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
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
”在此,朱熹( )A.蔑视权威和教条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C.捍卫道学家尊严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2、苏轼认为,“吴生(画圣吴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王维的字)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翩谢笼樊”;“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由此可知( )A.苏轼主张绘画重诗意B.苏轼被奉为文人画鼻祖C.苏轼排斥绝对的形似D.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粹3、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西铭》一书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
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4、据学者研究,“话本”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出现。
不过,宋元话本常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
这表明话本( )A.是比较成熟的小说B.是经济繁荣的产物C.已有格式化的趋势D.与诗词的发展相关5、下列文字进行汉族拼音化最早的尝试的是( )A.契丹文B.金文C.西夏文D.蒙古文6、两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荀子B.程颢、程颐、朱熹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7、郭守敬用改进了的天文仪器实测之后,又继以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完成了历法改进,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授时历》。
这表明《授时历》( ) A.是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B.标志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C.主要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D.领先于世界各国历法编制8、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
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佛教理论来源单一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儒学理论建设加强2、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
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3、“开芳宴”图象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必修1第12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2.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是A.裴秀《禹贡地域图》B.沈括《梦溪笔谈》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可能经历到的是()①带上指南针出海捕鱼①在一次参加对辽作战中使用火箭①在开封开了个印刷作坊,大量印刷畅销书《窦娥冤》①看到画家张择端正在展示他的名作《清明上河图》①朱熹开讲坛,阐述他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古代某科学家改制和创造了简仪、仰仪、圭表、正方案等近二十种天文仪器,并编定了新的历法《授时历》。
这位科学家是()A.贾思勰B.僧一行C.郭守敬D.宋应星5.“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为政以德”B.“天者理也”C.“以法治国”D.“民贵君轻”6.话本是“说话”艺术的文学底本。
“说话”作为一门技艺,在宋之前就已出现,但仅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只是到了宋代,“说话”才进入繁盛阶段。
“说话”进入繁盛主要在于,宋代()A.城市经济的繁荣B.民族危机的出现C.市民文化的发展D.儒家学说的复兴7.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试卷第1页,共3页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B.元曲、唐诗、汉赋C.宋词、唐诗、元曲D.宋词、汉赋、唐诗8.唐代长庆四年(824年),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时说:“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等篇,缮写模勒(雕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这说明()A.唐代诗歌侧重体现世俗性B.造纸技术推动了诗歌发展C.唐代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D.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学传播9.元人欧阳玄在《曲阜重修宣圣庙碑》中,记述了自元太宗到元顺帝诸位皇帝封爵先圣、取士兴学、崇奉孔子、弘扬儒学、以儒治国、修缮庙庭等举措。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某学者指出:“宋朝是(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导致宋朝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B.民族战争的影响C.租佃关系普遍化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2.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去粗取精,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佛的思想精华3.宋朝城市居民的消费选择丰富多样,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B.城市人口的增加C.商业政策的调整D.文学艺术的发展4.元杂剧的作者中,有高级官僚、平民、江湖游医和商人,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
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A.演出角色的多样性B.剧本创作的多元性C.演出服务的上层性D.戏剧内容的娱乐性5.20世纪初,某学者在敦煌附近的遗址中,发掘出一种用“新文字”书写的佛经。
后来有人找到一本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字典,才逐渐了解此种新文字的创制原则为:使用楷书偏旁以代表各种意义。
这种文字是()A.西夏文B.藏文C.波斯文D.蒙古文6.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
据此可知,朱熹()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B.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D.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7.历史上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学、历史、律令、辞书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
这表明()A.北方社会发展水平超越了北宋B.宋元新文学体裁有了新的物质基础C.中华文明史上又书写了新内容D.新的统一王朝建立的时机已成熟8.下表反映了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对比,某同学据此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A.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法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9.黄仁宇认为宋朝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宋儒认为宇宙之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中外历史纲要】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练习(解析版)
【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
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
这是因为(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答案】A【解析】据题干及所学,隋唐以来“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开来,到了宋代,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理学”,故选A 项。
2.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
据此可知宋代理学( )A.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可知,宋代理学在天人观念上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选C项。
3.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答案】D【解析】由材料“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可知朱熹认可人性的正当需求,从材料可知朱熹认为人欲是指超出正当需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结合朱熹的主张得出“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故选D项。
4.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
宋理宗的言行(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题干宋理宗对理学和朱熹的肯定,有利于发挥理学的教化功能,故选D项。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
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练习1.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了人的观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材料信息说明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人B. 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 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D.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2. 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 儒学糅合诸子学说C.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D.科举制度创立发展3.李渔的《闲情偶寄》曾对元代杂剧有这样的评价:“其....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说明元杂剧A.言谈粗鄙导致缺乏精品B.很少有知识精英参与创作C.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4. 宋人偏爱画竹、画梅、画菊。
北宋文人画家文同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
宋末郑思肖喜好画菊,他在《题画菊》中写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反映出,宋代文人画A.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B.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D.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5.《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
