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花木兰
小学生动画电影《花木兰》观后感5篇
小学生动画电影《花木兰》观后感5篇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结果,久而久之,她的青春是多么的富有和美丽,谦恭地朝着淳朴忠厚的百姓,婉言谢绝天子对她的“尚书郎”的厚封和“百千强”的赏赐,我心潮澎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木兰》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花木兰》观后感作文(一)我特别高兴,因为又要去看电影了。
妈妈问我是看《豚鼠特工队》,还是《花木兰》。
我说用点点羊羊,“点点羊羊,点点羊羊……”结果是看《花木兰》。
《花木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首先是柔然大军来袭,魏国征集军马时,花木兰恋恋不舍离开家乡,代父从军。
然后是千军万马大战时,花木兰英勇杀敌。
先射定位箭,射得敌人哭爹喊娘……太精彩了!我看得热血沸腾,恨不能冲进屏幕里英勇杀敌。
花木兰本不喜欢战争,但又不得不打仗。
她不经意当上了将军。
在一次战争中,文泰不幸受伤。
木兰以为文泰牺牲了,从此一蹶不振。
直到费小虎问木兰:“你到底是为活着的人活,还是为死去的人活”时,花木兰才如梦初醒,反复地训练大家武功,不让更多的兄弟牺牲。
她保护自己士兵的举动,真的很让人感动。
我觉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像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温馨快乐。
《花木兰》观后感作文(二)是谁,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替父充军;是谁,在外数十载,忠心报国,无奈只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谁,在多少个无眠之夜,呓呓梦语,想着,念着远方的亲人。
她就是那个不惧生死,不顾情长,一个不平凡的女子—花木兰。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是什么,让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此,如此这般地虚度年华!她那时本是处于一个如花的年代,她却假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
可是大家别忘了,她是一个女子,她其实是不用去经历那些打打杀杀、血肉横飞的,古代女子应该在家里绣绣花、弹弹小曲儿之类的。
可为了自己年迈的父亲,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明知道可能辞别后,再无期相见,却还是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的路。
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影片分析
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影片分析作者:孙珊代晨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6期摘要:这部取材自中国著名民间传说的动画电影是迪士尼推出的第36部经典动画,把我们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雌“花木兰”介绍到全世界。
本文将以动画电影《花木兰》为实例,详尽分析中西方文化和精神在影片中的融合以及产生真实幻觉的各种手段和途径,从而揭开迪斯尼的造梦之法。
作为影视作品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听语言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这些方法需要后天习得,但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符合人们的视听思维习惯,符合人们的生活感知经验,只有这样,观众才容易产生认同感。
制作者要对各种方法正本清源,理清脉络,创作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关键词:中式风味;西方文化;二维;影视结构;全球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33-01一、中西文化的融合(一)中式风味的保留由好莱坞执导的《花木兰》并没有将其改编的面目全非,花木兰也并非摇身而变成西式美女,改编后的电影无论是思想主题、情节结构,还是表现手法、艺术风格都能较好的忠实于原著,体现出原著的精神风貌,在花木兰身上,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与伦理意识的精髓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如忠义、孝道还有对祖先的崇拜情结也被展露无余,为了渲染一种东方的神秘色彩,影片中仍保留了许多西方人眼中的属于东方的东西。
(二)西式文化的渗透动画片《花木兰》毕竟出自美国人之手,影片虽然仍保留了中国化的情境和神韵,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已经渗入其中,如女权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美式幽默,美国式的细节也给《花木兰》平添了不少异国情调,从《木兰诗》到动画片《花木兰》,你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美国文化气息。
二、整体风格与迪斯尼常见动画风格不同,该片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
片中同时还将这种虚实画法与镜头散焦原理结合,从而避开了水墨动画不易和三维写实动画相融的矛盾,达到了写意与写实的协调平衡。
浅析对《花木兰》主要动画角色设计之理解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一、《花木兰》主要故事背景《花木兰》是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为蓝本,改编的一部表现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和女权主义精神的动画影片。
中国的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巾帼女将军,生于北魏太武皇帝时期,正值北方柔然族南下侵略,朝廷征兵,但花家老父年迈、小弟年幼,木兰见家中实无男子去那吃人的战场,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数年后终凯旋而归,谢绝皇帝赏识之恩,归家孝敬父母。
后朝追封为“孝烈将军”。
而美国迪士尼1998年以此改编的《花木兰》中,由于北方匈奴侵略,朝廷征兵。
木兰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在遭到相亲失败,为花家丢脸的打击下,又因父亲年迈腿残,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去战场上证明自己。
花家祖先派出小龙木须找回木兰,却被木须认为是重新做回守护神的机会,就从旁帮助木兰。
在木兰的努力下,终在感动战友的同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却在关键时刻被发现女性身份,被赶出军队。
但在最终单于侵占皇宫的战役中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
最终证明了自己,为花家光宗耀祖,也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
二、《花木兰》中的主要人物(一)花木兰花木兰的角色设计,从整体外形上看,很显然是一位东方女性的角色形象。
而她的形象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
1.木兰女装初登场。
花木兰在动画里的最初形象是以女装登场的,这时,她有着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丹凤眼上挑的眼角显示了她作为女性的温柔,线条平缓的鼻梁、较宽的鼻翼、偏厚的嘴唇以及微深的肤色也显示出她东方人的特色。
