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6)
毫瓦以下, CDMA系统发射功率最高只有200毫瓦, 普通通话 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其辐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人 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手机发射功率的降低,将延长手机的通 话时间,意味着电池、 话机的寿命长了,对环境起到了保护 作用,故称之为“绿色手机”。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 . 保密性强, 通话不会被窃听 CDMA信号的扰频方式提供了高度的保密性,要窃听通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言 6.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 6.3 CDMA前向信道 6.4 CDMA反向信道 6.5 功率控制 6.6 Rake接收机 6.7 CDMA 系统的容量 6.8 CDMA登记 6.9 CDMA切换过程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5和图6-6分别给出了速率1和速率2的前向/反向
业务信道帧结构。
图6-5 速率1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6 速率2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从声码器得到的信息为每帧20ms。速率1声码器的全速 (9600b/s)输出速率为8.6kb/s, 每20ms编码为172bit。帧质量 指示F(循环冗余码校验,CRC)与编码尾比特 T(8bit)加在 声码 器输出的信息比特之后。帧质量指示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允许 接收机在所有172bit上计 算了CRC后,确定是否有帧发生错误; 二是帮助确定接收帧的数据速率。9600b/s帧是每20 ms有 192bit(即172+12+8bit)被传输而产生的。其中,12bit为帧质 量指示,8bit为编 码尾比特。同样的过程产生在4800b/s帧上。 2400b/s和1200b/s帧没有帧质量指示的比 特字段,这是因为这 些帧的相对抗误码性能较强,且发送的大多数信息是背景噪声。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 . 保密性强, 通话不会被窃听 CDMA信号的扰频方式提供了高度的保密性,要窃听通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言 6.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 6.3 CDMA前向信道 6.4 CDMA反向信道 6.5 功率控制 6.6 Rake接收机 6.7 CDMA 系统的容量 6.8 CDMA登记 6.9 CDMA切换过程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5和图6-6分别给出了速率1和速率2的前向/反向
业务信道帧结构。
图6-5 速率1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6 速率2的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帧结构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从声码器得到的信息为每帧20ms。速率1声码器的全速 (9600b/s)输出速率为8.6kb/s, 每20ms编码为172bit。帧质量 指示F(循环冗余码校验,CRC)与编码尾比特 T(8bit)加在 声码 器输出的信息比特之后。帧质量指示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允许 接收机在所有172bit上计 算了CRC后,确定是否有帧发生错误; 二是帮助确定接收帧的数据速率。9600b/s帧是每20 ms有 192bit(即172+12+8bit)被传输而产生的。其中,12bit为帧质 量指示,8bit为编 码尾比特。同样的过程产生在4800b/s帧上。 2400b/s和1200b/s帧没有帧质量指示的比 特字段,这是因为这 些帧的相对抗误码性能较强,且发送的大多数信息是背景噪声。
5G移动通信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与实践 第6章 5G无线网络优化实践
第6章 5G无线网络优化实践
6.1 NSA组网模式下的优化实践
• 6.1.1 NSA组网模式下的测量机制
• nr-SINR-r15指测量辅同步信号获取的信噪(干扰)比,定义为在SMTC测试时间窗口之内相同 频域带宽内NR辅同步信号每个RE上平均信号线性功率(单位为瓦特)与平均噪声和干扰线性 功率(单位为瓦特)的比率,涉及SMTC测试时间窗口参数配置参见图6-2。
5G移动通信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与实践
第6章 5G无线网络优化实践
6.1 NSA组网模式下的优化实践
• 在网络建设初期,由于建设进度和投资等诸多因素可能在某些局部区域造成网络覆盖空洞或 者弱覆盖,为了保证用户使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用户感知,需要通过将新建通信基础网络与已 有的通信基础网络建立系统间互操作机制,以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连续性,这称之为移动性 管理。在4G开网之初需要建立与已有23G网络的有效互操作管理机制,5G也依然存在类似的 情况,由于5G NSA模式下锚点频率是4G载波频率,情况相较SA模式下特殊复杂一些,因此需 要独立分析研究。
第6章 5G无线网络优化实践
6.1 NSA组网模式下的优化实践
• 6.1.2 NSA组网模式下的移动性管理
• 除了通过下发测量控制以及后续UE测量上报流程触发建立NR辅载波流程之外,对于特定的ERAB配置,LTE锚点载波还可以请求直接建立NR辅载波承载或者双连接承载(split bear),而 不需要率先建立锚点载波承载,同样,也可以根据策略将所有的E-RAB配置成仅NR辅载波承 载,即无锚点载波承载(参见TS 37.340 10.2.1),针对这样的策略,在RRC空口流程中不需要 下发测控对象,可以通过RRC重配信令流程直接添加NR辅载波,这种机制不通过UE进行测量 上报,完全通过基站侧估计NR辅载波小区信号覆盖从而实现添加,俗称“NR辅载波盲添加”, 添加的NR辅载波小区的信号覆盖稳定性受限,信令消息体式下的优化实践
第6章IS-95移动通信系统
AMPS信道
AMPS信道
100个AMPS信道(3MHz)
采用两个CDMA载频时频段占用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PCS频段(1类频段)