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与无原可容之中。
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A.造纸术B. 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6.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卞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周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单选题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软(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C.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D.维护了传统的封建统治2.南宋中期的朱熹继承了程颐、程颢、张载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形成了程朱理学。
1241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理宗下令二程、张载、朱熹等四人从祀于孔庙。
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A.主张学术应为现实服务B.强调社会伦理道德秩序C.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3.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贾思勰——《农书》B.毕昇——活字印刷术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天工开物》4.如表为宋元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统计表,其中①处应填入的是()A.《天工开物》B.活字印刷术C.《本草纲目》D.管形火器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地动仪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图所示是哪一发明的外传线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7.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樽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技艺——小唱。
这反映了宋代文学发展趋势是()A.文人化B.平民化C.职业化D.自由化8.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B.元曲、唐诗、汉赋C.宋词、唐诗、元曲D.宋词、汉赋、唐诗9.下图是元代杂剧演出的壁画。
它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描绘了一个杂剧戏班登台谢幕的场景。
这幅壁画()A.可印证元杂剧得到广泛传播B.表明元代杂剧起源于山西地区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重要史料D.说明戏剧是山西主要娱乐方式10.元代马致远在杂剧《荐福碑》中借落魄书生张镐之口写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练习题(精选近年高考真题,带解析)
12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2020江苏卷·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3.(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特别是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你想要查阅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下列哪部著作为首选()A.《齐民要术》B.《唐本草》C.《九章算术》D.《梦溪笔谈》2.下列人物中,为儒学复兴做出重大贡献的宋代学者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黄宗羲3.下列有关《授时历》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法B.由北宋毕昇编订C.就是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D.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4.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A.昆曲B.宋词C.元杂剧D.京剧5.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繁荣的共同原因是()A.大一统局面形成 B.科举考试的推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对外交往的频繁6.据统计,元杂剧中涉及关羽的戏多达13种,元杂剧不仅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位有勇有智、有胆有识、威武雄壮、气节忠贞的英雄形象,同时还把关羽塑造成一个执法如山、不拘私情的清官形象。
这体现了元杂剧()A.提升了艺人的政治地位B.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诉求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D.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7.中国古代戏剧源远流长,逐渐形成了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歌唱为主,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的成熟艺术形式,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A.傀儡戏B.皮影戏C.诸宫调D.元杂剧8.读下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A.民族交融的结果B.理学的影响C.政府教导有方D.妇女地位提高9.元朝王祯编撰《农书》,其在论述垦耕时说“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
”《垦耕篇第四》又常把几种作用相同、形制相异的农具放在一起加以叙述,以便于人们比较采用,“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2、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注重研究社会现实,强调人的社会责任3、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4、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
朱熹的着眼点是()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通过教育宣扬“三纲五常”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5、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北宋苏轼笔下尚有“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的描述,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却比比皆是了。
造成宋代女性地位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传统宗法观念的发酵C.小农生产的客观需要D.城市商业发展的影响6、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
宋词的繁荣( )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7、元朝杂剧的出现( )A.标志着适合百姓观赏的戏曲出现B.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成为我国古老戏曲的源头之一D.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占有最重要的历史地位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儒学的复兴1.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陆续进入中原地区,中原文化受到了外来刺激,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
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
他们的工作()A.强调“天人感应”B.加速国内民族交融C.推动理学的形成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程门立雪”的典故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为政以德”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以法治国”D.“民贵君轻”3.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4.朱熹认为“小学”阶段应从8岁开始,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作为这一阶段的教材,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
这反映出朱熹()A.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D.关注儿童全面发展题组二文学艺术5.说到宋词,有人称其为“唱彻宋代的歌声”。
两宋时期,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6.元杂剧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而且作为一种舞台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列对元杂剧的认识,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体现B.代表作家有关汉卿、李清照C.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的废除D.是士大夫文学的代表形式7.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8.唐人山水画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题组三科技9.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其写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2.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
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
据此可知,理学的问题在于()A.缺少富有哲理的思辨性B.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C.丧失改造社会的使命感D.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3.宋代,乡约以定礼仪教化的条规为核心;明代中后期,以王守仁《南赣乡约》为转折点,理学家以道德宣讲为中心传播乡约,以改变民众的价值观为主要目的,促使乡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
宋明乡约发展的内在原因是()A.儒学学术的革新B.政治环境的改变C.教化方式的改进D.民众素质的提高4.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有大量身着时尚轻薄鲜丽春衫、骑马出行的女性;而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女性屈指可数,衣着色彩淡雅恬静且大多是和孩童在一起,或在轿子里。
这反映了宋代()A.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B.女性扮演经理家事角色C.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D.受市民文化的影响较大5.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②②②B.②②②②C.②②②②D.②②②②7.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过关练1.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
