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 小学科学教案
科学《不倒翁》教案
科学《不倒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
2.探究重心对不倒翁稳定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不倒翁模型(可以用小瓶子、球体等代替)。
2.实验器材:标尺、扁平小物体(如硬币、纸片等)。
3.实验准备:将不倒翁模型和实验器材准备好,并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观察和操作。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不倒翁的主题,通过展示一个不倒翁模型,向学生介绍不倒翁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不倒翁的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观察(20分钟)教师将实验器材和不倒翁模型分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学生可以尝试在不倒翁上放置不同位置的小物体,观察其稳定性和倾倒角度。
学生可以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准备后续的讨论和总结。
3.分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重心位置对不倒翁稳定性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验结果进行介绍,并说明其观察结论。
教师可以适时给出引导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
4.总结归纳(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小组讨论的结论汇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重心位置对不倒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通过带领学生讨论,学生能了解到重心越低,不倒翁越稳定。
并引导学生对其他现象进行思考,例如为什么拿重物的底部一端可以平衡较高的重物。
5.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倒翁的原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些高楼大厦需要在地基中设置深击桩以增加稳定性。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6.结束(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不倒翁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并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撰写的实验报告。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表现和参与度。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5篇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蓝图,能够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案的周密设计可以让课堂更加有条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参与,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掌握制作不倒翁的方法,了解乒乓球等材料底部所装物品的材质与位置对不倒翁的影响,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2.能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不倒翁,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喜欢动手制作不倒翁,体验自制不倒翁不倒带来的成功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孩子们有玩不倒翁的经验。
物质准备:不倒翁课件,不倒翁玩具,半圆形彩纸、乒乓球(提前剪去三分之一)鸡蛋壳、海洋球壳等材料,橡皮泥、小石子,彩色水彩笔、毛线、扭扭棒、双面胶、胶带、剪刀,装饰材料(小眼睛、小彩纸等)空间准备:幼儿围桌子坐成4组。
活动过程:一、游戏玩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特点及不同,感受不倒翁不倒的有趣。
提问:不倒翁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结:不倒翁因为怎们摇晃也不倒而得名,真是有趣。
它们的造型不一、有动物、人物,个个表情生动、色彩鲜艳。
造型各异,但是它们的底部都是圆圆的、光滑的球状面。
二、图示梳理,幼儿掌握不倒翁的组成及制作方法。
1.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小结:有一个沉沉的物体,牢牢的固定在中心位置不掉,所以不倒。
2.提问:不倒翁有几部分组成?小结: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面是圆圆的、光滑的球状面做底壳,上面是各种造型做顶部。
3.提问:选择什么材料做底部?沉的物体固定在什么位置?怎么制作上面的帽子?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造型?4.提问:制作不倒翁需要哪几个步骤?小结:制作不倒翁需要四个步骤,第一步选取底壳材料;第二步将沉的物体牢牢固定在底壳中心位置;第三步设计与众不同的造型;第四步上下粘合,制作完成。
科学活动不倒翁的教案5篇
科学活动不倒翁的教案5篇科学活动不倒翁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喜蛋壳若干,橡皮泥,图片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不倒翁。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
2.它有什么本领吗?我们来试试看,停下来它是直直的。
今天我们要来做的就是不倒翁。
(出示图片)3.为什么叫它不倒翁?它为什么不会倒下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4.教师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里面的秘密。
(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5.教师拿出底部的物体,请幼儿猜测不倒翁会不会站立。
并且试验。
(不会)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里面要有物品。
那是不是底部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装上物品就可以做成不倒翁呢?6.请幼儿制作不倒翁。
利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
想不想来做个不倒翁。
今天我们用橡皮泥来代替其他物体,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底部圆圆的滑滑的材料,请你来做个发明家,去做个不倒翁。
7.展示幼儿制作的不倒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有的可以立起来,有的不可以。
各选择一个例子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粘住)(2)立起来的,有的立的是直的,有的是歪的。
各选一例,同上发现它们制作的不同。
将发现的秘密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
8.请幼儿再次制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不倒翁。
9.引导幼儿发现成功不倒翁需要的橡皮泥要足够多,太少了,底部太轻,就会立不起来。
10.教师小结。
一个成功的不倒翁需要的条件。
通过图片帮助幼儿回忆。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13篇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不倒翁的科学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倒翁的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1一、设计意图: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
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
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1、导入主题。
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
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
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不倒翁的科学教案2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在自带玩具的时候,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其中有个孩子带来了不倒翁,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你争我抢,都想来玩这个玩具,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为什么这个娃娃怎么推它都不会倒下呢?孩子们争论了半天也找不到答案。
