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童话对儿童发展的现实意义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童话对儿童发展的现实意义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童话对儿童发展的现实意义童话因其奇幻的想象力、有趣精彩的故事情节,自诞生起就受到儿童的欢迎。

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阅读目标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的要求,可见童话对儿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也从儿童人格的形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社会生活的适应以及心灵的滋养等四个方面对童话的现实意义展开探讨。

标签:新课程;童话;儿童发展;现实意义童话因其美妙的幻想、生动有趣的形象、生活化的语言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的喜爱。

优秀的童话作品对儿童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等,是儿童的心智成长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正如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说到的“童话者,幼稚时代之文学,故成人所好,幼儿亦好之,以其思想感情同其准也”。

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儿童的阅读体裁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可见童话已在小学低年级阅读中占有重要地位,童话对儿童的价值和影响不言而喻。

一、童话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社会现实还无法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童话就如同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社会的大门。

通过阅读童话,儿童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故事角色中,随之一起在广袤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在心理学上,这种童话阅读体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扮演”的审美游戏。

在这种扮演中,儿童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平衡自己的心理,还可以释放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童话实则上是儿童心理的“调剂品”。

意大利童话作家罗大里曾说过:“童话是一切假设的栖息地,可以给我们钥匙,帮助我们找到通往现实的新途径;童话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这个世界并赋予他们评价世界的能力。

”可见,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可以丰富自己的经验,增长自己的见识,弥补自身的遗憾。

童话虽是给儿童看的,但它的主题并不简单幼稚,而是丰富哟内涵,甚至正经严肃的。

你不知道的童话故事2

你不知道的童话故事2

你不知道的童话故事2【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引言:童话故事的重要性2.童话故事的历史和发展3.童话故事的种类和特点4.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的影响5.童话故事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6.结论:童话故事的现代意义和应用篇1正文童话故事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

在我们的童年中,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启发。

然而,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童话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童话故事。

本文将探讨童话故事的历史、种类、特点以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历史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古代,人们为了解释自然现象和传授生活经验,开始创作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这些故事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种类繁多,包括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

这些故事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如神话故事具有神秘色彩,民间故事贴近生活,寓言故事富有哲理。

这些特点使得童话故事具有广泛的吸引力,成为各个年龄段读者喜爱的读物。

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童话故事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故事中探索未知的世界。

其次,童话故事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最后,童话故事还能传授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儿童在故事中学会区分善恶,培养良好的品质。

童话故事传递了许多有益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比如,诚实、勇敢、善良、勤劳等品质,都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这些价值观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他们在故事中得到启发,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在现代社会,童话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来教育孩子,让他们在故事中吸收知识,培养品质。

同时,童话故事还可以成为文艺创作的素材,为社会带来更多美好的作品。

总之,童话故事是一个宝库,它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价值观。

篇2 目录1.引言:童话故事的重要性2.童话故事的历史和发展3.童话故事的种类和特点4.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的影响5.童话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6.结论:童话故事的价值和意义篇2正文童话故事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抑恶扬善,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童话的意义在于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在写作时会大胆运用一些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可给学生一个幻想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了真善美,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丑。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抑恶扬善,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童话的意义在于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在写作时会大胆运用一些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可给学生一个幻想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了真善美,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丑。

童话的特点及其教学的意义

童话的特点及其教学的意义

童话的特点及其教学的意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以亦真亦幻的夸张和想象艺术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在童话作品中,天地日月、风云雷电、山川鸟兽、花草虫鱼,都可以被赋予“人”的性格,“人”的思想感情,并以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个性活跃在幻想生活的舞台上。

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富于趣味性和形象性。

主人公都是善良的人们,通常需要经过艰苦的历程,才能完成任务,得到的结局。

在困难的时候又常常得到善良的仙子、精灵、或小动物的帮助。

它要求用接近少年儿童的的口吻、心理、情趣、和充满智慧的幻想去虚构饶有趣味的故事,把幻想和现实巧妙的结合起来,反映社会生活。

因此童话世界是瑰丽,它也是少年儿童十分喜欢的一种文体。

上好童话课对学生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目前,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童话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但对童话教学法的研究还停留在部分或个案层面上。