她的外表虽然不是什么倾世美人,却是能够通过上挑的嘴角体现出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机敏好动、有勇有谋、内心渴望证明自己的女性,为后续替父从军的剧情奠定了基础。
2.木兰拜见媒婆。
随后,木兰去城中拜见媒婆。
此时,她的妆容发生了变化(如图1所示),原本微深的的肤色画成了明显的白色,并且还画上了两颊的淡淡腮红,眼线更加上挑,抹上黑灰的眼妆,唇色更加红润,随意扎起的长发被红色的丝带高高的挽了起来,戴上金色的耳环,母亲为她戴上木兰花簪子,奶奶为她戴上璧色串珠,连衣着也随之变得鲜艳。
动画片《花木兰》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动画片《花木兰》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大家有没有观看过动画片花木兰,有没有写过关于花木兰的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分享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花木兰,一个中国的传统故事,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女孩。
在中国,花木兰是孝道、爱国、有职责感、有勇有谋的象征。
欣赏完《花木兰》这部动画片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兰不怕困难,艰苦练习,最终爬上杆顶拿到了那支箭的场景。
一个柔弱女子有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最终到达了成功的顶端。
我敬佩花木兰的勇气和那种不屈的精神,谁说女子就不能闯出一片蓝天?谁说女子就不能拯救天下百姓?谁说女子不如男?对,就是她,花木兰,她做到了。
她证明了自我的本事,拥有了英雄般的刚强气质。
她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女汉子”!“我只想证明自我的本事,我只想证明!”我记住了这句朴素而充满力量的话。
想想自我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经常因为遇见困难而退缩、放弃,我自叹不如,感到十分羞愧。
也许有的时候,我缺少的就是这样一句激励自我的话;缺少的就是这一份坚持。
今后我要学习花木兰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认真学习,争取更大的提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名垂千古的《木兰诗》把花木兰这个英雄人物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周五看的《花木兰》的动画片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不平凡的女人。
尽孝木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以女孩子的形象出现的。
她骗她父亲吃药,这一幕让我们班笑翻了,但这也是木兰在荧屏上呈现给我们的第一个尽孝道的表现。
之后,“可汗大点兵”,点到“花弧”的名字时,花木兰担心焦虑的心境全都浮此刻脸上。
她是多么爱自我的父亲。
多病的父亲怎样能去打仗呢?这一去肯定回不来呀!花木兰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木兰第二天就带上了父亲的宝剑,穿上了父亲的战袍,骑上了父亲的战马,这些以往伴随花弧东征西站几十年的东西,曾染上父亲的血迹,如今饱含这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不舍,伴随着木兰去打仗,也带着花弧对女儿的期待,在之后漫长的军旅生活中给了木兰信心、期望和坚定的信念。
浅谈动画《花木兰》(精)
浅谈动画《花木兰》《木兰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于是花木兰作为一个女英雄的形象流传千古,闻名海内外。
从古自今,花木兰这一形象不断被搬上舞台、银屏,不久前,花木兰还被拍成威尼斯动画片。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经典故事虽然有很大的改变。
但是我觉得这种改变是成功的,美国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户-----如何把我们的经典搬上银屏并被人喜欢。
动画《花木兰》改变了中国以往那种严肃的、古老的演绎面孔,它不再像《杨家将》、连续剧《花木兰》、《霍元甲》等影片一样总是用那种国人早已熟悉的有些麻木了的面孔来演绎,而是转换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把中国的经典和美国的文化很好融合在一起,从而给全世界的观众,特别是小观众们献上了一份很好的大礼-----一个愉快的欣赏过程。
人们能够在那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来了解中国的历史,电影中的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给我们听觉上很好的享受,优美的画面给我们视觉上带来美感,电影中的插科打诨更能够让我们在紧张的现代生活节奏中得到很好的放松。
在《花木兰》中很多人都很喜欢两个用戏剧上的术语称为“小丑”的角色,小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被放在《花木兰》的事迹中看起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这两个被人化了的小动物。
但是试想想,要是缺少了这两个小丑来进行插科打诨,那么《花木兰》这一动画又有多少看头呢。
小龙和蟋蟀在《花木兰》这一动画片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独具特色的元素,为《花木兰》的成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会说小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是美国威尼斯电影对中国传统经典的篡改,是不尊重中国文化的表现。
其实并不然,小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正是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龙是中国的象征,动画中用小龙来代表花家祖先的使者,正是中国尊重先灵的表现。
还有小蟋蟀,那小蟋蟀是花木兰的奶奶用来祈福的,她认为蟋蟀能够为他们花家带来好运,这也很好的反映了中国队天地神灵的敬畏。
因此,小龙和蟋蟀两个角色既是给人愉快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很好的代表,既融合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同时又充分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能够比较容易被广大中西方的观众所接受。
试论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的中国祖先文化
[ 关键词 ] 动画片《 花木兰》 ; 中国文化 ; 中国祖先文化 ; 美国文化元素 [ 中图分类号 ] J 9 0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5 0 0 4( 2 0 1 3 )0 4. 0 0 6 9. 0 2
黄保丹
( 浙江大学外 国语言文化与 国际交流学院 , 浙江 杭 州 , 3 1 0 0 5 8 )
[ 摘 要] 1 9 9 8 年 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以 中国北魏时期的 民间故事《 木兰辞》 为素材拍制动画片《 花木 兰》 , 一 经放 映就取得 很 高关注度 , 在全世界 范围内掀起 了中国文化 热 , 其 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 中国祖 先文化也贯穿始终。本文对动画片《 花木 兰》 中体现 出来的 中国祖先文化作 简要分析 。影片在表 面上 宣扬和体现 了中国祖先文化 , 但 深其本质 , 影 片体现 出来的中
当今时代是文化大融合 的时代 , 文化多元化 、 相互渗透化是
这个 时代 的文化 发 展 特点 。随着 中 国经 济 崛起 , 中 国逐 渐受 到 来
“ 天地者生 之本也 , 先祖者类之本也 , 君师者治之本也” ( 苟子 ) ,
而死者的祭祀 , 则是对如父亲 , 祖父这样 的家族先人的祭祀。