前向链路 1930~1990MHz 传输频段 25MHz 反向链路 1850~1910MHz 双工收发频差45MHz
1类频段CDMA 信道编号及相
应的频率
1类频段CDMA信 道编号N与中 心频率的关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S-95 B 的特点2
核心思想 在不改变IS-95A物理层的前提下,通过自适应信道捆绑 技术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它在基本信道(FCH: Forward Fundemental CHannel )的基础上,可以再提供1 到7个辅助编码信道(Supplemental Code Channel,SCCH )给同一用户用于数据业务。因此,对于一个激活的数 据用户,总有一个基本信道可供使用,当需要更高的数 据传输速率时,该用户最多可以被指配8个码分信道。
第六章 IS-95移动通信系统
目录
IS-95标准概述 IS-95前向链路 IS-95反向链路 IS-95中的功率控制技术 IS-95中的软切换技术 基于IS-95标准的系统概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S-95标准概述
1
2
3
IS-95 标准发展历程
IS-95 系统频段
IS-95 系统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65.000-1866.200
1945.000-1946.200
325-375
1866.250-1868.750
1946.250-1948.750
376-299
1868.800-1869.950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1-6.2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运行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 行机理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 所需的应用上,根据需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4
6.1.1 云计算的概念
制定云计算标准的标准化组织:
1、ISO/IEC 2、IEEE 3、ITU-T云计算焦点组 4、分布式管理任务组 5、云安全联盟 6、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 7、开放网格论坛(OGF) 8、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
业务灵活性。
1-6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计算研究两方面内容:
➢ 解决如何调整当前的无线接入网络体系架构使之能 够适应移动云应用及其支持平台的具体特点。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信息承载能力来高效地支持云 应用实现是一大挑战。
➢ 无线接入网络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来提升自 身性能。
1-7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资源包括: 1. 用户资源 2. 软件资源 3. 硬件资源 4. 网络资源
1-11
6.1.4 移动云的资源
1. 用户资源
由个人用户控制的一台或多台设备,实现对全 部设备统一的操作参数配置
利用组级别实现多用户或所有者/运营商协作 包含对云环境中可用资源的普遍控制的通用资源
1-12
四、移动云的资源
云计算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的挑战:
➢ 资源受限:移动云计算系统中,移动终端通过无 线网络接入云端资源,无线信道质量和数据速率 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
➢ 功率受限:由于系统频谱资源和终端功率资源受 限,无法利用当前的同构无线接入网络来保证移 动云计算用户的体验质量。
1-8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1-4
6.1.1 云计算的概念
制定云计算标准的标准化组织:
1、ISO/IEC 2、IEEE 3、ITU-T云计算焦点组 4、分布式管理任务组 5、云安全联盟 6、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 7、开放网格论坛(OGF) 8、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
业务灵活性。
1-6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计算研究两方面内容:
➢ 解决如何调整当前的无线接入网络体系架构使之能 够适应移动云应用及其支持平台的具体特点。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信息承载能力来高效地支持云 应用实现是一大挑战。
➢ 无线接入网络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来提升自 身性能。
1-7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资源包括: 1. 用户资源 2. 软件资源 3. 硬件资源 4. 网络资源
1-11
6.1.4 移动云的资源
1. 用户资源
由个人用户控制的一台或多台设备,实现对全 部设备统一的操作参数配置
利用组级别实现多用户或所有者/运营商协作 包含对云环境中可用资源的普遍控制的通用资源
1-12
四、移动云的资源
云计算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的挑战:
➢ 资源受限:移动云计算系统中,移动终端通过无 线网络接入云端资源,无线信道质量和数据速率 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
➢ 功率受限:由于系统频谱资源和终端功率资源受 限,无法利用当前的同构无线接入网络来保证移 动云计算用户的体验质量。
1-8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通信技术——第6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6.3 UTRAN接口协议模型
1.UMTS分层结构
从功能方面考虑,UMTS分为接入层(AS) 和非接入层(NAS)两大部分,两者之间的接口 称为业务接入点(SAP),如图6-9所示,图中各 业务接入点(SAP)用椭圆来表示。
图6-9 UMTS分层结构
2.UTRAN接口协议模型
UTRAN接口通用协议模型如图6-10 所示。 接口协议分为两层二平面。