研究童话教学艺术,对中小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

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

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小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写套话、大人话,根本没有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文章贵在求真,童话为孩子找到心灵的栖息所——一个儿童的真实情感世界,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机会。

童话的现实意义

童话的现实意义

童话的现实意义
童话是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通过魔法、巨人、公主、王子等奇幻元素来讲述故事,旨在给儿童带来美好的想象和梦幻体验。

然而,童话背后隐藏着许多现实意义,它们可以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以下是童话的主要现实意义:
1. 意志力:许多童话中的主人公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力实现目标,这种精神可以启发孩子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面对挫折也要勇敢地去应对。

2. 友谊:童话通常以友谊为主题之一,通过故事展示了一系列友谊中的真谛,以及朋友之间相互支持和关爱的重要性。

这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负责任且乐于助人的品德。

3. 诚实:许多童话传达了诚实、公正和道德观念。

通过描述故事中一些诚实的人物和不诚实的人物的比较,教导孩子们要讲真话,做诚实的人,成为一个好人。

4. 勇气:童话中描写的许多人物和场景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它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克服恐惧和不安,勇敢地去面对未知的事情。

5. 探索:童话中的许多设置奇妙神奇,这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探索和发现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培养孩子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总之,童话不仅是带给孩子幻想和梦想的世界,也是带给他们
成长和教育的重要工具。

依靠童话,孩子们可以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并构建出积极向上的品格。

简论童话的本质和原创童话创作的几个问题

简论童话的本质和原创童话创作的几个问题
文化传承
童话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传播,为成年人提 供了了解和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机会。
社会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1 2 3
文化认同
童话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传 统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原创童话创作可以结 合现代元素和文化背景,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尝试创新,为童 话注入新的元素,推动童话的发展。
如何把握教育与娱乐的平衡
教育意义
01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儿
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娱乐性
02
同时,童话也应注重娱乐性,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奇幻色彩的世界。
创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创意枯竭
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 意枯竭的情况,这时需要多阅 读、多观察、多思考,以激发
灵感。
语言的运用
童话创作中,语言的运用要生 动、形象且富有童趣,需要不 断锤炼和打磨。
情节的连贯性
在构建情节时,需要注意情节 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让读者能 够理解并跟随故事的发展。
童话的基本元素
奇幻、冒险、超自然的主题
童话常常涉及魔法、精灵、鬼怪等奇幻元素,以及冒险、 历险等情节,为孩子们带来惊险刺激的阅读体验。
形象鲜明的角色
童话中常常出现各种奇特的角色,如勇敢的王子、聪明的 公主、善良的小动物等,这些角色通过独特的性格和特质 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象征意义和隐喻性
童话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人生哲理,通过故 事情节和角色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 得思考和启示。

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

童话故事的重大教育意义

童话故事的重⼤教育意义童话故事的重⼤教育意义 童话是⼉童⽂学的⼀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童欣赏的故事.童话的基本特点有:根据⼉童⼼理发展的特点编写;有独特的修辞⼿段,如象征、⽐喻等.对于处于⼈⽣早期的⼉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切事物都⾮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切都像⾃⼰⼀样,既会⾼兴也会哭⿐⼦,也会肚⼦饿和⼝渴.因此,⼉童有⾃⼰的独特认识世界的⽅式.为了帮助⼉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种既适合他们的⼼理特点,⼜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同时,童话也是⼉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童话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世世代代所有的⼈终有⼀天必须⾯对的⼈⽣问题:恐惧、死亡、不义、绝望、从童年进⼊成年、寻找伴侣、追寻⽣活的意义……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彩,它们远⽐识字课本和有关“现实”的那些教材更为全⾯,更为丰富,也更为深刻。

