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规全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第一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儿科患者入院后以亲切和蔼态度做好三测,并送到指定床位,向家属或较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进行卫生安全教育,通知医生。

2.病房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床头避免对流风;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新入院患儿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连续三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四次,体温达到39℃以上,每4h一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2次。

每日询问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

需书写护理病历时,应在48小时内完成。

4.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5.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6.为传染病患儿治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向患儿宣讲隔离的意义,已取得患儿的合作。

7.加强巡视,主动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8.密切观察患儿神色、囟门、形态、呼吸。

哭声、舌像、指纹、皮肤、四肢、二便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同处理。

9.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食前便后洗手;应鼓励患儿进食,并随时注意饮食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应报告医师;家属送来的食物须经检查符合病情和卫生要求方准给予。

10.婴幼儿煎药液50-150毫升为宜,并采用少量多饮法喂服,严禁捏鼻,以防呛入气管。

丸剂碾细后用温开水调服,并亲视患儿服下。

11.急危重症要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记录。

定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对恢复期患儿或其家长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护理常规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卫生:保持儿童的皮肤清洁,每天多次更换尿布,并保持尿布区域的干燥。

定期为婴儿洗澡,注意保持水温适宜并使用适当的洗浴用品。

2. 饮食护理: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食物过敏、肠道疾病等,需按医嘱做好饮食调整。

3.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确保儿童免受常见传染病的侵袭。

4. 环境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卧室、浴室等场所的干净整洁。

5. 疾病预防:灌肠、口服或肌肉注射预防传染病。

如流感、轮状病毒等,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儿科疾病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儿童的情绪、行为和食欲等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2. 用药管理: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正确。

对于长期用药的儿童,需要注意药物的存放和使用情况,避免误用或滥用。

3. 治疗和康复指导: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如给药、使用药物外敷或物理治疗等。

对于康复期的儿童,需要进行康复指导,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接受物理治疗等。

4.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更换尿布、给药的方法、如何进行体温测量等。

同时,教育家长要遵循医嘱,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和饮食。

5. 定期复诊和随访:儿童在得到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对疾病的病情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对儿童的生活和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小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定时观察病儿体温的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发现患儿体温升高,有感染迹象时,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准备皮肤,操作过程避免损伤皮肤;术前一天给病儿温水沐浴,清除手术野范围内的污垢。

3、术前准确测量体重并记录。

4、冬季各项操作,尽量减少病儿皮肤裸露面积及时间,夏季高温时避免空调直吹。

5、肠道手术病儿,遵医嘱术前 l 天更改饮食,口服缓泻剂,术前 1 天晚及术晨进行清洁洗肠。

6、手术前禁食水:婴幼儿术前 4-6 小时禁食,较大儿童术前 8 小时禁食。

7、根据患儿年龄,术晨测量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去手术室前更换清洁衣裤,去除各种饰物,嘱病儿排尿。

9、术前遵医嘱留置胃管、尿管,给予术前药物,注射术前针后禁止病儿下床活动。

10、准备病历、 X 线片及手术所需物品,随病儿一同带至手术室。

11、了解病儿手术名称、术式,并根据手术大小、麻1/ 23醉方式准备麻醉床、氧气及吸痰物品等。

【术后护理】 1、按相应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患儿意识、皮肤、了解术中情况及术中液体出入量,迅速连接各引流管,遵医嘱给药调节静脉输液滴速适宜。

3、测量体温,定时观察病儿末梢循环变化并记录,若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给予处理。

术后注意保暖,新生儿术后易出现低体温,应使用暖水袋保暖。

4、不能配合的患儿,嘱家长适当约束肢体以免抓脱伤口敷料、拔除输液或引流管。

5、观察病儿排尿情况,对术后 4~6 小时未自主排尿者应通知医生。

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渗血,及时更换外层敷料或加压包扎止血,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敷料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

7、引流管护理:牢固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弯曲、打折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

8、观察病儿术后腹痛、腹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9、根据手术、麻醉方式和清醒时间,遵医嘱决定病儿进食的时间及饮食的种类。