( 3 6 8 - 5 3 4 ) . T h i s e a l  ̄ on i n s t a n l t y w o n h i h g r e p u t a t i o n a n d a t t e n t i o n , a n d s e t o f a w o r l d w i d e c r a z e o n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 he T C h i n e e  ̄c s sl e r a l c u l t u r e w i t h a h i s t o r y o f t h o u s nd a s o f y e a r s r a i l t h r o  ̄ I h g t h i s c a r t o o n . hi T s s t u d y w i l l t e n t a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t h e ・ a n c e s t r a l c u l t u r e d e l i v e m x l i n Hu a Mu l n. a hr T o u g h a b r i e f
浅析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
浅析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Ⅰ》巢琦14策划摘要: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Ⅰ》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这是迪士尼公司第一次将中国民间故事改编成电影。
为了让这部封建传统意识浓厚的电影能被全世界观众所接受,迪士尼公司在保留了电影的中国元素的同时,又为其添加了不少西方文化色彩。
这位存在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木兰”,放在了西方人的笔下,经过他们的另一番解读和创造,又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象歌舞中国元素细节“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中国人眼中,木兰只是一名为了孝顺父亲而易装从军的中国传统妇女。
然而,经过迪士尼公司改编过的《花木兰Ⅰ》,却并没有体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中木兰对父亲的担忧,取而代之的是木兰与父亲的争吵,也没有体现木兰归家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中女子的温柔娇羞。
更多的是描绘了木兰从军之后的所遇到的重重艰险与考验。
为了迎合各种文化意识形态背景的观众,故事的重点由“孝”变为了“忠”①,而电影中的其他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改变。
一、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电影中“木兰”的形象与迪士尼另一位亚裔公主——《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有几分神似,可能是因为都是亚裔的缘故,却又有各自的特点:茉莉公主有着高鼻梁,身着异域风情的服装,相比之下,木兰的形象就真的是朴实无华,小眼睛、粗眉毛、塌鼻梁、厚嘴唇,腿肚子还尤其壮实②。
一身素色襦裙,头发随意散落在耳后,①丹鹤有宇.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https:///view/e7cc4f0c6bd97f192279e9d9.html?pn=2&pu=usm@0,sz@320_1003,ta@iphone_2 _5.1_1_11.4,2017–04–16.②F小姐.迪士尼的“非主流”小公举们四位皮肤不那么白的公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story/1KEnDHVefH6/,2015–07–18/2017–04–16.中国古代美人的特点在木兰身上全然看不到。
(最新整理)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色彩与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色彩与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色彩与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色彩与造型及中美文化渗透初探的全部内容。
论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中的角色造型并中美文化渗透初探[摘要]1998年,迪斯尼经典动画《花木兰》从题材本源、角色、色彩等,多处洋溢着中国传统元素的渗透,美国动画设计师究竟从哪些中国传统美学中挖掘了创作该片的动画设计灵感,并用美国价值取向成功阐释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典女性励志传说,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为切入点,对影片中的造型设计与角色塑造进行探究和分析。
并且从其中初步探索《花木兰》中有关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渗透。
[关键词]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国传统美学中美文化冲突[正文]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最早关于花木兰的记载来自于北宋民歌《木兰辞》,讲述了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勇战沙场,最终载誉而归的故事。
1998年美国迪斯尼根据这一故事打造的一部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迪斯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
该影片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改编的,而是在花木兰这个角色上倾注了大量美国人的想法,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中国传奇故事.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电影也极力通过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的外包装,但是影片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
无论从剧情设计还是语言使用上,这部影片都有很浓厚的美国情怀和特色.影片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手法上都渗透着美国文化的特征,其实是借中国元素外衣传递着西方的文化观念。
从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从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从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崛起,中国文化和故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花木兰》这部电影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呢?本文将从故事背景、文化内涵和人物塑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故事背景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花木兰》中,故事背景设定在古代中国。
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观众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电影中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服饰、武功、军事行动等元素,使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故事背景也贯穿了中国思想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家庭、忠诚、勇敢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全球观众所认同和追求的。