大班《不倒翁》教案
大班《不倒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不倒翁》章节:科学领域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特性,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特性,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倒翁的平衡原理。
重点:观察不倒翁的特性和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实验材料。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倒翁,引发学生对不倒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外形和特点,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
5. 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制作不倒翁,加深对不倒翁特性的理解。
7.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不倒翁的特性:1. 外壳:圆形的,重心低。
2. 内部:有重物,保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制作一个不倒翁,并观察和记录它的特性。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记录下不倒翁的特性。
2. 题目:思考一下,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不倒翁?答案: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倒翁的应用,如制作一个不倒翁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教材和章节时,需要重点关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不倒翁》这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倒翁的特性,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力和运动》的第三节“平衡与稳定”。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不倒翁的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以及重心对于物体平衡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平衡原理,理解重心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倒翁的平衡原理,重心的概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倒翁平衡的秘密,如何让学生理解重心对于物体平衡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尺子、重物、平衡木。
学具:每人一个不倒翁,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倒翁,尝试用自己的力量使其失去平衡,引发学生对平衡问题的思考。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找出使不倒翁平衡的秘密。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不倒翁的重心位置对其平衡状态的影响。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明确重心的概念,解释不倒翁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手调整不倒翁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加深对平衡原理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运用了平衡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重心:不倒翁平衡的关键位置影响平衡状态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不倒翁平衡的秘密。
答案:不倒翁平衡的秘密在于其重心位置较低,容易保持平衡。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平衡原理的物体。
答案:天平、自行车、船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不倒翁的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找出使不倒翁平衡的秘密。
2024年最新制作不倒翁教案(
2024年最新制作不倒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力的世界》第三节“不倒翁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倒翁,了解其特点与原理;通过实验,探索质量与稳定性的关系;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倒翁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工作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质量与稳定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倒翁的原理,运用原理进行实践操作。
重点:认识不倒翁,探索质量与稳定性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倒翁样品、实验器材(平衡木、砝码等)。
2. 学具:每组一个不倒翁、砝码、尺子、平衡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不倒翁,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讨论为什么它不会倒。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不倒翁的结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质量与稳定性的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一个不倒翁更稳定?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实验操作,探索质量与稳定性的关系。
6. 应用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不倒翁的定义与结构2. 不倒翁的原理3. 质量与稳定性的关系4. 不倒翁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不倒翁,使其稳定性更高。
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合理设计不倒翁的结构,如增加底部的质量、减小上部的质量等。
2. 作业题目:简述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学生可举例说明,如玩具、装饰品、测量仪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是否顺利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板书设计的内容5. 作业设计的要求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难点:理解不倒翁的原理,运用原理进行实践操作。
《不倒翁》优秀教案精选
《不倒翁》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中《力的作用》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不倒翁的制作与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稳定性的概念,理解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不倒翁的工作原理,掌握制作不倒翁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制作出稳定的不倒翁。
教学重点:掌握不倒翁的制作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倒翁样品、实验器材、教学PPT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瓶、米粒等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不倒翁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它不会倒?2. 新课导入:通过PPT讲解不倒翁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3. 动手实践:分组让学生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不倒翁的稳定性。
六、板书设计1. 《不倒翁》2. 内容:不倒翁的工作原理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制作不倒翁的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稳定的不倒翁,并记录实验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倒翁的原理制作其他有趣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 教学难点:理解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制作出稳定的不倒翁。