儿科护理常规总结范文

儿科护理常规总结范文

一、前言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与爱心的事业,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婴幼儿。

作为儿科护士,我们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常规的总结,以期为同仁们提供参考。

二、儿科护理常规1. 入院护理(1)接到入院通知单后,热情接待患儿,根据病情适当安排床位,防止交叉感染。

(2)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长护理注意事项及病房环境。

2. 生命体征监测(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病情危重、发热的患儿,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或遵医嘱测量。

(2)高热患儿按高热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温。

3. 病室环境(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2度为宜,湿度以55%~65%为宜。

(2)按年龄和病种安排床位,避免交叉感染。

4. 饮食护理(1)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卫生。

(2)自备食物需医务人员同意方可食用。

5. 卫生护理(1)病室安静、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

(3)做好健康宣教,如疾病防治、护理方法、喂养知识等。

6. 特殊病情护理(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注意休息,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受凉。

按医嘱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炎及张口呼吸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2)支气管肺炎: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按医嘱给予吸氧及雾化吸入。

观察有无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 交接班(1)坚持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以及患儿皮肤、口腔清洁。

(2)定期沐浴和修剪指甲,危重患儿进行床上擦浴。

(3)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消灭臀红。

(4)危重者及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活动。

三、总结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爱心、责任和挑战的工作。

我们要时刻关注患儿的需求,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上是对儿科护理常规的总结,希望对同仁们有所帮助。

儿科常规护理内容

儿科常规护理内容

儿科常规护理内容以下是 6 条关于儿科常规护理内容:1. 宝宝的饮食那可太重要啦!就像小树需要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宝宝也得吃得好呀!比如,宝宝该喝多少奶合适呢?这可得仔细琢磨。

可别随随便便就给孩子喂太多或太少哦。

多观察宝宝的反应,要是宝宝一直哭闹或者不想吃东西,那咱得赶紧找找原因呀!这饮食护理是不是得重视起来?2. 宝宝的穿着也有讲究哟!不能穿太多也不能穿太少,不然就像小船失去平衡一样会出问题的呢。

你想想啊,大冬天穿太薄会冻着,大夏天穿太厚又悟出痱子,那多难受呀!要根据天气及时调整宝宝的衣物,这一点可不能马虎呀!难道不是吗?3. 宝宝的睡眠环境得精心布置呢!安静、舒适就像温暖的港湾能让宝宝安心入睡。

给宝宝准备柔软的小被子,调暗灯光,哎呀,这感觉多温馨呀!要是环境乱糟糟的,宝宝能睡得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睡眠环境的护理很关键呀,是不是?4. 宝宝的卫生护理那可是大事呀!就像给花朵浇水清洁一样重要呢。

要经常给宝宝洗澡、洗小脸蛋,让宝宝干干净净的。

特别要注意小屁屁的清洁,别让红屁屁找上门来哟。

这卫生搞好了,宝宝才能健健康康的呀,可不是吗?5. 宝宝的情绪也得关注呀!宝宝开心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一样让人温暖。

多和宝宝互动、玩耍,让宝宝感受到爱和关怀。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要耐心地哄一哄,可别不耐烦哟。

宝宝的情绪护理能让宝宝心理更健康呢,不是吗?6. 带宝宝出门也要注意好多事情呢!就像小船出海要做好各种准备一样。

要给宝宝带上合适的东西,帽子呀、水壶呀。

还要注意安全,别去太危险的地方。

把宝宝照顾得妥妥当当的,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呀,对不对?我的观点结论:儿科常规护理真的超级重要,每一项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做好,这样宝宝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呀!。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科目。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免疫系统都不同于成人,所以儿科护理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方法。

以下是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帮助儿童保持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使用湿化器或蒸汽浴帮助缓解咳嗽和堵塞的鼻子。

-观察儿童的呼吸和食欲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腹泻腹泻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护理常规包括:-确保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口服含电解质的液体。