R4核心网电路域变化的实体功能介绍如下。 ① MSC服务器(MSC Server)。MSC Server用 来处理信令,独立于承载协议。它主要由MSC的 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单元组成,负责完成CS域的 呼叫、媒体网关管理、移动性管理、认证、资源 分配、计费等功能,还包括R4版本核心网电路域 提供的其他业务。
7.同步方式
WCDMA不同基站间可选择同步和 异步两种方式。
8.可变数据速率
WCDMA系统支持各种可变的用户 数据速率,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可灵 活地提供多种业务,并根据不同的业务 质量和业务速率分配不同的资源。
在每个10ms期间,用户数据速率是 恒定的,然而这些用户之间的数据容量 帧与帧之间是可变的。
(4)UTRAN接口与协议
UTRAN接口均为开放的、标准接口,不 同厂家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地互连互通。 UTRAN接口和协议如表6-1所示。
表6-1
接口名称 Iu Iur
UTRAN接口和协议
接口位置 CN-UTRAN RNC-RNC 协 议 RANAP RNSAP
Iub
Uu
RNC-Node B
Node B-UE
WCDMA网络架构是在GSM/GPRS网 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GSM核心网家族中,GSM系统提供 语音和基本的数据服务,GPRS或EDGE可 以提供更高速率的数据服务。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下一代就是 WCDMA。 图6-1所示为从GSM到WCDMA的演 进示意图。
移动通信技术ch移动通信组网原理
(dS /dI)-n
基站A
基站K
J
*
当移动台处于覆盖区边缘点时,受到的同频干扰最严重 二频组(A与C同频): 三频组(A与D同频): n频组(A与n+1同频): 重叠区宽度a可根据C/I设计要求,由上式计算出来 在C/I符合要求,即大于同频干扰防卫度的前提下,为了 使频率利用最经济,希望同频复用距离D越小越好。
*
二、小区制的特点 可以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用户容量:因为同一组信道频率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小区制中因为采用了频率复用技术,因此带来同频道干扰问题 网路构成复杂:需要越区切换、漫游、位置登记、更新等
*
2.2.2 条(带)状服务区 一、定义 条状服务区是指用户的分布呈条状,例如铁路、公路、狭长城市、沿海水域、内河等
*
2.3.1 固定信道分配 概念:将频道固定分配给某个小区使用,蜂窝系统采用此法 1、分区分组法遵循的准则 所需波道尽量占用最小的频段,即尽量提高频段利用率 为避免同道干扰,在单位无线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波道 为避免三阶互调干扰,在每个无线小区内应采用无三阶互调波道组。
*
判别是否存在三阶互调干扰? 设信道频率和信道序号之间的关系为: 当n个信道序号按照上升顺序排成信号序列时,任意两个 信道间的差值为: 结论:判别某个预选的信道组之间是否存在三阶互调干 扰,只要确定信道序号差值序列中有无相等的差 值即可。
*
2.4.3 移动台的功率控制 2.4.4 蜂窝系统容量的改善 2.4.3 面状服务区 2.5 多信道共用技术 2.5.1 话务量、呼损率和系统用户数 2.5.2 信道的自动选择方式 2.6 越区切换 2.6.1 切换门限值、切换过程和信道分配 2.6.2 实际切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6
1)MEC平台基础设施层
基于通用服务器,采用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方式,为MEC应用平台层提供 底层硬件的计算、存储等物理资源。
2)MEC应用平台层
由MEC的虚拟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功能组件组成。其中,MEC虚拟化管理 采用以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的思想,为应用层提供一个灵活高效、 多个应用独立运行的平台环境。
面向各种上层应用及业务开放实时的无线及网络信息,实现对 无线网络条件及位置等上下文信息的实时感知
作用:
➢ 提供各种与情境相关的服务,使业务对网络条件的改变做出 及时响应
➢ 高效应对业务流量增加等情况,更好地优化网络和业务运营 ➢ 提高用户业务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业务方面:边缘计算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用户偏好 定制具体的业务应用,让业务类型多样化、个性化,丰富移动 宽带业务的用户体验。
➢ 为了解决移动终端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功耗问题, 需要将高复杂度、高能耗计算任务迁移至云计算数据中心 的服务器端完成,从而降低低成本终端的能耗,延长其待 机时长。
➢ 计算任务迁移至云端的方式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传输, 增加了网络负荷,而且引入大量的数据传输时延,给时延 敏感的业务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1-7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边缘计算系统(MEC)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所示。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 平台设计主要涉及2 个部分: ➢ 移动边缘系统层 ➢ 移动边缘服务器
层
1-8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移动边缘系统层
位置:运营商网络或子网络中 功能:运行各类移动边缘应用所需的移动边缘主机和移动边缘 管理实体的集合。 系统层包含: ➢ 运营商的运营支持系统(OSS) ➢ 移动边缘编排器(Mobile Edge Orchestrator)
基于通用服务器,采用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方式,为MEC应用平台层提供 底层硬件的计算、存储等物理资源。
2)MEC应用平台层
由MEC的虚拟化管理和应用平台功能组件组成。其中,MEC虚拟化管理 采用以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的思想,为应用层提供一个灵活高效、 多个应用独立运行的平台环境。
面向各种上层应用及业务开放实时的无线及网络信息,实现对 无线网络条件及位置等上下文信息的实时感知