这一难点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掌握。
《不倒翁》教案(通用18篇)
•••••••••••••••••《不倒翁》教案《不倒翁》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倒翁》教案(通用1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倒翁》教案篇1活动内容分析:“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
在本次活动中准备多种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体验并制作出不倒翁玩具。
活动目标:让幼儿经历不倒翁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难点:蛋壳不倒翁的制作。
活动准备:音乐、ppt课件、蛋壳、彩画笔、橡皮泥等一、师生问好,介绍这节课所上内容----美工课。
二、情景导入活动内容。
1.请小朋友轻轻的闭上眼睛,听到音乐响起,就睁眼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什么惊喜,好不好。
2.播放动画儿歌《不倒翁》,边听边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
3.师问:小朋友喜不喜欢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这位新朋友呀?(喜欢)4.师问:谁知道这位活泼可爱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呀?(不倒翁)5.师述:不倒翁真的扳不倒吗?这节课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不倒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师出示几个不倒翁作品,引起制作兴趣。
1、师述:小朋友看这几个不倒翁摇来摇去,就是不倒,非常好玩,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玩一玩。
2、师点几名幼儿玩,幼儿用手推、玩。
师问:好玩吗?能扳倒吗?(不能)3、师介绍这几个不倒翁。
师述:老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几个不倒翁是老师用蛋壳做成的。
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蛋壳不倒翁呀?(想)四、师演示制作过程。
1、突然课件哭声响起。
2、3、师:嘘,听,是谁在哭呀? 师:噢!原来是这个小蛋壳宝宝,这个小蛋壳宝宝他呀看到其他的蛋壳宝宝都能站起来高高兴兴地一起玩,而他却怎么也站不起来,都着急的哭了。
(师边说边动作)师:小朋友想不想帮他站起来呀?(想)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4、师介绍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及制作材料。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橡皮泥)我们先将橡皮泥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把小块橡皮泥从蛋壳的这个洞洞里填进去,最后拿一支彩画笔像老师这样轻轻捣一捣,让橡皮泥都贴在蛋壳的底部,不要让橡皮泥偏左也不要偏右。
2024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精选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精选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评价策略及反馈调整•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01教学目标与要求Part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倒翁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内涵。
学会观察、描述不倒翁的外观和结构特点。
掌握制作简单不倒翁的方法和步骤。
STEP 01STEP 02STEP 03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尝试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成果。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教训,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不倒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制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倒翁的科学原理,并掌握制作不倒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不倒翁的重心调整和平衡控制。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调整不倒翁的重心和平衡,以保证其能够稳定地站立和摇晃。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02教材内容与特点Part03拓展不倒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玩具、装饰品、科普教具等。
01描述不倒翁的外形特征上部为空心壳体,下部为实心底座,整体呈半球形或类球形。
02阐述不倒翁的工作原理利用重心低的物体具有稳定性,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不倒翁在被推倒后能自行恢复直立状态。
《不倒翁》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了解重心位置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理解不倒翁工作原理。
物理学原理涉及力学、能量转换等物理学原理,如重力、势能、动能等。
设计与制作了解不倒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直观地展示了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工作原理。
《不倒翁》教案
《不倒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常见的材料》中的第13课《不倒翁》。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倒翁的特性,探索其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制作,了解不倒翁的特性,知道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不倒翁的特性,掌握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难点:不倒翁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如何使不倒翁在受到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平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模型、实验材料包(包括塑料球、木块、沙子、水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材料包、测量工具、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倒翁模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不倒翁的特性:让学生观察不倒翁,发现不倒翁在受到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平衡的特点。
3. 分析不倒翁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不倒翁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探讨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和结构。
4. 动手制作不倒翁: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讨论的结果制作属于自己的不倒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不倒翁特性:受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平衡原理:重心低,稳定性强制作材料:塑料球、木块、沙子、水等制作步骤:观察 > 分析 > 制作 > 展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不倒翁的特性及其制作原理。
答案:不倒翁的特性是在受到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平衡,其制作原理是通过降低重心,增强稳定性。
2. 请谈谈你在制作不倒翁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
答案:在制作不倒翁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技能,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制作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实践和锻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制作,使学生了解了不倒翁的特性,掌握了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小学科学38《不倒翁》教案
