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天马》教学设计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3、《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之一4、《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5、《浙江潮》教学设计6、《红树林》教学设计7、《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8、《黄河象》教学设计9、《枫叶如丹》教学设计10、《我喜欢》教学设计11、《草帽计》教学设计12、《包公审驴》教学设计13、《一个苹果》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水就是生命》教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迟到》教学设计《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鸟儿的侦察报告》教学设计《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天马》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治邺》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治邺》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西门豹治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感知西门豹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勇敢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邺的方法和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西门豹的形象。

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西门豹治邺的方法和效果。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门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门豹的形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门豹的了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大意。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西门豹治邺的方法和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治邺的方法。

5.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读音和书写。

学生结合课文,运用生字词造句。

6.感知文章中心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8.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2.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门豹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官场风气。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其他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

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感受历史文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西门豹的形象: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西门豹在故事中表现出了哪些品质?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西门豹不畏强权,敢于挑战迷信,他的智慧体现在哪里?”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教师举例:“比如‘迷信’这个词,我们可以用在句子中,‘以前人们迷信巫术,但现在科学告诉我们……’大家试试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牛和鹅》。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一些重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学会运用一些重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及其原因,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学会运用重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这两种动物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b. 分析课文中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句式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要语法点。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法点的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牛和鹅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牛和鹅》2. 主要内容:课文生字、新词;作者观点和情感;观察事物的方法。

3. 重点句式和表达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例句,分析句式和表达方式,并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2. 答案:a. 作者认为牛勤劳、善良,鹅高傲、凶猛。

原因是作者通过观察和亲身经历,体会到了牛的勤劳和善良,以及鹅的高傲和凶猛。

b. 示例:牛低着头,默默地耕耘着土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讲述了一则关于“活见鬼”的民间故事。

主要章节内容包括:故事导入、故事讲解、人物分析、情节讨论、寓意阐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2.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迷信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价值观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与“鬼”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故事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故事内容,讲解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4. 情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5. 寓意阐述: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理,抵制迷信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随堂练习:根据故事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活见鬼》2. 人物关系图:展示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3. 故事寓意:抵制迷信,树立正确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对“活见鬼”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案示例:成语“活见鬼”原本指遇到鬼魂,现多用来形容遇到奇怪或不可思议的事情。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明白了遇到诡异的事情不要慌张,要勇敢面对,理智分析,抵制迷信。

2. 作业题目: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角色,为他写一篇人物小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重点提示:生肖(xiào) 数(shǔ)不胜数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腾虎跃:像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二次修改
二 以读代讲,学习新课
1.复习提问:诗歌一共讲了几个大人,都分别说了什么?
2.学习第2节。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龙是神?联系你搜集的材料,你知道龙都有哪些威力?
学生甲:课文中是这样说的:“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第2页
教学实施过程
1.请六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题目中说“大人们这样说”,诗歌中都提到了哪些大人?他们都说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诗歌中共提到了五位大人: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和老师。
奶奶告诉我,龙是水里生出的神。
爷爷告诉我,龙的故乡在中国。
爸爸给我讲述了龙和长城的关系。
第二课时:
1.了解有关龙的知识和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2.能够仿写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在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后,能够仿写诗歌。
教法学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提前预习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回忆《龙的传人》一课中学到的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牛和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牛和鹅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牛和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牛和鹅的特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词汇积累。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喜欢牛和鹅,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和鹅》2. 牛的特点:勤劳、善良、无私3. 鹅的特点:高傲、自私、懒惰4. 生字词:积累、掌握5. 句子解析:拟人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牛和鹅的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爱动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组织一次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3. 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延迟》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延迟》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延迟》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教案,主题为《延迟》。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延迟的含义、延迟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延迟带来的挑战。

教案目标:1. 理解和掌握延迟的含义和概念;2. 了解延迟带来的影响和挑战;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识别延迟的不同形式和情境;2. 分析延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的影响;3. 提高学生对延迟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延迟》的教材;2. 课堂提问和讨论的素材;3. 学生课前阅读的辅助材料;4. 学生个人笔记和思考问题的记录。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延迟的理解和经历;2. 阅读理解与讨论:分组阅读课文《延迟》,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3. 观察实践:设计延迟实验,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行为,并引导他们思考延迟带来的影响;4. 案例分析:以现实生活案例为例子,分析延迟对人们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5. 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堂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参与情况;2. 学生观察实践的结果和思考深度;3. 学生的个人笔记和思考问题的记录;4. 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效果。

教案附件:1. 课文《延迟》的副本;2. 延迟实验的设计指南;3. 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

教案延伸:1. 探讨延迟对于个人成长和目标实现的影响;2. 引导学生针对延迟进行个人规划和应对策略的制定。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参考)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参考)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供参考)第一课:开学第一课- 课时目标:了解新学期的规划和期望,并介绍教材内容和研究方法。

- 教学重点:了解新学期的规划和期望。

- 教学准备:教材《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研究笔记本。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暑假的小故事,激发研究兴趣。

2. 分享学期规划和期望,鼓励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3. 介绍教材内容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教材资源。

