学生有时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改革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如信息技术、虚拟实验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改革创新,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会更加突出。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第一篇: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摘要】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以兴趣为导向,教学内容新而精,制作形象科学的教学资源,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物理化学是化工、材料、分析、环境工程、地质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物理化学的目的是在已学过的先行课程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的普遍规律,对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从理论上给予更深刻、更本质的说明,又称理论化学。

是化学各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学好物理化学,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化学运动,从理论上解释化学现象,才能更系统、更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

因此物理化学对于提高学生化学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以后从事化学教育和化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1)理论知识较深,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本科生来说,不易理解,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不够高;(2)课程内容与无机化学有重叠,且主要内容多为19 世纪的知识和定律,缺乏新知识新理论,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不够充分,需借助目前学校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

我校的物理化学课程从2008获得广西区精品课程以来,物理化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基础。

结合本人多年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不断认真思考、尝试和总结,谈谈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体会。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物理化学课程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开放性,导致学生缺乏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如何改革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课程内容创新1. 引入实践理念在教学改革中,引入实践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物理化学课程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可以在课程中引入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增加案例分析在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应用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

3. 强调综合实践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其中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合,加强综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1. 引入互动式教学传统的物理化学课程中,往往是老师单向传授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具体形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培养实验能力物理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物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评价体系改革1. 引入学科竞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引入物理化学学科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入实践项目评价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引入实践项目评价是非常有益的。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黄臻洵【摘要】Physical chemi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theorization and logicality. The students’ problems in leaning physical chemistry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the wrong learning attitude, the illogic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unscientific study method. Based on this,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 were discussed, concretely,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ning, correcting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reforming te aching model. The aim of this reform was to mak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which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物理化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及逻辑性十分强等特点,本文针对学生在物理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不正确、知识结构不合理及学习方法不科学,探讨了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具体为: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革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改善学习效果,达到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5期2012年10月大学化学UNIVERSITY CHEMISTRYVol.27No.5Oct.2012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朱志昂(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天津300071)摘要阐述当前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性,指出改革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探讨了物理化学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教育要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者根据讲授物理化学基础课多年的经验和体会[1],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粗浅的看法,力图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性多年来,大学本科教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始终未见突破性的进展,基础课的教学更是在“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基础的、基本的,没有必要不断更新”的思维定式下,课堂教学内容数年来一成不变或变化甚小。

就拿物理化学基础课来说,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于1850年左右,距今已有150多年。

经典热力学认为体系总是自发地趋于平衡、趋于无序。

实际上趋向平衡、趋向无序并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经典热力学的规律只适用于孤立体系,而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是敞开体系。

在非平衡态的敞开体系中,大量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变化的现象。

在现行的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着将过多的学时用于经典热力学的讲授,使学生的思维围绕着客观不存在的孤立体系的热力学规律转圈圈,而对20世纪50 60年代发展建立的敞开体系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却极少甚至不予介绍,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本科教学应着力培养具有宽广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目前各化学基础课的学时在缩减,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则在提高,这就要求对基础课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整合与更新。

我国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不够先进为大家所共识。

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代代相传,历史悠久,从幼儿园直到大学十几年一贯制。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我国高校普遍使用,但大多数仅是将黑板换成了屏幕,并没有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的甚至灌输得更为严重。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偶尔也能听到,但受益面小,形成不了氛围,对于长期形成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触动甚微。

教学方法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如果不对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大的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十分必要而又十分迫切的,可能是今后教学改革、质量提高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2]。

2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问题。

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内容。

(1)转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我国历来有重视知识积累的传统。

继承在创新中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传统的教育以传授已有的01大学化学第27卷知识为根本目的。

学生习惯在学校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一些书本上的东西。

这样长期下来,会压抑青年人的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缺乏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德说过:归根到底,作为学生,必须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不是一块块任由教师捏成文化人的胶泥。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的过程[3-4]。

这个道理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往往违反。

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改变自上而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带他们由深入而浅出,能举一反三,能温故知新;即从“教”达到“不教”而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

我们必须跳出一个认识误区,即总是希望多讲,越重要讲得越多;总是担心讲不到的学生考试不会,总是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结果可能是学生反而不愿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要承认个性。

大凡拔尖人才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异乎常人,往往表现出对一些不合常理的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恰恰就因为这点,使他们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

但这种独特的特性,容易被人不理解,甚至得不到尊重。

我们应遵循“不拘一格降人才”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其因势利导,发展个性,使其充分发挥优势。

以学生为主体,丝毫没有降低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更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内容,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以便启发和回答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充分讨论,这样才能产生创新灵感。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系统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在和学生讨论中新视角的提出者,新问题的发现者和新思维的倡导者。

(2)树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教育观念。

本科教学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

我们主张教研结合,因为科研也是育人特别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我们不能在非此即彼的怪圈里打转转。

