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合集下载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内服药疗法:目的在于抗炎,止痒。
给予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等, 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可给 予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 静推,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 另外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局部治疗:根据皮损形态特点,遵循外 用药物的原则,选用适当的剂型和药 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 可用粉剂、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 硼酸作湿敷。亚急性期可 选用含激素 乳剂(恩肤霜等),糊剂;有感染时 加用抗生素(百多邦,皮康霜)。慢 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等, 皮损顽固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湿疹
一 、 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 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 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 上瘙痒剧烈,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 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
为主,易反复发作。
二 、 病因 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性病灶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
【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大多数患
者常常找不到确切原因。常见的病因 如下:
1.食物:最常见的有鱼虾、蟹、蛋 类;
2.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 剂、各种疫苗、磺胺等;
3.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 虫等;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 压力等物理性刺激;
5.呼吸道接触物及皮肤接触物:如昆 虫叮咬、接触荨麻或吸人动物皮屑、羽 毛及花粉等;
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由于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 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特点: a、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b、无一定的潜伏期; c、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
清楚; d、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

医学美容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医学美容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第一节湿疹第二节接触性皮炎第三节化妆品皮炎第四节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第五节颜面再发性皮炎第六节尊麻疹第七节药疹第一节湿疹【概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临床上有多形性皮损,渗出倾向,瘙痒显著,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临床表现】L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

2.皮损呈多形性,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期。

(1)急性湿疹:起病急,发展快,皮损广泛而对称,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为主,受热、摩擦和进食刺激性食物后症状加重。

(2)亚急性湿疹:一般由急性期转化而来,皮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伴轻度糜烂和渗出,皮损境界相对局限。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损为暗红色斑块,明显苔薛样变,境界清楚,上有抓痕及血痂,常反复发生数月以上。

3.自觉剧烈瘙痒。

4.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湿疹,如手部湿疹多数起病缓慢,浸润肥厚性斑块,角化明显,表面粗糙、皴裂,甲可变形;面部湿疹多为对称性红斑、丘疹、水疱,受热、日晒等刺激后症状尤为明显。

【诊断要点】L慢性迁延的发病史,一般有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经过。

5.好发于头、面、双耳、手足、前臂及小腿等暴露部位,常对称分布。

6.皮损根据其不同临床期而呈现多形性表现。

7.自觉剧烈瘙痒。

8.有关因素如慢性感染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精神紧张、受热、进食刺激性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治疗方案及原则】L一般治疗(1)去除可疑病因。

(2)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热水及肥皂烫洗、用力摩擦等。

(3)禁食刺激性或易致敏食物,如酒、鱼、虾、牛肉、咖啡、浓茶及辛辣食物等。

2.全身治疗(1)抗组胺类制剂:有抗过敏和止痒作用,如氯苯那敏、赛庚咤、特非拉丁、阿斯咪哇、西替利嗪、氯雷他咤等选1〜2种配合使用。

(2)钙剂:10%葡萄糖酸钙液IOmI或10%硫代硫酸钠液IOmI静滴,每日1次。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

编辑版ppt
1
[临床表现] 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急性型:为接触强烈刺激物(强酸、强碱)后, 接触部位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大疱,表皮坏死。
(2)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 刺激物(肥皂水等清洁剂)引起,表现为皮肤干燥 发红,继之皮肤红肿、发热、并出现丘疹、水疱、 糜烂和苔藓样变。
2外因 包括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 食物(如鱼、虾、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 微生物等)、动物皮毛和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 肥皂、染料、人造纤维等)。
编辑版ppt
22
[临床表现)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1.急性湿疹 好发于四肢躯侧、手部、面部、外阴
及乳房,呈对称分布。
43
[病因] 常见的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最 多见。
2.解热镇痛类药,以吡唑酮类、水杨酸类 较常见。
3.镇静、安眠类药及抗精神病类药,如苯 巴比妥钠、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
4.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 5.磺胺类,多见于长效磺胺。 6.中药,如板蓝根和丹参等。
(2)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局部用药:若出现糜 烂、渗出或伴继发感染迹象时,应按医嘱 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编辑版ppt
17
3.心理护理
关心和同情病人,注意他们的心理反
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话 与交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 诉病人形象的变化是暂时的,鼓励病人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光感作用
当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 酚塞嗪类、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或中药补 骨脂等进人人体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 可引起药疹,其发病原理可分为光变态反 应和光毒反应。