弗洛伊德认为,成⼈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式安全地表现出来。

童话犹如梦⼀样,它帮助⼉童渲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

童话中也往往具有邪恶的⼒量,它们是⼉童内⼼“邪恶”冲动的投射,最终会被⼉童“学好”的欲望所压倒。

⼼理学家布鲁诺。

贝特莱姆说:“那些弃传统民间童话的⼈认为,如果在给孩⼦讲的故事⾥有怪物,这些怪物必须很友善;这些⼈忽视了孩⼦们最熟悉最担⼼的怪物,他们⾃⼰⾝内的怪物。

这个怪物有时迫害他们。

闭⼝不谈孩⼦⾝内的怪物,将它藏在⽆意识中,孩于就⽆法围绕着它编织他从童话故事意象中知道的幻想。

没有这些幻想,孩⼦就⽆法更好懂得他⾝内的怪物,不知道⽤什么办法控制它。

结果,孩⼦对⾃⼰的焦虑毫⽆办法,远不如他听到过给这些焦虑以具体形状并显⽰如何战胜怪物⽅式的童话。

如果我们害怕被吃掉的恐惧以巫婆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将她放在⽕上烧死的⽅式摆脱恐惧。

论安徒生童话的特色和影响

论安徒生童话的特色和影响
无论是哪一篇童话都习惯的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它们人的性格,使他们能像人一样有思想。这样更加的符合儿童的审美的特点。安徒生童话也不例外,在他的童话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无生命的物体,使他们更加接近儿童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形成童话和儿童之间的一种无形的互动。
在《小伊达的花儿》中,那些花儿不再是没有生命地,他们变得像人一样,可以相互的对话,可以愉快的跳舞。“这是房门开了,一大群美丽的花儿跳着舞走进来。”在《拇指姑娘》中,鼹鼠,癞蛤蟆,小燕子,田鼠都变得像人一样的有情感,当拇指姑娘哭的时候,田鼠生气地说:“胡说八道,不许固执,否则我就用我的白牙咬你。”作者把田鼠写活了,这样能让儿童更好的理解童话中的人物。《旅途中的甲虫》更是把甲虫写活了,甲虫在旅途中遇到了很多的事,碰到了很多的人,就像读者跟着甲虫去旅行了一样。《坚定的锡兵》中,锡兵“活”了,还有人的情感,锡兵被仍到火中时,“他觉得浑身上下被火焰照的透亮,觉得可怕极了,这是真的火还是爱情之火呢,他不清楚。”此时的锡兵有思想,敢于追求自己的心上人,就像《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一样,敢于追求自己的心爱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放弃对自己的爱人的追求,最后为了自己爱的人,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化成了海上的泡沫。
(二)培养儿童的爱心和同情心
安徒生在充满想象力的描写时,也加入了现实主义的因素,对统治阶级进行猛烈的抨击,对劳苦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体现了他鲜明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儿童在读童话的同时能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他们不仅仅是有生命,还有情感,正是安徒生抓住儿童的心理的这一特点(儿童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握儿童的心理,这也是他的童话的特色之一。
(三)充满幽默的情趣
儿童生来就喜欢笑,他们很天真,而安徒生的童话抓住了儿童的特点,在童话有一种特有的幽默,这种幽默表现在字里行间,渗透在童话的语言和场景中。

童话的现实意义

童话的现实意义

童话的现实意义童话故事中的小红帽,是一个经典的形象。

她的故事中,有着许多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小红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小红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穿着红色斗篷,去看望奶奶的故事。

在路上,她遇到了狼,狼欺骗了小红帽,吃掉了她的奶奶,最后被猎人救出。

这个故事中,有着许多的现实意义。

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陌生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不应该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应该随便跟陌生人走。

因为陌生人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

在故事中,小红帽遇到了狼,但她并没有害怕,而是勇敢地面对了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亲情。

在故事中,小红帽非常关心她的奶奶,所以她才会去看望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亲情。

我们要时刻关心家人,尊重家人,爱护家人。

因为家人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正义。

在故事中,猎人最终救出了小红帽和她的奶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相信正义。

我们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正义会战胜邪恶。

只有相信正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的利益。

小红帽的故事中,有着许多的现实意义。

这些现实意义,不仅仅适用于小红帽的故事,更适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们要从小红帽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敢地面对困难,珍惜亲情,相信正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经典童话故事的现代解读与文化意义

