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高净值人群崛起
全球著名商业媒体《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举办“2010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并发布《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85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人士达33.1万人。预计至2010年末,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接近10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将达38.3万人。
高净值人群崛起
《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显示,近年流动性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中国在迅速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私人财富显著增长,高净值人群规模扩大。
白皮书将现金/存款、股票、基金、债券、房产、另类投资品等界定为私人财富,剔除自住性房地产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后,定义为私人可投资资产。据测算,2009 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 万亿元,比2008年末劲增27%。其中,金融资产占比近60%,投资性房地产占近38%。预计2010 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接近100万亿元。
财富增长同时,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群规模经历一轮扩大。200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个人有33.1万人,预计2010年末这一人群达38.3万人。其中,可投资资产过亿的超高净值人士逐年递增。2008年大陆超高净值人士超过1.5万人,2009年则增长26.7%,接近1.9万人,2010年预计将超过2万人。
从2008年至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拥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占全国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19.9%、21.4%、22.4%。这意味着,到2010年末,38.3万高净值人士将持有约22.4万亿元可投资资产。
高净值人群的群体特征
高净值人群中,60后、70后是主力,男性占比超过七成,实业与投资是其财富的主要来源。他们最常“出身于”贸易、制造、金融、房地产与IT产业等行业,不过近年TMT(科技/传媒/通讯)、能源、物流、医疗健康产业也成为高净值人士摇篮。数据显示,76.8%的高净值人士来自民营企业,其中64.1%是民营企业主。
从地域上看,近53%的高净值人士聚集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五地,近7成的超高净值人群也分布于此。广东的高净值人群数量最多,接近8万人,其次是浙江省,约4万人左右,江苏、北京、上海、高净值人群数量在2.5万人至2.8万人之间。
高净值人士的理财特征
调研显示,经历金融风暴洗礼后,高净值人群投资工具、投资策略趋向多元,房市股市仍最受青睐,另类投资在富豪人群中渐受欢迎。高净值人士的资产偏好、风险承受度一定程度受行业、地域分布影响,但整体而言财富规模越大越厌恶风险。
在受访的高净值人士中,89%运用个人资产投资,同时表示投资时更为谨慎。40.8%的受访者选择了至少3种投资工具,其中房地产、股票以74.4% 和68.2%的得票率成为最受欢迎投资品种。可投资资产5000万以下高净值人士尤为热衷房地产投资。不过随资产规模扩大,房地产投资的比例显著降低,另类投资转而受到超高净值人士欢迎,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海外投资在中国高净值人群中也渐成趋势,22.6%的高净值人士表示持有离岸资产,香港是其离岸资产的首选地。
白皮书显示,高净值人士理财偏好受行业、地域影响,但资产规模对其风格更具结构性影响。调研数据显示,金融从业者现金及存款配置最低,房地产行业高净值人士则凭借对行业熟悉,约有4成资金投资于房市;山西富人偏爱现金、存款,而北京、上海高净值人士则大量进行另类投资。但整体而言,随资产规模的扩大,高净值人士的风险厌恶逐渐增强。
调研发现,初入高净值人士门槛的千万级别人士,最希望扩大财富规模。而拥有财富10亿以上的人群则倾向保守。他们在选择低风险注重资产保护的比例为所有资产级别人群中最高,占比36%。理财目标上也更追求家族财富的传承、资产安排的合理化和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奢侈品消费、投资,中国高净值人士越来越乐意参与慈善、收藏。据调查,约11.8%的高净值人士经常参与慈善活动。救灾、教育、扶贫是他们最关注的三个领域,捐款渠道以民间慈善组织及政府民政部门为主,但有时他们也直接捐款给需要帮助的个人。福布斯2010慈善榜显示,100位大陆非国有企业/企业家2009年捐赠数额总计达25.9亿元。白皮书认为,对于身处财富成熟期的高净值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慈善正成为他们新的理财需求,中国慈善事业潜力巨大。
此外,10.3%的受访者选择会投资艺术收藏品,其中近7成聚集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4地。
私人财富管理需求增加,但难度加大
据测算,2009 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达18.3 万亿元,而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士近60% 的资产为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个人投资者,实现稳定的抗通胀收益更加困难,专业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增加。
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
自2005年国内出现首家国际私人银行以来,以高净值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约7成高净值人士主要依靠自己或家人独立打理资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仍然缺乏高净值人士信赖的专业理财服务。
报告显示,目前,中资银行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了解客户、客户来源及产品渠道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核心专业人员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私人银行在中国的本土化。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周健工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他们对私人财富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中国新兴的私人银行业也正在努力满足这些高净值人群的需求。”
《白皮书》认为:中资私人银行需要从机制、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有必要在现行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开放式的产品平台,加大理财产品研发力度;同时,通过流程再造,为高净值人士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传统个人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产品及服务,提升对高净值人士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