第16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3)

第16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3)

第十六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组织损伤)皮炎和湿疹是一组主要发生于皮肤浅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可由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临床上多有瘙痒表现,皮损表现从红斑、丘疹、水疱到糜烂、结痂、鳞屑或苔藓化,尤以群集性的丘疱疹为特征,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和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等。

§1.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根据其致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

前者产生原发性刺激性反应,后者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但有时很难区分二者与所致疾病的关系。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一)原发性刺激反应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二)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IV型变态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这类物质通常为半抗原。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质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

动物性:大部分由动物毒素或昆虫毒毛引起,前者如蚤、虱、蚊、臭虫、蜂类及水母等;后者如桑毛虫和松毛虫等,另外动物的皮毛也可引起本病。

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常见有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等。

化学性:这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病因,多属变态反应性,少数属于原发刺激性。

(1)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铍等):、铬常可导致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铍既可引起原发刺激性皮炎,也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炎;镍金的化合物虽有潜在变应原性,但由于纯金的惰性及不溶于皮肤的分泌物中,故人体与金接触几乎从不发病,对银过敏者也少见;(2)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清洁保护产品等。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特殊类型的湿疹
钱币状湿疹——好发于四肢 皮损直径1–3厘米 汗疱疹——主要见于手足 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诊断(Diagolosis)
主要根据皮损特点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
治疗(Treatment)
(一)去除诱因
食物
理化刺激物
( Angioedema )
又称巨大性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angioedema
血 管 性 水 肿
诊断 ( Diagnosis )
风团
突发突消 皮肤瘙痒

反复发作
治疗 ( Treatment )
1.去除病因
2.内服药
(1) 抗组胺药
(2) 激素、肾上腺素:病情重者
(3) 控制感染 (4) 钙剂、Vitamin C 3.局部处理:止痒
8. 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 9. 内部疾病
5.昆虫叮咬
10. 遗传因素
Pathogenesis
变态反应性 非变态反应性 肥大细胞 组胺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一)急性荨麻疹 Acute Urticaria
水肿性红斑、风团
持续数分至数小时 消退不留痕迹
可伴发呼吸道、胃肠道
2.过量反应
3.蓄积作用
变态反应性 药疹的特点 1. 少数人发生
2.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剂量无关
3. 潜伏期:4-20天
4. 皮疹形态多样
5. 交叉过敏反应及多价过敏反应
6. 抗过敏药及皮质激素有效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一)轻型药疹
1.固定型药疹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一、引言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由于机体对某种外界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不适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1. 病史采集与评估在诊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时,医生首先需要仔细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曾接触到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或食物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过敏史,以及过去是否曾出现类似的皮肤问题。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确立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将寻找患者身上是否存在红斑、丘疹、水泡或结节等异常皮损,并根据其形状、颜色、分布和病程来判断可能的诊断。

3.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患者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

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一小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并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和瘙痒等变化。

这些试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

4. 实验室检查在一些疑难或复杂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特定免疫细胞或过敏抗体,并协助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治疗1.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对于已经明确了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患者需要尽量避免接触,从而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这可能涉及更换洗涤剂、化妆品或食物,避免与动物接触等措施。

此外,如果有必要,在特定场合佩戴口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2. 局部治疗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局部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局部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患者可以使用含有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的外用制剂,以减轻红肿、瘙痒和水泡等不适感。

3. 内服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局部治疗可能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来控制炎性反应。

