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与物价关系的理论分歧

合集下载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为何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得到不同的政策主张弗里德曼是典型的货币主义学派者,在货币政策上,弗里德曼提出居民的持久收入是影响其货币去求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居民持久收入是不变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得出货币供给(即货币政策)也应该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

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性的信条,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的失误。

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

但凯恩斯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而利率是时刻变动的,所以认为货币政策也应该采取“相机抉择”,随时变动。

凯恩斯主义主要是强调政府的大规模干预。

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挑战: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

随着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借着经济史论家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的协助,发表影响深的《美国货币史》鸿文。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分歧

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分歧?答: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使用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利率。

由于长期执行财政政策,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压低利息刺激投资,使得西方国家在提高国民收入的努力中,忽视了货币数量的增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试图从理论上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批判,说明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对价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是影响总求变动的主要原因。

从政策上,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主张使用稳货币供给的经济政策——单一的政策规则。

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如下:(1)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古典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平决定于货币数量;反之,货币数量变动的后果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而非国民收入的变动。

而恩斯的货币理论则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动,主要理由是货币数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率的变动,进而影响投资的变动,并最终导致国收入的变动。

货币主义试图在此古典货币理论受复杂的假设或包含金融市场的情况下重新得同古典货币理论相似的观点:一方面,从长期的观点讲,货币数量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价格水的变化而非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另一方面,货币主义也承认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可能致国民收入的变动。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在给定的货币国民收入的条件下,或在给定的P,y的条件下),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不稳定的(在给定的P,y的条件下,由于融市场内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从而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

这种观点差异的另一种表达方是,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变动,从而货币供给(M)长期和短期内都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

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可变动的,而长期中是稳定的,从而货币数量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导致实际国民收入的加,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导致价格水平上涨。

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理论

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理论

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来探讨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

通过分析两种货币理论不同的前提条件,对照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找出与实际情况最符合并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理论。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正文:一、实际意义货币政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情况,货币政策的选择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

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需要有不同的货币政策模式,实际情况的复杂性造就了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内生一外生货币理论、托宾的货币增长论、凯思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税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各种各样的货币理论。

在这些货币理论中被最受关注的是凯思斯和货币主义的观点。

在中国的宏观调控调控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直受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政策的好坏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汇率稳定等众多问题。

因此分析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是一个有着很强实际意义的问题。

二、凯思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凯思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幻觉和工资刚性这两个基础假设之上。

假定货币工资不变,在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物价上升,从而引起实际工资下降。

如果货币幻觉的存在,即工人认为实际工资没有发生变化,工人就不会有增加工资要求.因为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雇主的实际雇佣成本也随之下降,按照微观经济学中所提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法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雇主则会增加劳动的投入,雇佣更多的工人。

就业会增加,产出也会相应的增加。

凯思斯的理论遭到合理预期学派的抨击。

合理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认为:只有未被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才会影响总供给,从而提高国民总产值。

根据卢卡斯判据,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当货币管理当局采用扩展性的货币政策时,在物价上涨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回下降,工人因预期到其实际工资的下降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最终使得实际工资回到原来的水平。

2018年吉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作业题库及答案—货币银行学

2018年吉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作业题库及答案—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单选题1. (3分)下列各项政策中,( )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A. 限价政策B. 指数化政策C. 减税政策D. 增加供给的政策答案B2. (3分)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存在(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不相关D. 不确定关系答案D 解析3. (3分)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B. 经济增长与失业率C.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D.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答案A 解析4. (3分)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剔除( )。

A. 平均利润率B. 价格变动C. 物价变动D. 通货膨胀率答案D 解析5. (3分)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

A. 银行活期存款B. 居民储蓄存款C. 银行定期存款D. 现金答案D 解析6. (3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 )。

A. 政府存款B. 国外资产C.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D. 对政府债权答案B 解析7. (3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 结构性通货膨胀C.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D. 预期型通货膨胀答案C 解析8. (3分)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