经典童话故事的现代解读与文化意义

经典童话故事的现代解读与文化意义引言经典童话故事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各个时代和地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这些故事也需要被重新诠释和解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几个经典童话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和《白雪公主》等,在现代背景下的新解读,并探讨它们对当代文化的意义。

童话故事1:灰姑娘原始故事概述简要描述原始版本中灰姑娘的背景、遭遇和最终幸福结局。

现代解读探究以现代观念审视灰姑娘故事,关注女性权益和社会进步等问题。

如何通过改编故事情节或塑造角色来强调女性独立性、自我价值以及反对不平等待遇等议题。

文化意义分析灰姑娘从典型受害者到堪称现代女性典范的转变,探讨故事中的价值观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灰姑娘象征着坚持梦想、努力奋斗和追求正义等普世价值观,为当代社会传递积极信息。

童话故事2:小红帽原始故事概述描述原始版本中小红帽与狼的对话和结局,强调警示作用。

现代解读以现代角度审视《小红帽》主题,探索隐喻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通过重新塑造小红帽的形象或关注网络安全等问题,使故事更具现实意义。

文化意义分析《小红帽》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探讨故事中暴力和陌生人警示对当代文化产生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陌生人危机、保护自己安全。

童话故事3:白雪公主原始故事概述介绍原始版本中白雪公主与她那个令人嫉妒的继母的斗争以及最后幸福结局。

现代解读通过现代眼光审视白雪公主故事,如关注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追求独立等议题。

探索怎样通过扭转故事情节或塑造角色形象来呈现当代社会对女性力量和自由选择的需求。

文化意义分析白雪公主角色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和传播,以及她所体现的美貌、善良、坚韧不拔等价值观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同时,探讨这些价值观是否与多元化和平等的当代价值观产生冲突。

结论经典童话故事是文化遗产与智慧的结晶。

通过现代解读和重新诠释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童话,滋养人类心灵的伊甸园从托尔金的《论童话》看三部经典童话小说的恒久魅力

童话,滋养人类心灵的伊甸园从托尔金的《论童话》看三部经典童话小说的恒久魅力
了童话创作的三个原则:简单、明确和象征性。简单指的是故事 情节要易于理解,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明确则要求角色形象鲜明,情感表达 真挚,让读者产生共鸣;而象征性则是指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 节,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童话创作产生了 指导性作用,也为我们的童话阅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综上所述,托尔金和鲍姆都是著名的童话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 学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虽然他们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的创造力 和文学价值都是无可争议的。通过对比分析托尔金和鲍姆的文学风格、创作手 法和主题表达,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作品中的异同之处,并认识到他们在文 学上的贡献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托尔金和鲍姆的作品不仅 是文学宝藏,更是哲学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基本内容
托尔金,一位充满想象力的英国作家,以其独特的童话诗学,为世界文学描绘 出一个奇幻且深刻的世界。他的《论童话故事》一书深入剖析了他的童话诗学, 为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托尔金生于1892年,他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和大学教授。他的 作品深受全世界读者喜爱,被誉为现代奇幻小说的奠基之作。托尔金的童话诗 学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充满神奇生物、神秘事件和非凡冒险的世界。
总的来说,托尔金通过对《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情感表现的改编 与创新,使其焕发出了独特的童话魅力。这种童话性不仅吸引了儿童读者的眼 球,也引发了成人的共鸣。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古典名著,发现其中蕴含的 深邃哲理和宝贵启示。
托尔金的《西游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部古典名著,同时 也为我们展现了童话与文学经典相结合的无限可能。他的作品对当代文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启发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经典童话的成长教育意义解读