然而,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剂量和时机。

4. 免敏治疗对于重复发作且无法明确致敏源的患者,免敏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4.外用药 :(同湿疹)
Eczema
能够说出湿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能够说明湿疹的临床表现 能够说出湿疹的分型及特殊类型的湿疹 能够概括湿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能够说明湿疹的治疗原则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 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 皮疹多样、剧烈瘙痒、易 复发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金 属:硫酸镍最常见
✓ 接触致病物质史 ✓ 损害发生于暴露部位(接触部位) ✓ 突发,形态较单一,界限分明 ✓ 自觉瘙痒 ✓ 病因去除后迅速消退,再暴露可再发 ✓ 必要时可作皮肤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
被致敏者任何部位的皮肤,包 括外观正常的皮肤,敏感性增高, 与一定浓度的原致敏物质接触一定 时间,可引起类似原皮损的反应。
发病机理: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 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具有一定的 过敏素质(遗传性)
据皮损表现分为: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1. 急性湿疹
✓ 疹形多样 ✓ 对称分布 ✓ 剧烈瘙痒 ✓ 反复发作
2. 亚急性湿疹
皮损以小丘疹、 鳞屑、结痂为主, 少数为丘疱疹、小 水疱及糜烂。
3. 慢性湿疹
皮肤增厚、浸 润、苔藓样变, 境界清楚。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发生超越正常 生理范围的免疫应答,在与抗原相互作用下, 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或组织损害,发生异常 病理损害性应答,这种过高的免疫应答称为 变态反应。
I型 II型 III型 IV型
类型
速发型 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免疫病理
IgE 抗组织、细胞表面抗原的IgM/IgG 循环抗原与IgM/IgG抗体的免疫复合物 CD4+辅助T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细胞毒T细胞(T细胞介导的细胞溶解)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胆汁淤积性瘙痒
胆汁淤积性瘙痒的治疗要根据潜在的病因,包括去除胆 结石、停用可疑药物、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到了终末期肝衰竭,肝移植将会改善症状。由于缺乏有 力证据证明组胺参与胆汁淤积性瘙痒的发病机制,抗组 胺药除了镇静作用外其疗效有限。
水源性瘙痒症
水源性瘙痒症患者与水接触30分钟内可以出现刺痛、 螯刺感或灼烧感,持续时间可长达2小时。这与水温 和含盐量无关。特点是症状从下肢开始,然后遍布全 身,头部、手掌、足底和黏膜不受累。文献报道了许 多“继发性”水源性瘙痒症的病因。研究发现水源性 瘙痒症患者表皮和真皮中乙酰胆碱、组胺、5—羟色 胺和前列腺素E2水平增高,但水源性瘙痒症的病理机 制仍不清楚。
瘙痒病因的评估——病史 病史 瘙痒病因的评估
确切的病史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过程。瘙痒的发生、 持续时间和性质对确定病因有帮助。
瘙痒病因的评估——病史 病史 瘙痒病因的评估
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可以是某个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 但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特点来发现这个系统性疾病。 与慢性、进展性、全身性瘙痒相比,急性发病、只持 续数天、无原发性损害的瘙痒提示潜在性系统性疾病 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皮肤 细胞淋巴瘤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TCL)可以出现剧烈的瘙痒。一项研究发现,伴瘙痒 的患者其死亡风险可增加2倍。重度瘙痒的治疗对策 包括标准的治疗方案以及纳曲酮(naltrexone,50— 150mg/d)或加巴喷丁(gabapentin,900—2400mg/d, 分次服用)和米氮平(mirtazapine,7.5~15mg睡前 服用)。
系统性疾病时的瘙痒——肾性瘙痒 肾性瘙痒 系统性疾病时的瘙痒

外科护理学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的护理好

外科护理学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的护理好
问题列出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列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如皮肤瘙痒、疼痛、感染预 防、心理支持等。
04
治疗措施及护理配合
药物治疗及护理
抗过敏药物
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以缓解变态反应症状。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如嗜睡、口干等。
糖皮质激素
对于严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以控制病情。在使用激素时,要严 格遵守医嘱,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及停药反应。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介绍
01
02
03
感染
由于皮肤屏障受损,患者 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如脓 疱疮、毛囊炎等。
色素沉着
炎症后色素沉着是常见的 并发症,影响患者外观。
瘢痕形成
严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 能导致皮肤损伤,进而形 成瘢痕。
预防措施制定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清洗皮肤,避免污 垢和细菌滋生。
避免刺激
0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类与临 床表现
荨麻疹
病因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 皮肤病,主要由IgE介导的I型变
态反应引起。
临床表现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 风团,伴有瘙痒,可伴有血管性 水肿。风团可在24小时内消退, 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此起彼
伏,不断发生。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 疹,后者病程超过6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轻 焦虑和压力,从而改善皮肤症状。
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 练,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团体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 帮助,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

第六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六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六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接触性皮炎【概述】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皮肤、粘膜接触外界刺激性或变应原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质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

【临床表现】按照病程,接触性皮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一般急性接触性皮炎,容易发现刺激物或过敏原,除去接触物后,经处理,1~2周内可痊愈。