作用:
➢ 提供各种与情境相关的服务,使业务对网络条件的改变做出 及时响应
➢ 高效应对业务流量增加等情况,更好地优化网络和业务运营 ➢ 提高用户业务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业务方面:边缘计算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用户偏好 定制具体的业务应用,让业务类型多样化、个性化,丰富移动 宽带业务的用户体验。
➢ 为了解决移动终端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功耗问题, 需要将高复杂度、高能耗计算任务迁移至云计算数据中心 的服务器端完成,从而降低低成本终端的能耗,延长其待 机时长。
➢ 计算任务迁移至云端的方式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传输, 增加了网络负荷,而且引入大量的数据传输时延,给时延 敏感的业务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1-7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边缘计算系统(MEC)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所示。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 平台设计主要涉及2 个部分: ➢ 移动边缘系统层 ➢ 移动边缘服务器
层
1-8
6.7.2 移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架构
移动边缘系统层
位置:运营商网络或子网络中 功能:运行各类移动边缘应用所需的移动边缘主机和移动边缘 管理实体的集合。 系统层包含: ➢ 运营商的运营支持系统(OSS) ➢ 移动边缘编排器(Mobile Edge Orchestrator)
第6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第 6 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 话音信箱业务 从电话业务中派生出来的另一项业务是话音信箱业务。当 固定网或移动网用户拨打 GSM 网络用户而由于某些原因 ( 如无 线覆盖不充分或者无线信道被全部占用等)暂时无法接通时, 如 果这个电话很重要, 那么主叫用户就可以把自己的声音信息存 储到被叫用户的话音信箱里, 一旦条件允许, 被叫用户就能够获 得移动台的提示, 及时地提取这些信息了。 4) 短信息业务
第 6 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 6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概述 6.2 GSM系统的业务 6.3 GSM系统的组成
6.4 GSM系统的信道
6.5 GSM的无线数字传输 6.6 GSM的接续和移动性管理 6.7 GSM体制的特点
第 6 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业务信道
• 业务信道TCH传输话音和数据 • 话音业务信道按速率的不同,可分为全速率话音业 务信道TCH/FS和半速率话音业务信道TCH/HS。 • 数据业务信道按速率的不同,也分为全速率数据业 务信道(TCH/F9.6,TCH/F4.8,TCH/F2.4)和半速率 数据业务信道(如TCH/H4.8, TCH/H2.4),这里的数 字9.6、4.8和2.4表示数据速率,单位为kb/s。
GSM 系统为移动用户电话配置了两项功能 , 分别是移动呼 出功能 (MOC) 和移动呼入功能 (MTC) 。只要移动用户所在的 GSM 网与其他网之间有中继连接 , 移动用户就可以在世界范围 内与另一处的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通话。
第 6 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 紧急呼叫业务 紧急呼叫业务是由电话业务派生出来的。它允许数字移动 用户在紧急情况下, 进行紧急呼叫操作, 即在GSM网络覆盖范围 内, 无论移动用户身处何方, 只要他拨打了119、110或120等特定 号码时, 网络就会依据用户所处的位置, 就近接入一个紧急服务 处, 如火警中心(119)、 匪警中心(110)或急救中心(120)等。如果 用户不清楚具体的号码 , 还可以按移动台上的紧急呼叫键 (SOS 键), 靠系统的提示来拨打相应的紧急呼叫服务中心。 紧急呼叫业务的优先级别高于其他业务。在移动台没有插 入用户识别卡 (SIM 卡 ) 或移动用户处于锁定状态时 , 也可以按 SOS键或拨112(欧洲统一使用的紧急呼叫服务中心号码, 目前我 国使用的移动台均符合欧洲标准 ), 也能接通紧急呼叫服务中心 (目前, 因我国各紧急呼叫服务中心尚未联网, 故GSM移动通信网 采用送辅导音的方式来给用户提示不同服务中心的号码 )。这是 为了防止人们在紧急关头来不及进行复杂的操作而设计的。
第6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技术参数 业务特性 网络结构 IMT-2000 优先考虑语音、数据业务 蜂窝小区 IMT-Advanced 融合数据和VoIP 混合结构
频率范围
带宽 速率 接入方式 交换方式 移动性能 IP性能
1.6~2.5GHz
5~20MHz 384kbps~2Mbps WCDMA/CDMA 2000/TDSCDMA 电路交换/包交换 200kmph 多版本
2~8GHz,800MHz低频
100MHz以上 20~100Mbps MC-CDMA或OFDM 包交换 250kmph 全IP(IPV6)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6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2007年11月世界无线电大会(WRC-07)为IMT-Advanced分 配了频谱,进一步加快了IMT-Advanced技术的研究进程。 2008年3月,ITU-R发出通函,向各成员征集IMT-Advanced 候选技术提案,算是正式启动了4G标准化工作。 2009年,在其ITU-R WP5D工作组第6次会议上收到了6项4G 技术提案,分别由IEEE、3GPP、日本(2项)、韩国和中国 提交。 2010年10月21 日,ITU完成了6个4G技术提案的评估;最后 将3个基于3GPP LTE –Advance的方案融合为LTE-Advanced, 它是LTE的增强型技术,对应于3GPP R10版本;将另外3个 基于IEEE 802.16m的方案融合为WirelessMAN-Advanced (也称为WiMAX-2),它是802.16e的增强型技术;完成了 IMT-Adavanced标准建议IMT.GCS。 2012年,ITU-R WP5D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IMT.GCS,确定 了官方的IMT-Adavanced技术。至此,业界一致认为这是正 式的4G标准,而之前的LTE和802.16e需未达到IMTAdavanced的性能要求,但关键技术具有4G特征,并能平滑 演进到4G,所以将它们称为准4G,或3.9G)