- 课后作业:完成研究笔记本的开学计划。

第二课:我的家乡- 课时目标:研究描述家乡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 教学重点:研究描述家乡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 教学准备:教材《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图片资料。

- 教学过程:1. 呈现家乡的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回忆。

2. 引导学生研究家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特点。

- 课后作业:写一篇简短的作文,描述自己的家乡。

...(继续编写教案)...第十五课:古人的交通工具- 课时目标:了解古代的交通工具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古人智慧的敬佩和理解。

-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的交通工具和其对生活的影响。

- 教学准备:教材《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图片资料。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交通方式,激发对古人智慧的敬佩。

2. 分享图片资料,介绍古代交通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3.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对古代交通工具的理解和想法。

- 课后作业: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古代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继续编写教案)...第二十课:感恩父母- 课时目标:研究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和行为。

- 教学重点:研究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 教学准备:教材《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家庭照片。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激发感恩之情。

2. 分享家庭照片,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和感受。

3. 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见鬼》教案教材分析:《活见鬼》是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两个人钻到同一把伞下走,互不说话,虽互疑为鬼,走到桥上时,一个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

两人都认为遇到鬼了,天亮后,两人互相看看大笑起来。

在那个信鬼神的年代,人们怀疑有鬼是很正常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活见鬼》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

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读课题。

3、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点评:开课伊始,激发学生原有的经验,通过回忆、讲述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揭示课题,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凭借方法,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对照现代文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小组合作。

(1)把课文读通。

(2)谈谈你读课文后的感受。

4、检查学习效果。

(1)学生读文言文。

要求:读的正确;正确断句,读顺;表达真情实感。

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学生根据现代文复述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即席点拨。

(点评: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这个环节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读懂。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文本五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文本五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名师教案文本五篇教案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期进行划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九色鹿》教学目的:1.学会“虹、命、冲、告、军、义、失”7个生字,会认“鹿、猎、掉、救、谢、贴、却、消”8个生字。

认识三个偏旁“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5分钟)1.教师情景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九色鹿,它善良而美丽,你们想认它吗?2.板书课题:九色鹿3.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只美丽的小鹿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5分钟)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不足。

3.再读课文,勾画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或是老师。

4.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没有。

5.教师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6.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课文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7.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情况,大致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受九色鹿的美丽。

1.借助拼音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句子。

2.同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3.你喜欢九色鹿吗?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4.练习用“好像”说话。

月亮弯弯好像( )。

( )好像( )。

第二课时一、游戏,打扮九色鹿。

准备工作,用七种不同颜色写上本课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1.同学们,今天九色鹿身上的颜色只剩下两种了,你们能把其他的颜色找回来吗?2.认读好色卡上的生字,就可以帮九色鹿找回颜色了。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牛和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题,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语,并能熟练运用;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记叙文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小动物。

2. 学习生字、词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法,学会观察和描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记叙文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尊重他人、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牛和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讨论,进而导入课文学习。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牛和鹅。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语,解读文章主题,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牛和鹅的事情,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小动物。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个关于牛和鹅的小故事,运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

六、板书设计1. 牛和鹅2. 主要内容:课文主题、生字、词语、记叙文特点3.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牛和鹅》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牛和鹅的认识和体会。

2. 答案:学生完成短文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学会关爱它们,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动物的文章,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明确指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学教案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学教案1《四时田园杂兴》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语文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语文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语文公开课教案
《迟到》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能初步领悟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身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打电话》【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废话连篇拐弯抹角婆婆妈妈寡淡无味简明扼要斟字酌句直截了当言简意赅风趣幽默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

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

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打电话。

【设计意图:出示两组对比鲜明的成语,为了让学生积累,更是为了让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聚焦到“说话”上来,为导入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1.师: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嗞嗞呃耗子啰唆嘚儿啷甭师:“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师:“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

看到它。

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2.师: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生: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师: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

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

《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

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生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重点:
语文知识:
1.预习课文《梅花》,了解梅花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美妙描写及所蕴涵的意义。

2.掌握文字的正确写法,掌握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以及正确的表达习惯。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首先,教师出示一幅绘有梅花的图片,介绍梅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让学生们感受梅花神奇古朴的美感。

2.师生一起预习《梅花》,通过理解梅花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及通过描写梅花的意义,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

3.教师让学生回味课文,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其中蕴涵的意义。

第二课时:
1.教师介绍梅花中所蕴涵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审美价值、文化涵义等。

2.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梅花》,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灵动魅惑。

3.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当代梅花的文化涵义,让学生感受梅花在当代中的美丽与价值。

第三课时:
1.教师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体验梅花灵动的魅惑,让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小诗,表达对梅花的思考与感悟。

2.教师结合实际,让学生调查当地有关梅花的文化涵义以及赏梅的习俗。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牛和鹅》。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句子解析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两种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解析,指导学生掌握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字词和句子解析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牛和鹅2. 生字词:、、3. 句子解析:句子的结构及表达方式4. 主题:喜爱牛和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用课文中的句子,仿写一个关于牛或鹅的句子。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牛和鹅的喜爱之情。