其次,文化内涵是《花木兰》成功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电影中融入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如传统的亲子关系、家族责任感、尊重长辈等,这些元素与中国文化的根基相契合,并通过木兰和她的家人之间的关系得到生动展现。
此外,电影还巧妙地描绘了中国的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通过木兰的冒险和自我奋斗,打破了传统观念下的性别界限,体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气。
这些文化内涵的展现不仅让观众了解中国文化,还能激发观众共鸣和情感共鸣,使故事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最后,人物塑造也是《花木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尤其是木兰这个角色,她的坚毅、勇敢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观众。
她不仅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倔强和独立,也代表了每个面对困境时都能坚持自我的人。
此外,电影还巧妙地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友情,展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亲情和友情的特点。
这样的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同故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花木兰》成功地讲好了中国故事。
迪斯尼《花木兰》的文化解读
迪斯尼《花木兰》的文化解读文学院051班李仕梅34号北朝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它所叙述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迪斯尼《花木兰》却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对迪斯尼《花木兰》进行解读。
首先是在花木兰的形象方面。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花木兰既是个勤劳善良、温柔明理的淑女,又是个忠孝两全、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
说她勤劳,因为《木兰诗》一开篇便从工作方面来点明木兰的的传统女性身份——织女。
说她明理,说她孝敬,说她尽忠,是因为她深知在战乱年代,为了保家卫国,必须抽取壮丁去参战。
没有长兄的木兰,面对着可汗的卷卷军书,只能去买鞍马买长鞭,女扮男装,替父出征。
所幸的是,木兰是个不畏艰苦、勤劳苦练,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英勇善战的她在沙场驰骋十年后,战功赫赫,凯旋归来。
而荣归故里后,满心欢悦的她立刻“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悉心妆扮一番,再出门看伙伴,使得伙伴皆惊惶,因为“同行十二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郎”。
在这里我们看到,《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中国是一个儒家文化浓厚的国家,而孝道在当时的儒学文化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当然,孝敬父母并不是简单地在物质上使其满足以可以了,还必须从精神层面使其愉悦,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在国家危难之急,出于保家的尊父孝道和卫国的忠君之心,花木兰不顾女儿身投身军戎,这种精神正是千百年来中华炎黄子孙们所颂扬的传统美德。
但在崇尚个性的美国人眼里,花木兰与其说是中国人自小就耳熟能详的淑静、英勇的女英雄,不如说是个地地道道的既开放、又活泼的西部牛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电影的开场,木兰就以一个相亲失意人的形象出现:对于一般女子奉为行为规范的的“女德”,她只能抄在手臂上应付媒婆的考核,又被责骂为一个令祖宗蒙羞德人。
其次,美国的木兰虽然同样渴望为家庭、为祖先带来荣耀,但却不愿以丧失自我为唯一条件。
动漫《花木兰》赏析
动漫《花木兰》赏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由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的整体风格,剧情结构,角色设计,动作设计,细节设计,三维技术,场景构造,场景动画,镜头技术,节奏和音乐音效等方面。
文末还有我对美国引用中国文化制作动画的一些感想,同时希望我国动画立足于动画世界强国之林。
关键词:花木兰动漫赏析国产动画《花木兰》由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出品。
本片改编自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但完全由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影片核心,讲述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框架束缚,追求个性释放,努力挑战自身,抗击社会及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该片巧妙的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
迪士尼第36部年度长篇动画巨片,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罗!出身於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
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般,寞的从军之旅,唯一能陪伴木兰,为她带来许多欢笑的就是花家的守护龙-木须。
由被排斥到接受,就在花木兰的军人生活渐入佳境时,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被揭穿了,她与木须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之下,木兰都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但是原想要为家人带来骄傲的花木兰,要如何回到中原,并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而瞒骗父母出征,欺骗长官从军的欺君之罪,又要会让花木兰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花木兰”将由华裔女演员温明娜,及喜剧谐星艾迪墨菲等著名好莱坞演员配音,百老汇作词家大卫吉波与马修怀德所制作的配乐,将为迪士尼的经典主题曲再添精彩的一笔。
浅析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
浅析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花木兰》是一部由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电影,于1998年上映。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古代中国传说故事,让观众们认识了勇敢、坚定、责任感、家庭情感等等重要的价值观,也让许多观众们认识了中国文化,被称为是一部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色的经典动画电影。
剧情简介《花木兰》讲述的是一个身为中国公主家庭成员的女孩花木兰,为了拯救父亲和家族,装扮成男孩从军入伍。