小学科学38《不倒翁》教案不倒翁 - 小学科学38《不倒翁》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倒翁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课题。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探索物体的重心和平衡的概念,并且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不倒翁的运作原理,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重心的概念,并知道如何通过调整重心来保持物体平衡。
2. 学生能够探究不倒翁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个原理制作自己的不倒翁。
3.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出一些规律。
二、教学准备:1. 不倒翁模型或者材料(如瓶子、小球等)。
2. 绳子或线。
3. 重物(如石头、金属块等)。
4. 摄像设备(可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一段不倒翁的视频,并引导他们观察视频中不倒翁的运动和保持平衡的方式。
然后,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个不倒翁是怎样保持平衡的?2. 知识介绍:介绍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在一个物体中,重力的作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
重心在物体平衡时处于最低位置。
解释如何利用这个原理来制作不倒翁。
3. 实验操作:3.1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不倒翁。
3.2 学生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基座,如瓶子或者其他能够保持稳固的容器。
3.3 在基座上固定一个绳子,并将绳子上方系上重物。
3.4 观察和记录不同位置放置重物时的不倒翁的运动情况和稳定性。
4. 实验总结:回到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放置重物的位置是否会影响不倒翁的运动和平衡?为什么?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5.1 如果在重物上方再加一个轻盖子,不倒翁还能保持平衡吗?为什么?5.2 如果将绳子的长度调整得更长或者更短,不倒翁的运动会发生什么变化?5.3 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制作不倒翁?6.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论写成一份实验报告。
最新制作不倒翁教案(
最新制作不倒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力的世界”,详细内容为“不倒翁的秘密”。
通过学习不倒翁的原理,使学生了解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掌握不倒翁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不倒翁的制作过程及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倒翁模型、教学课件、实验材料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倒翁,引发学生思考不倒翁为什么不容易倒下。
2. 讲解:讲解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倒翁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不倒翁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展示学生制作的不倒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不倒翁的秘密2. 内容:重心:物体内各部分的质量中心稳定性:与重心的位置有关不倒翁原理:重心低,稳定性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不倒翁,并观察其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2. 答案: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及其原理,但部分学生对重心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运用了不倒翁原理,如陀螺、平衡车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通过严谨的用词和流畅的段落衔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倒翁的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 实践环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3. 作业设计:制作不倒翁并观察稳定性与重心的关系。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重心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1. 通过实物演示,如将一本书立在手指上,让学生观察书在竖立和倒下时的重心变化。
不倒翁科学教案
不倒翁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不倒翁的物理原理。
2.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在不倒翁中的作用。
3.掌握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2.理解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1.掌握不倒翁的关键技术。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不倒翁的话题,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外观特点。
2.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思考:不倒翁如何能够保持平衡和倒下后又能自动立起来?3.学生自主发言,导师适度引导并进行引导性问题解答。
二、实验探究(25分钟)1.在讲解实验步骤前,导师先向学生讲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2.分组制作不倒翁,每组可以自行决定材料的选择,但必须遵循“重心低”的原则。
3.通过实验探究不倒翁的制作原理并解释保持平衡的物理原理。
4.安排学生进行自由探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排除法,试验制作不同高度、不同质量的不倒翁,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倒翁的密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及心得体会,并让导师进行点评。
2.导师在学生的总结基础上对不倒翁制作的重要性、不同材料的应用以及制作精度等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讲解。
3.导师向大家展示一个精美的不倒翁并让学生感受制作精度对不倒翁成品的影响。
四、作业(10分钟)1. 鼓励学生完成必要的论文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将不倒翁带回家,并通过探索更多种类的材料和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挑战,不能单纯地按照其他人的作品参考,未能在尝试中体验制作的乐趣。
2024年度-大班科学教案不倒翁(精选)
不倒翁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辅助工 具,帮助孩子们理解重心、平衡等 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 实验能力。
20
相关科学原理探讨
重心与平衡
不倒翁之所以能够在任何角度保持平衡,是因为它的重心被设计在 底部的中心位置,使得重力作用线始终通过支撑点,从而保持平衡 。
动力学原理
不倒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摆动,但由于重心位置较低,重 力作用会使其自动回复到平衡状态。
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物体,且重心位置低于它 的支点。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 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
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基本 原理和构造,理解重心与 平衡的关系。
露。
12
填充物选择与放置
选择填充物
常用的填充物有沙子、小石子、米粒等。选择密度适中、 颗粒细小的填充物,以确保不倒翁在摆动时能够流畅且稳 定。
注入填充物
将选好的填充物通过小孔缓慢注入外壳内,同时轻轻晃动 外壳,让填充物均匀分布在整个底部。注意填充物的量要 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
封闭小孔
当填充物注入到合适的位置后,使用胶水或胶带将小孔封 闭,确保填充物不会泄露。
13
调试与测试环节
