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对话,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然而通过听课与研究,笔者发现阅读对话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思维断流现象,甚至很多对话丝毫没有思维含量,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阅读对话应是有效的思维对话,应该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但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交际行为,而是立足于学生、教师、文本等多维度的,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教育性語言交流。我也现语文课堂对话中常常存在着思维断流现象,甚至很多对话丝毫没有思维含量,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率,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文以《田园诗情》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为契机,浅谈阅读教学中思维对话的一些缺失。
一、千篇一律,设问针对性不足。
对话扫描: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荷兰的田园,一起领略荷兰田园的异域风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小节,你看到了荷兰田园怎样的自然风光,画出有关的词句,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荷兰的草原很美,草地很绿,像丝绒一般,很漂亮。
生:我觉得荷兰的奶牛姿态多种多样,特别是小牛,跑来跑去,显得非常可爱。
感悟:看到了老师提的问题:“你看到了荷兰田园怎样的自然风光?”我们不难推测出教者教学前两篇课文《泉城》《九寨沟》时的问题设计也是大同小异,甚至写景类课文都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其实,同样是写景类课文,这三篇课文各有侧重。《泉城》重在让学生体会不同泉水的特点,特别是泉水流动特点;《九寨沟》的中心词是“神奇”,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自然景观的神奇之处;而这篇课文《田园诗情》,课题“诗情”二字应是教师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这样的问题设计更有针对性:
师:什么是诗情?生:诗情就是诗一般的感情。生:就是诗情画意。生:就是看到美好的景色就想作诗。师:说的都不错,诗情就是像诗歌一样美好的意境。我们的课题是《田园诗情》,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属于荷兰田园的诗情吗?自读课文2-4小节,画出有关词句,感受这份诗情。”
请听学生的回答:生:我觉得荷兰的草原很美,碧绿如丝绒一般,多么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再加上黑白两色的奶牛,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我觉得荷兰的奶牛特别幸福,它们不是生活在圈里,而是生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所以它们有的吃草,有的站立,有的庄重,有的调皮,自由自在,真是诗一般的生活
啊!
结论:精心设问是有效对话的基础。有效的思维对话,不能泛泛而问,使某一类文章形成千篇一律,公式化的对答,而应该立足文本,有针对性地设问。精心设问需要深入解读文本,观照中心,观照文眼,观照文本言语形式,设计贴合这一篇文章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针对性地思考。这样的对话才更贴合文本,才更新鲜,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得到的训练也才更扎实、丰富。
二、生搬硬套,点拨灵活性不足。
对话扫描:
师: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生: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师:课文主要介绍的是什么呢?从哪看出来的?生:是牧场,从2-6小节看出来的。师:从这句话里什么地方能看出来呢?生:“也是”师:为什么“也是”能看出来呢?生:……
感悟:上述案例中,该教师提的这个问题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内容,想突出强调的要放在后面,这种言语形式的排列可以成为四年级学生的一个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可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努力往预设的圈子里套,步步为营,结果这种生硬的点拨却在无形中限制了、甚至是隔断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的思维断流,所以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教师灵活变通一下,更改一下文本的顺序,问学生这句话能不能改成:“荷兰,是牧场之国,水之国,也是花之国。”学生就能立刻发现,这样写突出的就是“花之国”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结论:有效的思维对话应是一种动态流淌的状态,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共舞。教师既要能在备课时,对对话的思维轨迹的框架有完整预设,以便在对话实践中,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也要能破除预设的“禁锢”,根据“突发”情况及时调整纠偏、随机应变。只有把握好思维对话中点拨的灵活性,才能实现创造性的、建设性的生成,让师生的思维能力共同拔节。
三、墨守成规,拓展开放性不足。
对话扫描:
师:学完了课文,你对荷兰的田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荷兰的田园景色特别优美。生:那里的动物生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那里的人和动物都非常安静。……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感悟:总结拓展是阅读教学最后一个流程,教师在设计对话时如果只是这样墨守成规,那么学生就只能把上课内容再重复一遍,思维没有任何的提升,这样的对话意义不大。但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问题来开展对话,那学生就能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结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应努力创设对话情境,合理利用开放性的对话去解放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参与到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思维对话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思维流动的对话,是没有生命的。教师要精于“对话”之道,做到精心预设,灵活点拨,深入浅出,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