答案:(1)略(2)略(3)示例:我喜爱牛,因为它们勤劳、忠诚,是人类的好帮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和句子解析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牛和鹅,了解它们更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动物的课文,丰富知识储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龙的传人》教案范文

【导语】《龙的传⼈》这课主要使学⽣感受中国传统⽂化的美,培养学⽣对祖国的热爱,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指导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并能⽤优美连贯的声⾳表现⾳乐。

2、通过演唱,培养学⽣乐意在丰富的⾳乐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学会⽤歌声表达爱国之情,体验⾳乐的表现⼒。

教学重点:⿎励学⽣⽤优美、连贯的声⾳表现⾳乐。

教学难点:⿎励、培养学⽣唱歌的信⼼。

教学过程: ⼀、导⼊:出⽰各种龙的图⽚以及民间的龙饰图⽚, 我们中华名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传统。

有⾃⽴于世界名族之林的英雄⽓概。

全世界的炎黄⼦孙⼀脉相连,都以“龙的传⼈”⾃豪。

(播放《龙的传⼈》的背景⾳乐,学⽣朗诵单元寄语) ⼆、新授: 1、欣赏感受: 多媒体播放《龙的传⼈》学⽣有⼀个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可以轻轻随教师哼唱,进⾏感情初体验。

2、教唱歌曲 (1)、歌曲分析:20年前此歌曾在中国⼴泛流⾏。

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

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

曲调和旋律采⽤了⾃然⼩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部曲式,⾳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

其中1、2⼩节与3、4⼩节同头换尾;5、6⼩节重复1、2⼩节,13、14⼩节⼜重复9、10⼩节;⽽所有偶数⼩节都采⽤同样的节奏。

这种复沓回环的⼿法,既精当洗练,⼜给⼈⽆⽐眷恋之感。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民渴望回归同⼀的感情趋向。

(2)跟录⾳学唱歌曲 (3)引导学⽣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

(学⽣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学⽣发⾔、教师归纳。

这是⼀⾸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盼望统⼀的共同⼼愿。

(4)在教师指导下,学⽣随录⾳演唱。

此歌容易上⼝,应着重引导学⽣⾃主选择表现情绪和演唱形式,并能投⼊感情地演唱,“唱出华夏游⼦对祖国母亲刻⾻铭⼼的爱恋”。

(5)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 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一个苹果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 八位志愿军战士, 在防炮洞中, 尽管干渴得很厉害, 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 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教学中应注重抓住人物神态、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人民军队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自读感悟, 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 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自然渗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 多年来比较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住宿生居多, 大多来自农村, 阅读习惯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

五年级学生, 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 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
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中抓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合作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中想象,
合作学习, 体会人物精神, 以保证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 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 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了解背景, 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
2.(出示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 挺进朝鲜的图片。

)激情谈话:1950年10月, 为了保家卫国, 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

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出示上甘岭战役的多幅图片)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 在43天的战斗中, 出动了大批兵力, 向这个总面积只有
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 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 山头被削低了两米, 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

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 坚守阵地,终于迎来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

《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
役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个苹果
3.读课题, 读出自己初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导航”:
(1)认真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把句子读通顺,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章讲了有关一个苹果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遇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可以划一划。

(生读书、标画、思考。

)
2.汇报交流:文章围绕一个苹果, 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汇报师板书:捡到苹果给连长传苹果分吃苹果)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怎样分?(生分段、汇报、评价。

)
三、深读课文, 感悟战友间的爱
1.教师过渡: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 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 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板书:都需要都想吃
2.师小结:
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 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 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 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 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 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 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
苹果, 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3.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炮洞, 走近可敬可爱的战士们。

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每个战士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都需要水, 都需要苹果?继续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课件:温馨提示:先自己找、读句子——然后体会一下为什么感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为什么感动?
预设交流以下语句:(重点让学生自己谈理解, 谈不到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 师生交流。

)
(1)火线运输员——“借着洞口的亮光, 我看到他满身尘土, ……血迹斑斑。

”“连长, ……吃了润润喉咙吧!”“他非常固执, 说什么也不吃。

其实谁都知道, 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 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谈体会。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苹果来之不易。

“固执”怎么理解?你体会到什么?
(2)连长——“自从二十_大半个。

”出示连长的话:“……就是十_大精神, 他们在上甘岭坚守了二十_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2: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 姿态独特, 十_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的体裁、内容特点, 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真切地领略到黄山奇松的奇特动人, 激发起他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赞叹、向往之情, 应
做到以下几
点;1、通过相关手段, 引导把握奇松特征。

播放黄山奇松的相关录像或者展示相关图片, 都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黄山之松的形象, 把握各种黄山之松(迎客松、陪
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凭借重要词语, 引导感悟文中情意。

本篇课文中, “枝干遒劲”、“饱经风
霜”、“郁郁苍苍”、“依依不舍”等词语, 无不生动地表现出黄山奇松鲜明的个性特征, 显示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无比赞叹之情。

3、根据课文中心, 引导体会表
达方法。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总分总构段方式;点面结合;比喻拟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培养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录像、课文录音、投影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2008年11月11、12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理解课题: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 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掌握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