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全套经典可编辑)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本双重预防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加强先进预防和事后监控的双重手段,防止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个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的范本,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运营工作按照规范进行,预防潜在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采购、销售、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等。
三、制度内容1. 先进预防措施1.1 设立先进预防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先进预防措施,并定期进行培训。
1.2 制定先进预防计划,明确各项具体目标和任务,并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1.3 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
1.4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运营管理的重视。
1.5 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不同领域的先进预防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事后监控措施2.1 设立事后监控小组,负责开展事后监控工作,并及时反馈问题情况。
2.2 制定事后监控计划,明确各项具体目标和任务,并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2.3 设立监控指标和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及时了解运营情况,并发现潜在问题。
2.4 加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和追踪,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并控制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5 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运营管理措施,防止问题的扩大和重复出现。
3. 领导责任3.1 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双重预防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3.2 领导层应为双重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3.3 领导层应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对违反双重预防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
3.4 领导层应定期对双重预防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持续有效。
四、制度执行1. 各级管理人员应按制度要求开展双重预防工作,并对其下属进行指导和监督。
2. 员工应按照制度要求参与双重预防工作,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种综合性安全管理体系。
该制度通过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层面,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双重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该制度的详细内容:1. 制度目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旨在通过系统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组织机构和职责企业应成立双重预防机制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组织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 风险辨识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辨识评估应涵盖所有生产环节和作业场所,确保无遗漏。
4. 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期限。
隐患排查应结合日常安全检查和定期安全大检查进行,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整改。
5.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辨识出的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风险控制措施应具体、可行,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6. 隐患整改和验收对于排查出的隐患,企业应按照整改措施和期限进行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应重新整改,直至达到安全标准。
7. 教育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双重预防机制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
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风险辨识评估方法、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等。
8. 监督检查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9. 信息记录和报告企业应建立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所有相关活动和结果,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10. 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2.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2. 各部门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 各岗位员工承担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内容1. 风险分级管控(1)全面辨识和评估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建立风险清单。
(2)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等。
(3)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调整风险管控措施。
2. 隐患排查治理(1)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范围、内容和频次。
(2)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上报。
(3)对隐患进行整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4)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隐患整改效果。
五、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1.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4. 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
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预防措施来排除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控制和纠正措施。
它包括多个层面的双重预防措施,从管理层到员工、从设备设施到工艺流程,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的概述:I.管理层责任1.制定明确的双重预防目标和政策,并定期评估和更新;2.建立和维护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所有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指定专门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并提供培训和支持;4.确保资源的充足,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5.审核和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持续改进。
II.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1.确保员工具备适当的技能和知识;2.建立培训计划和程序,包括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自我学习;3.提供与安全和质量相关的培训,如事故防范、危险识别和品质管理;4.促进员工的安全和质量意识,包括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和积极改进的习惯;5.设立安全和质量奖励制度,以激励员工的积极表现。
III.设备和工艺管理1.确保设备和工艺的安全性和合规性;2.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并按时进行检修和维护;3.建立设备故障记录和处理制度,及时排除故障隐患;4.进行定期的设备和工艺流程评估和改进;5.保证设备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证书。
IV.事故防范和应急准备1.确定各种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并进行评估和排查;2.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3.进行事故模拟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4.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隐患排查,并及时处理;5.提供事故报告和追踪分析,以改进安全管理制度。
V.质量管理和改进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进行产品和过程的全面检验和监控;2.设立质量目标和指标,制定质量改进计划;3.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确保供应链的质量可控;4.设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并对投诉进行分析和改进;5.实施内部审计和外部认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以上只是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的一个概览,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双重预防体系制度
双重预防体系制度一、事前预防事前预防是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预先识别和排除安全隐患,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1.安全制度建设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规定作业流程和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制度和规程。
2.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操作人员的作业行为、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等。
3.职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包括对职工的安全常识和事故案例的宣传教育、岗位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等,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意识。
4.安全设施的建设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建立和完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防护设备等,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
二、事中预防事中预防是在事故发生后,通过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等手段,减少人员伤害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1.应急预案的建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架构、应急流程、人员配备和协调机制等。
预案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风险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
2.培训和演练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
演练应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风险等级,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并及时总结演练效果,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
3.事故调查和分析企业应及时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不足之处,以及发现类似问题的潜在隐患,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技术手段的应用企业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使用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设备,实时监测工作区域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总而言之,双重预防体系制度通过事前预防和事中预防两个环节,全面管理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害。
只有在严格执行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全套经典可编辑)
