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现代文学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与古代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写作风格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照。

在探讨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主观体验与现实表达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作家立足于主观体验,通过对现实的真实表达来构建作品。

与古代文学强调的客观描述和中心地位的社会领袖形象不同,现代文学更多地关注个体心灵的呈现和独立思考的力量。

作家通过自身在现实中的亲身经历,通过对个人感受的深入体验,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思维方式贯穿于作品之中。

这一特点使得现代文学更加风格多样、表达多元。

二、现实主义与心理写实在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现实主义与心理写实是重要的概念。

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摹,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社会矛盾的抨击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切。

与之相呼应的是心理写实,即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现来体现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现实主义和心理写实的结合,使得作品在表达社会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呈现人类心灵的复杂和多样性。

三、实验性与形式创新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实验性和形式创新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对古典文学传统的颠覆和突破,更加注重形式的自由和创新。

作家们开始尝试以非线性结构、折叠叙事、多视角等方式来展现作品内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实验性的运用使得现代文学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个体化与多元性在现代文学的名词解释中,强调作品的个体化和多元性,也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作家们开始从不同的个体经验出发,以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多元性不仅仅体现在作品内容上,也包括作品的形式、风格和语言。

现代文学作质多样,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学风格,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呈现。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1. 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通过灵活的想象和多元的艺术形式描绘人物,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多样的情节织成故事。

2. 小说家:小说家是一种专业作家,负责创作以叙事文学体裁为主的小说作品。

3. 风俗小说:风俗小说是一种描写当时或某个特定地区的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展示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

4. 戏剧:戏剧是一种讲述故事的艺术,通过舞台演出的方式展示故事的素材,运用卡司牌、服饰、舞台布景等来模拟真实的世界,把话剧中的内容演绎出来。

5. 尝试文学:尝试文学是一种具有实验性质的文学体裁,充分发挥作者想象力,从现实与虚构文学空间中挖掘故事,并以夸张的艺术形式表达语言文化特性,以实现创意丰富叙事。

6. 小说类型:小说类型是根据小说中各个要素而形成的小说分类,常见的小说类型是历史小说、情节小说、爱情小说、推理小说等。

7. 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是17世纪末和19世纪末诞生的一种文学体裁,追求自由和自然,强调超自然的力量和个人的心灵系统,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制度、崇尚自由和崇尚爱情。

8. 魔幻文学:魔幻文学是一种混合了现实和奇幻的文学体裁,描述的是完全不同于人们认知世界的奇妙世界,可以从中寻找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9.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把人们生活经历写在小说里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描述人们的社会角色及其动机,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关系,展示当下的主要社会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考。

10. 幻想小说:幻想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多样的虚构场景表现当前生活,让作者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它大多以童话、神话和其他奇幻文学形式为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在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观念相悖,讲究创新和突破。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包括:流派、手法、主题等,下面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一种常用的叙述手法。

通常用于描写一个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通过模拟人的思维流动、心理活动的连续性,以及思维的错综复杂性,达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熄时》就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2. 碎片化(Fragmentation):现代主义文学偏好将事件、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进行碎片化处理。

通过打破传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非线性的结构呈现故事,强调主观和多元化的观点,使作品的结构更加难以捉摸,给读者留下更多的阅读空间。

例如,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中就运用了碎片化手法,将不同的场景和形象进行碎片化拼接。

3. 高难度作品(Difficulty):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复杂性,由此带来了作品的高难度性质。

作者采用复杂的句式、象征性的语言、深奥的思想等,挑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例如,由威廉·福克纳所写的《绮宴之帷》,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和非线性结构,使得作品的阅读难度大大增加。

4. 约定破裂(Breakdown of Conventions):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约定的突破也是其一个重要的特征。

它打破了传统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语言运用等传统规则,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学形式。

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颠覆了传统的剧本结构,通过削减情节和对话,以及强调人物的孤独和绝望,展示了战后时期的现实主义。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如上。

现代主义文学注重创新和突破,运用意识流、碎片化、高难度作品和约定破裂等手法,打破传统的文学约定和形式规则,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文学形态。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7题考4题)1、七月诗派: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一阵容强大、政治倾向鲜明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牛汉等,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他们创作多政治抒情、注重对重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内容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