经典童话的成长教育意义解读

经典童话的成长教育意义解读第一章:童话概览与成长教育价值 (2)1.1 童话的定义与发展 (2)1.2 成长教育在童话中的体现 (2)1.3 童话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3)第二章:童话中的道德观念培养 (3)2.1 善恶观念的塑造 (3)2.2 诚信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4)2.3 友谊与互助的价值观 (4)第三章:童话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成长 (4)3.1 情感表达的引导 (4)3.2 挫折与抗压能力的培养 (5)3.3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的建立 (5)第四章:童话中的审美情趣培养 (6)4.1 美的发觉与欣赏 (6)4.2 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 (6)4.3 艺术素养的熏陶 (6)第五章:童话中的智慧启迪 (7)5.1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7)5.2 创新思维的激发 (7)5.3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7)第六章:童话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8)6.1 社会角色的认知与适应 (8)6.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8)6.3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培养 (8)第七章:童话中的传统文化传承 (9)7.1 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现 (9)7.2 传统美德的传承 (9)7.3 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10)第八章:童话中的性别教育 (10)8.1 男性形象的塑造 (10)8.2 女性形象的塑造 (10)8.3 性别平等观念的培养 (11)第九章:童话中的生命教育 (11)9.1 生命起源与生命价值的认知 (11)9.2 生命尊严与生命教育的意义 (11)9.3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12)第十章:童话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12)10.1 童话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12)10.1.1 融入日常生活 (12)10.1.2 培养亲子关系 (12)10.1.3 激发想象力 (12)10.2 童话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12)10.2.1 课程设置 (12)10.2.2 情境教学 (13)10.2.3 课外活动 (13)10.3 童话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13)10.3.1 公共图书馆 (13)10.3.2 文化传播 (13)10.3.3 社区教育 (13)第一章:童话概览与成长教育价值1.1 童话的定义与发展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源于民间口头传统,后经文人整理、创作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形式。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对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传承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桥梁,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资源,也是成人的生活滋养。

本文将探讨童话的本质以及其当代意义,旨在加深对童话的认识,并挖掘童话在当代的价值。

首先,我们来探讨童话的本质。

童话是一种寓言故事,通常以幻想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奇妙且与现实相异的世界,其中充满了神奇和魔幻的元素,展现了对人类生活深层次的思考。

童话往往包含了一系列经典元素,如勇敢的王子和公主、善良的仙女和巫婆、凶恶的恶龙和巨人,还有各种奇异的动物和奇遇等。

这些元素构成了童话故事的基础,却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美好、正义、善恶的追求。

其次,童话故事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

通过童话,人们可以向儿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善恶,并为他们提供在不同情境下作出正确选择的智慧。

例如,许多童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教义,即善良勇敢的人永远会战胜邪恶,正义最终必会战胜极端。

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此外,童话故事还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童话故事,它们蕴含着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生活智慧。

无论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是中国的童话故事,它们都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和美学观。

通过童话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生活方式,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童话故事的当代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当今世界,童话故事在成人之间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遗产。

童话故事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和放松,更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纯真和奇迹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功利主义所驱使,童话故事给予了他们一个逃离现实、追求心灵自由和美好的渠道。

此外,童话故事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童话故事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奇幻的场景,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维。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作者:王彩莲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10期摘要:童话是富有幻想性、趣味性的文学体裁,主要面向儿童。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考虑,童话具有浓厚幻想色彩,更能够吸引小学生去倾听、了解,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教师课堂效果能更完美地发挥出来。

童话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稍弱,比起评论性和应用性文章来说,童话教学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对小学生学习的意义以及以后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意义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6-01童话是一种针对儿童的文学体裁,利用其特有的夸张、想象,去塑造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及人物特点。

童话语言通俗易懂,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在语文教材中,童话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是因为童话的童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以此达到促进小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效果。

童话课堂对学生的意义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本文就此来进行探讨。

1 让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观童话,就是传递爱与情感的最好载体。

童话是儿童的世界。

童话是天上的最闪亮的星,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童话是知心姐姐,分享孩子成长路上的欢乐与痛苦。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如何分清,对于理解童话中的情感表达,也要学会理解。

例如:《世界多美呀》的教学中,可以借由小鸡刚出生,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发现世界的美丽进行新课导入——小鸡在蛋壳中醒来时,发现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后来等到它破壳而出,发现天空原来是蓝湛湛的,树木原来是绿茵茵的,它赞叹道:世界多美呀!对《世界多美呀》这篇故事,了解到小鸡对世界颜色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蛋壳时,以为蛋壳就是世界,直到它破壳而出,才发现世界原本这么的美。

