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社会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峡移民背景
三峡移民是非志愿的
非志愿移民是非自愿的,如当水库将淹没土地、房屋时, 一定范围的受影响人群是非搬不可的;其次,移民安置 时间是受限定的,工程的进度是按计划控制的,受影响 人口迁移必须与工程相协调。再次,非志愿移民往往是 从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迁出来,且必须是整户、甚至整 个居住区人口都迁移。因此,非志愿移民的搬迁难度之 大是其他性质的移民所无法相比的。迁移使得非志愿移 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位置被迫发生变化,而位置的转移又 使得非志愿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社 会关系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消失。
重建社会网络
本来许多地方的移民办都有所谓,“一 帮一”的帮助移民措施,这是非常好的 一项举措,但据移民反映,这项举措流 于形式,因为几乎没有挂钩干部前来帮 助。因此,不如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 心和帮助移民,采取自愿的原则,力量 来关心和帮助移民,采取自愿的原则, 由政府出面组织,向社会宣传和征集 “一对一”帮助移民。
六、小讨论(踊跃发言)
移居他乡的无奈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 认他乡作故乡
小假设:
如果你是三峡移民的一员,你到迁入地之 后,发现迁入地的具体情况跟政府宣传的 有所差异,且自己觉得很难融入迁入地, 你会怎么做?(试用社会学理论进行论证 )
二、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
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性对外来讲主要是个体对一定人际交往、 文化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对内来讲主要表 现为个体的一种由能力、责任、自我满足等在内 的心理活动的水平与状况。
社会适应
移民
三峡移民
人的社会适应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人在现实中的生 存状况与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及 人的成长与发展。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性不仅影 响到他们能否在新的迁入地安定下来,同时也影响 到他们当前生活、身心状况以及以后的发展,并在 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所在地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三、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现状 移民返流
水库名称
移民总数/ 万人 返流人数/ 万人 返流率/% “返流”指外迁移民 中的一些人,由于种 种原因无法适应迁移 地全新的生活环境选 择回到接近故乡的现 象。
丹江口
41.2 10.8 26.21
三门峡
41 15 35.59
新安江
30.9 10 32.26
平湖
27.83 23.61 84.84
二、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
当地居民
移民社会网络
是指由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 定的体系。个体可以是个人、组织,也可 以是国家;个体间的关系可以是人际关系, 也可以是交流渠道、商业交换或贸易往来。 对水库移民而言,社会网就是他们相互之 间,与家庭成员以及亲属之间,与当地居 民之间,与当地政府之间等方面的关系体 系。
三、三峡移民的社会网络与社会适应现状
目前三峡“返流“调查估计
32%
目前三峡库区移民回流和迁移的数据不多,但大体情况我们可以相关调查中以“一 斑窥全豹”。重庆市对“返流”移民的一项调查Leabharlann Baidu现,受访户中有 50 户搬迁到重庆市 外地区,有 40 户搬迁到重庆市内的其他区县。搬迁后不到一年返乡的64 户,搬迁后 1-3年返乡的 12 户,搬迁后 3-5年的共 10 户,5年以上返乡 5户,在 90户中,全家返 乡的为 82 户。 ——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若干重大社会问题分析
五、政策建议
消除文化的歧见
移民文化在迁人地有三种生存方式。一 是移民文化融合于迁入地文化中。二是 移民文化始终无法融人到主流文化中, 形成了下层阶级,或“平民窟”现象。 三是在迁人地形成真正的多元文化社会。 从三峡移民的情况看,以第一种方式融 合于当地社会最为适宜。具体可采取如 下措施:提高移民的语言能力;主办各类 文化活动,消除双方文化的误解。
迁徙带来的问题
许多无形资产一下子丧失殆尽。表 现在移民的身上就是无法找到合适 的工作,因为根本没有了解你长处 的人;无法发现做生意的途径,因 为你在周围没有信誉度;在有困难 的时候无法得到帮助。所以,许多 移民说以前在巫山也有困难的时候, 但那时可以找亲戚朋友帮忙,现在 有困难除了找政府就没有别的办法 了。
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学视角发端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并在 1960 年代随着冷战的开始和西方普遍出现的社会动乱开始在西方广为发展。
四、相关理论分析
三峡移民的相对剥夺
三峡移民是非自愿移民,他们认为自己是对 国家有贡献的,所以国家应该给他们较好的 安置。移民到达迁入地的时候,发现实际一 切与幻想大不一样时,往往产生较强的失落 感。
一、三峡移民背景
主要淹没指标 三峡库区涉及湖北重庆的21个县市区,根据91年与92年的调查,主要淹没 指标:淹没区人口84.41万,耕地与柑橘地2.45万公顷,考虑到人口增长因 素,到2009年,三峡建成时,移民达到113万(新华社2010年报道统计为 139.76万)。 三峡移民分类
1、后靠移民:占移民总数的79%。移民上山、大农业安置、二三产业安置 、防护工程安置等 2、外迁移民:占移民总数的21%。搬迁到库区其他的市区、临近湖南湖北 安置、安置到经济发达的地方
“相对剥夺”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 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 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 感。
"相对剥夺" (Relative deprivation) 最早由美国学者S.A.斯托弗(S.A.Stouffer)提出,其后经R.K.默顿(R.K.Merton) 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关于群体行为的理论。
目录
1 2 3
介绍:三峡移民背景
讲诉人:傀儡担当 刘金龙
概念: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
讲诉人:颜值担当 王宁
现状: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现状
讲述人:傲娇担当 张淼
4
分析:相关理论分析
讲述人:学霸担当 叶小娃
5
6
建议:政府工作建议
讲述人: 技术担当 刘天骄
讨论:移民如何融入当地
讲述人: 实力担当 朱映雪
四、相关理论分析
社会网络功能
社会人类学认为,人是生 活在一定的社会网之中的。 社会网络有两种功能:一是 信息交流功能,即个人利 用社会网络取得各种信息, 如工作机会、介绍对象、 生意往来等等。二是社会 互助功能。
原来社会的支持
三峡移民来自共同的地区,有共同的语言、 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为了在迁入地获得更 好的生存条件,拥有共同文化的他们很容易 就结合起来形成不同于本地人的群体,即所 谓内群体和外群体(即“我群”和“他群”)。
移民
当地群体 当地组织
三、三峡移民的社会网络与社会适应现状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横向:总体与个体
•1、社会网络及社会适应性 总体正常的。 •2、地域、年龄、受教育程 度、迁入时间等方面存在互 动、适应差距。
纵向:移民前后
3、社会网络系统稳定性降低, 社会互动由良性转为常态或 恶性互动。 4、生产劳动能力、自身迁移 价值、环境依耐性、文化适 应性等方面存在矛盾。
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 会网络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移民问题的来源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 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 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 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 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 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 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 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 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