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雕琢修辞。

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

2、白马湖作家群:20年代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俞平伯和李叔同等汇聚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时期形成:“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善于在平凡之中发掘生活哲理、追求高原意境,严谨而有韵致”的散文风格,其中最杰出的是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毛泽东于1942.5与延安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以“为什么”和“怎么为”为全篇中心思想,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是指在20世纪产生并以20世纪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及创作方式。

它是与传统文学相对应的概念,代表了新时代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首先,现代文学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与传统文学中重视社会集体形象和大众情感不同,现代文学注重揭示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独立思考。

作家通过展示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矛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现代文学关注社会变革和时代思潮。

20世纪是政治和
社会变革的时期,这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动力。

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触及,传达了对社会现象、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反思,倡导变革和革命。

此外,现代文学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艺术语言的探索。

现代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形式,而是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如意识流、流派性写作、实验性创作等,来表达作者的独特视角和理念。

同时,现代文学更加注重文字的感染力和形象的塑造,追求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美感。

最后,现代文学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多元性。

现代文学以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多样性为核心,呈现了不同作者的独特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作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独立选择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使现代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
面貌,并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

总之,现代文学是在20世纪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其核心是对个体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的揭示与反思,通过对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探索来表达作者的独特视角和理念,展现了个体的多样性和社会变革的思潮。

现代派文学的名词解释

现代派文学的名词解释

现代派文学的名词解释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现代派文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流派,它从20世纪初开始兴起,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构,打破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新的艺术形态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对现代派文学进行名词解释,深入探讨其概念、特点和影响。

一、概念解析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欧洲文学界发生的一场风潮,主要围绕着文学艺术创新展开。

它以“现代性”为核心,关注逆向和反叛,追求独特性和个体化表达。

相较于传统文学,现代派文学革新了表达手法、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主题选择等方面,通过语言的创新、形式的打破和意象的追求,向读者传达了不同寻常的文学体验。

二、特点剖析1.语言创新:现代派文学通过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和扭曲,打破了传统语言的约束和习惯用法,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诗歌中出现了断句、断字、断章的现象,采用了大胆的形象、隐喻和象征表达方式。

2.形式多样:现代派文学相较于传统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其中,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派系成为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边界也变得模糊,创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3.思维跳跃:现代派文学以自由流动的思维方式表达,不再局限于线性的叙事结构。

作家通过跳跃性的叙述、短篇故事、碎片化的描写等手法,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给读者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4.主题多元:现代派文学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矛盾冲突,并将个体经验与世界观相结合。

它探寻着人类存在的困境和无解的命题,秉承着“写真实”而非“写真”的原则,也体现了高度的个体化表达。

三、对传统的冲击现代派文学的出现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形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和颠覆。

传统的“写实主义”观念被打破,文学变得更加主观和个体化。

它不再局限于描写外在世界和现实生活,而更加关注内心世界和文学自身的表达力。

此外,现代派文学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创新,也引起了传统观念体系的震荡。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指在现代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和作品。

它通常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上,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强调人类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

作家们常常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事件,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困境。

其次,在形式上,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实验性和创新性。

许多作家尝试使用非线性叙事、意象化的语言和多重视角等技巧来打破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受到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作家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对科技、工业化的探索成为了主要特征。

而在战争和社会动荡的时期,文学作品常常承载了对战争、暴力和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现代文学开始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破坏、跨文化交流和身份认同等。

现代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旨在探讨和解读现代文学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研究会成员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主题和风格,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

他们还可以将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进行对比和交叉研究,以拓宽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解释。

通过研究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感知当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反映和记录现实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新角度。

在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交流和讨论中,我们可以共同探索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增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 ”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美文: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

3, 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 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

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4,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

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于录》等话剧。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 零 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 “三美”理论(诗歌的三美):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林译小说:指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林纾(字琴南,1852——1924)运用古文,且全部采用合译的形式,即在别人的口头翻译合作下,“耳受手追,声已笔止”译述的西洋小说。