汉东XXXXX有限公司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编制:XXX 审核:XXX 批准:XXX汉东XXXXX有限公司20XX年目录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4)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35)四、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9)五、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42)六、持续更新管理制度 (44)七、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制度 (46)八、双重预防体系沟通管理制度 (49)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51)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59)十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 (74)十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96)十三、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 (127)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以便正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达到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包括:从规划、建设、生产到产品销售全过程。
3 术语3.1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3.4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 (不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注1 :事故是一种发生了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在英文中可称为“near-miss”、“near-hit”、“close call”或“dangerous occurrence”。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3.4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全套经典可编辑)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全套经典可编辑)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且可编辑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以帮助组织有效预防和管理问题的发生。
此管理制度可以应用于各
种组织,包括商业企业和非盈利组织。
目标
- 建立一套完善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确保组织在管理层
面具备应对问题的能力。
- 系统性地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
- 提高组织内部沟通和合作,以增强问题预防和解决能力。
内容
1. 制度概述
- 制度名称
- 制度目的
- 制度适用范围
2. 双重预防机制的原则- 主动预防原则
- 纠正预防原则
3. 组织责任
- 顶层领导责任
- 部门责任划分
- 相关人员责任
4. 风险识别和评估
- 风险识别方法
- 风险评估流程
- 风险等级划分
5. 预防措施
- 构建预防机制
- 建立风险管理控制手段- 落实预防措施责任
6. 问题管理和纠正措施- 问题管理流程
- 纠正措施制定和执行- 审核和改进
7. 绩效评估和监控
- 绩效评估指标制定
- 监控方法和频率
- 绩效评估结果分析与改进
8. 培训与意识提升
- 培训计划设计
- 意识提升活动开展
- 培训效果评估
9. 相关记录和文件管理
- 相关记录的保存
- 文件管理要求
- 文档变更和控制
结论
本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将为组织提供一套全面、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帮助组织有效预防和管理问题。
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并确保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范文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范文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范文导言: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预防各种管理风险和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营和员工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制度目的、适用范围、规章制度、管理权限及责任、执行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运营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管理风险和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管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保障组织的利益最大化。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员工及相关合作方,在组织内部任何环节和岗位,都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三、规章制度1. 合规制度f(a) 建立和完善合规框架,确保组织的各项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b) 设立合规部门,负责制定合规政策和流程,并监督执行情况。
(c)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敏感性,确保组织的合规运营。
2. 内部控制制度(a) 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失职行为。
(b) 设立内部控制部门,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c) 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 风险管理制度(a) 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评估、预警和控制融入各个环节。
(b) 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协调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
(c) 定期组织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应对各类风险。
4. 安全管理制度(a) 制定安全管理政策和规程,明确安全责任和权责边界。
(b) 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件。
(c) 强化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做好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确保组织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管理权限及责任1. 高管层:(a) 负责制定和颁布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b) 召开会议,研究和决策管理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c) 负责各项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
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有效实施,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明确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各级职责与分工第三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山东省关于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标准,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
(二)审议通过公司双重预防体系文件,并监督执行。
(三)审议公司级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目标及实施方案。
(四)每季度组织召开双重预防体系工作会议,对各部门在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部署、通报,并屏蔽存在的问题。
(五)研究解决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对各项双重预防体系费用情况进行监督落实。
(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建立,并监督各部门有效落实。
(七)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办公室职责一、在公司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双重预防体系推进的各类体系文件,经过组长审定、签发后,按照文件要求,定期监督并确保各部门执行到位。
二、根据各部门培训需求,制定公司及双重预防体系的培训计划,经过组长审定、签发后,组织并实施相关培训工作。
三、按照双重预防体系推进要求,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及绩效考核奖罚制度,同时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确保考核奖惩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全面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做好体系文件汇总、审定、确认工作,最终形成双重预防体系文件。
同时,组织做好风险点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五、按照双重预防体系推进要求,负责公司级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验证工作,并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监督各部门上报风险分级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好汇总、整理归档等工作。
第五条:双重预防体系组长职责一、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确保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到位。
二、组织建立、健全公司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
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
XX公司重大事故双重预防机制发布日期:总则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市住建委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公司发展现状,建立完善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一、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厂内事故的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实施内容各单位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
3、员工岗位规范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
5、员工培训教育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
三、责任分工公司负责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要积极开展风险源的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
四、保障措施各单位部门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各单位部门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文(4篇)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质量、安全、环保、设备维护、人力资源等方面。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第二章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第四条企业应当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质量管理制度;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4.设备维护管理制度;5.岗位责任制度;6.培训管理制度;7.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常识。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质量和环境保护的监管机制,定期进行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记录和追溯,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第三章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的执行第七条企业应当成立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工作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相关制度,组织实施工作,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八条部门、岗位和人员应当按照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按照规定报告和追溯相关工作。
第九条违反本制度的,企业将按照相应的纪律和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对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章附则第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到期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延期。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工作组负责解释和修订,相关部门和岗位应当加以配合和执行。