初步调试
轻轻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情况。 如果不倒翁无法保持平衡或摆动不流 畅,可以适当调整填充物的量或位置 。
精细调整
使用细砂纸或锉刀对外壳进行微调, 以改善不倒翁的摆动效果。注意调整 时要细心且耐心,逐步达到最佳状态 。
制作不倒翁科学领域教案
制作不倒翁科学领域教案教案名称:不倒翁科学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不倒翁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了解重心、重力和平衡的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倒翁的平衡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不倒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倒翁能够保持平衡。
2. 实验操作(20分钟)(1)材料准备:准备一些空瓶子、硬纸板、颜料、胶水、水、小石子等材料。
(2)制作过程:a. 将瓶子装满水,加入适量的小石子,使瓶子的重心偏低。
b. 用硬纸板制作不倒翁的身体和头部,用颜料将其涂成不同的颜色。
c. 将制作好的身体和头部粘贴在瓶子上,制作成不倒翁的样子。
(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动手制作不倒翁,并观察不倒翁的平衡状态。
3. 实验讨论(15分钟)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平衡状态,讨论为什么不倒翁能够保持平衡。
引导学生理解重心、重力和平衡的相关知识。
4. 知识总结(10分钟)老师总结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强调重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不倒翁,并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制作过程、观察结果和体会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动手制作不倒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重心、重力和平衡的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知识总结,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科学教案:通过不倒翁模型学习物体的平衡和稳定
小学科学教案:通过不倒翁模型学习物体的平衡和稳定通过不倒翁模型学习物体的平衡和稳定一、教材分析物体的平衡和稳定,是小学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倒翁模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原理。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不倒翁模型的实验教学,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物体平衡和稳定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定义及其相关术语的含义;2.能够通过不倒翁模型,了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原理,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和稳定情况。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不倒翁模型;2)教准备实验材料:平衡秤、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石头、木条等;3)教师准备课件和课前导入。
2.导入1)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一些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平衡和稳定情况,让学生了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定义;2)教师介绍物体平衡和稳定的一些术语,如支点、力臂、力矩、平衡、稳定等,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3.实验操作1)让学生观察同一形状的不倒翁模型在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底座上的平衡和稳定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2)让学生观察同一大小的不倒翁模型在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底座上的平衡和稳定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3)让学生探究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和稳定情况,如何改变物体的重心、支点的位置等;4)让学生使用平衡秤,探究物体的平衡点和力矩的关系,了解物体在达到平衡时力矩之间的平衡关系。
4.总结讲解1)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物体平衡和稳定的原理;2)教师讲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相关知识点,总结概括;3)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补充。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不倒翁模型,让学生了解物体平衡和稳定的原理;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衡点和力矩的概念,让学生探究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和稳定情况。
《不倒翁》教案通用
《不倒翁》教案通用教案:《不倒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章《简单机械》的第四节《不倒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不倒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知道不倒翁是如何实现平衡的。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不倒翁的平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模型、实验器材(如尺子、铅笔、细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倒翁,提问学生对不倒翁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倒翁是如何实现平衡的。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倒翁在不同情况下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探究不倒翁的平衡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不倒翁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不倒翁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板书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用彩笔绘制一个不倒翁,并写出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
答案:不倒翁的原理是利用重心的转移来实现平衡,特点是不倒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恢复平衡。
题目2: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倒翁的平衡原理。
答案:可以取一个不倒翁,将其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轻轻推倒不倒翁,观察不倒翁是否能自动恢复平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不倒翁的原理和特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玩具、建筑等领域,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
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应采取以下措施:
a.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c.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3.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应注重以下方面:
a.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了解实验规范。
b.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c.加强实验后的总结,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c.引导学生观察不倒翁在受到不同力时运动状态的变化,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5.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
a.教师讲解例题,如:如何使不倒翁保持平衡?