童话的本质及其教育功能

童话的本质及其教育功能

童话的本质及其教育功能卢英;陶志琼【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童话质疑者认为:童话中的幻想违背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塑造的一些儿童形象折射出被压抑的儿童观、其中包含的狭隘的道德观与伪善的道德教育,背离了教育的真善美。

与之相反一些学者辩护称:童话中的幻想具有超越性,具有荒诞美,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其儿童观是某一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映、道德主题鲜明、极端化契合儿童直观的思维特点。

事情上,儿童在童话阅读中的幻想具有审美意义,应从社会学视角来评价童话中的儿童观,童话道德教育以显性、正向功能为主,但存在隐性、负向功能。

%Divergent voices have been expressed concerning the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with toda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pponents argue that fantasies of children’s tales and figures reflect the repressive view of children, narrow-minded views of morality and false ethical education in contrast with objective reality, truth, benevolence and aesthetics. Proponents believe that the fantasi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s transcendence, fantastic charm, social and cultural traits of times, striking moral themes and radicalization in consistence with children’s emotional need and intuitive thinking.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illusions for children’s readings are of aesthetic value, sociological view of children and explicit and positive moral education, despite the implicit and negative demerits.【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童话;本质;教育功能【作者】卢英;陶志琼【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3.3儿童是童话的存在,童话是儿童天然的精神食粮,是儿童的梦,是儿童的生活,是儿童眼中的世界。

童话故事的重要意义

童话故事的重要意义

童话故事的重要意义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生动可爱,引人入胜。

我们听过的童话故事许多都出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所采集编写的童话集,也就是格林童话。

虽然我们对许多童话都耳熟能详,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对它们的理解,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儿童文学的意义上。

事实上,在德国除了文学界以外,童话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我曾经在德国戏剧作家Galli先生创办的剧院中工作和表演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很惊讶的认识到,童话原来还可以如此理解和运用。

Galli先生在编写童话剧和普通话剧的同时,创立了一套在表演中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方法。

其形式类似于精神科医师莫雷诺(Moreno)创始的心理剧,其根源则深植于德国格林童话中。

Galli先生在其著作中说,童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方珍宝。

童话故事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经验,几乎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个问题,都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童话来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

而每一则童话的本质,都在于“转变”二字。

也就是说每个童话故事,都在讲述一个转变的过程。

例如青蛙变王子(出处《青蛙王子》)、睡美人苏醒(出处《睡美人》)、磨房主女儿当上王后(出处《儒妖矮人》),这些都是直观的转变。

还有汉斯在放下一切后得到的幸福(出处《幸福的汉斯》)、格丽特在对抗巫婆时的勇敢(出处《汉赛尔和格丽特》),这些则是内在的转变。

前些年有一个系列“格林童话成人残酷版”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里面对童话故事进行了血淋淋的象征提取,把童话变成了毫无人性的'残酷小说。

那个系列中对象征的理解的确有一些可取之处。

但是它偏偏忘了童话中最本质的东西——“转变”。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每个格林童话的过程再残酷,却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尾。

有许多父母抱怨,童话故事里残酷的事情太多,吃人的巫婆、血淋淋的房间、凶狠的大灰狼,这些怎么对孩子讲,孩子会害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李利芳(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 730000)内容摘要:从理论角度对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

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

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

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童话;童话的本质;儿童思维;原始思维;童年精神气质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3)02-0022-05 (一)质疑传统童话观“童话”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与它不同的质的规定性。

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命题一直被关注并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权威理论。

《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①《辞海》的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对童话的认知程度。

这种认知我们可将其抽绎出三层意思来理解:其一,童话的艺术受众为儿童;其二,童话的艺术特征为想像、幻想、夸张等一些超现实性的审美品性;其三,童话的艺术目的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尽管新版《辞海》以“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代替了原来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说法,但其实质仍没有挣脱“童话从属于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上述三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的童话观。

如果说,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童话的本质认识有什么深入的话,那主要体现在1980年洪汛涛在其学术专著《童话学》里重新提出的童话定义,“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

”②洪汛涛的定义挣脱了传统童话观中对童话社会教育作用的单一限制,在对童话本质认识的潜进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洪汛涛对童话本质的理解在其它两点上却与传统童话观一脉相承。