-提供轻食,如清汤、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维持室温舒适,减少儿童的不适感。

-做好手卫生,防止传染。

3.发热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发热在儿童中很常见。

护理常规包括:-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儿童的体温,记录变化。

-帮助儿童保持室温适宜的环境。

-给予温水擦浴或温水敷布帮助退烧。

-避免儿童暴露在直射阳光下。

-给予充足的水分摄取。

4.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大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如软熟食物。

-给予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如医生所嘱。

-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或疼痛,及时报告医生。

5.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观察儿童是否表现出哭闹、耳痛或睡眠障碍等症状。

-提供室温适宜、湿度适宜的环境。

-鼓励儿童保持体位上抬,有助于耳道引流。

-给予按时服药,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儿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给予儿童温柔的关怀和悉心的护理。

在帮助儿童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要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汇报。

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儿童可以更快地康复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主要是指对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护理常规:1.儿童感冒:对于婴幼儿感冒,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对于幼儿,应定期进行手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感冒期间,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

同时,可以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和清鼻剂,但要遵医嘱使用。

2.儿童腹泻:腹泻时主要依据病情进行饮食调整,如避免油腻食物、生冷食物,并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同时要保持儿童肛周清洁,注意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3.儿童伤害:在儿童活泼好动的阶段,经常会发生摔伤或其他外伤,为此,家长需保持房间的安全卫生,防止跌倒等事故的发生。

对于儿童的伤口处理,首先要及时止血,并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最后进行适当的包扎处理。

4.儿童支气管哮喘:对于儿童的哮喘护理,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发作期,要及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哮喘症状。

在稳定期,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5.儿童中耳炎:对于儿童中耳炎,要保持鼻腔通畅,避免鼻塞。

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对于有耳鸣、耳闷等症状的儿童,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还有其他一些老少皆宜的儿科常见疾病,如儿童疱疹、水痘、肺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常规,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量增加营养摄入,定期进行药物治疗和复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特殊生理发育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使他们对各类疾病的易感性较高。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卫生意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预防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急诊患儿护理常规一、儿科急诊患儿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热情迎接病人,询问患儿发病情况进行分诊。

3. 根据病情为患儿测量体温,记录在病历上,对危重患儿安排优先就诊。

4. 协助医生做好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

并做好护理记录。

5. 监测危重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共同抢救患儿。

6. 定期检查急救器材是否处于功能状态,急救药物是否充足及是否在有效期内,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7. 适时做健康教育,给予家长心里支持。

8. 联系住院,协助患儿办理住院手续,危重患儿护送到病房。

二、儿科输液观察患儿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2. 经常巡视患儿的输液情况,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如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应立即拔针,重新穿刺,肿胀部位涂药消肿。

3. 输液途中发现患儿不适(如:恶心、呕吐、瘙痒、出现皮疹或风团等),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协助治疗处理。

4. 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三、常见急症患儿护理常规(一)发热患儿护理常规1. 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卧床休息。

给予舒适的卧位。

4. 给予适量脂肪、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 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和退热效果。

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方式,降温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鼓励多饮水。

6. 对出汗较多的患儿,及时更换湿内衣,避免受凉。

7. 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二)惊厥患儿护理常规1. 执行儿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刺激。

3. 发作时立即取平卧位,头偏一侧,按压人中止惊,同时松解患儿的衣领及裤袋,用牙垫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儿科护理的常规知识和指导,以帮助护理人员进行儿童的有效护理。

在护理儿童时,需要注意和照顾到他们的特殊需求和生理发展。

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护理技巧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儿科护理非常重要。

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身体组织和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

- 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

- 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小,需要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 儿童的代谢速度较快,需要更频繁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儿科护理技巧1. 定期测量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以监测儿童的生理状况。

2. 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育活动,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摄入。

4. 避免给儿童食用高糖和高盐食物,以预防肥胖和相关健康问题。

5. 给予儿童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6. 定期给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视力、听力和牙齿的检查。

7.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教育儿童正确的洗手和刷牙方法。

8. 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事故和意外发生。

9. 营造温馨和积极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总结对于儿科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护理技巧。