A. 跨国中央银行制B. 复合中央银行制C. 单一中央银行制D. 准中央银行制答案C 解析9. (3分)经济货币化进程是( )。

A. 匀速的B. 非匀速C. 逐渐提高D. 减缓的答案C 解析10. (3分)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 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B. 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C. 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D.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答案D 解析11. (3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下列( )不属于负债创新。

A. NOW帐户B. ATS帐户C. CDs帐户D. 票据便利发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题库43简答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题库43简答题

3.叙述卢卡斯批评。

Describe the Lucas critique.答:(1)卢卡斯批评是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强调了人们如何形成未来预期的问题。

预期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预期影响着各种经济行为。

例如,家庭根据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消费多少,企业根据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决定投资多少。

这些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

因此,当决策者估算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对政策变动做出什么反应。

卢卡斯认为,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比如依靠标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这种影响。

(3)卢卡斯批评给我们两个教训。

狭义的教训是评价不同政策的经济学家需要考虑政策如何影响预期,从而影响行为。

广义的教训是政策评估是困难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经济学家应该确实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1.古典宏观经济模式的要旨是什么?其分析思路是怎样的?(武汉理工2003研)答: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

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较分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货币视⾓下的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较分析院(系、部)名称:财经学院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姓名:x x x学⽣学号:x x x指导教师:x x x2013 年 5 ⽉ 12 ⽇学术声明本⼈呈交的学位论⽂,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进⾏研究⼯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中已经注明引⽤的内容外,本学位论⽂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所涉及的研究⼯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和集体,均已在⽂中以明确的⽅式标明。

本学位论⽂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签名:⽇期:指导教师签名:⽇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摘要在货币理论中,有两⼤派别,便是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长期以来两派之间的⽃争从未停⽌,然⽽这却丰富了货币理论宝库,同时也使得政府的经济决策有了更多的理论⽀点。

凯恩斯注重货币流动性故⽽他的货币理论⼜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把⼈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是交易动机,⼆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

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德曼创建了货币主义学派。

弗⾥德曼不赞同货币需求“动机”说,提出持久收⼊理论。

他认为,货币不仅包括现⾦,还包括银⾏存款等等,并对凯恩斯主义提出深刻的质疑。

为了更好的研究,笔者在⽂章开头简略的介绍了传统的货币理论,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较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

最后,现实中美国的经济数据对两派的理论进⾏了验证。

关键词:货币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弗德⾥曼AbstractIn monetary theory, there are two main factions is the Keynesian and monetarist school of thought, for a long struggle between the two factions has never stopped, but this rich treasure trove of monetary theory, but also makes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decisions have a moremore theoretical points. Cairns focus on monetary liquidity and therefore his monetary theory is also known as the 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Cairns people holding money motiv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First, the transactions motive, 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the speculative motive. In the 1950s, however, American economist Milton Friedman monetarist school. Friedman can not agree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motivation",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permanent income. He believes that the currency not only include cash, bank deposits, etc., and the Keynesian profound doubts. In order to better research, the auth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monetary theory, I hope to help the reader deep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Keynesian and monetarist monetary theory. Keywords: monetary theory; Keynesian; monetarist; Mesa Freeman⽬录摘要........................................................................................................................................... I Abstract ...................................................................................................................................... I I ⼀传统货币数量论 (1)(⼀)现⾦交易数量说 (2)⼆凯恩斯主义 (3)(⼀)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4)1 交易性需求 (4)1. 预防性需求 (4)2. 投机性需求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5)(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6)1.交易性需求 (6)(⼆)预防性需求 (7)(三)投机性需求 (8)三货币主义 (10)(⼀)弗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0)(⼆)现代货币数量论 (12)四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验证 (13)参考⽂献 (17)致谢 (18)历时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写完,在论⽂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师的帮助下度过了。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理解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凯恩斯认为,在未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为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浦斯[新西兰]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这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这就否认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率ū时,通货膨胀率为零。