第十二条本制度的解释和执行遇到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人员通报。
以上是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的一个范本,具体制定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文(2)一、背景介绍双重预防运行管理是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
双重预防体系规章制度模板
双重预防体系规章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管理,保障员工权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特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包括内部预防和外部预防,全面预防各类违规行为。
第四条内部预防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建设、培训教育、内部监督等内容;外部预防主要包括与监管部门合作、规范业务合作等内容。
第二章管理制度建设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审批流程、内部监督制度等。
第六条岗位责任制度应明确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实现责任到人。
第七条审批流程应规范管理决策流程,避免不合规的行为发生。
第八条内部监督制度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实现全员参与监督。
第三章培训教育第九条企业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加强员工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
第十条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安全生产、防范违规行为等内容。
第十一条企业可以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第四章内部监督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
第十三条内部监督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实现独立监督。
第十四条对违规行为应及时发现、处理,实行奖惩并举。
第五章外部预防第十五条企业应建立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
第十六条企业应规范业务合作,建立合作伙伴信任机制,避免不合规行为。
第十七条企业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律,防范各类风险。
第六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十八条对于发现的各类违规行为,企业应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处理方法包括:口头警告、书面检查、停职调查、解聘等。
第二十条对于侵犯员工权益等情况,企业要及时处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规章制度,提高预防效果。
第二十三条对于发现的新情况,企业要及时进行调整,提高预防效果。
第二十四条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双重预防体系制度范本
双重预防体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目的:规范本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以便正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达到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的。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包括从规划、建设、生产到产品销售全过程。
3.风险点确定:按照车间的主要设备、设施、区域、场所进行划分。
4.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程序: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对设备设施类风险点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5.风险评价方法和管控措施:公司选用风险矩阵评价法对公司的风险点进行判断分级。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识别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2.隐患排查治理:公司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隐患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并进行整改效果评估。
四、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提高员工对双重预防体系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确保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运行。
2.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双重预防体系的基本概念、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培训方式:结合本单位实际,与日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年度安全继续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等相结合。
五、奖惩制度1.奖励:对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完整)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控体系”)前期顺利推进、后期双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高双控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风险预控放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事故前面,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区队。
第二章风险辨识流程及规范第三条术语及定义、缩略语1。
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即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3。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4。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
图1 风险管控流程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公司井上、井下所有区域,包括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双重预防机制制度范本
双重预防机制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在生产、经营、科研、试验等活动中,采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条单位应当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加强培训,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运行。
第二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四条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科研、试验等活动特点,开展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
第五条风险辨识应当全面、准确地识别出单位存在的所有风险点,包括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
第六条风险评价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辨识出的风险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第七条风险管控应当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降低、风险隔离、风险监控等。
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风险管控制度,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程序、方法、周期等,确保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条隐患排查应当覆盖单位所有生产、经营、科研、试验等活动,包括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
第十一条隐患排查治理应当按照“发现、报告、整改、验收、销号”的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包括隐患描述、隐患等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等。
第四章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与监督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与监督制度,明确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的责任、程序、方法、周期等。
第十五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对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双控预防机制体系管理制度
双控预防机制体系管理制度XXX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管理制度XXX二零二零年九月目录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管理制度一、双控机制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了使全体员工理解和运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等方法,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基本内容,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水平,为确保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的教育培训。
3管理职责3.1安全部负责制定双重预防机制教育培训打算,并提出具体要求。
3.2安全部负责对员工安全意识、岗亭安全风险的调查和双控机制建设的宣扬、推动。
4具体要求4.1安全部每年年初制定双控机制专项培训打算,主要内容为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负责人、参加职员等。
4.2安全教育形式1)各部门利用班前会、安全举动日、会合培训、专项培训等形式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法规的宣扬进修,加强对风险辨认与分级管控方法的专项培训,并在现场落实过程中做到真运行、真排查、真治理。
2)结合自身全员培训计划,把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不断深化全员对风险分级管控、运行的理解,促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真正实现对风险预知预控。
3)经常性安全教育在作业区和岗位设置宣传画、公告栏、告知卡等,使员工掌握安全基本1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管理制度知识,利用班前会、事故现场会及录像、电影等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口头式安全教育。
4.3安全部每年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现场问答、试卷、现场应用能力考核等方式进行验证。
2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管理制度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风险管控准则1.1风险评价程序1、准备阶段明确风险评价工具和范围,搜集相关系统的技术资料。
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制定事情打算。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辨认和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肯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纪律。
3、风险评价选择合理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肯定的工具进行风险评价,肯定风险等级。
双重预防体系制度及作业指导书(全套经典)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编制:XXXX 审核:XXXX 批准: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20XX年目录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4)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35)四、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9)五、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42)六、持续更新管理制度 (44)七、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制度 (46)八、双重预防体系沟通管理制度 (49)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51)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59)十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 (74)十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96)十三、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 (127)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以便正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达到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包括:从规划、建设、生产到产品销售全过程。
