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考试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门学科。

2.肥料:指能够像植物提供养分或营养物质的有机或无机的物质。

3.灰分:植物燃烧后留下来的成分。

4.土壤有效养分:土壤中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那一部分养分。生物有效养分:存在于土壤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那一部分养分。

5.根的自由空间:植物细胞中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那些部分,即质外体空间。

6.根际密度:单位土壤体积中根的总长度,根际密度越大,说明供应养分的有效空间越大。

7.离子泵:存在于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将养分离子泵出或泵入的一种主动运输装置。

8.叶部营养:植物透过叶面从外界吸收养分的过程。

9.植物营养期:植物开始从外界吸收养料到停止从外界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10.植物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需求绝对量很小,但很迫切,此时,某种养分的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即使以后施肥也难以纠正或弥补,这一时期称为植物营养临界期。

11.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植物营养物质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或肥料的营养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最大的那段时间,一般是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

12.根系的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展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这一现象成为根系的趋肥性。

13.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特殊的微域土壤。

14.根系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机制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5.养分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某一养分的浓度和根系表面该养分浓度的差值,实际上是指土壤溶液中某养分的浓度。

16.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种离子的存在或吸收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7.维茨效应:高价离子促进低价离子的吸收的效应。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忌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19.层间吸附:指2:1型粘土矿物对K离子、铵根离子等的固定作用。

20.生理酸性肥: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酸性。

21.氮肥利用率:指作物对肥料中氮素养分的吸收量占施用肥料中氮素总量的百分数。

22.交换吸附:指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23.激发效应:由于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氮素迅速被有机化,促进了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

24.脱氮作用: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还原的一种过程,即硝酸根在嫌气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25.闭蓄态磷:酸性土壤中由于铁铝含量较高,磷酸盐易被溶解度很小的无定形铁、铝等胶膜所包被,形成难溶的含磷化合物。

26.复混肥料:N、P、K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显的化学方法和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27.复合肥料:通过化合作用或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N、P、K肥的肥料。

28.微量元素:从土壤的角度定义指土壤中元素含量为0.0001-0.001%的元素。

29.微量元素肥料:指含有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那些微量营养元素的肥料。

30.绿肥:直接或经堆沤后施入土壤做肥料用的栽培或野生绿色植物的统称。

31.有机肥: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人畜粪便与废弃物的总称。

32.离子通道:存在于生物膜上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空隙通道。

33.后效\残效:肥料的肥效在当季作物上没表现出来,而在下一季作物上发挥其肥效,称为后效。

34.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缺素症状:水稻缩苗病(锌)苹果苦痘病(钙)甜菜腐心病(硼)苹果黄叶病(铁)玉米紫苗病(磷)玉米白芽病(锌)

1.作物养分的来源:土壤、肥料、环境。

2.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对象:作物、土壤、肥料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3.地球上第一个化肥:过磷酸钙;中国第一个:硫酸铵。

4.叶部营养的方式:气孔扩散、角质层渗透。

5.化肥的品质指标:有效养分含量、水分含量、游离酸含量、杂质含量、外观。

6.植物体内过多的N、P分别以酰胺、植素存在。

7.草木灰中的钾的形态以碳酸钾为主;天然钾盐矿是工业造K肥的主要原料。

8.养分资源的特征:双重性、多样性、变异性、相对有限性、流动和循环性、开放性。

9.李比希提出的学说: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

10.植物对养分吸收的两条途径:根部吸收、叶部吸收。

11.根部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分子态、气态;离子态最易吸收。

12.有效氮是指:铵态氮、硝态氮、易矿化的氮。

13.养分离子向根表的迁移方式:截获、质流、扩散。

14.离子通过原生质膜的四种方式:扩散、离子通道、离子载体、离子泵。

15.衡量根系活力的主要指标:阳离子代换量、根系氧化能力、酶活性。

16.土壤保肥能力的作用:生物固定作用、机械截流作用、物理性吸附作用、化学沉淀作用、

交换性吸附。

17.影响根际养分浓度的因素:营养元素种类、土壤缓冲性能、植物营养特性。

18.影响根际PH变化的因素:氮素形态、共生固氮作用、养分胁迫、植物遗传特性、根际微

生物。

19.评价土壤是否良好:良好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充足的养分供应、良好的生物活性。

20.碳铵是我国小型N肥长的主要产品,不能做种肥。

21.N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施肥量过高、盲目施肥、各种损失途径。

22.植物体内P素的分布特点:顶端优势、磷在细胞中的区隔化。

23.N肥的生物学固定,其实是肥料中无机态N的有机化或称为生物学固定。

24.N肥的利用率受到了作物、土壤、施肥量、施肥时期的影响。

25.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土壤通气状况、PH值、温度、有机质含量,其中通

气量影响最为明显。

26.N肥的施用要:适量,P肥要:早施,宜作追肥。

27.无机P的含量高低与土壤母质有关。

28.磷矿粉直接施用的肥效受矿石的结晶状况、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使用技术等条件的

制约。

29.磷的老化是由于:闭蓄作用、磷的吸附、化学固定作用、生物固定作用。

30.生产N肥的原料是:合成氨;P和K的原料分别是:磷矿石、钾矿石;磷矿石主要成分

是:氟磷灰石。

31.生产氯化钾和硫酸钾的主要原料是:光卤石、明矾石;世界上第一个K肥是:KCl。

1为什么P肥的利用率远低于N肥?①在酸性条件下,才有利于作物对p的吸收②土壤溶液中,p的有效范围在ph=6.5-7.5之间,使P肥的有效性降低③作物对p的吸收属于主动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