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就是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

在经济学中,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是两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它们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本文将从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角度,深入分析和比较这两种思想流派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看法。

1.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倡导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总需求决定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通过影响总需求来调控经济。

1.1 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相对充裕,利率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市场上的货币相对紧缺,利率会上升。

凯恩斯将这种关系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1.2 利率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凯恩斯认为,利率是影响投资和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个人借款成本较低,投资和消费意愿会增加;反之,当利率较高时,借款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意愿减弱。

1.3 投资和消费对总需求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投资和消费是决定总需求的关键因素。

当投资和消费增加时,总需求扩大;反之,当投资和消费减少时,总需求收缩。

因此,在凯恩斯学派看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水平可以间接地调控总需求。

1.4 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总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当总需求增加时,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经济增长加快,就业水平上升;反之,当总需求减少时,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经济增长放缓,就业水平下降。

2.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学派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所倡导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货币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决定取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平衡。

凯恩斯和货币学派不同

凯恩斯和货币学派不同

1. 凯恩斯学派以货币学派观点(1)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流动性偏好理论,即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是一种流动性最强而且面值固定的不变资产,既没有资本升值也没有贬值的资产。

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包括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分别进行解释)(2)货币学派主要以弗里德曼为主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m b e M 1dp =f Y W r r r U P p dt(,;,,,;) (解释各个字母)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永久收入的大小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很小,影响不大,因此货币需求主要受到永久收入的影响。

(3)不同点:①货币需求相对于利率是否稳定。

凯恩斯分析的是当前收入,货币与债券,不产生利息,市场利率的多变性导致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利率成为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利率与债券的关系理解)。

弗里德曼将资产范围扩大股票和实物资产也包括在内,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永久收入的大小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很小,因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不大,、货币需求主要受到永久收入的影响,永久性收入是指一个人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具有稳定性。

永久收入的稳定性决定了其与货币需求之间的稳定性,进而货币需求量也是具有可预测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②凯恩斯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流动性陷阱),保持半通胀的水平,因为凯尔斯认为,充分就业是一种例外,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态。

因此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主张货币政策。

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货币当局可以根据货币需求量来控制货币供给,是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③凯尔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市场机制不能完全保证经济均衡发展,市场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产生危机与失业。

金融习题

金融习题

七1、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①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②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③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

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

④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引起投资需求不足,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解决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简述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

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3)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可用L1(y)表示,投机动机可用L2(r)表示。

货币需求Md=L1(y)+L2(r)。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L2(r)决定r的水平。

论述题1.如何评价三种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它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认为利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右派凯恩斯与左派货币主义之争

右派凯恩斯与左派货币主义之争

右派凯恩斯与左派货币主义之争左派货币主义和右派凯恩斯学派一直以来就是互相对抗且不断争议的焦点之一。

捐赠而言,左派货币主义认为稳定市场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借贷利率以及货币总量,而右派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稳定经济就是扩展政府支出与减小税收以促进就业和经济成长。

下面我们将会就这个议题进行更详细的探讨,并给出5个具体的例子证明。

首先,左派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央行应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控制物价,并通过调节利率从而调整货币总量和人民在资本市场上的行为。

在这个理念下,货币稳定就是经济成长和就业的基石。

在这个情况下,央行紧缩政策就是货币主义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它们认为这样的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反而右派凯恩斯学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控制经济。

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扩展支出以刺激就业与经济发展。

第二,左派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胀应该一定要得到控制,而且利润率应该尽可能地稳定,这是市场稳定和就业状况的关键。

为此,他们经常考虑调整货币流通总量的方法,其中包括调整借贷利率、回购和利率拓宽。

相反的,右派凯恩斯学派则认为,通过增加支出,可以刺激经济成长与就业,以此来使财政政策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成熟度的标志。

第三,在失业波动缓慢或正在下降时,右派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推动,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政府应通过扩张支出以创造就业机会。