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
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的中国化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其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B.政府选官的需要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八股取士的实施3.近代学者陈寅恪指出,“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由此可知,他所说的新儒学( )A.是构建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它反映出苏轼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5.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jJ}{现的主要因素是( )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6.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7.有人以进化论解释中国文学的演进,“即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
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练习1.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
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
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二十三座。
在宋朝瓦舍中会出现的现象有()A.叫卖京剧脸谱B.表演关汉卿《窦娥冤》C.评说话本《三国演义》D.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2.北宋词人柳永“把以前徜徉在土大夫的小庭院中的词引向了集市都会”,使词成为了雅俗共赏、易于传唱的艺术形式。
这说明柳永()A.代表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最高成就B.为宋词普及于民间做出重大贡献C.一生落拓失意寄情于宋词的创作’D.成为服务于演唱艺人的专业作者3.《家礼》为其根据,并且明确作出诸如“祭用文公《家礼》”,“元旦渴祖、团拜及春秋二祭,悉遵朱子《家礼》”之类的规定。
这体现出()A.儒学重建信仰理论的完成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儒学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4.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
这体现了宋代理学()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B.探求世界发展的规律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5.元代散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经过儒客文人润色改进,集艺术性和通俗性于一体。
不仅曲牌名直观易懂,如《出队子《救风尘》《小桃红》喜春来》《单刀会》《红绣鞋》等,而且语言大都俚俗,深受民众欢迎。
据此可知,散曲()A.地域文化气息浓厚B.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C.蕴含着反封建精神D.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6.有学者指出,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人人心。
这主要是强调宋代理学()A.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B.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C.推动了儒家传统伦理的世俗化D.完成了儒家信仰理论的重建任务7.王守仁诗云:“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A.儒家思想遭到冲击B.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2.宋朝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朝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四书”在宋元主要是作为()A.儒家基础读物B.科举命题的唯一依据C.研究儒学的学术根据D.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4.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元朝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元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5.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这说明()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的发展D.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6.20世纪初,学者在敦煌附近的遗址中,发掘出一种用特殊文字书写的佛经。
后来,内蒙古西北端的黑水城遗址出土了一本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的两种文字双解的字典,人们才逐渐了解此种少数民族文字,它使用楷书偏旁代表各种意义。
这最有可能是哪一种文字()A.西夏文B.藏文C.波斯文D.蒙古文7.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8.朱熹指出:“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训练(含解析)部编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程颢、程颐、朱熹都认为“仁”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 ×)提示:程朱理学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2.程朱理学认为得到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 √)3.元散曲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 ×)提示: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
4.宋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 √)5.沈括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提示:《授时历》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定的。
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儒学的复兴1.“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为政以德”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以法治国”D.“民贵君轻”【解析】选B。
“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以法治国”是韩非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故选B。
2.宋朝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解析】选C。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理学家张载提出的,体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正确;A强调的是礼法并治,排除;B体现的是仁爱思想,排除;D体现的是兼爱思想,排除。
·题组二文学艺术3.(金榜原创题)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B.辛弃疾【解析】选D。
“婉约细腻”指的是宋词中的婉约派,柳永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以切身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描写了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故选D。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含答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宋之后,忠臣、烈士增多,并对忠义者盛赞,对变节者唾弃。
唐代忠臣颜真卿死于叛军之手,其书法在宋代开始受到推崇;五代“贰臣”冯道遭到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贬斥。
这一现象()A.说明了佛教的地位受到冲击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C.反映出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D.体现出先秦儒家的经世思想2.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3.宋初最高统治者开始重视《大学》和《中庸》,不仅亲自抄写,还赐予臣下学习,“仁宗天圣八年( 1030年)赐进士王拱辰《大学》篇一轴。
……自后,登第者必赐《儒行》和《大学》《中庸》篇"。
宋统治者的做法A.意在抬升理学的政治地位B.助推了儒学新形态的形成C.践行了“知行合一”理念D.确立了传统儒学主流地位4.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
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
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
据此可知,宋明理学()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5.《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作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6.北宋的张载提出了“民胞与物”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一份职责和道德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 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 )A. 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 “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 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2、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3、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 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 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这反映出( )A. 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 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 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 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4、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
朱熹的着眼点是( )A.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 通过教育宣扬“三纲五常”D. 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5、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北宋苏轼笔下尚有“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的描述, 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却比比皆是了。
