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一书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由10篇论文、169段札记、两个计划草案,总共181个部分组成。大部分论文和札记的内容与两个计划草案相符合。根据“总计划草案”的结构,全书大致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自然史

主要反映在《导言》和有关札记中。《导言》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概述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恩格斯在该部分指出,与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自然科学水平和研究方法相适应,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面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缺口,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之而起的必然性。恩格斯在《导言》的第2部分,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材料,描述了从星云物质到人类产生即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分化过程,论述了自然界有限事物在有生有灭、有灭有生的大循环中无限发展的规律性。

自然科学史是描述和解释自然科学知识产生、发展和系统化进程的历史学科,包括它的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和部门科学史。它以大量的经过考证的历史资料阐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科学家的活动与成就、科学概念和科学思想以及科学学说的历史演化、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等,并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在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自然观。根据对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基本上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自然观。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随着人类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深化,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自发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种历史形式。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它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5页)。由于缺乏精密的实验,古代朴素自然观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具体地

说明自然界各个部分的联系,在近代被形而上学自然观所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流行于15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当时科学家们将自然界划分为各个部分,并从外部考察其特性。这对分门别类的科学的建立和知识的积累是有利的,也是科学发展必经的阶段。这种思想方法,由F.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上,从而造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的基本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4页)。19世纪,自然科学从搜集材料进入整理材料的阶段,由关于既成事实的经验科学进入到关于过程、关于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关于把自然过程结合为整体的理论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重大发现,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打破了世外造物主创造自然界的谬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础,促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标志着旧的自然哲学的结束,是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结构层次是无限的,整个自然界都“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同上书第270页)。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十分强调自然史与社会史的密切联系以及人类改变自然界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指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即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是按照人如何认识自然界,而且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9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它既同唯心主义自然观根本对立,又与形而上学自然观有原则区别。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伟大发现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与物质,物质与运动之间,空间与时间之间存在的深刻的辩证联系,论证了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的原理;物质微观结构的原子核与基本粒子两个新层次的发现,充实和丰富了物质结构无限层次的原理;物质的两种基本形态——

实物和场的发现,是物质统一性的新证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建立,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社会、精神三个领域中许多现象的一致性,具体地论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特别是通过发现自动机器与思维之间的共性,开始揭示了思维现象的秘密,进一步证实了人脑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事物的反映的观点,新出现的信息、系统等范畴,丰富了辩证的物质观、意识观;核酸的分子结构和遗传密码的发现,更深刻地说明了生命的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从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作为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又可以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指导作用。

二、关于自然科学与哲学

主要反映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这两篇论文和有关札记中。在前一篇论文中,恩格斯说明了辩证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最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论述了自然科学家自觉学习辩证哲学的必要性。后一篇论文以受经验论思想束缚的自然科学堕入唯灵论的实例,生动地论证了“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人类对世界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认识。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两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是探索自然的现象性质及其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的最显著的标志是实验方法。哲学则通过抽象思维和理论概括,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形式,离不开世界观的作用。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不断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它也给自然科学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在古代,特别是在古希腊,并无独立的自然科学,它依属于自然哲学。自然科学家往往也是哲学家。那时的人们主要是以直观的思辩形式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世纪以后,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观察一实验方法的确立,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认识形式,并且在与哲学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牛顿力学的建立和17、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这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又在其后的一个世纪中严重地阻碍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家由于缺乏辩证思维而对普遍联系的自然界束手无策。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一些走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