在日常护理中,保持体温、营养、运动和个人卫生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提供安全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以及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也对儿童的健康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遵循儿科护理的常规和指导,我们可以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格检查: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面色、舌象、指纹等,了解儿童的生理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口腔清洁:保持儿童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

根据年龄特点,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护理。

3. 皮肤护理:关注儿童的皮肤健康,预防和治疗痱子、脓疱疮等常见皮肤病。

保持皮肤清洁,促进汗腺通畅,避免过度潮湿。

4. 眼部护理:定期进行视力筛查,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注意观察儿童眼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5.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6.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师的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保证营养均衡,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7. 情志护理:关注儿童的情志变化,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如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8. 服药护理: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儿,应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评估。

9. 病室环境:病室环境应清洁、舒适、安静,室内温度适宜,并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
相关制度。

10. 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健康知识,指导家长正确照顾孩子,增强家长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以上是儿科中医护理常规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儿科护理常规(全)

儿科护理常规(全)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热情按待病儿及家长,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姓名和联系电话。

为病儿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配方奶、婴儿饭、普食、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病儿入院测量体温2次/天。

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

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针对疾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做好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病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监测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重症患儿须连续24小时监测。

除此之外,还须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3)昏迷患儿还须观察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受压部位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4)观察患儿体温及周围血白细胞的变化、咳嗽、咳痰的性质,发现感染征象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1)防止窒息: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后痰液堵塞呼吸道。

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儿童护理常规儿童护理是婴幼儿护理形式之一,贯穿婴幼儿期各个阶段,实施护理的目标是提高婴儿的生存能力,保护婴儿的生命安全,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维护其生理状况的平衡和稳定。

一、护理环境1、室外环境:保证室外环境卫生、阳光充足,保护孩子的外出活动有规律,给予孩子室外锻炼的机会;2、室内环境:室内空气循环流通,卫生整洁,家具摆放整齐,婴幼儿活动范围应尽量不受器物拘束;3、得到家长大力支持,沟通合作,增进彼此信任,确保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二、护理措施1、定期体格检查,了解婴儿生活状况;2、婴儿身体活动:用贴身的衣着对婴儿的肌肉发育和灵活度有适当的支持作用;3、营养护理:喂养及时、充足、科学、安全,准确掌握婴儿的胃口和喜恶;4、卫生护理:每天要注意婴幼儿的清洁卫生,平时也要注意洗澡、穿衣、洗头、洗手等;5、心理护理:与婴儿进行多模式沟通,经常谈论一些愉快的事情,提倡积极乐观,鼓励孩子尝试勇敢。

三、平衡膳食1、均衡膳食:充分考虑营养平衡以保证儿童的健康长大;2、适当补钙: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免疫力;3、避免过多饮料:为了控制儿童的体重,减少脂肪对健康的危害;4、疾病饮食:有些疾病要根据病情选择和调节适当的饮食,治愈疾病。

四、日常注意事项1、室外要注意晒太阳,避开紫外线;2、要注意孩子多喝水,补充水分;3、避免孩子受潮湿影响,不要在露地玩耍;4、注意孩子衣物卫生,每周更换一次;5、给孩子上课之前休息,以保护孩子的视力;6、多更换孩子的游戏方式,避免一成不变;7、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护理等。

儿童护理的重点是健康养育,在婴儿看护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婴儿需要而调整护理措施,实施有系统、有秩序、有科学、有技巧的护理,帮助婴健康、快乐成长。

用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建立信任关系,构筑优质婴幼儿护理环境,营造温馨家庭气氛,圆父母和婴儿健康快乐的梦想!。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是指对儿童进行日常护理的常规操作,旨在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照顾。

本文将从日常护理环境、营养、安全、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护理环境儿童的护理环境应该保持整洁、安静和舒适。

护士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拥挤,控制室内噪音,并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此外,护士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玩具和游戏,以便他们能够在医院生活中得到一些乐趣和放松。

二、营养儿童成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

护士要协助家长提供适宜的饮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状况,适当增加能量和营养的摄入。

此外,护士还需加强对家长进行营养指导,教会他们合理搭配食材、科学烹调,并避免给予孩子高糖、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的食物。