频率范围
带宽 速率 接入方式 交换方式 移动性能 IP性能
1.6~2.5GHz
5~20MHz 384kbps~2Mbps WCDMA/CDMA 2000/TDSCDMA 电路交换/包交换 200kmph 多版本
2~8GHz,800MHz低频
100MHz以上 20~100Mbps MC-CDMA或OFDM 包交换 250kmph 全IP(IPV6)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6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2007年11月世界无线电大会(WRC-07)为IMT-Advanced分 配了频谱,进一步加快了IMT-Advanced技术的研究进程。 2008年3月,ITU-R发出通函,向各成员征集IMT-Advanced 候选技术提案,算是正式启动了4G标准化工作。 2009年,在其ITU-R WP5D工作组第6次会议上收到了6项4G 技术提案,分别由IEEE、3GPP、日本(2项)、韩国和中国 提交。 2010年10月21 日,ITU完成了6个4G技术提案的评估;最后 将3个基于3GPP LTE –Advance的方案融合为LTE-Advanced, 它是LTE的增强型技术,对应于3GPP R10版本;将另外3个 基于IEEE 802.16m的方案融合为WirelessMAN-Advanced (也称为WiMAX-2),它是802.16e的增强型技术;完成了 IMT-Adavanced标准建议IMT.GCS。 2012年,ITU-R WP5D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IMT.GCS,确定 了官方的IMT-Adavanced技术。至此,业界一致认为这是正 式的4G标准,而之前的LTE和802.16e需未达到IMTAdavanced的性能要求,但关键技术具有4G特征,并能平滑 演进到4G,所以将它们称为准4G,或3.9G)
【课件】移动通信__第六章__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2020年9月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3
第六章内容
6.1 GSM系统的业务及其特征 6.2 GSM系统的结构 6.3 GSM系统的信道 6.4 GSM的无线数字传输 6.6 GSM系统的接续和移动性管理 6.7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2020年9月
第六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
4
6.1 GSM系统的业务及其特征
n GSM系统的业务
n 电信业务
n 为用户通信提供的包括终端设 备功能在内的完整能力的通信
业务:电话、短信、图文接入、
传真、语音信箱等。
n 承载业务
n 提供用户接入点间信号传输的 能力
n 附加业务
GSM系统业务分类
n 对基本业务的补充。不能单独向用户提供,必须与基本业 务一起提供,有来电显示、呼叫转移、呼叫限制、计费通
n VLR是存储位置信息的动态数据库,它包含了当 前处在本区(MSC区)的全部MS(包括漫游到该 VLR所管辖的移动用户)的有关资料。
n 当某一个MS用户漫游到新的MSC区,与该MSC连 接的VLR就向这个MS用户所属地HLR请求该MS 的有关数据并存储,同时并将此VLR号送至漫游 用户的HLR。
n 一旦用户离开该VLR的控制区域,重新在另一个 VLR登记,原VLR删除临时记录的该移动用户的 信息。
操作子系统
移动台
基站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
7
6.2.1 移动台
n 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
n 用户端的设备总称
n 手持机、车载பைடு நூலகம்、便携式台
n 组成:
n 移动设备
机
n 话音编解码、信道编译码、加解密、调制解调、 信息的发射和接收
第6章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
频段:935MHz~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 890MHz~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
频带宽度:25MHz; 通信方式:全双工; 载频间隔:200kHz; 信道分配:每载频8 时隙;全速信道8 个, 半速信道16 个(TDMA); 信道总速率:270.8kbit/s; 调制方式:GMSK,BT = 0.3; 话音编码:RPE-LTP13kb/s规则脉冲激励线性 预测编码。 数据速率:9.6kb/s。 抗干扰技术:跳频技术217跳/s,分集接收技 术,交错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技术。
图6.2 BSS结构
BSS可分为两部分,即基站收发信台(BTS) 和基站控制器(BSC)。
(1)基站收发信台
BTS是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一侧相连的基站收 发信机,主要负责无线传输;BSC在另一侧与交换机 相连,负责控制和管理。BTS包括无线传输所需要的 各种硬件和软件,如发射机、接收机、支持各种小区 结构所需要的天线、连接基站控制器的接口电路以及 收发台本身所需要的检测和控制装置等。BTS可以直 接与BSC相连接,也可以通过基站接口设备(BIE) 采用远端控制的连接方式与BSC相连接。BTS的天线 通常安装在几十米外的天线铁塔上,通过馈线电缆与 收发信机架相连接。
在GSM系统结构中,BTS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部 件称为码型转换器/速率适配器(TRAU),它使 GSM系统内部信号与传输线路中标准的64kb/sPCM 相配合。TRAU虽是BTS的一部分,但可以放在远离 BTS的地方,大多数场合都放在BSC与交换机之间, 提高BTS与BSC之间传输线路的效率。
(2)基站控制器 BSC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
第6章 第二代(2G) 移动通信技术
6.1
GSM系统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第6章
六. 分集接收技术 1. 功能 分集接收是利用系统接收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 由于这些信号具有互不相关的随机衰落特性,通过接收处 理后,达到克服瑞利衰落的目的。 2. 显分集接收 1)空间分集 a)定义 利用不同接收点收到的信号衰落的独立性,实现抗衰 落的功能。 空间略有变动,就可以出现较大的场强变动。空间的 间距越大,多径传播的差异就越大,所以场强的相关性就 越小。由于深衰落难得同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分集便 能把衰落效应降到最小。 b)结构 发端一付天线,收端N付天线,间距D(D / )