她在战斗中展现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并最终完成了任务,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战士。
但最终她还是被别人发现了真相,但却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尊敬,并获得了皇帝的特殊优待。
故事表现了花木兰不畏艰险、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影片特色中国风作为一部讲述中国传说故事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的风格自然也要具有中国特色。
在画面和配乐的表现上,《花木兰》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画面中大量采用水墨画风格,从背景、人物服装等多个方面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配乐部分,则坚持了古典中国音乐的风格,而不是迪斯科流行曲式,使得整部电影更加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深刻《花木兰》并不只是一部简单的故事片,它带有深刻的主题:个人责任、勇敢、珍爱家庭等等。
故事中花木兰以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支撑全家,也以家庭的支持让她走向更大的成就。
故事情节深刻涵盖了勇敢、坚持、贡献、成就、家庭,等等主题,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类共有的价值观。
人物刻画精细《花木兰》不仅故事内容深刻,人物刻画也十分精细。
各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性格,更显得立体、鲜活。
例如花木兰的坚持和勇气,小龙的善良与可爱,右边的反派的邪恶与狡猾等等。
这样的人物塑造让观众们在观看中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主题。
《花木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画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的动画片,并且还涵盖了许多深刻的价值观,包括勇敢、责任感、珍爱家庭等等。
这部动画电影将至今依然引人入胜,不仅受到当代中国的观众喜爱,也受到全世界观众的欢迎。
迪士尼动画中花木兰形象探析
(花木兰+续集(花木兰 !+算 得 上 迪 士 尼 原 创 故 事!正 在 筹备婚礼的木兰与李翔接到皇帝密信"命 令 他 们 护 送 三 位 公 主与邻国王子结婚"以 期 通 过 和 亲 结 成 同 盟"对 抗 强 大 的 外 敌#李翔顺从地接 受 任 务"而 花 木 兰 则 面 露 惊 讶"大 胆 质 疑 这场舍弃女子个人幸福的包办婚姻$政 治 婚 姻# 针 对 和 亲 事 件"李翔的家国责 任 感 强 烈"他 指 责 花 木 兰!&责 任$义 务$传 统"你都不在乎#'而花木兰说李翔是个 &好 战 士"勇 敢$忠 诚" 但却忽视自己的内心'#花木兰渐渐觉 醒 的 女 性 意 识 与 自 由 思想"与李翔的忠君思想及集体主义 精 神 之 间 产 生 分 歧# 李 翔 的 角 色 设 定 "更 加 反 衬 花 木 兰 现 代 女 性 意 识 的 觉 醒 #
动画电影《花木兰》的色彩意境
场面和诗人的评价。比如在发愁 时的那种 善 良,
在从军时的坚韧,尤其是刻 画还家 的花术 兰,用 充满 了细腻 的笔调描绘女性那种幸福 和甜 蜜。 《 花 木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动 画作 品。在商 品经 济 时代 里,商业化 的动 画创作和改编始终是主流 , 动画作品的创 作也要以盈利 为前提 ,没有利益 , 动 画事业 的发展就会萎缩甚至停滞 。从这个意义 上讲 , 研 究商业动画 的改编规律是必要和迫 切的。
一
般来讲 , 动画剧本 有原创和 改编两种来源,
但有一 点是不容置疑 的,那就是在众多述术兰 的 故事 中,南北朝 时期 民歌 《 术兰辞》最为著名 【 2 J 。 从所 弓 I 用 的诗歌 中可以发现,其一的故事讲述 了
改编是动画创作的重 要途 径。历数 中外动 画史上 的经典之作,我们发现其 中很多米 自对优秀 文学 作品尤其是叙事性文学作 品( 包括小说、戏剧 、神 话传说等) 的改编 。当然,文学和动 画之 间的改编 是一 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动 画作 品成功后再被 改编 为文学作品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但这更 多涉及动 画产业 的衍生和次生发展 ,不像文学作品改编为 动 画作 品那样普遍 。动域是叙事性 的艺术 ,注重 故事 结构和情节 的塑造,而叙事性文学作品一般
动画是叙事性的艺术注重故事结构和情节的塑造而叙事性文学作品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这和动画剧作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共性成为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作品的有利条件一关于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剧本所谓剧本就是能够充分体现所要拍摄的动画电影的内容一般是在原著中进行改编后的影视内容
第2 8 卷 第 1期 2 0 1 4 年 2月
础 ,编剧的文学水平在很 大程度决定 了动画剧本 的水平 。本文 以迪斯尼 动画电影 《 花木 兰》
浅析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字幕翻译
浅析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字幕翻译作者:孙晔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11期摘要:迪士尼公司的杰作之一,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以中国“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主线,加入好莱坞价值观念,进行改编再创作,在美国掀起观影热潮。
作为翻译领域的重要分支,字幕翻译也有其特有的性质。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文化作了些许改变,其字幕翻译则采用增译、意译等翻译方法,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结合字幕翻译的一些特点,对电影中一些文化负载词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行处理,间接避免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误会。
关键词:中国文化、动画片、《花木兰》、字幕翻译、文化交流一、引言一名女扮男装的古代巾帼英雄,一个现代美术风格的大力女孩形象,伴随着中国的长城、宫殿、古战场、腾飞的巨龙及悠远的东方文化,于1998年震撼了美国,震撼了世界。
这便是由迪士尼公司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Mulan”),取材自中国南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辞》。
迪士尼公司和美国艺术家们以其独到的见解,将中国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让《花木兰》动画片得以风靡美国,风靡世界。
为此,中国也引入该动画片,于国内上映。
毫无疑问,动画片《花木兰》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中国文化。
但若将动画片《花木兰》与民歌《木兰辞》相比较,除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一主旋律没有变,其余部分还是有些出入的。
那么,译制其字幕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译者是如何处理的呢?二、字幕翻译的特点要想知道译者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字幕,什么是字幕翻译,以及字幕翻译的特点。