这也正是目前童话本质研究的基本现状—— 1.以童话表层艺术特征来涵盖它的艺术本质,所以“幻想性”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童话不言自明的本质艺术特征;2.因童话本质属性的被遮蔽而导致对其艺术受众规定的褊狭,所以“儿童的”艺术受众规定性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论断存在的。

而一旦把这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童话观放置于实践创作中去检验,就会发现童话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已滞后于了文学实践。

除去不能发挥理论应该有的指导作用,即便是对童话文本作最基本的解读与批评,也是力不从心。

在那些经典童话作家作品面前,我们发现:第一,用“幻想性”这样的字眼绝对是无法涵盖它的经典美学魅力、无法剥离其美学品质。

第二,这些经典文本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的艺术受众并不单是儿童。

当孩子在为“丑小鸭”的新生而高兴欢呼,在为“美人鱼”的死去而沮丧难过时,成人读者又何尝没有沉浸于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体味感悟生命的哲情呢?同样,哪一个孩子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心中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忘却呢?比之童年期,在生命的成熟期里,那些优美童话的精神指向才更易放射出光芒。

那座静静安坐在丹麦海边的美人鱼雕像,多少年来以其经久不减的魅力久久的凝视着人们的心灵,不就是个历史的见证吗?第三,在经典童话文本中,文学艺术特有的美学气质——想象性、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Jour nal of Lanzho u U niv ersity(So cial Sciences)V o l.31No.2/M a r.2003收稿日期:2002-06-13.作者简介:李利芳(1973-),女,内蒙古丰镇人,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形象性、情感性得到充足的表现。

在这个特定的艺术世界中,文学最基本的功能——美感功能得到极大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文学对人类心灵的解放净化作用、对精神家园的守护作用、对人类存在的认识作用、对人类生存本质的勘探作用……等等,都是“教育”二字不能简单概括的。

既然传统童话观在辨析童话的艺术本质方面存在上述问题,理论特有的思想精髓在此并不能彰显,那么建立新型的童话观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的学术课题。

本文正是立足于此,从最基本的理论考察入手,为建立当代新型童话观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我们必须从认识童话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出来,换取一个角度重新切入。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这样一个前提,无论是对童话艺术受众的规定,还是对童话“幻想性”的本质概括,或者是对童话教育性的强调,其实首先都是现代文明人基于成人的价值判断立场确立的儿童观的产物。

童话,不过是一种浅显幼稚的文学样式,只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人是不屑理会的。

现代文明人在否认儿童的同时也否认了童话。

而他们所言称的“幻想性”也只不过是拎起了一个童话的外壳,作为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而已。

因此,童话又被成人称为是“假话”。

这就是成人眼中的“童话”。

以现代成年人固有的思维模式认定童话是“幻想”的,是假话,这导致一种脱离童话艺术思维而评判其艺术价值的普遍习惯倾向,最终的结果是以生活客观真实的标准来衡量童话世界,判定其价值,脱离艺术氛围直奔教育主题,在最大程度上遮蔽了童话的艺术品性与价值。

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童话缺失经典文本的致命原因。

而要重新寻回,必须打破固有思维,从童话的原初形成以及它在文明社会中的传承来剥离它的艺术品性。

(二)寻回童话本质重新认识童话本质必须从两个基本点去把握:追溯历史起源寻回童话的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

这二者内在的精神联系是我们确立童话本质的基点。

1.童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

追问其“根性”存在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已有的追溯其历史源头的理论考察中,已陆续提出“神话渣滓说”、“神话分支说”、“包容说”等。

这些说法具体解说不一,但其共同之处却在于将童话的起源与那个诗性智慧光芒四射的远古时代联系了起来。

甚至更有学者提出,“童话是与人说话的本能相应的,人从能言语的时候起就有了童话,也就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童话就有了。

”③当今西方童话大师奥地利人泰格特霍夫也指出,“童话的出生日期没有流传下来,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语言的产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现,人开始用故事来表达更高层次的感受和神的知识,制造比喻,用语言引发创造性的过程。