三、孩子的安全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孩子的安全至关重要。

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发生各类意外事故。

在给儿童进行护理时,应确保使用安全的设备和工具,并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副作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此外,在给予孩子各种护理操作时,护士要温柔并耐心,以减少其不适和疼痛感。

四、生活习惯护士还要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和合理的休息。

同时,护士还应指导儿童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室内外环境清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护士还应当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独立自理等。

五、情绪支持儿童在医院中常常情绪低落,很容易出现焦虑、害怕等情绪问题。

护士要给予儿童充分关爱和情感支持,关注他们的感受,并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疑虑。

同时,护士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方式,缓解儿童的情绪压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六、家长教育护士还需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护理宣教,包括患儿护理技巧、注意事项、康复计划等。

护士还需鼓励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安全教育、营养教育等活动,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儿童的健康。

总之,儿科一般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常规护理操作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

儿童的生命体征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护士应熟悉儿童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营养护理: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进行饮食监管,确保儿童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刷牙、指甲修剪、头发梳理等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对于不能自理或卧床的儿童,护士还应进行换洗床单和衣物的工作,确保儿童的卫生环境清洁。

4.安全措施:护士应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包括防止跌倒、防止烫伤、防止感染等。

护士还应教育家属和儿童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5.压疮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应定期更换体位,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特殊护理操作1.静脉输液:对于需要输液的儿童,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掌握静脉插管和维护技术,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的配伍禁忌。

2.留置尿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尿袋,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

3.管道引流护理:对于需要胃管或鼻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导管的清洁和引流的正常情况。

定期拍胃部X线片,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

4.气管插管护理: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儿童,护士应熟悉插管技术,并随时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和气囊的压力,避免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5.留置胃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和固定,避免意外的拔除。

定期清洗胃管,观察胃液的pH值和颜色,及时记录。

6.心肺复苏:对于需要心肺复苏的儿童,护士应熟悉儿童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以上是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常规内容,护士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护理管理。

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对家属的沟通与教育,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儿童的康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热情按待病儿及家长,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姓名和联系电话。

为病儿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配方奶、婴儿饭、普食、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病儿入院测量体温2次/天。

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

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针对疾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做好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病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监测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重症患儿须连续24小时监测。

除此之外,还须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3)昏迷患儿还须观察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受压部位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4)观察患儿体温及周围血白细胞的变化、咳嗽、咳痰的性质,发现感染征象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1)防止窒息: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后痰液堵塞呼吸道。

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卧床时头肩抬高25度-30度。

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

(2)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每2小时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3)吸痰: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痰。

吸痰前应充分给氧。

吸痰时应取仰仰卧位。

(4)湿化和雾化吸入。

(5)按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地塞米松等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粘膜水肿。

(6)必要时应用人工辅助通气或气管切开,维持有效通气。

3、合理用氧应低流量持续吸氧以维持PaO2在65-85mmHg为宜。

一般中度缺氧吸氧浓度为30%-40%;重度缺氧为50%-60%。

在抢救急性呼衰时,如供给60%氧仍不能改善发绀,可用100%的纯氧,但应注意吸入的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氧中毒。

急性肺水肿时,可给酒精湿化的氧气吸入。

常选用鼻导管、面罩和头罩等方法吸氧。

4、保证营养供给(1)危重患儿可通过鼻饲法供给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产生负氮平衡。

(2)可进食的患儿鼓励患儿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婴儿喂奶时所用奶头孔宜稍大,以免吸吮费力,但需注意防止呛咳。

吸吮困难者用滴管喂,必要时可用鼻饲。

肾病患儿应限制水、盐、钾、磷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5、按医嘱及时应用药物,并做好效果观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利尿剂、止惊药、洋地黄制剂等等;根据病情和药物调节输液速度及量,以免输液过速或过量造成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或避免输液过慢或量不足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避免药物外漏;观察用药后反应。

6、详细记录出入量保证出入量平衡,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7、生活护理定时翻身,做好皮肤,口腔,眼、耳、鼻及臀部的护理,预防感染,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安全防护将纱布放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禁止不必要刺激,保证患儿安全,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保护患儿。