有效性
3)复杂度 DSP 4)处理时延 复杂度越大,运算时间越长,处理时延越大。
3. 类型 1)波形编码器 根据话音信号的波形,采取抽样、量化、编码。其逼 真程度好、速率高、但占用带宽大,不适于直接用于移动 通信。 如:PCM64kb/s, ADPCM32kb/s 2)声源编码器 在发端提取产生话音信号的特征参数,在收端由编码 参数重新获得话音。 比特速率可以压缩的很低,但语音质量较差。
3. 功能 显著改善数字信息在数字移动变参信道传输过程中 由于各种噪声和干扰而造成的误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 a)前向纠错(FEC)——自动纠错 发端发送具有纠错性能的码,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产生 的错误属于该纠错码能纠的类型,则收端译码器不仅能检 错,而且能自动纠错。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几乎都采用FEC方法。实现方法: I)线性分组码 BCH、FIRE、RS II)非线性码 卷积码(纠随机错误) b)反馈重传(ARQ) 经收端译码后,如发现传输有错,则通知发端重发接 收端认为错误的信息,直到收端认可为止。
Bs ——扩频解调输出LPF的带宽 Bw ——系统扩频信号的发信带宽
C Eb N 0 I B B w s (6 - 1)
现代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组网原理-PPT文档资料
图4.11 基本网络结构
其 他 公 众 网
MS C
MS C
4.2 多址接入技术
4.2.1 4.2.2 4.2.3 4.2.4 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 FDMA、TDMA与CDMA系统容量比较
4.2.1 频分多址(FDMA)
频分多址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 个等间隔的频道 (或称信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 如图4.13所示。移动台MS1、MS2、…、MSk分 别分配有发射频道、、…、和接收频 道、、…、。我们将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 称为前向信道,而将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 称为反向信道。
…
Ck
Ck
BS
图4.20 伪随机码扩频多址方式原理图
1
N
TDM
A b (t )
模2加 扩频调制
PSK 调制
B S (t )
…
C
模2加 扩频解调
D
PSK 解调
TDM Zt (t)
1
Rs
…
0
…
N
C(t ) PN
f0
(a)
PN
f0
A点
B点
C点
D点
数字信号 干扰 无用信号 干扰
数字信号
Rs
Rc
4 18 11
3 17 10
6 20 13
5 19 12
4.1.4 基本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结构如 图4.11所示。 基站通过传输链路与移动交换机相连,交换机 再与固定电信网络或其他通信网相连,所以移 动通信有以下两种通信链路:①移动用户←→ 基站←→交换机←→其他网络←→其他用户; ②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基站←→ 移动用户。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组网
为了解决上下行传输增益差,可以
设立分集接收台,接收附近移动台的信 号,然后通过有线的方式将信号转发至 基站。
2.小区制
(1)小区制的特点
在几个小区间设置移动业务交换中 心,管理各小区间用户的通信接续以及 移动用户与固网用户的连接,这种方式 称为小区制,如图6-9所示。
图6-9 小区制示意图
(2)带状网
6.4 多信道共用
6.4.1 多信道共用的意义
多信道共用是指系统允许大量的用 户在一个小区内共享少量的信道。
图6-23 信道共用方式图解
如果采用多信道共用方式,任何一
个移动用户选取空闲信道和占用信道的 时间都是随机的,所以所有信道同时被 占用的概率远小于一条信道被占用的概 率。
6.4.2 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
≤35 ≤500
所有 低 卫星
乡村郊区 低到中 蜂窝
≤1 ≤100
市区 中到高 蜂窝/无绳
≤0.05 ≤10
室内 高 蜂窝/无绳
常用的扩容技术有:小区分裂、扇区 划分、选用直放站、微小区技术等。
(1)小区分裂
小区分裂通过用更小的小区代替较大 的小区来允许系统容量的增长,同时采用 同频复用因子不变的信道分配策略,通过 减小小区半径、重组系统来获得容量的增 加。
网络侧经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 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用户网络接 口(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 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接入网主要包括两类。
(1)有线接入网。
(2)无线接入网。
图6-4 无线接入系统示意图
2.移动无线接入网举例
(1)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UMTS系统结构(适用WCDMA/TD-
移动通信第6章频分多址(FDMA) 模拟蜂窝网
图 6 - 2 蜂窝系统的控制结构
由图 6 - 2 可见 , 系统中既有无线信道 , 又有有线 信道 , 而且都有话音信道和控制信道之分。
话音信道主要用于传送话音,而控制信道专用于传
送控制信令。
因为控制信道是为建立话音信道服务的,所以也把
控制信道称作建立信道。
通常 , 从基站(BS)至移动台(MS)的传输信道称为前向 (或下行)信道,包括前向话音信道和前向控制信道 : 反 之 , 从MS至BS传输的信道称为反向(或上行)信道 , 它 也包括反向话音信道和反向控制信道。
表 6 - 1 模拟蜂窝系统一览表
注:①表中所依据数据为移动台最大额定功率,且为车载台数据。手机功率 较小,约为1W。 ②区群内小区分为两种,分别对应于分扇区和不分扇区两种情况。
表 6-1 模拟蜂窝系统一览表
由表可见,各种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差异, 它们之间互不兼容,其重要差异如下: ①模拟蜂窝系统的工作频段不同:分别是450MHz、 800MHz和900MHz。其中,NMT-450为450MHz,AMPS 为 800MHz,TACS等为900MHz。
6.2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