”④“童话”一词在1909年的中国出现后⑤,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也曾以浓厚的理论兴趣探讨了童话的起源与本质。

特别是周作人,他从理论高度剖析了童话与神话、世说的区别,并发现童话具有本质意义的一面——原人之文学⑥。

看起来,中西古今对童话发生学意义上的考察,共同从理论上廓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童话原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思维。

原始人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特征是现代人无法理解认同的。

正如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所论述的:“具有这种趋向的思维并不怎么害怕矛盾(这一点使它在我们眼里成为完全荒谬的东西),但它也不尽力去避免矛盾。

它往往是以完全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矛盾的,这一情况使我们很难于探索这种思维的过程。

”⑦原始思维本质上的神秘性决定了他们思维、感觉和行为的整个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文明人的理性思维是背道而驰的。

列维·布留尔将其概括为是对“互渗律”原则的服从。

人类原初的童话作为这种思维的正当结果,如果我们以文明人的理性思维去解读,误读是必然的。

尽管原始思维神秘的品性我们现代人尚真正把握,但是,他们思维方式中所呈现出的某些不同的“逻辑的、概念的”思维特征却应该引起我们现代人足够的重视。

这也是我们进入他们构置的童话世界的惟一途径。

原始人互渗的、一体的、素朴的思维方式总是将宇宙中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事物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这与我们用理性的、概念的思维方式去肢解认识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

而一旦反观这个被我们用“概念”支离得破碎不堪的世界时,反观充满了战争、强权、暴力、冷漠、堕落、焦虑的现代文明人的生存状态时,才会感觉到那个充满诗性智慧的一体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它是现代人再也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

在先民们那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着极小的差别,他们共同以质朴纯真的状态自在的生活着。

他们以神秘整一的思维方式创造的童话,是“一种涉及到人的特殊形式的文学创作”(麦克斯·23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吕蒂语),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却能“表现着特殊生命的东西”(格林兄弟语),包蕴着其自身强烈的存在力量震撼着今人的心灵。

因此麦克斯·吕蒂称童话为“缩小的宇宙”颇为精当。

童话,这一原始诗性智慧的结晶,它渗透着文明理性人无法参透的奥秘,以其不可抵挡的魅力,作为人类童年精神的永恒象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

2.当历史以不可阻挡的脚步向前迈进时,诗意的神话时代已成为过去。

诗性年代中的儿童与成人一体的世界分裂了,成人以理性的“智者”身份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世界。

在这个理念世界中,人类一方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文明和极大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日益膨胀了私有观念。

金钱、财富、权力这些诱人的字眼总是和战争、强权、暴力这些冷酷可怕的字眼并存,它们日益建构起现代人荒芜的精神沙漠状态。

水晶般的童话世界是不会在这样的精神土壤里生根的。

但是,所幸的是,那个真诚、纯洁、自由自在的梦想世界仍然存在着,它存在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儿童的心灵世界中。

对人类来说幸运的是,这样的心灵世界挽留了童话。

今天,童话“在没有文字记载时数千年之久在成人的生活中产生过作用”⑧的价值地位已逐渐削弱了。

它只栖身于一片狭小的空间里。

在这里,它自觉地贴近儿童读者并成为儿童艺术家族中的一支旺族。

这一状态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具有某种内在相似性。

这种内在相似性其实已在不同学科领域被广泛研究并得到认可。

例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曾有这样的观点:“……像原始人一样,儿童是极度的利己主义者、不自觉的唯我论者,他把现实与自己的梦境混淆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东西与他有生命的自我混淆在一起,把他对事物的命名与这些名称所指示的实际对象混淆在一起。

”⑨这种对二者内在相似性的认可,已被用于指导不同的研究课题。

例如,从儿童艺术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用以探讨艺术起源问题,就是这一观点在艺术学科中运用的具体表现。

儿童(具体说是童心)在童话艺术发展史上的意义,今天已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是一个关系到童话发展的艺术命题,但实质上它内隐了一个哲学命题——童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意义。

成年人在自觉的成人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自觉地丢弃了童心,丢弃了童话,而且自觉地以其规定的价值标准去裁判否定童话、童心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