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intralingualsubtitles)和语际字幕(interlingualsubtitles)。
语际字幕也就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映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
(李运兴,2001)“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原声口语的浓缩的书面译文。
优美有余,飘逸不足——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审美形态分析
优美有余,飘逸不足——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审美形态分析作者:黎一帆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迪士尼系列动画片《花木兰》融合了东西方之美,在好莱坞导演的不断探索中,完整的体现出中国道家的飘逸之美。
本文将从优美和飘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分析论证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审美形态,为何优美有余而飘逸不足。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审美;飘逸形态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1》和《花木兰2》在进行改编的时候,笔者认为,整体审美形态是西方的优美和东方的飘逸相结合。
《花木兰1》既体现了西方式优美的完整、单纯与和谐,也融合了东方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这种“美美与共”之下,让观众体会到了始终如一的愉悦感。
而《花木兰2》在坚持了东西融合的优美之外,好莱坞导演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国道家的飘逸之美,但对飘逸中意气风发和清新自然的美感诠释并未到位。
本文将从优美和飘逸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分析论证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审美形态,为何优美有余而飘逸不足。
1 优美有余带来审美疲劳优美(beauty or grace)这种审美形态,最早是古希腊文化所培育出来的,正如勃兰兑斯对“希腊式的美”所做的描述:“没有地方是突出的巨大,没有地方引起人鄙俗的感觉,而是在明净清楚的界限里保持着绝对的调和”[1]《花木兰》正体现了这种西方式的优美,全片看下来,真善美尽收眼底,没有什么地方能引起人的鄙俗,也没有哪个地方极为突出而造成不和谐。
就对典型人物花木兰的塑造而言,木兰单纯的孝与善,完整的体现在了她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当中。
这种完整、单纯、和谐的美,它引起的美感就是一种全篇一以贯之的愉悦之情。
尽管《花木兰》营造的意象世界充盈着一种生命活力,但和谐的美感造成观众的情感基调却是单一,纯净的。
《花木兰》的这种优美带来的审美过程,既无大起大落的情感突变,也无强烈摇撼的内心震荡。
因此,尽管《花木兰》整体的优美冲击了审美主体的想象力,但并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力范围,这一点上与好莱坞传统的动画电影差异并不大,使得观众审美疲态过早显现。
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通用13篇)
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通用13篇)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 1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动画片,名字叫《花木兰》。
花木兰从小就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父亲年老体弱,如果去参军的话就不可能再回来了。
于是她不顾自己是个女孩子,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想想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独身子女,不愁吃、不愁穿,就像生长在蜜罐子里一样。
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为我们做的,根本感受不到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
因此也就谈不上去感恩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只烤鸡回来,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最爱吃的鸡翅膀不见了,于是就不高兴了,向妈妈发起了脾气:“妈妈,你为什么你偷偷把鸡翅膀吃了,不留给我?”妈妈反问道:“为什么好吃的东西非要留给你先吃呢?孔融三岁就知道让梨,你都已经上学了,怎么还不懂这个道理呢?”妈妈的话让我哑口无言,想想自从上学以来,老师就一直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顿时感到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从此以后,我就会有意识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他们的负担。
比如吃完饭后收拾餐桌,自己的碗筷自己洗;有空的时候帮助妈妈理菜;父母累的时候帮他们捶背。
这些事情虽然帮不上父母多大的忙,但是能让父母感受到了我的.心意,他们都说我长大了,变得懂事了。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匈奴人打了败仗以后悄悄地混进城,把皇帝抓了起来,机智勇敢的花木兰与战友们齐心协力,解救了皇帝,同时也赶跑了匈奴人。
我觉得花木兰真的好勇敢,面对凶狠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显得非常镇定。
想想自己要是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了歹徒或者小偷,准会害怕得要命,躲得远远的。
再看看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 2花木兰,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女子,她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
最近,我们学习了《木兰诗》,为了加深记忆,并让我们对花木兰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花木兰》,虽然是动画片,但我感触颇深。
在本片中,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花木兰的女子,为了使父亲免受兵役之苦,于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漫长的军旅生活中,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使她学习、收获了不少的东西,最终功成名就、青史留名的故事。
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300字
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300字《花木兰》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也是迪士尼公司第一部改编中国故事的动画。
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300字,欢迎大家阅读!动画片《花木兰》观后感300字今天我看了一部动画片《花木兰》,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也是迪士尼公司第一部改编中国故事的动画。
故事主要内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还是有一点和中国传说不同。