相反,左派货币主义则指出,纵使此种情况发生,也不能因为当前迅速放缓的经济成长而削减政府支出,那样会导致财政政策的混乱和未来成长的堵塞。

第四,关于经济衰退,左派货币主义与右派凯恩斯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左派货币主义认为,央行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刺激经济。

因为经济衰退是经济体系中金额不足的影响,那么应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增加投资,以此来刺激经济。

相反,右派凯恩斯学派则主张,政府应该扩大支出以消除经济抑制,这也是许多经济学家所认同的。

第五,左派货币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获得稳定的通货膨胀的政策选项,这是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宏观经济成长。

货币理论两派之争

货币理论两派之争

货币理论两派之争俗话说,灯越拨越亮,理愈辩愈明。

经济学大厦高耸入云,内部学派林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是常有的事。

在货币理论中,有两大流派,一为凯恩斯学派,一为货币主义学派,它们就像中国武术流派中的少林、武当,各怀绝技,泾渭分明,却又难分伯仲,不相上下。

两派之间的争论,丰富了货币理论宝库;政府的经济决策也因而有了更多的理论支点。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见解独到的货币理论。

他认为,货币具有价值贮藏功能,不论是放在腰包,还是锁进公司保险箱,都不会像储存粮食,担心发霉烂掉。

即便隔上三年五载,拿出来照样能花。

货币用于交易,流动性最强。

这一点,其他资产望尘莫及。

比如债券、股票,必须先转换成货币,才能购买商品和劳务。

此外,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货币情有独钟,生活中不可或缺。

凯恩斯强调货币流动性的作用,故而他的货币理论,又被称做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曰交易动机。

倘若你1号发工资,总不能在这一天,把一个月的吃穿用度,全都安排妥当。

而是要留出一部分,以便日常花销。

二曰谨慎动机,这也是生活常理。

人是肉体凡胎,难免有个小病大灾,倘若手头一个子儿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保管碰上一回,便乖乖改掉不留钱的毛病。

三曰投机动机。

一年365天,发财指不定在哪天。

手里拿着钱,瞅准机会投进去,往往会发一笔意外之财。

由于流动性偏好,产生了货币需求。

但人们的货币需求,并非长年累月,一成不变。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是利率。

不过,对不同的货币需求,利率的作用大不一样。

众所周知,银行利率高了,储户拿到的利息就多。

但利率再高,人们也不可能为了多得利息,不吃不喝,把钱都存进银行里。

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就是交易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同理,利率是升还是降,跟你生不生病,撞不撞车,没有必然关系。

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不会因利率调整,发生多大变化。

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也就是说,人们会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财力,留出日常花销和救命、应急钱。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M=P*Q/V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注意的几个问题: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

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1. 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P=MV/T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

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d=Kpy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大学《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C)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D、国家的发明创造2、(A)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平衡项目D、错误与遗漏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C)A、马克思的利率论B、流动偏好论C、可贷资金论D、实际利率论4、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同方向B、反方向C、无任何直接关系D、A与B都可能5、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C )。

A、原始存款B、定期存款C、活期存款D、储蓄存款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B)。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7、信用是( D )。

A、买卖关系B、赠予行为C、救济行为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8.下列变量中(C )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B、利率C、税率D、汇率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B、金融部门C、经济与国家发展D、金融与经济发展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B )。

A、5%B、8%C、4%D、10%1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C)。

A、溢价B、平价C、折价D、竞价12、商品的价格(A)。

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B、同商品价值成反比C、同货币价值成正比D、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13、经济发展对金融起(D)作用。

A、一定的B、决定性C、不确定D、推动15、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属于(C )货币制度。

A、金块本位制B、金本位制C、金汇兑本位制D、银本位制16、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是(B)。

A、产业资本B、借贷资本C、货币资本D、商业资本17、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称作(D)。

货币银行学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货币银行学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货币银行学1: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存在(4.不确定关系)。

