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1世纪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使社会道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也使现阶段的学校德育面临许多矛盾。多元道德的并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道德的多元发展和德育面临的矛盾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使学校德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课程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它与以往所熟悉的学科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例如:如何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生活)
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如何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如何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会做人的道理。
鉴于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定名为“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本研究旨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为目的,探索新时期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重点突出如何使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何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如何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研究。本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充分发展儿童的道德潜能,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习做人,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所谓“生活化”,即遵循儿童生活的原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使学
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引领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所谓“活动型”,即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他们充满好奇和欢乐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习得社会知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感悟做人的道理。
所谓“探究式”,即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着力引导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全面发展。
三、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依据生活德育理论、活动德育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人境交互决定论等理论,在继承和弘扬小学德育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提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效的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及策略,探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论,为形成小学德育课程的一套新的教学理论不懈努力,为新课程的实施、为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提高新一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时期需要的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形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总结出符合学生品德发展特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认真推广实验经验,提高课题效率,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四、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研究目标:
1、探索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在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真实的反映儿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体验、感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2、探索符合学生品德发展特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力争在如何激发学生道德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鼓励学生道德实践、养成良好道德行力习惯的方法上有较大的突破。
本课题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研究。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基本教学模式,《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课型教学模式几个方面的研究。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研究。如:联系生活、自主感悟、合作互动、社会践行等方面的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及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6、9——2007、3),发动、准备阶段。召开开题会议;
成立课题组,选择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做好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07、3——2010、9),实施实验研究阶段。各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接受总课题组调控指导。分为二个小阶段:
A、(2008、9——2009、9)侧重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基本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B、(2009、——2010、9)侧重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课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0、9——2010、12),总结合成阶段,完成课题。以著作的形式呈现。
实验方法:
行动研究法。遵循行动原则、发展原则、生活化原则、社会化原则对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学生品德发展特点、适应学生品德发展的教学模式、方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边分析研究,边行动改进,以提高研究质量,解决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我们课题组总结出的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基本环节有:课前布置,自主准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小组交流,互动探究——多元互动,渗透德育——深层探究,导行激情——拓展知识,迁移发展。
(一)课前布置,自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