若病因不能及时发现,皮炎则反复发作,或转化为慢性。

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较急,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水疱破后呈糜烂面,偶尔发生组织坏死。

局部瘙痒或灼痛感,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搔抓后可将致病物带到远隔部位,产生性质类似的皮损。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境界清楚,但如为气体、粉尘等接触物,则皮损弥漫性无一定的界限,但多在手背、面部等暴露部位。

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或由于长期反复接触后发病,局部呈慢性湿疹样改变,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

【诊断要点】主要根据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

去除接触物,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

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鉴别诊断】1.湿疹。

2.丹毒。

【治疗方案及原则】应积极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对症处理。

1.全身治疗:视病情轻重,采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感染者可联合抗生素。

2.局部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1)急性期: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

(2)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可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莫匹罗星。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PPT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PPT
选择合适的剂型。
41
(二)外用药物治疗 1.急性期:
仅有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 选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
渗液多时可以用3%硼酸溶液湿敷; 2.亚急性期:红肿减轻,少量渗液,油剂或糊剂, 3.慢性皮炎: 浸润增厚时可用焦油类制剂、皮质类固醇软膏
或霜剂。 苔藓样变者可选用硬膏或酊剂。
42
34
35
3.漆性皮炎:
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 引起的皮肤致敏
多累及暴露部位 潮红、水肿、丘疹、
水疱;大疱 自觉瘙痒及灼热感。
36
三、诊断:根据: (1)接触史; (2)典型皮疹: 形态、部位与接触物相一致; 皮疹形态较单一,境界清楚; (3)去除病因后皮疹较快消退;
再次接触后又可再复发。
转归: 慢性湿疹 痊愈
急性湿疹
54
(三)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 多次反复发作转变而来, 少部分一起病即为慢性者 皮肤粗糙、浸润肥厚、抓 痕血痂、干燥、脱屑、
部分呈苔藓样变、 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
瘙痒剧烈,呈阵发性遇热 和晚间较重。
55
慢性湿疹
56
湿疹还常以皮疹的形态、发病部位和病因来命名
44
定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表皮/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 剧烈瘙痒、慢性反复发作。
45
一、病因: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1.内因: 过敏素质:主要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
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 慢性感染病灶: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等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 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等 神经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激动、失眠、劳
致敏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原发刺激性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清水、温水清洗。

2、避免热水、肥皂水烫洗。

3、避免搔抓、摩擦、压迫。

4、检测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5、易清淡饮食,多食水果和蔬菜,多饮水。

6、避免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忌辛辣、酒、浓茶、鱼虾、蟹、牛奶、海味。

7、避免皮肤接触羊毛和化纤织物、花粉、尘螨、羽绒。

8、避免药物过敏。

9、维护皮肤的完整性: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锌。

10、家人关心和理解。

11、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12、忧虑、紧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失眠、自主神经紊乱可使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生并加重。

13、体内炎症感染加重湿疹。

14、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期、糖尿病、妊娠诱发和加重湿疹。

15、血液循环障碍加重湿疹。

16、有家族遗传史。

17、生活规律。

多一份保养就能少许多用药,既健康又经济。

18、日常保养的重要性大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19、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慢性湿疹
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及特殊部位湿疹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自身敏感性湿疹 婴儿湿疹 乳房湿疹 手部湿疹 肛门湿疹 钱币状湿疹 …
传 染 性 湿 疹 样 皮 炎
自身敏感性湿疹
婴儿湿疹
手部湿疹
泛 发 性 湿 疹
乳 房 湿 疹
阴 囊 湿 疹
小腿湿疹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诊断为主 ①病史:病程一般较长,反复发作; ②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性、渗出性、 境不清、瘙痒性; ③病理改变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CD
湿
疹 Eczema

疹 Drug Eruption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概述
定义:皮肤或黏膜接触致敏物后在接触 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分类: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 irritant dermatitis)
临床表现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固定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荨麻疹型药疹 紫癜型药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
临床表现
重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固定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
多 形 红 斑 型 药 疹
紫 癜 型 药 疹
光 感 性 药 疹
①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用药者 ② 皮疹的轻重与药理及毒理作用、用药量无关 ③ 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 皮疹形态各异,少有特异性 ⑤ 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 ⑥ 停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发病机制(二)
非变态反应 (1)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 有些药物本身就是组胺释放剂 (2) 过 量 反 应 (3) 蓄 积 作 用 (4) 光毒性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湿疹【病史采集】1.急性湿疹:表现为泛发性及多形性皮疹,皮损对称分布,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瘙痒剧烈,有灼热感,可阵发加重,尤以晚间为甚,影响睡眠及工作。