9、心理支持急救处理后应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和消除患儿及家长精神上的恐惧,关心体贴患儿,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概念】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评估】1、病情评估。

2、生命体征。

3、有无鼻塞、气促、咳嗽,咽部有无充血和疱疹,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皮疹、腹痛及支气管、肺组织受累的表现。

4、家长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5、病儿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急性期嘱病儿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定时测量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有高热惊厥的病儿,体温超过38℃时,及时给予降温,降温后及时复测体温。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部分泌物。

鼻塞严重时,遵医嘱给予滴鼻药物;鼓励病儿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5、保证病儿摄入充足的水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6、摄入充足的水分以协助降温和排出毒素。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7、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8、保持口腔清洁,温盐水漱口2次/天。

9、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促进舒适。

【健康指导】1、讲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知识及护理要点。

2、鼓励母乳喂养,保证病儿充足水分的摄入。

3、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

4、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肺炎护理【概念】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锣音为表现。

【评估】1、病情评估。

2、生命体征。

3、有无发热、咳嗽、气促、端坐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唇周发绀及肺部锣音等症状和体征。

4、胸部X线及外周血液检查结果。

5、家长对肺炎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6、病儿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嘱病儿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3、观察咳嗽程度,以及有无气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和口周青紫症状,有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4、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指导病儿有效咳嗽,协助患儿排痰,痰液黏稠或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

严重喘憋者取半卧位,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

6、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

保持口腔清洁,用温水漱口。

7、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儿多饮水,保证液体的摄入量。

8、哺喂时应耐心,防止呛咳;呛咳明显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9、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1、讲解肺炎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定时测量体温。

2、根据病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适当增减衣服。

支气管哮喘护理【概念】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特征。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评估】1、病情评估。

2、生命体征。

3、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4、病儿体位。

5、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的结果。

6、以往治疗史。

7、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8、病儿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的变化。

若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坐位或半卧位,缺氧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浓度不宜超过40%。

对痰多而无力咳出者,及时给予吸痰。

4、哮喘症状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5、观察B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6、保证病儿摄入足够的水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1、讲解哮喘发作的诱因,避免接触过敏源,去除诱因。

2、教会病儿及家长辨认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发作表现及适当的处理方法。

3、正确、安全用药。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腹泻护理【概念】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评估】1、病情评估。

2、生命体征。

3、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4、腹泻开始时间,大便性状、颜色、次数、量、气味及化验检查结果。

5、家长对婴幼儿腹泻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6、病儿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病儿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皮肤弹性、黏膜是否干燥、眼窝前囟凹陷程度、四肢末梢循环及尿量等。

3、准确记录大小便及呕吐的次数、量、颜色及性状。

4、对肠道感染性腹泻的病儿,做好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对高热者给予降温处理,擦干汗液,及时更衣。

6、加强口腔护理,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7、加强臀部皮肤护理,防止臀红的发生。

8、勤翻身变换体位,腹胀者给予腹部热敷或肛门排气。

9、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调节消化道功能、收敛、止泻的药物,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10、轻度脱水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的盐用温开水溶解,4-6小时内少量、多次服完;中、重度脱水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按计划补液,掌握补液原则;营养不良或合并心肺疾患的病儿,输液速度宜慢,静脉补钾前观察排尿情况。

11、腹泻脱水病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米汤,少量多次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健康指导】1、讲解婴幼儿腹泻的相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正确喂养知识。

2、注意饮食卫生及食具的消毒。

3、教育病儿饭前、便后洗手。

4、气候变化时注意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季多饮水。

5、及时为病儿治疗营养不良、佝偻病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消化性溃疡护理【评估】1、病情评估。

2、生命体征。

3、腹痛的部位、性质及与进食的关系,有无嗳气、泛酸、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4、家长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5、病儿自理能力。

【护理要点】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3、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进食的关系,及是否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的症状。

4、新生儿及婴幼儿急性消化性溃疡,要注意呕血、便血量的观察,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