教师要将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应当能够将知识传承者的教师角色与知识创新者的学者角色很好结合起来,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通过对前沿问题的追寻和对真理的探索,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将教师本来就应具有的教师和学者的二重角色割裂开来,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科研。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促使其进行深层次的学术思考,而教师的硏究成果又可以反哺教学实践。

正是在教学与科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价值,也才能将优秀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应当确立一种共识,教学和科硏是育人这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优秀的教师应当积极践行硏究性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创新人才是在参加创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应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或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课题。

要让学生在科研的创新实践中,激发求知欲望和创造冲动,独立自主地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途径,最终超越前人,取得创新的成果。

3如何进行物理化学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改革P.W.Atkins是英国牛津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所著的《物理化学》是一本高质量教材,已出第8版。

早在1987年,Atkins发表了关于物化学课程改革趋势的看法(New Trends in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s,Chemistry in Britian,July,1987,640-641)。

他认为,“传统的物理化学已经处于革命的前夜。

因为化学家终于可以关注真实而且高度复杂的体系了,新课程必须反映这个巨大的变化。

计算机正在开始改变我们的思维以及教学的方式”。

作者根据Atkins的观点,结合长期讲授物理化学的体会,谈一点对物理化学理程内容改革的粗浅看法。

(1)大量压缩经典内容。

Atkins指出,“化学家必须强制自己远离平衡情结。

他们应当认识到,经典平衡态热力学的局限性太大,而化学中所有新出现的体系都是远离平衡的”。

目前各类高校物理化学教材已对经典热力学部分作了一些精简,但受到考研指挥棒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精简的量还远远不够。

我查阅了几本大学一年级的大学物理学教材[5-7]及无机化学教材[8-16]。

在大学物理学教材中的热学部分讲授了气体分子运动论及热力学三大定律;在无机化学教材中讲授了气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电化学。

除了相平衡、表面和胶体之外的物理化学的基本点均已讲授。

所以今后编写物理化学教材时必须参考先行课程教材,要在先行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授课教师要了解本校学生先行课程(如大学物理学课程及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要大胆地对热力学三大定律内容的讲授动大手术。

讲授时要更加简明,牢牢抓住如何使用热力学三大定律判别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能量转换的问题。

对先行课程中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作一简单的复习,在其基础上再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不要反复炒冷饭;将节省出来的学时用于讲授新的内容。

(2)简介非平衡态热力学。

Atkins 指出,“我认为化学家感兴趣(或应当感兴趣)的是非平衡态热力学。

有了计算机,这个领域对他们已经开放,利用微机,他们也可以开始讲授了。

如果对非平衡体系的概念和技巧不熟悉,物理化学家怎么能够真正涉足生物学?如果我们判定他们做不到,那么我们的课程必须改变”。

我们要简单介绍线性和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牢牢抓住在线性和非线性非平衡态敞开体系中如何判别变化的方向和限度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处于远离平衡的敞开体系中,变化的方向趋于有序,变化的终点不是热力学平衡态,而是有序的稳定态。

这种新的有序的稳定结构被称之为耗散结构。

近年来出版的物理化学教材[17-23]对非平衡态热力学均作了一定的介绍,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的较少或根本不讲。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2007年在烟台大学承办的由南开大学、科学出版社等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硏修班上,请复旦大学范康年教授讲授了非平衡态热力学初步;2008年在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由南开大学、科学出版社等主办的第2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化学课程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硏修班上,作者又讲授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

在讲授非平衡态热力学时应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而不要陷入烦琐的数学推导。

(3)更新课程内容,介绍物理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

Atkins 指出:“相关领域的新发现为物理化学家提供了新的兴趣。

其中最丰富而且可能最重要的是生物学,大学课程应当反映这些成就,它可以增进我们对能量传递、NMR 成像、过程速率、基因表达、神经心理学和光合作用的理解。

物理化学家感兴趣的物质已经转向高聚物、固体、表面、液体和复杂的混合物(诸如天体大气和化学反应器)。

鼓励物理化学课程和化学工程相容和在物理化学课程中介绍化学工程的内容是发展趋势之一”。

我们应该很好地理解和接受Atkins 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观点。

此外,我们在讲授物理化学的各章节时,可从基本原理出发,适当介绍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介绍有关的诺贝尔化学奖,融汇基础与前沿。

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了解学科前沿的基本点,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入门作用。

例如:①在讲授化学动力学时,不仅介绍分子动力学、激光化学,而且可讲一些获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不对称催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②在讲授电化学时,结合能源和环保,介绍一些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

③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表面进行的,表面状态的研究十分重要。

在讲授表面化学时,可适当介绍现代表面分析中常用仪器的名称及功能,使学生了解一些表面研究的现代手段。

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91年就指出:“我认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学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24-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