2.亚急性湿疹:湿疹在急性发作后,红肿、渗出减轻,皮损逐渐愈合,瘙痒及病情渐好转。

有的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及搔抓过度再呈急性发作。

可时轻时重,经久不愈将发展为慢性。

3.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1.急性期湿疹:常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尖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

损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渐稀疏,瘙痒较严重时,可因搔抓形成糜烂并有浆液性渗出及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形成脓疱、脓液,相应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2.亚急性湿疹: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可有鳞屑。

3.慢性湿疹:有散在红斑或皮肤瘙痒所致抓痕,久之患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部分色素减退区和鳞屑等。

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也有所异。

如手部湿疹、肘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小腿湿疹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症等。

【实验室检查】怀疑有接触因素者,应做斑贴试验寻找过敏原。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但要分清类型。

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鉴别,手足湿疹需与手足癣鉴别。

【治疗原则】1.一般防治原则:(1)尽可能寻找疾病发生原因,对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思想情绪作深入了解,查找患者有无慢性病灶及内脏器官疾病。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3)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2.内用疗法:可选用抗组胺类药、镇静安定剂。

急性期可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对用各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患者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

3.局部疗法:(1)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皮质激素的霜剂与湿敷交替使用。

(2)亚急性湿疹: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氧化锌糊剂。

(3)慢性湿疹:常用皮质类固醇类软膏、霜剂或肤疾宁硬膏。

皮损明显肥厚者可用液氮冷冻疗法等。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皮损消退。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情减轻。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二节接触性皮炎【病史采集】1.有刺激物接触史。

2.经过一定潜伏期后,急性发作。

3.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和接触部位。

4.自觉瘙痒和烧灼感,重者有疼痛感。

5.病程自限,病因去除后,若处理得当,约1~2周痊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皮损的部位以面、颈、手背、腕、前臂等暴露部位多见,或者局限于接触部位,于接触物的大小形状多一致,境界清楚。

如接触物为气体、挥发性物质或粉尘,则皮炎先发生于暴露部位,并易扩散全身。

【实验室检查】确定可疑致敏物,可行斑贴试验,一般在急性炎症消退2周后或慢性炎症静止期以及停用抗组胺药1—2周后进行。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接触史,在接触部位发病,皮疹倾向于单一形态,境界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疹较快消退,斑贴试验阳性等情况,作出诊断应不难。

应与急性湿疹鉴别,面部接触性皮炎有时应与急性丹毒鉴别,足部接触性皮炎应与足癣鉴别。

【治疗原则】1.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次接触。

2.外用药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

3.内用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类药,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4.脱敏疗法,适用于不能脱离变应原者,副作用大,慎用。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皮损消退。

2.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明显减少。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变化。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三节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病史采集】1.发病常见于有较多分泌物的溃疡、窦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腹腔造漏开口的周围皮肤。

2.有丘疹、水疱、糜烂及由搔抓接种的平行线状皮损存在。

自觉瘙痒,局部淋巴结可肿大。

3.皮疹可因搔抓向外扩散。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原发皮损周围皮肤潮红,继之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水疱,可发生糜烂、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损害周围及远隔部位可见由搔抓接种的平行线状红斑及丘疹、水疱。

【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加药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原有排出分泌物或脓液性损害的病史,及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致使瘙痒加重、渗出增多及由搔抓而传播至他处的经过应不难作出诊断。

应与明显的药物过敏及刺激作用鉴别。

【治疗原则】1.控制原发病灶,减少分泌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和抗组织胺药。

2.局部湿敷,保持清洁或适当暴露创面,促进局部干燥。

3.外用氧化锌油或糊剂,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原发病控制,分泌物减少,皮损消退,瘙痒消失。

2.好转:原发病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3.无效:原发病未愈,分泌物增多,皮损加重,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四节自身敏感性皮炎【病史采集】1.开始时常有一些活动性、大小不等的湿疹样损害,并常有因搔抓破溃而化脓感染的现象。