2: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2.金币本位制)。

3:下列经济因素中,使商业银行持有较高超额准备金的是:3.央行贷款条件苛刻4:通货膨胀对策中,冻结工资和物价属于。

1.控制需求5:以下,(2.应收账款)不是商业银行的负债项目。

6:下列属于资本市场的有(2.股票市场)。

7:当利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益时(2.实物投资、证券投资)增加,当利率大于资本的边际效益时()增加。

8:下列(2.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说法明显是错的。

9: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2.可贷资金量增加)。

10:市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3.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1.恒久收入的影响)。

3:成本推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1.总需求给定)。

4: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1.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5: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8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3.20%)。

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1.基准利率)。

7:下列(4.国际收支顺差)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8: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在(3.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不复存在。

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3.相对稳定)的特点。

10:市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3.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2: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业务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2.逆差)。

4:在经济生活中,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1.一致的)。

5:下列各项政策中,(2.指数化政策)可以解决通货膨胀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6:信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3.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7:在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2.多样化)的趋势。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诚然,他们有共识,但更多地是分歧和对立,其中,尤以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意义。

其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目标理解不同,凯恩斯主义强调利息率对货币调节的传递作用,认为利息率应成为政策的直接目标;货币主义则否认利息率在货币政策中起重要作用,认为控制货币量是“第一要务”%#&。

第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看法不同,凯恩斯主义相信通过“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工具),可以解决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但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仅仅是辅助性的、第二位的;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因此“唯有货币最重要”%!&,并反对财政政策被“反复地滥用”。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革命”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01),他抛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分法”,创立了以流动偏好为特色的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

就是说,货币仅仅是经济运行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领域中的就业、产出、投资等。

货币数量变动唯一影响的是物价水平。

这就是古典学派的货币流与实物流截然分开的“两分法”,其前提基础一是假设人们对未来有完全的预期,一是不考虑时间变化的静态分析方法。

与古典学派不同,凯恩斯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假设,再加入时间因素的动态分析,从而使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推演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说。

流动偏好(23453637)89+:+9+*;+),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基于货币具有百分之百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从而喜好以货币形式保留一部分财富的愿望。

流动偏好根源于人的三种(两类)行为动机。

第一类是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交易支出)和预防动机(便于应付意外性支出,如医疗费用、事故赔偿等),这类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并与之同方向变动,如果用<=>表示这类需求,用?表示收入水平,就有<=>@:())。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货币需求理论,分别创立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他们同时都追随剑桥学派的传统,货币主义者接受了凯恩斯的货币是一种资产的思想,都将国民收入Y,利率水平I 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但是他们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析是不同的。

(比如:货币主义从财富,机会成本和效用方面分析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把单一资产扩展为多资产,用持久性收入取代了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因素(即期收入),并得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特点的结论。

)这种差别构成了这两大学派长期争论的主要内容。

一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

在短期内,货币收入相当稳定,因此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随利率的升降而反方向变化。

利率的变动是经常的,所以对货币的需求量是不稳定的。

货币主义则认为,决定货币求得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

弗里德曼根据美国1870-1954年及1867-1960年的统计资料得出:利率每增加(或减少)1%, 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只减少(或增加)0.15%; 而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将增加(或减少)1.8%。

由此可见,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小,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二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包括货币供给量变动影响什么经济变量,以及通过什么变量产生这种影响。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要影响国民收入。

因为决定国民收入的主要是投资,投资的变动通过乘数的作用决定国民收入的变动,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预期利润率与利率的差距。

两者的差距越大,资本家就越愿意投资;反之,资本家就越不愿意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与物价关系的理论分歧崔健,柳欣(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天津300071)摘要:货币学派在分析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一个内含的假定就是货币供给是外生给定的;凯恩斯学派则提出了内生货币供应理论。