造成宋代女性地位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 传统宗法观念的发酵D.城市商业发展的影响C.小农生产的客观需要6、宋词数量巨大, 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 可考作者1430 多人。
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 与唐诗前后相辉映。
宋词的繁荣( )A.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 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7、元朝杂剧的出现( )A. 标志着适合百姓观赏的戏曲出现B.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 成为我国古老戏曲的源头之一D. 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占有最重要的历史地位8、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 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 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傩戏9、在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 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 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 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 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 )A. 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B.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D. 开始形成理论体系10、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北宋时期平民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C. 《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D. 指南针传人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1、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 , 他所著的《农书》中绘制有100 多种农具, 《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 。
由此可知该书( )A.关注民生, 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B.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 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12、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中华文明的多样化,下列属于蒙古族的文字的是(A. 布依文B. 侗文C. 大字D. 八思巴字1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 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 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
⋯⋯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 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材料三“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 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 形成了析理精微, 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 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 据材料一, 概括宋代理学兴起原因?2. 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关于“理”的内涵,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历史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 伴随通经致用, 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 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
⋯⋯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 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 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 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 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 ⋯⋯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 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 据材料一, 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 据材料二, 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3. 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道家痕迹。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据此可推断, A 项正确。
2 答案及解析:答案: D 解析:3 答案及解析:答案: A 解析: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项正确。
4 答案及解析:答案:D 解析:题干中“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再结合所学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可知D项正确=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实用思潮,故 A 项错误;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是明代的王阳明,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5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衣題考査理学的影响。
宋代是理学高度发达的年代,南宋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它对天理纲常的强调也将其对人性的桎梏。
6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宋代时期,社会政治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故A项错误;宋代诗词均非常发达,没有走向衰落,故B 项错误;宋词的繁荣是一种文学现象,不能反应当时人们的素质与前代是否有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宋词的繁荣是文学世俗化的体现, 迎合了市民生活的需要,故D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叙述错误,譬如宋代的南戏就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的生活;C项是指傩戏;而D项叙述太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B。
8 答案及解析:答案: A 解析: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风俗画等属于文化世俗化倾向的表现, 体现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的文人画属于高雅文化倾向, 由此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
9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题干在描述任何发明的时候都提到前代的发展情况,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题干并没有将该发明与世界同期其他地区相比,故B错误; 题干所提及的发明与生产生活关系不大,故C错误; 题干没有提及理论问题,而且中国古代的科技更多的是技术,没有形成理论,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0 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古代科技考査史学素养。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知,A 项属于历史解释,排除,B项属于家国情怀,排除;C项属于史料实证,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价值观,排除。
11 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惠民有为”体现出关注民生的特征, “绘制有100 多种农具”表明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故A项正确。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B 项错误: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C 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农业著作, 古代科技发展到最高峰的标志是四大发明,D 项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A 是布依族的文字, B 是侗族的文字,C是契丹族的文字,D是蒙古族的文字。
13 答案及解析:答案: 1.原因: 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 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 援佛入儒。
2.内涵: “理”是世界的本源,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在社会上表现出是儒家伦理道德,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原因: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将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辩化阶段,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 是哲学化的儒学。
3.历史影响: 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解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以及理学的历史影响,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根据材料中的“伴随通经致用, 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可归纳出通经致用, 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 根据材料中的“儒诸子融汇各家, 援佛入儒”可归纳出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据此回答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 朱熹关于“理”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等信息概括得出。
宋明理学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形成了析理精微, 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等信息, 以及教材所学, 从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和上升到思辩化阶段等方面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