b.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c.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6.总结与拓展延伸(5分钟)
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具:不倒翁、平衡木、砝码、磁铁、粉笔等。
学具:每组一个不倒翁、平衡木、砝码、磁铁、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不倒翁,引导学生观察不倒翁的特点,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管怎么推,不倒翁都不会倒呢?”
2.探究不倒翁的结构(10分钟)
学生分组观察不倒翁的结构,讨论其特点,汇报交流。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处,适当放慢语速,加强语气,以便学生更好理解。
不倒翁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不倒翁科学教育活动教案不倒翁科学教育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活动内容
1.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和种类
2.设计制作不倒翁
3.测试不倒翁的稳定性
4.分享不倒翁设计心得和制作技巧
三、活动流程
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资料、课件等方式了解不倒翁的原理和种类;
2.设计制作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指导,设计自己的不倒翁,并使用材料制作;
3.测试环节:学生进行不倒翁的测试实验,考察不倒翁的
稳定性,借此探究不倒翁的原理;
4.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不倒翁设计心得和制作技巧,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研讨;
5.总结环节:教师或者同学带领全体学生总结活动总体情况,评价本次活动。
四、活动成果
1.学生掌握了不倒翁的原理和种类;
2.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
3.学生通过实验测试,探究不倒翁的原理;
4.学生分享心得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评价学生的表现,针对活动不足之
处进一步完善活动。
五、活动总结
不倒翁作为一项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手实验兴趣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因此,不倒翁科学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应当被广泛使用,并且应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组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玩不倒翁,提出问题
预设1: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1、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呢?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可爱有趣的不倒翁,同学们玩过没有?现在想不想玩?好吧,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有趣的不倒翁吧。
玩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要一边玩一边仔细观察,思考问题,可以交换着玩,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开始吧!(学生开始活动)
2.同学们玩的真不错,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如:我怎么推它,不倒翁都不倒还能站起来,为什么它不倒呢?我把它倒过来放,结果它一会儿就正过来了!都有一个“大肚子”。
)
3、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问题,真了不起!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活动也是从问题开始的。
【设计意图:活动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整个活动进行的自由而有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了他们继续探研的积极性。
】
活动二: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
预设2:学生对:不倒翁的不倒原因提出若干猜测,并提出实验的设计。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为什么不倒翁总是不倒呢?(演示)举起你们的不倒翁,咱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的样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对比着观察不倒翁的外观,认为它的底面都是半球形的。
)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都要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看看哪个同学像个小科学家。
还有谁来猜一猜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学生猜:底部是半球形、里面有东西等等)
【设计意图:猜想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设计探究方案,寻找证据,解决、发现问题。
】
活动三:实验验证,拆解不倒翁
预设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进而认识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怎样做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打开看看,做实验)好主意,就按你们说的办法去做,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测,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学生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四:汇报交流
预设4:学生通过自行探究,逐渐认识不倒翁不倒的真正原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指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倒翁推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
看大家自信的样子,一定找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了,谁先告诉大家呢?
上轻下重:我们把不倒翁打开,发现里面最底部有一块铁。
把这块铁拿出来,不倒翁就倒了。
说明不倒翁不倒这块铁起了重要的作用。
把这块铁固定在底部,使不倒翁上面轻,下面重。
不倒翁就不会被推倒。
一个里面装了一些泥土的酒瓶子,也是上面轻下面重,为什么会被推倒呢?(边提示边演示)由此可见,不倒翁推不倒的另一个秘密是:底面半球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打开不倒翁看内部构造,目的是启发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不倒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不倒翁内部构造的认识,经过老师适当的引导与提示,从而揭开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