那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花木兰家中只有她一个女儿,为了代父从军,她削断长发,拿走父亲盔甲,悄悄离开家奔赴战场。
一开始花木兰很不习惯,惹了很多乱子,她的伙伴木须和小蟋蟀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她发奋努力,练了一身好本事,杀了匈奴头领单于,保护了皇上和国家,为家为国都争光,同时也让很多人敬佩她。
这部动画片制作得很好,体现出了花木兰的善良机智和勇敢。
在战场花木兰机智杀敌,在战后不图官禄,只想回到家乡,也表现出了花木兰的单纯可爱。
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当她竭力保护皇上除去单于后,皇上向她表示谢意,而广大百姓则下跪表示敬意,那场面太感人了!希望以后多看一些这种动画片或电影,不仅让我们看到好的故事好的节目,还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花木兰》观后感花木兰是一位孝顺父母、坚强、勇敢、替父从军的女孩子。
这部电影主要是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村庄里住着木兰一家人,花木兰的父亲在年轻时打仗一条腿残疾了,在家休养。
可是,就在木兰十几岁的时候,国家下达了命令,每家要派一位男子充当壮丁去前线参加战斗,其中就有花木兰的父亲,木兰为了父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木兰和军队一起上战场打仗,就在这时,还剩下最后一个火炮,木兰拿走火炮,瞄准雪山,只听砰的一声,火炮向雪山飞去,引起了雪崩,埋住了敌人。
木兰的长官也差点被埋起来,幸好木兰救了长官一命,把长官救了上来,木兰却受了伤,长官立刻让医生替木兰治疗,这时长官发现木兰是个女的,拿起剑,准备砍掉木兰的头,长官把剑摔在地上,说了一句话,一命还一命,说完就带着军队走了。
试论迪士尼动画《花木兰》的创新精神
试 论迪 士尼 动 画《 花木 兰》 的创新 精神
孙 恩博
( 广东女 子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 广州 摘 要: 随着 国内经济的发展到一定水平, 迫切 的需要 产业 升级 , 改 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 国家的政策也慢慢倾斜 于一些 文化新兴产业, 促进 了中国国产动漫的发展 , 中国动 漫正逐 步的 由单一的产 业体 向整 个产业链延伸 的发展 , 在这一过程 中, 创 新 意识不足、 没有很好 的发扬传统文化等 问题 凸显 出来 , 本 文通过
这位家喻户 晓的巾帼英雄 。像 1 9 3 9年 的《 木兰从 军》( 香港 卜 万苍导演 ) ; 1 9 5 1 年 的《 花木兰》( 香港 陈皮导演 ) ; 1 9 5 6年 的豫 剧戏 曲电影《 花木 兰》 ( 刘 国权导 演) ; 1 9 6 1 年 的《 花木 兰》 ( 香 港 黄鹤声导演) ; 1 9 6 4 年 的香港 电影 《 花木 兰》 ( 岳枫 导演 ) 等等 。 在这些作品当中都增加 了许多延 伸的情节 , 其灵感 明显源 自中 国民间文学 、 戏曲 、 评 书等领域 ,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剧本改编方 面, 迪士尼 的《 花木兰》 与以上作品虽有许 多 相似之处 , 但更 多的是不 同点 , 正是这些差异 , 充分体 现 出美 国 电影工业 的专业化 , 以及对剧 本改编 的精雕细 琢。例 如它使用 崭新的艺术手段诠释的儒家 中的“ 忠君爱国” 思想 , 前面 的中国 电影虽然在情节上大胆创新 , 但仍是“ 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 妻纲” 以及女子“ 三从 四德 ” 的一种 强化 , 凸显 出中 国传 统社会 的伦理秩序 。因为在 中国古代社会 , 个人隶属于家庭 , 没有独立 地位 , 就连读 书人的“ 修身” 也是以“ 齐家 、 治 国、 平天下” 的外王 之路为 己任的 ; 同样是报效 国家 , 美 国的木 兰则是 以自由主义思 想为主导 , 同时还具有强烈 的女权 主义色彩。 由于西方 社会属 于一种 团体格局。强调人 与人 之间的平等 , 国家不应 当过多地 干预个人生活 , 明确了个 人与 国家分界 的必然结果就是 强调个 人 的奋斗和对 自我 的实现。大多数的美国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 其实都可 以归结为这 一主题 。在 剧 中, “ m u l a n ” 有这 样一句 台 词: “ 也许我这样做不是 为 了爹爹 , 也许 我只是想证 明 自己有能 力” , 我们不妨将此看作是主人公对实现 自我价值的宣言书。在 从军——训练——参 战这一过程中 , 木兰不 断破除传统偏见 , 不 断发现 自我 、 实现 自我 , 最终通过努力找 到了人生 价值 , 这 固然 与儒家积极 的人世思想有一定 的关联 , 但更多体现 的却是“ 美国 梦” 的思想理念 。 对于《 木兰辞》 中女子参战这一基本设置 , 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是存在情节硬伤的。关于这点中国电影 的解释是 主人公 自幼 学武 、 身怀绝技 , 其 能力 之所 以不为人知 只是 因为性别 的问题 , 总之她是天赋异禀 、 不同常人 的, 所 以也不需要 以正常女孩子 的 要求来理解 ; 虽然美 国电影里也不乏这类超级英雄题材 , 但在此 片 中却将花木兰的成功归结为后天 的努 力 , 为此还专 门制作 了 首主题 曲, 用 轻松 幽默 的笔触 来说 明艰苦 的军事训 练过 程。 这符合客观事物 发展 的一般规 律 , 也符 合美 国梦 的传 统桥 段。 此外 , 对配角 的塑造更加 凸显 出迪士尼动 画的与众不同 , 即使 以 今 天的眼光来看 , 这一点也是非常值 得中国电影 、 动画的艺术工 作者去借鉴 、 思考的。可能是受到传 统戏 曲的一些 影响 , 中国动 画( 包括前面提到的花木兰 电影) 无论 主角 、 配角具有很 强的脸 谱化倾 向, 好人就是一脸 正气 的高大全 , 坏人则一 贯的猥琐 、 阴 险, 久 而久之使得角色的塑造显得平 面化 、 不真实。配角也没有 对 主角起到很好 的衬托作用。 中国动画对于配角 的塑造存 在许多不足 , 而迪士尼 的黄金 配角的安排和形象设计早已成为一种成功的固定模式。这些角 色看似不显眼 , 却往往对 故事 的走 向起 到了决定性影 响。其 作 用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 、 ( 1 ) “ 插科打诨 ” 的制造幽默 : 动画片具有很 强的商 品属性 , 所 以要考虑到观众的消费心理 。当代社会 的人们都有较 大的精 神压力 , 让观众放松心情 , 在愉快 的氛 围中完成观影 , 是迪 士尼 配角的主要任务 。他们 的体态一般 比较 滑稽 , 能 给人 留下深刻 的第一印象 ; 语 言方面具有较 强的个性 , 极具感 染力 ; 行为举止 荒诞不经 , 肢体语言夸张。 ( 2 ) 心理疏导 , 帮助成 长型主角 渡过难 关。除了花木 兰��
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文档资料
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文档资料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中国文学史上,花木兰形象在小说、戏曲、说唱和其它话语形式中有很多表现。
这一形象最早源自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其后,似乎大家都只记得常香玉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当世界闻名的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于1998年制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动画片《花木兰》(MULAN)之后,即刻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花木兰热。
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在2005年的年初,迪斯尼又再度推出了续集《花木兰2》(MULAN 2)。
此片是以外国人的审美观来诠释中国古代的传说。
迪斯尼动用了600多位动画师,历时四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的动画场面,其中不乏优美的配音和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