2.数日内,可在远隔部位发生对称性瘙痒性皮损。

3.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有原发的活动性、大小不等的湿疹样损害。

可在双臂曲侧、面部、手背、躯干及腹部等处出现对称性、瘙痒性小群丘疹、丘疱疹,偶伴散在小片玫瑰糠疹样红斑,可见平行排列抓痕,其上有线状排列的水疱或脓疱,重者有大小水疱、脓疱和渗出。

【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的原发性活动性湿疹样损害史,以后泛发全身,呈对称性丘疹、丘疱疹、水疱及大疱。

对原发损害,继发感染进行治疗,减少化学物质刺激或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可以诊断。

应与药物过敏及类似皮疹如玫瑰糠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1.根据皮疹的炎症、有无溃疡、有无化脓性感染给予湿敷、氧化锌糊剂、皮质类固醇霜等。

2.抗生素及抗组织胺药。

3.皮质类固醇制剂:必要时给予。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

2.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五节荨麻疹【病史采集】1.常见致病因素有:食物(鱼、虾、海鲜类,肉蛋类、蕈类、草莓)、药物(常见有青霉素、痢特灵、磺胺、血清制品)、物理因素(如寒冷、日光、压迫)、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感染)、动物叮咬、植物花粉吸入、内脏疾病、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

2.瘙痒性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部位不定。

累及消化道时可伴腹痛、腹泻。

累及喉头粘膜则可有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皮损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或白色风团,全身泛发,亦可局限单个或密集融合成片。

皮肤划痕试验多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常见于人工性荨麻疹。

3.寻找诱因可作冰块、运动、日光、热水试验及皮肤变应原检测。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不难诊断。

应与多形红斑、色素性荨麻疹、荨麻疹样血管炎等鉴别。

【治疗原则】1.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以内用药物治疗为主。

2.急性荨麻疹:一般用抗组胺药,常选用1~2种。

皮疹广泛伴有过敏性休克时,应积极抢救,可立即皮下注射0.1% 肾上腺素0.3~0.5ml,静滴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肌注非那根等。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如有腹痛给解痉药。

3.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选2~3种联合或交替使用,或与H2受体的拮抗剂(如甲氰咪胍)联合应用。

可选用利血平、多虑平、脑益嗪、氨茶碱等;还可选用脱敏疗法。

4.特殊类型荨麻疹:除选用抗组胺药外,日光性荨麻疹加用氯喹,胆碱能性荨麻疹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寒冷性荨麻疹可试用6—氨基已酸。

5.外用药治疗:主要给予温和止痒剂或皮质类固醇制剂。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皮损消退,瘙痒消失。

2.好转: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六节血管性水肿【病史采集】1.急性局限性水肿,多见于皮下组织疏松处,如眼睑、口唇、包皮及肢端、头皮、耳廓、口腔粘膜、舌、喉亦可出现。

2.自觉不痒或轻痒,或有麻木胀感。

3.单发或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

4.一般无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水肿处皮肤紧张发亮,境界不明显,呈淡红色或苍白色,质地柔软,为非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变应性血管性水肿,血C1酯酶抑制物、C3、C4和C1q均正常,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则下降。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的特征性皮疹,且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应不难诊断。

应与虫咬症、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鉴别。

【治疗原则】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常有效。

当有喉头水肿症状时,应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 0.5~1.0ml(有心血管疾病时慎用),有窒息危险时,应即给氧和行气管切开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1.临床治愈:局部水肿消退,不适感消失。

2.好转:上述情况明显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曾序春钱起丰)第七节药疹【病史采集】1.有明确的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再次给药时,常在24小时内发生。

3.常有前驱症状,如发热、皮肤瘙痒、粘摸灼热、干燥等。

4.重症病例常有口腔粘摸损害,重要脏器受累时,可危及生命。

5.对抗过敏治疗及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有效。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同内科。

皮肤科情况:常出现泛发对称性皮疹,皮疹形态常模拟他种发病疹,如猩红热、麻疹、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玫瑰糠疹、紫癜等。

固定性红斑常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重症病例可有大疱、表皮剥脱。

【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细胞增多,亦有减少者,若白细胞数低于2.0×109/L则愈后较差;若多脏器受累,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阳性;心脏受累则心电图表现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