他以极好的古文修养,娴熟的表达技巧和流畅的文笔,形成了他独特的译文风格。

第一部林译小说是1899年出版的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小说译成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后著名的如《黑奴吁天录》等。

林纾一生共译出11个国家中98位小说家的163部作品。

“一校一刊”: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一校:蔡元培掌校的北京大学;一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三大主义:1917年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学衡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标志着该派的诞生。

代表人物为当时南京东南大学的教授胡先骕、梅光迪、吴宓等人。

他们反对新文学运动,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甲寅派: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

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于北京复刊,代表人物为章士钊。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11月,得名于《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之称。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等人。

他们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甚大。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1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详解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详解

文学现象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

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

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

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

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文学现象《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全面,精炼,适合背诵)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全面,精炼,适合背诵)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流派、社团、理论、小说名词解释。

1 .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指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发起,以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后又相继创办了《文学旬刊》及《诗》月刊等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写法上一般倾向于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因此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2. 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

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

其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求文学的“全”与“美”,侧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推崇创作的“直觉”与“灵感”,主要受到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主要成就: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等作品。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

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

其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主要代表人物李初梨、冯乃超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3.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 -1925 )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 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 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史是研究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和变革的学科。

以下是对现当代文学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对传统形式的反叛。

它注重意象的激发和表达,使用非线性叙事和流派混合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语言和形式的实验。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强调多元性、混杂性和相对主义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统一的真理主张,而是强调个体和语言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3. 先锋派文学: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初期一种以创新和实验为特点的文学运动,通过与艺术、社会和政治传统的冲突来推动文学形式的变化。

先锋派文学注重揭示现实中的断裂和失衡,并通过突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

4.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呈现社会现实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为特点。

社会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强调社会不平等、阶级斗争和人民生活的困境,试图通过文学来唤起社会意识和改变社会。

5. 新叙事派:新叙事派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强调叙事的再创造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新叙事派试图突破传统的叙事约束,以非线性叙事、多重声音和碎片化的结构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6. 拟真主义:拟真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试图以高度写实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真实世界的细微和瞬间的变化。

拟真主义文学通常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行为的真实性和语言的精确性。

7. 后殖民文学:后殖民文学是由在殖民地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文学通常关注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问题,探讨被殖民地经历的后果和反抗。

8. 边缘文学:边缘文学指的是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种较小众的文学流派。

边缘文学通常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边缘文化的经历和生活,试图通过文学来展现被边缘化的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抗争。

9. 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它探索了女性身份和经验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一、文学史简介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发展和变迁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对文学作品、创作理论和创作者的研究,揭示了不同时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变革和创新。

现代文学史则是对近现代文学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文学。

二、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中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强调个体主义、思想自由和形式创新,与传统文学观念和传统写作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现代主义文学在风格上常常突破现实和传统框架,玩弄语言和意象,追求心理意识流的描写和抽象的表达方式。

2.现代派现代派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股潮流,与现代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不同于现代主义注重形式创新,现代派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现代派文学作品展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以及对科技、工业化进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3.意识流意识流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写作技巧。

它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思绪和意识状态,使读者更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到更加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在意识流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内心独白、闪回和割裂的叙述方式,展现出复杂的思维和情感变化。

4.现代感现代感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现代社会特征和时代精神。

它可以表现为对现代科技、工业化的追求和关注,对社会变革和个体命运等方面的思考。

现代感不仅仅是一种主题,更是一种审美取向,体现了现代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困惑。

5.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思潮和文学流派。

它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批判,强调语言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拒绝固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以混杂、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强调对权力、历史、身份等概念的怀疑和颠覆。

6.社会写实主义社会写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

社会写实主义作品通常关注社会问题、人民生活和阶级斗争等主题,通过对社会冲突和社会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小说:是1923年后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个小说创作上的流派,主要作家有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台静农、许杰、废名、彭家煌等等,其作品运用坚定的现实主义手法,大多取材于作家所熟悉的乡土生活,描绘传统乡村陋习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它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业绩,成为飞架于现代文学前后三十年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座桥梁。

浪漫抒情小说:也称“自叙传”体小说,产生于新文学初建20 年代,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了现代小说的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