3 术语3.1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3.4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 (不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注1 :事故是一种发生了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在英文中可称为“near-miss”、“near-hit”、“close call”或“dangerous occurrence”。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3.4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运行环境的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根据国家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和设备,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运行场所和设备。
第三条双重预防运行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追溯为辅。
即在运行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事故进行深入追溯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二章运行环境管理第四条公司负责对运行环境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确保运行场所的安全设施齐全,如防护设备、消防设备等;(二)定期进行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员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了解运行场所的安全规定及操作要求;(四)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和操作流程。
第五条运行环境管理责任制是公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责任到人,有效履行职责。
第三章设备安全管理第六条公司负责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设备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二)设备操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稳定;(三)设备必须具备必要的防护装置和安全设备,如停机保护器、断电保护器等;(四)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七条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公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责任到人,有效履行职责。
第四章事故追溯管理第八条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深入的追溯分析,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进行调查分析;(二)对事故原因进行梳理和总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改进措施;(三)追溯分析的结果必须及时通报全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第九条事故追溯管理责任制是公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多层预防体系管理制度(全套经典可编辑)
多层预防体系管理制度(全套经典可编辑)概述多层预防体系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而设计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建立一种完备的防范体系,以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目标1. 形成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2. 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全员积极主动预防风险的能力;3. 规范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岗位作用的充分发挥;4. 建立完善的风险排查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解决各类风险和问题。
原则1. 安全第一: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 前瞻性和全员参与:提前预见和分析潜在风险,并激发全员参与预防的积极性;3. 多层次和全方位:建立多层次的防范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4. 基于科学和数据驱动: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支持,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措施。
主要内容1. 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风险识别技术和评估方法,系统分析组织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确定优先级和应对策略;2. 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包括人员管理、技术设备保障、规章制度制定等;3.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开展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4. 监测和检查:建立风险监测和巡检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 应急响应和处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6. 总结和改进:定期总结和评估风险防范工作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总结多层预防体系管理制度是组织预防和应对风险的重要保障,它通过建立完备的防范体系,促进全员参与和科学决策,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和问题的发生,确保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东XXXXX有限公司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制度编制:XXX 审核:XXX 批准:XXX汉东XXXXX有限公司20XX年目录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4)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35)四、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9)五、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42)六、持续更新管理制度 (44)七、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制度 (46)八、双重预防体系沟通管理制度 (49)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51)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59)十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 (74)十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96)十三、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作业指导书 (127)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以便正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达到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以及服务,包括:从规划、建设、生产到产品销售全过程。
3 术语3.1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3.4 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 (不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注1 :事故是一种发生了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在英文中可称为“near-miss”、“near-hit”、“close call”或“dangerous occurrence”。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3.4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5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6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7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 职责主要负责人是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为建立体系提供充分的资源,落实体系推进工作的牵头部门,任命分管负责人。
分管生产负责人是公司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直接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监督管理。
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体系文件;协调各专业工作组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各职能管理职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控。
各生产单元(车间、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活动及管控措施的落实,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各岗位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
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生产设备有自动焊接机、自动玻璃上料机、裁剪机、自动放模板机、输送机、叠层机等;作业场所有厂房、仓库等。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示例:裁剪工序作业、叠层工序作业、层压工序作业、装框工序作业、固化工序作业等。
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的辨识5.2.1危险源辨识范围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2危险源辨识方法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
设备设施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2),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A.4)。
5.2.3危险源识别的实施由安全管理部门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分级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辨识时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5.3 风险评价5.3.1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直接判断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S)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风险评价与分级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具体分级如下:——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属于可接受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3.3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或运行装置内涉及抢修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5.3.4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5.4.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5.4.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4.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6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风险分级管控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5.5.1.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5.1.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1、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风险告知5.5.3.1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5.3.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6 文件管理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B.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