作为流动偏好的存量分析,凯恩斯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意义和货币与其他资产的关系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流量分析的一个特例,虽然它引入了凯恩斯的存量分析或“资产选择”,但他把这种存量与流量的同时均衡的基础建立在新古典生产函数和中央银行外生的货币供给之上,这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

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要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框架下,采用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价格水平;内生货币供给;存量;流量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7-00014-05货币与物品的价格水平(包括价格的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

价格水平是物品与货币交换的整体价格,因此价格水平也就是按物品计量的货币价格的倒数。

但是货币供给变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动或决定价格水平的变动率的关系并不明显,在一般均衡框架中并没有一个先验的原因可以认为只是货币供给的变动决定价格水平的变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同的学派基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提出了各自的命题。

有的将这种关系作为一种必要条件进行表述:无论什么原因引起并加剧了通货膨胀,除非货币供给增加了,否则通货膨胀不会持续下去;有的表述为一种充分条件: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其他因素同样引起通货膨胀并决定通货膨胀率;还有的则表述为唯一的充分条件:货币供给增长率,而且仅仅是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1]以下我们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相关理论观点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货币学派的观点货币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末逐步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人们习惯把当代货币数量说称为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通过对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的对比分析得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时栖身和货币是资产这两个概念,奠定了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基础。

他赞成剑桥货币理论沿用马歇尔的商品供求分析原理并由此提出的剑桥方程式,认为从长期看,货币供给的增加是价格水平上升的必要条件,货币供给增长率唯一地决定通货膨胀率。

换句话说价格水平的变动率等于货币供给的变动率,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

[2]货币数量论的收入形式表示为:MV=PY其中,M代表(以某种方式定义的)名义货币供给,V代表收入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总指数,Y代表真实国民收入。

货币数量论者假定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基本上是一个常数;真实收入Y不受任何货币因素的影响而被独立决定;在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模型中,货币供给M由货币当局外生地决定。

这样货币数量论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价格水平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的改变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化。

 收稿日期:2008-04-22 作者简介:崔健(1971- ),女,河北唐山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华北煤炭医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柳欣(1956- ),男,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货膨胀却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总产量的增长所引起的。

”[3]他反对凯恩斯学派关于物价上涨的解释,认为“物价上涨的共同因素不是强大的工会,而是伴随着货币量迅速增加而来的需求的增加。

……物价上涨总是,并且在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货币的现象。

”[4]弗里德曼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美国工会在1961-1964年和1965-1969年都同样地强大,但前一个时期并没有物价上涨,而后一时期却出现了物价上涨。

卡甘在其著名的论文《超级通货膨胀的货币动态学》中指出,在超级通货膨胀时期,现金余额的大幅变化相对于价格变化率的大幅变化会有一些滞后,两者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函数,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动态过程,其中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决定于当期的货币量和货币量过去变化率的指数加权平均,这一过程意味着过去和当前的货币量变化是超级通货膨胀的原因[5]。

同时卡甘以及他的继承者也都强调了,不仅是价格水平影响名义余额的需求,而且价格的变动率,即通货膨胀率也影响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而无论货币市场在任一时点上是否均衡。

货币数量论对价格水平的讨论所基于的货币供给外生的假定对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之前的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似乎是有效的,即在使用金属货币时,由于黄金的发现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

同样在非市场经济中或由于战争等因素使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遭到破坏时,政府采用发行纸币的方式摆脱财政危机导致过量地发行纸币,也会使价格水平提高或产生恶性通货膨胀。

但是,这种遭到破坏的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并不完全是外生的货币供给,而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生的货币供给机制的相互作用,而且所导致的结构并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6]。

数量理论家接受的另外一个假定即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他们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高度稳定的,比消费函数等其他函数更加稳定。

数量理论家不仅将货币需求函数看作是稳定的,而且将它视为能够对于诸如名义国民收入水平或价格水平等经济总体变量的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弗里德曼在其论文中也指出:卡甘通过对7个超级通货膨胀所作的实证研究,是在高度不稳定的情况下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所作的又一重要证明[7]。