花木兰由华裔女演员温明娜以及喜剧明星艾迪墨非等著名好莱坞演员配音,百老汇作词家大卫吉波与马修怀德所制作的音乐。
这些,也为花木兰成为世界经典动画人物作出了贡献。
我们在欣赏动画片的时候,愉快之余总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
这些,也引发我对于作为传统的花木兰“出国”后的再次审视。
“花木兰”形象“再读”在迪斯尼《花木兰》(MULAN)中,由于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介入,东方传统意义上的花木兰有了新的形象和新的内涵。
“再读”后的花木兰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花木兰是影片用浓墨重彩所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她的外貌,还是她的语言行为等,都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影片通过描写一系列的生活事件与矛盾冲突,来刻画花木兰的内在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特长。
例如,花木兰一登场亮相,就显示出活泼顽皮的性格,在母亲为她相亲时,她懒于画娥眉,去见媒婆时,竟然将女儿经写在手臂上:当他看到年迈的父亲接下从军书后,为了能够保护父亲,她毅然割发从军:尽管作为女性,她却非常勇敢和好强,在军中训练中,虽然她屡次失败。
依然能够再次顽强面对。
终于在爬竿取箭和勇救战士之后,成长为一个女性英雄,同时也得到了同伴的认同:她的聪明与机智也是影片大肆渲染的重要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动画《花木兰》
《木兰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于是花木兰作为一个女英雄的形象流传千古,闻名海内外。
从古自今,花木兰这一形象不断被搬上舞台、银屏,不久前,花木兰还被拍成威尼斯动画片。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经典故事虽然有很大的改变。
但是我觉得这种改变是成功的,美国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窗户-----如何把我们的经典搬上银屏并被人喜欢。
动画《花木兰》改变了中国以往那种严肃的、古老的演绎面孔,它不再像《杨家将》、连续剧《花木兰》、《霍元甲》等影片一样总是用那种国人早已熟悉的有些麻木了的面孔来演绎,而是转换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把中国的经典和美国的文化很好融合在一起,从而给全世界的观众,特别是小观众们献上了一份很好的大礼-----一个愉快的欣赏过程。
人们能够在那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来了解中国的历史,电影中的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给我们听觉上很好的享受,优美的画面给我们视觉上带来美感,电影中的插科打诨更能够让我们在紧张的现代生活节奏中得到很好的放松。
在《花木兰》中很多人都很喜欢两个用戏剧上的术语称为“小丑”的角色,小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被放在《花木兰》的事迹中看起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这两个被人化了的小动物。
但是试想想,要是缺少了这两个小丑来进行插科打诨,那么《花木兰》这一动画又有多少看头呢。
小龙和蟋蟀在《花木兰》这一动画片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独具特色的元素,为《花木兰》的成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会说小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是美国威尼斯电影对中国传统经典的篡改,是不尊重中国文化的表现。
其实并不然,小龙和蟋蟀这两个角色正是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龙是中国的象征,动画中用小龙来代表花家祖先的使者,正是中国尊重先灵的表现。
还有小蟋蟀,那小蟋蟀是花木兰的奶奶用来祈福的,她认为蟋蟀能够为他们花家带来好运,这也很好的反映了中国队天地神灵的敬畏。
因此,小龙和蟋蟀两个角色既是给人愉快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很好的代表,既融合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同时又充分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能够比较容易被广大中西方的观众所接受。
动画中花木兰这一主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西交融的,她是中西文化交融下
的一个新的产物,是一个新型的带有现代色彩的女性。
花木兰以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故事为蓝本,并融入了西方人独特的女性审美元素,集中地反映了作为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下,所表现的对女性的不同关注。
在传统的中国,女性总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的,她们要遵从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侍候丈夫,照顾小孩,还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从军之前的花木兰也受到这些限制和束缚,她在去相亲的时候,媒婆要她背三从四德,她背不了,于是就作弊,可是结果还是让父母失望,她不符合当时社会所谓的好女孩,面临着嫁不出去的困扰。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反映。
中国的木兰替父从军是忠孝两全,而迪斯尼的花木兰比较有自我实现的主张。
木兰不甘作为像媒婆要求的那样的贤淑型的典型的中国女性,她在苦苦追寻自己的理想,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看到年迈的父亲强撑着要去从军时,她的心里害怕父亲会一去不复返,于是在深夜时偷了父亲的盔甲和从军令,女扮男装去替父从军了。
想要通过这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迪斯尼中的花木兰这一形象更富有人性,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都会觉得木兰这一形象比电视剧中的花木兰更有亲切感,是可亲可近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
她的形象反映出美国派对人性的态度:每个人,不管他是英雄还是平凡人,都是充满感情的。
这一形象大胆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那种对待英雄人物的严肃态度,总是把英雄人物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形象,好像他们已经是神,而不是人。
在木兰救了皇帝和全京城的老百姓时,皇帝恩准了他还乡的时候,她非常高兴,给皇帝来了一个亲切而热情的拥抱,这个动作让在场的人全都瞠目结舌,她竟敢拥抱皇帝那千金之躯,这不仅是男女授受不清,而且更是对皇帝的大逆不道,龙体岂是你一个贫民乱碰的。
但正是由于她的这一拥抱才更显出她的可爱与天真,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富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还有一幕就是在李翔来找她还帽子时,她羞怯地说:“你能留下来吃晚饭吗?”这一幕的设置也体现出木兰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普通人所拥有的七情六欲。
总之,我觉得迪斯尼的动画《花木兰》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是一部中西结合的很好的影片,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