蜂窝网络移动电话系统是大容量、全自动的移动通 信系统 , 除了要处理移动用户主叫和被呼之外 , 还必 须在通话中不断监视信道质量 , 进行过区频道自动切 换 , 并为漫游用 户提供服务。 6.2.1 系统的控制结构 无论是AMPS系统还是TACS系统,其系统控制都涉 及公用市话网、移动电话局、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 话音和信令的传输与交换。蜂窝系统的控制结构如 图 6 - 2 所示。
④ 用户容量大 , 一个系统一般能为几万个用户提供服
务,还能适应业务增加需要 , 通过小区分裂可以扩充容 量。采用小区制频率再用技术 , 当基站采用全向天线时, ⑤ 一个区群由 12 个小区组成 , 频率再用率为 1/12 , 其频 道分配方法是等频距法 , 以尽可能减少邻道干扰。 ⑥ 具有自动过境切换频道技术 , 切换时间小于20 ms。 ⑦ 设备通用性较强 , 通常基站、移动台等设备在网络 覆盖范围内可以通用。 ⑧ 各地之间可以连网,具有自动漫游功能。 作业P226 3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第6章
6.5 覆盖规划 TD-SCDMA覆盖规划的基本原则 ⑴系统的技术特点 ⑵技术发展 ⑶设备特点 ⑷3G业务的特点 ⑸规划区内不同地物类型的特点
6.5.4 链路预算 ⑴ ⑵ ⑶ ⑷ 上行链路预算公式 上行链路预算中各参数的取值 估算小区覆盖半径使用的传播模型 链路预算结果
6.5.5 基站布局
考虑到地物对电波传播影响,基站布局的最佳蜂 窝结构应通过仿真来确定。由于TD-SCDMA系统 呼吸效应弱,负荷对覆盖区大小影响不大,因此 TD-SCDMA通过仿真确定基站布局时,对负荷取 值要求并不像其它CDMA系统那样严格。 基站布局规划最好一步到位,避免后期大的调整, 扩容则采用以增加载波为主的方法,这一点与 GSM靠局部地区增加基站密度来提高密度容量的 做法不同。 TD-SCDMA连续覆盖区内小区天线的方向应尽量 保持一致,同时扇区之间的夹角应尽量保持120 度,因为扇区的过度重叠会降低智能天线的空分 效果。
TD-HSPA规划 6.7 TD-HSPA规划
6.7.1 TD-HSDPA规划 规划 TD-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是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是TDSCDMA的无线增强技术,由于它可以显著提 的无线增强技术, 的无线增强技术 高下行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 高下行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尤其对于上下行 流量不对称的数据业务, 浏览, 流量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如Web浏览,视频点 浏览 播业务等,对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 播业务等,对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 HSDPA是提高下行容量、数据业务速率和市 是提高下行容量、 是提高下行容量 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技术。单载波TD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技术。单载波 HSDPA技术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技术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2.8Mbps,对同一 进行 个载波捆绑时, 进行3个载波捆绑时 ,对同一UE进行 个载波捆绑时, 单用户下行最大速率可达到6.72Mbps,6个 单用户下行最大速率可达到 , 个 载波捆绑时, 载波捆绑时,单用户下行最大速率可达到 13.44Mbps。 。 TD-HSDPA可以通过空分复用技术,进一步 可以通过空分复用技术, 可以通过空分复用技术 提升小区的吞吐量或接入能力。 提升小区的吞吐量或接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2
4
7
12
19
28
3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19
27
37
4
16
21
28
37
48
2.频率复用的概念
频率复用的机理基于无线电波传播 路径损耗特性,即如果两个基站之间的 距离足够远,那么用于一个基站的频率 可以在另一个基站上复用。
图6-14 区群的构成示意图
蜂窝系统的容量直接与单位区群在 某一固定范围内复制的次数成比例。
图6-2 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的位置关系
用户接入网是电信业务网的组成部分,
负责将电信业务透明地传送到用户,即用户 通过接入网的传输,能灵活地接入到不同的 电信业务节点上。
2.支撑网
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 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 网络。
在各个支撑网中传送相应的控制、监测 信号。
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1)信令网。 (2)同步网。 (3)管理网。
6.1.2 用户接入网
1.接入网的界定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 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 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 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 施系统。
图6-3 接入网的定界
带状网主要用于覆盖公路、铁路、水运航 道、海岸沿线等狭长区域,如图6-10所示。
基站天线若用全向辐射,覆盖区形状是圆 形的,如图6-10(a)所示,带状网宜采用有向 天线,使每个小区呈扁圆形,如图6-10(b)所 示。
带状网的同频道干扰分析如图6-12所示。
图6-10 带状网
图6-11 带状网频率配置
为了解决上下行传输增益差,可以
设立分集接收台,接收附近移动台的信 号,然后通过有线的方式将信号转发至 基站。
2.小区制
(1)小区制的特点
在几个小区间设置移动业务交换中 心,管理各小区间用户的通信接续以及 移动用户与固网用户的连接,这种方式 称为小区制,如图6-9所示。
图6-9 小区制示意图
(2)带状网
第6章 移动通信系统组网
6.1
通信网简介
6.2
蜂窝组网技术
6.3
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
1、教学内容