美文:⑴即艺术性散文,通常称为"散文小品"。

⑵它不是批评的,也不是学术性的,而是艺术性的。

⑶不管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家自己真实的"思想"。

其风格是"真实简明"。

"美文"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个人的"言志"之作。

⑷由于这种文体更能适应思想启蒙,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因此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家们几乎没有不从事散文小品创作的,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文体品格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和成熟。

《野草》:(1)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

(2)原名《自言自语》,《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

(3)《野草》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进行灵魂的拷问,表现出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4)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出奇幻壮美的艺术意境,富于哲理。

文明戏:⑴“文明”是进步的意思。

文明戏是对早期雏形话剧的称呼。

⑵1907年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宣称有别于旧派演艺。

⑶这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借鉴西方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戏剧形式,时称"文明戏"。

⑷文明戏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演出采用幕表制。

后因商业性演出和小市民趣味的加剧,于1916年后全面衰落。

爱美剧:⑴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爱美"即Amateur的音译)。

⑵针对文明戏职业化和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民众戏剧与戏剧协社的陈大悲、欧阳予倩、洪深等倡导"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⑶使得1920年代初,素有传统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了一个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

文学研究会:⑴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⑵发起人有周作人、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

⑶刊物有《小说月报》等。

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⑷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

⑸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⑹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时空定位;发起人;刊物、宗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


普罗文学:⑴Proletariat普罗列塔利亚的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音译。

又称为革命文学、左翼文学。

⑵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倡导,他们发起“革命文学”运动。

提出文学应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方向转换”。

⑶这些倡导者们还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以对作品思想的阶级分析代替对作品内容的全面分析,创作中,导致了标语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⑷代表作家有蒋光慈、华汉等人。


新月社的活动1923年始于北京,2)1924年正式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3)出版的期刊先后有《诗镌》、《新月》、《诗刊》等。

4)新月社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5)新月社推崇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新格律诗:⑴20年代影响较大的新诗样式之一,以提倡、创作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现代格律著称。

⑵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

⑶他们积极探索新诗的艺术形式,在诗歌艺术方面提出了“三美”的主张,⑷代表诗作有《死水》等。

⑸对新诗的建设与完善作出了贡献,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美主张:⑴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期的新诗建设理论。

⑵提出了“三美”的主张,这就是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⑶闻一多、徐志摩、朱缃等人在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去实践,⑷他们在诗歌艺术方面的追求,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爱的哲学:⑴是冰心早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⑵主要由母爱、童真、大自然组成。

⑶这种哲学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显示了冰心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给矛盾困惑中的青年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⑷冰心试图以它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作为改良社会人生的理想,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30年代初,冰心开始抛弃这一哲学思想。

语丝社:⑴因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语丝》周刊而得名。

⑵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川岛、李小峰、钱玄同等。

⑶共同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催促新的产生,对有害于新的旧物,竭力加以排击。

⑷1930年3月因思想分歧,因《语丝》停刊而终止
九叶诗人:⑴四十年代后期,国统区的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创作群体,它的成员主要有九位诗人(杭约赫、辛笛、穆旦、陈敬容、郑敏等)。

⑵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诗歌选集《九叶集》,故被秒为"九叶诗人"。

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眷恋,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对黑暗现实的进击意识,对艺术个性的执着追求,是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基本态度。

⑷艺术风格上,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象征派和现代派的影响,将象征与写实结合起来,使诗歌既含蓄又明朗。

现代派诗:⑴三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

得名于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

⑵现代派诗歌是二十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的延续与发展,其创作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

⑶1929年戴望舒创作《我底记忆》是起点;1932年5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创刊标志着独立和成熟;1936年,戴望舒等人主编《新诗》月刊,把现代派诗潮推向顶峰,1937年抗战爆发后这股诗潮才渐趋衰落。

⑷代表人物是戴望舒。

他的诗作追求抒情性和感伤性、意象的新颖朦胧,早期代表作有《雨巷》等。

新感觉派:⑴30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

⑵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

⑶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⑷代表作品有《梅雨之夕》《上海狐步舞》《都市风景线》等。

⑸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现代派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