二、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在货币与物价关系的问题上,早期也是货币数量说支持者。

他在1923年著的《货币改革论》里,对马歇尔和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做了修正,提出了他自创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公式。

认为如果人们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的购买力数额不变,物价将随政府纸币数量的多少而同比例涨落。

后来他受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的影响,逐渐背离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凯恩斯接受了维克赛尔在价格研究上采用的“一分法”,并继承了维克赛尔关于货币数量通过利率传导机制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货币对经济非中性的观点。

在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里,凯恩斯已经否定了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存在着直接对等关系的理论,引入利率的传导作用,对货币数量改变后如何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储蓄和投资,间接对物价发生影响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变动”。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只有在充分就业情况下才成立。

[8]与凯恩斯主义之前的货币数量论方法或现代货币数量论方法对比起来,凯恩斯理论强调事前的投资和储蓄流量的差异,以便确立一个“膨胀性缺口”,这在充分就业条件下会移动价格水平。

[9]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张作了许多修正和发展,逐渐分化成两个支派:新剑桥学派(又称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一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了凯恩斯主义传统和基本学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时,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工资推动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该学派还进一步从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分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角度在更深的层次上做出分析,认为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民收入越增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就越大,而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就越小,这种相对份额的变化迫使工人们通过工会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资本家集团则不得不象征性地增加工资,但这种让步并没有真正提高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因为在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中,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利润率和工资率,而工资率可动。

资本家可以用提高物价的办法使实际工资率不变甚至降低。

由于货币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运动的不一致,使得实际工资率总是低于货币工资率,于是劳资双方的斗争不断,工资—物价的互相追逐就会不止,其结果导致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通货膨胀持续存在。

新古典综合派则提出了需求拉上说与成本推动说。

需求拉上说认为由于总需求超出总供给形成的膨胀性缺口的存在,物价必然上涨,以此来填补这个求大于供的缺口。

此时需求的增加对供给已失去了刺激作用,因此货币量的增加与物价上涨并驾齐驱。

成本推动说从供给方面寻找通货膨胀的成因,认为是由于供给本身的价格提高而引起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了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通过创建劳动市场理论,在经济主体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推导实际工资黏性的同时,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其中的效率工资论、失业滞后论较好地解释了经济滞胀的原因。

三、货币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分歧(一)基于货币供给内生或外生的理论假定在上面分析货币学派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我们提到该理论的一个内含的假定就是货币供给是外生给定的。

其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施瓦兹通过考察美国1881-1960年80年中的货币供应变动状况后发现,在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因素中,有86%是由高能货币的变动而引起的,据此他们认为高能货币的变化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货币供应量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

[10]卡甘也对美国1875-1960年广义货币量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高能货币的长期变动主要归因于黄金存量的增加,而在1914年以后又归因于联邦储备制的作用。

”[11]弗里德曼一直是弹性汇率制的拥护者,这使得他能够与他所坚持的货币供给外生性保持理论上的一致性。

因为对于一个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来说,要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变化做出反应,国内货币供给确实会被内生地决定,这已是被承认的事实。

而只有在弹性汇率制下,单一国家的货币当局才可以单方面控制自己的通货膨胀率。

[12]凯恩斯学派在分析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基于和货币学派不同的假定,尽管凯恩斯是在外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的,但新剑桥学派的卡尔多、温特劳布、摩尔却认为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决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的大小要依赖于货币需求的变化,提出了内生货币供应理论。

同时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减少货币供应的能力。

前文已经论及,如果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假设可以成立,那么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就表明,因果关系是从方程的左边到右边的,即从货币M到名义收入PY。

但新剑桥学派的卡尔多(Kaldor,1986)、[13]摩尔(Moore,1988)、[14]道与萨维利(Dow and Saville, 1990)[15]以及拉沃尔(Lavoie,1992)[16]认为在现代信用经济中,这种观点是不切实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