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 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 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 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 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蜂窝网络设计应用实例,简介GSM系统、 WCDMA和TD-SCDMA系统的蜂窝网络设计。
图6-12 带状网的同频道干扰分析
(3)面状网
陆地移动通信的大部分服务区是宽 广的面状区域。
图6-13 小区的形状
由表6-2可见,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 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 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 基站数最少,也最经济。
正六边形构成的网络形同蜂窝,因 此,将小区形状为正六边形的小区制移 动通信网称为蜂窝网。
(2)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同信道小区 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
单位无线区群内小区的个数(N)应 满足下式:
Ni2 ij j2 i,j为正整数 (6-1)
由式(6-1)可算出N的可能取值如 表6-3所示。
相应的区群形状如图6-14所示。
表6-3 单位无线区群内小区的个数(N)
i
0
1
2
3
4
j
1
1
3
7
13
网络侧经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 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用户网络接 口(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 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接入网主要包括两类。
(1)有线接入网。
(2)无线接入网。
图6-4 无线接入系统示意图
2.移动无线接入网举例
(1)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UMTS系统结构(适用WCDMA/TD-
1.大区制
大区制是指在特定的服务区内只设 一个基站,负责服务区内所有用户的无 线链路使用,如图6-8所示。
图6-8 大区制示意图
大区制移动通信尽可能地增大基站覆 盖范围,解决大区域的移动通信业务。
为了增大基站的覆盖区半径,在大区 制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的天线架设得 很高,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基站的发射 功率很大,一般为50~200W;实际覆盖半 径达30~50km。
SCDMA) (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图6-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6 UMTS系统结构
图6-7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6.2 蜂窝组网技术
一个基站在其天线高度的范围内为 移动用户提供服务的覆盖区称为一个无 线电区,简称小区。
小区的划分决定于系统的容量、地 形和传播特性。
6.2.1 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掌握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 掌握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 掌握多信道共用的意义; 熟悉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 掌握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 了解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了解蜂窝网络设计应用实例。
3、重点、难点
掌握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 掌握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 熟悉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 掌握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
6.2.2 蜂窝小区的特性
1.区群的构成
在移动通信中,为了避免同信道干扰,相 邻小区显然不能用相同的信道。
为了保证同信道小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用相同的信道。
这些不同信道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称为 单位无线区群,也叫做一簇。
单位无线区群的构成应满足两个基 本条件。
(1)单位区群之间可以无空隙无重叠地 进行邻接。
移动通信网络属于通信网的范畴,
但是移动网络需要面对频率资源受限、 移动用户不断变换位置等问题,尤其是 移动网络无线侧组网有自身的特点,本 章主要内容如下。
(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 (3)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 (4)多信道共用的意义。
(5)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 (6)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
析。
(7)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8)GSM系统的蜂窝网络设计。
6.1 通信网简介
6.1.1 通信网的构成
1.业务网
业务网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信 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 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
业务网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用户接入网、 交换网和传输网3个部分。
图6-1 现代通信网的组成示意图